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2021沈阳都市旅游圈夏季游启动
      6月9日,2021沈阳都市旅游圈夏季游活动全面启动。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七市及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采取“线上+线下”双线并进的方式,联合推出150余项特色文旅活动,梳理推荐160余个夏季打卡好去处,以激发夏日旅游市场、满足市民游客旅游需求。  据介绍,2021沈阳都市旅游圈夏季游活动主题为“夏凉避暑魅力沈阳都市旅游圈”,举办时间为6月至8月。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强省的要求,活动本着“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原则,集中优势资源,汇聚融合多种业态,着力联手构建文旅大格局,形成旅游大市场,持续打造“沈阳都市旅游圈”IP品牌,拉动市场消费,大力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夏季游期间,沈阳市推出长白岛森林公园草地星空帐篷节、端午国潮复古市集、沈阳森林动物园金丝猴见面会等60余项特色文旅活动;鞍山市推出“2021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鞍山站)”、荷塘夜色生态园音乐排档啤酒节等活动;抚顺市推出高尔山登山节、锡伯族玫瑰园游园会等活动;本溪市推出“五女山”杯辽宁省登山比赛、望天洞第六届消夏避暑节等活动;阜新市推出首届阜新文旅商务节暨第十六届辽宁·阜新玛瑙节、彰武草原音乐节等活动;辽阳市推出首届十里画廊皮划艇大赛、首届十里画廊帐篷节等活动;铁岭市推出第九届铁岭荷花文化旅游推广季、莲花湿地啤酒美食节等活动;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推出“宜居沈抚乐游玄菟·2021沈抚美食旅游节”、大型投影焰火晚会等活动。
    06/10
  • 法库县 :“一村一品”咏叹调 弹奏振兴发展曲
      大棚种植香瓜。王雁摄  小米、香瓜、葡萄、地瓜……6月份,法库县广袤土地上,绿意盎然,果香满棚。近年来,法库县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布局积极培育村特色产业,弹奏出乡村振兴的咏叹调。  大粮洞村  杂粮谷物堆满仓  大粮洞村,仅听村名,就有一种粮食满仓的富足感。5月28日,记者来到这里,正赶上村里播谷。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村北头的大地上,玉米秧苗已经蹿出了一拃高。在它旁边的空地上,随着覆膜播种一体机的前进,大地上顷刻盖上了一件飒爽的黑衫。  “现在种子已经随着地膜覆盖的节奏钻进了土里,这样的种植方式能够省去除草的环节,有效地节约人力成本以及控制农药播撒。”村书记廉英介绍道。  据了解,大粮洞村平坡地较多,适合种植小杂粮作物。2019年,廉英牵头成立了法库县狼丰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大粮洞村种植谷子1948亩,产量达到了600吨,产值200万元,纯收入60多万元。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让农民成为了真正的股东,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利润。  “谷子大部分销往河北杂粮批发市场。少部分注册的‘狼丰’牌小米,通过村里开通的电商销售平台,销往沈阳及周边城市。”  2021年,村里继续扩大谷子种植面积,种植谷子870亩,解决了80名剩余劳动力就业。  “未来,我们计划在东拉马河子村投资125万元,建小米加工厂一座。通过本村的电商平台销售小米,真正形成谷子的产、供、销一体化。”面对未来,廉英充满自信。  小房申村  红薯摇变“黄金薯”  紫色大棚恰似一间浪漫的儿童房,红薯秧苗们酣睡其中茁壮成长。走进吉祥街道小房申村,大棚里,大地里,处处可见红薯之乡的“明星”身影。  村书记孙亮告诉记者:“我们村属于丘陵地貌,村民以种植地瓜、花生为主。我们成立了专业的红薯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辽镇地瓜’的品牌,并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2019年,小房申村的地瓜获得省、市农博会金奖,一举成名。  “去年,我们引进了烟薯、西瓜红、心香三个市场畅销的地瓜品种,水肥较好地块试种,并聘请沈阳大学专家来做技术指导。当年,地瓜产业纯收入达到450万元,仅种地瓜一项就给村里人均增加收入4500元。”说到这里,孙亮满眼堆笑。  “我们村老百姓都叫它黄金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金灿灿的好生活。”紫色大棚里埋下了一万斤地瓜,绿莹莹的秧苗是明天的希望,种植大户孙刚充满了希望。  据了解,小房申村计划推广烟薯、西瓜红、心香3个试种品种1000亩以上,做大做强“辽镇地瓜”绿标品牌,结合灵山湖开发,使小房申地瓜产业建成集生产、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的农业科技生态园区。  大蛇山子村  葡萄种植富农家  记者走进法库县丁家房大蛇山子村的葡萄基地,青年致富带头人袁磊正在忙着吸果。  “为了让葡萄粒大饱满,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要开始做减法,一串葡萄至少要拿掉一半的果粒。”袁磊笑着对记者说。  “目前,我们建成了占地2000亩的高标准葡萄园区1个,内有700余栋冷棚、8栋暖棚葡萄。拥有“蛇山牌”“庙山牌”等市县著名商标2个,发展出状元红、醉金香等葡萄品种30余个。”大蛇山子村书记张斌介绍道。  2020年大蛇山子村争取200万元乡村振兴产业资金,实行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运营模式,农民自愿用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实现了农村与村集体互利共赢。当年,全村葡萄产值实现1000万元,仅葡萄产业一项,人均增收5000余元,占该村人均收入的34%。  受葡萄产业的带动,目前沿106省道两侧逐渐恢复万米葡萄长廊,现有葡萄总面积3500亩,带动周边形成了4个葡萄专业村。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扶持暖棚葡萄发展,实现冷棚暖棚齐头并进。同时大力推进万米葡萄长廊建设,着力打造特色镇、专业村特色,推进农旅、文旅结合,形成充分体现葡萄元素的专业村建设。”大蛇山子村第一书记杨哲向记者描绘了未来葡萄村的崭新图景。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徐娜  通讯员耿雪
    06/10
  • 沈阳 百馆之城 未来可期
      1、张氏帅府  3、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4、盛京碑林博物馆  5、沈阳老字号博物馆  6、辽博展厅  2、沈阳故宫  日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文旅广电局(市文物局)联合制定《沈阳市博物馆“百馆”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方案》显示,沈阳将着力构建博物馆体系,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博物馆“百馆之城”,力争到2023年,全市博物馆总量达到100家以上。  建设“百馆之城”每8万人拥有一家文博场馆  经过三年努力,沈阳将建成品牌突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博物馆体系,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博物馆“百馆之城”。  全市博物馆总量达到100家以上。实现每8万人拥有一家文博场馆,在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的博物馆达到40家,博物馆公共服务人群覆盖面指标达到副省级城市前列水平。  博物馆教育和服务功能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每年举办、承办各种展览、展示、主题教育活动数量达500场次以上,年观众量达1500万人次以上。流动博物馆打通振兴乡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博物馆质量明显提高,特色突出。获得国家、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的博物馆达到20家以上。非国有博物馆的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  有颜值有特色国有博物馆提质升级  沈阳将建设一批保护与利用并举的“遗址公园+博物馆”“工业遗址+博物馆”“历史建筑+博物馆”“名人故居+博物馆”“文保单位+博物馆”“老旧厂房+博物馆”“老字号+博物馆”,促进沈阳博物馆事业有特色、有颜值、有内涵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全市国有博物馆建设,重点实施十大特色品牌博物馆建设提升工程。  加强城市历史街区、片区、风貌区博物馆建设,重点开展六大片区博物馆集群建设工程。  市内五区“1+N”更多参观好去处  压实区、县(市)博物馆建设主体责任。各区、县(市)结合自身区域内文化特色和区域资源优势,深入发掘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工业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内涵,发挥沈阳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各类博物馆。  市内五区采取“1+N”集群式建设模式  1即每区必须建设1家国有综合性博物馆。  N依托历史街区或历史片区、风貌区等建设N家(10家以上)各类博物馆。  其它各区、县(市)采取“1+N”自由建设模式。  1即每区必须建1家国有综合性博物馆。  NN家(5家以上)各类博物馆,为实现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多点开花让非国有博物馆蓬勃发展  除国有博物馆外,沈阳将积极推进行业博物馆建设。鼓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民间收藏家携手兴建一批行业博物馆。国有企业、高校可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筹建体现自身发展历程和科研、教学成果的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  继续大力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制定实施沈阳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兴办非国有博物馆。各区、县(市)要根据本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扶特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相关政策。  以文塑旅加强历史文化传播  推进文旅融合,发挥特色博物馆品牌作用。启动建设博物馆研学基地工程。依托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充分发挥“沈阳抗战联线”作用,建立爱国主义研学基地;依托沈阳故宫博物院,建立清前史研学基地;依托辽宁省博物馆,建立红山文化研学基地;依托张氏帅府博物馆,建立民国名人研学基地;依托沈阳工业博物馆,建立工业研学基地。通过博物馆研学基地建设,使沈阳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研学之城”,成为国内外大中小学生的研学目的地城市。  此外,加大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力度,鼓励各类博物馆开展博物馆数字化提升工程建设。使“百馆工程”迈出高质量、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新步伐。
    06/09
  • 辽宁:做强高新技术园区 打造特色平台载体
    辽宁将集聚创新资源为高新区赋能,高新区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带土移植”引进人才团队数量等要达到全省一半左右;沈阳、大连要做东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高标准建设浑南科技城、英歌石科技城,创建国家新—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日前,省科技厅召开会议,聚焦“三篇大文章”部署了一系列科技创新重点任务。据介绍,今年以来,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系列成果,包括争取到国家对辽宁大平台、大装置建设的重点支持,举办辽宁“揭榜挂帅”科洽会等。下一步,我省将继续从做实高新园区、支持各地做出地方特色、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对结构调整的支撑引领作用。在高新区建设方面,我省将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广泛开展科技招商,使高新区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带土移植”引进人才团队数量等达到全省一半左右;在省内各市广泛组织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系列活动,支持依托东北科技大市场,在各高新区建立技术成果技术交易平台;在高新区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双创示范园,布局企业孵化器、中试基地等孵化载体。同时,我省将全面精准梳理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对“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科技信贷贴息支持,创新设立“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科技金融试点示范。各地各类科技平台载体是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的有力抓手。对此,省科技厅将支持各市积极谋划特色工作,对有牵动性、引领性的重点工作,上升到省级战略层面予以支持。我省支持沈阳、大连做东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高标准建设浑南科技城、英歌石科技城,创建国家新—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沈抚示范区在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上作表率,建设辽宁(沈抚)数字经济育成中心,办好国际互联网创新大会;支持葫芦岛充分发挥毗邻京津冀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园区;支持营口发挥区位优势和体制优势,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支持丹东发挥与中科院合作的基础优势,继续建设好中科院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需要持续加强政策供给。我省将围绕《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完善全省科技政策体系,积极落实《条例》关于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的规定,出台含金量高的重点政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吸引和集聚创新资源;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把科技经费集中投向产学研联盟、投向企业。我省还将在“揭榜挂帅”科研攻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带土移植”引进人才团队等方面研究探索省市共同投入;支持各市在科技成果转化三方股权和收益分配、科技成果证券化等方面探索创新。
    06/09
  • 辽宁88家采购商参加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
    6月8日至11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我省共组织88家采购商、134名企业代表报名参会。据介绍,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是面向中东欧的唯一国家级机制性展会,每年在宁波举行。本届博览会主题为“构建新格局,共享新机遇”,旨在全面深化与中东欧国家在贸易、投资、人文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并设置了投资合作洽谈会、产业合作对接会等经贸活动。本届博览会还设立了中东欧展、国际消费品展、进口商品常年展三大展区,展览总面积20万平方米,预计有2000余家参展商参会。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品牌展会促进内外贸流通的重要平台作用,积极参与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国际性展会。本次参会的88家采购商涵盖食品饮料、物流、机电设备、纺织制造等行业,在参会之前就初步明确了意向采购的品类,包括酒类、化妆品及个护用品、日用家居、智能科技产品等。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借助本次展会,与中东欧国家的政府、经贸机构以及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顺应当前扩大内需、消费升级的需求,加大我省对中东欧国家优质日用消费品、先进智能技术产品等领域的进口力度,扩大贸易规模,推动辽宁与中东欧国家在经贸领域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我省始终高度重视与中东欧国家间的经贸合作,近年来,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中方成员省,我省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工作组会议、第五次地方领导人会议以及多场经贸对接活动。辽宁与部分中东欧国家的政府部门、商会、地方省州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中东欧国家间的出口贸易总额从2018年的160亿元人民币提高到2020年的200亿元人民币。今年1月至4月,我省与中东欧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80.7亿元,同比增长59.5%。其中进口66.1亿元,同比增长80%。
    06/09
  • 辽宁:《生命演奏家》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
    舞蹈作品《生命演奏家》剧照。做自己的演奏家,谱写与众不同的生命乐章《生命演奏家》表现的是生命中我们是自己的演奏家,演奏着勇敢、演奏着坚强,也演奏着生命中每一个跳动无常的音符。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演奏家,谱写出与众不同的生命乐章。主创团队由省舞协秘书长刘思展、青年编导田甜、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副主任张大光组成。刘思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部作品的领舞之一吕萌,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舞蹈家协会主席,他对芭蕾舞极为热爱,对芭蕾舞的发展变化和创新颇有研究。作为我国青年舞蹈家的领军人物,他在芭蕾舞领域获得过绝大多数的顶级奖项。在这部作品中,他打破传统芭蕾范式,以全新的舞蹈形式塑造了新的形象,是一次跨界转型的成功尝试。另一位领舞王韬瑞也是现代舞领域的佼佼者,他曾任“杨丽萍舞蹈团”团长,参加过多部舞剧的表演及创作,在这部作品中,他不局限于古典舞,各种技巧动作展示得淋漓尽致,舞姿刚中带柔、刚柔共济。在这部作品中,两位领舞既展示了不同个体的舞蹈艺术,又呈现了作品的整体性。刘思展说,整部作品呈现3个舞种的碰撞,以新的形式、新的风格体现了一种融合的趋向,比如其中一段双人舞,两名风格完全不同的舞者各自展现自己的舞蹈,当音乐转换,后面的街舞演员也更换走位,两位领舞以最恰当的方式融合到一起,以完整的一小段双人舞完成了对生命的思考,他们以肢体语言描绘着两种舞蹈的融合。给予观众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需求在提高,要创作出受观众喜爱的好作品,就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在《生命演奏家》中,街舞演员的融入可以说是重要的创新,他们用新的舞蹈风格展示出一种探索姿态:既体现人性的多面、生命的多元、思想的延伸,又不喧宾夺主,给观众带来丰富感受的同时,又使舞台具有饱满度和层次感。只有创新,艺术才有永恒的活力和魅力。吕萌是跳芭蕾舞的,王韬瑞是跳现代舞的,他们在舞台上通过肢体语言的不断碰撞与融合,给观众带去对生命的思考。吕萌说,《生命演奏家》诠释和演绎了生命与艺术、音乐与舞蹈的交融、激发和提升,既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又各自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芭蕾舞、现代舞、街舞彼此呼应,各舞种的界限被强化却又消弭,给予观众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观看《生命演奏家》,观众还可以欣赏更多元化的舞蹈作品,例如竞技体育与舞蹈的融合,拳击被人们称为“艺术化的搏斗”,作品中舞蹈的融入把整场拳击比赛以叙事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舞蹈形式,把拳击运动员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赋予拳击运动一种生命,也融入了舞蹈不一样的美。评委苏时进说,这个舞蹈作品找到了西方现代舞和中国现代舞结合的一种表达方式,达到了和谐的程度。舞者通过琴键起落形象地隐喻人生的起落,作品在形象和抽象之间相互补充,这正是中国现代舞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作者单位:辽宁日报社)
    06/08
  • 辽宁锦州北镇市:开展非遗剪纸作品展 传承红色精神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以“一心向党巧手匠心”为主题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作品展。学生们共创作了45幅剪纸作品,每幅宽71厘米,在崇实楼百米长廊展出。以剪言志,以刀寄情,从不同角度深情缅怀党的光辉历史,歌颂党的丰功伟绩,抒发对党的忠诚情怀。(作者单位:北镇市教育局)
    06/08
  • 辽宁将举办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
    6月5日,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青海西宁举行,活动现场宣布辽宁为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地。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进一步唤醒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活动现场揭晓了国家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名单,并为2021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颁授聘书。其中,沈阳广播电视台孙明获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称号,大连恒基新润水务有限公司获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称号,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公路管理业务主管郭明义受聘成为2021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将由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和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这也是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首次在东北地区举办。辽宁省副省长姜有为出席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旗帜传递仪式并发言。
    06/07
  • 辽宁庄河市:海上“大风车” 转出绿色新动能
    初夏时节,日出时分,庄河海王九岛海域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的壮阔场面。(视觉中国供图)《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氢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庄河海上风电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以期建成东北区域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06/07
  • 擘画沈阳全域文旅蓝图
    1、非遗传承人泥人作品2、制作胡魁章毛笔3、沈阳故宫4、张氏帅府5、莫子山城市书房6、卧龙湖7、棋盘山7200年前,新乐遗址上燃起沈阳第一簇火种;春秋末年贵族古墓在沈阳揭开神秘面纱,青铜短剑重见天日;2300年前,“候城”已成规模,沈阳城轮廓初具;1636年,沈阳故宫华丽建成,清朝从盛京起源;福陵昭陵,青松翠柏,尽显肃穆威严;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发出了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1948年11月2日,陈云率领军管会入住铁路宾馆(现辽宁宾馆),开展接收沈阳的工作;“一五”时期,全国多个重点项目落地沈阳,“共和国工业长子”地位一举成就。时光迈入“十四五”,一个又一个五年中,沈阳这座城市飞速发展。历史文脉得以延续,古韵芳华流转至今,山水风光愈发秀美。在你的眼中,这座城市的过去是什么样,未来又将打开怎样的发展新局面?6月2日,《沈阳市文化旅游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坚持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继承发展理念,将沈阳市文化旅游业“十三五”规划与“十四五”规划有机衔接,立足十四五的新形势新要求,确定“十四五”时期,沈阳将以“文化沈阳”“历史沈阳”“山水沈阳”为主线,以“一核三带四极五廊”发展布局,构建“东山西水,北美南秀”全域旅游城市发展新格局。集聚全社会要素、创新全时空体验、精细全过程设施、满足全方位需求,实现沈阳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产品供给力、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将沈阳建设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国内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打造文化强市,助力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解读《沈阳市文化旅游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期待沈阳文化旅游业的下一个五年……文化沈阳创意文化,融入市民现代生活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展示的是城市的风貌,体现的是城市的品位,决定着城市的活力和长远竞争力。让城市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让沈阳优秀的传统文化活起来,延续文化、传承文化,将让城市更好地走向未来。“十四五”时期,沈阳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文化人、以文化城、以文化乡,推动沈阳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打造“盛京皇城”中华文化地标。配合实施中华文明探源等国家工程,开展“一宫两陵”系统性研究,突出塑造沈阳“盛京皇城”文化形象。梳理精神谱系,延续历史文脉,弘扬时代精神,打造“盛京皇城”中华文化地标。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以文化创意串联沈阳文化资源,以创意理念引领文化发展,以创意产业跨界融合带动沈阳增长方式创新,高度契合沈阳聚焦高质量发展、谋求人民幸福的发展主题,改造提升文旅产业“老字号”,深度开发文旅产业“原字号”,培育壮大文旅产业“新字号”,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十四五”时期,沈阳文化事业的具体发展目标是,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高品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持续提高,文艺精品创作能力显著增强,一批新创排剧目可冲击国家、省“五个一”工程及文华剧目奖。让艺术走进市民。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建设城市书房、城市书屋。培育群众文化活动特色品牌,打造特色非遗“一区一品”格局。历史沈阳延续历史,城市文脉源远流长历史是城市特有的印记,决定着城市气质芳华。让历史更好地流淌绵延,让城市文脉更好地传承,塑造城市品牌,增强城市软实力。“十四五”时期,沈阳将做强历史文化名城。构建全覆盖、更完善的保护体系,强化沈阳古城风韵、现代风貌,提升沈阳城市活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做好考古和历史文脉研究。加强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积极参与“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课题。开展沈阳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研究,出版沈阳历史文脉研究系列成果。加强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实施帅府红楼群历史文化体验区、沈阳故宫馆藏珍品陈列馆、肇新窑业陈列馆等百馆工程建设,推进文物建筑可阅读工程、“百件文物里的沈阳大历史”工程、文物档案提升工程等建设进程,完成12处濒危文物抢救性保护工作。举办考古冬夏令营、沈阳考古讲堂、考古成果巡展、“云考古”等系列探究历史沈阳活动,打造“历史沈阳”旅游精品景区和旅游线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推进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建设,实现挖掘保护非遗代表性项目达到260个、代表性传承人达到220人的目标。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个一”项目(即非遗一馆一展一街一园一基地)。培育一批沈阳非遗品牌产品,新增30个非遗传习基地,加强新生代传承人的发现和培育,提高传承人群传承能力。山水沈阳秀美山水,擦亮文旅发展底色山是城市的脊梁,水是城市的血液。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让生态文明之光照亮文旅产业,让文旅发展“绿”的底色更亮。“十四五”时期,沈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突出生态价值导向,探索绿色引领、创新驱动的沈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87个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重点完成老北市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沈阳博物馆建设等24个项目。按照“山在城中、城在水中、山美水秀、人景交融”城市全域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思路,依托棋盘山风景区、巴尔虎山自然公园、卧龙湖生态区等特色生态资源,开发以“山水沈阳”为核心,“一核三带四极五廊”涵盖全时空、全要素的全域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产业链完善的“东山西水,北美南秀”全域旅游城市发展新格局。“一核”突破,凝聚都市文旅核。在沈河、和平、大东、铁西、皇姑市内五区,打造盛京皇城文化旅游、“北市记忆”文化休闲、都市工业旅游、环北陵历史遗迹旅游等四个文化旅游板块。“三带”联动,以浑河、辽河、蒲河“三水”为依托,打造浑河文化体育旅游带、辽河休闲文化旅游带、蒲河休闲文化旅游带。“四极”驱动,在浑南、于洪、沈北、苏家屯区域,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山地度假、乡村体验、滨湖休闲、生态康养为主,“东部山地度假极”“西部滨湖休闲极”“南部乡村体验极”“北部生态康养极”发展文旅新业态。“五廊”延展,以中心向外辐射的沈辽、沈新、沈康、沈苏、沈抚五条旅游廊道为骨架,连接辽中、新民、法库、康平、苏家屯,联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城市,串联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文化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相关阅读实施“12345”重大项目工程牵动战略1、打造一个“盛京皇城”中华文化地标;2、实施百家景区提质升级、特色旅游街区(村)建设两大文化旅游示范项目;3、优化“文化沈阳、历史沈阳、山水沈阳”三类文化旅游主题产品;4、打造“一宫两陵”综合保护利用、棋盘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老北市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中山路欧风街提质升级四个文化旅游样板工程;5、做强乡村体验游、生态和谐游、研学知识游、冰雪运动游、夜间沉浸游五类文化旅游业态。实现年均增速达“双十”“十四五”时期沈阳文旅产业具体发展目标为:文旅品牌影响力显著增长,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科技赋能驱动增长充分呈现,乡村旅游振兴成效显著,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支柱地位日益巩固。其中,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达10%,旅游产业年均增速达10%,文旅消费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超过6%。(记者刘海搏采写摄影:张文魁、李浩)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