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以大连为龙头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邱宇哲摄6月10日,中共辽宁省委召开“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赵爱军在发布会上介绍辽宁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情况。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在产业转型升级、体制创新、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积极成效,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十四五”时期,辽宁将以大连为龙头,深度链接环渤海等沿海、沿江经济带,面向亚太地区沿海分工协作网络,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近年来,辽宁沿海6市传统优势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加快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辽东湾精细化工产业带以及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建设。同时全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辽宁将持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释放港口整合效能,大力发展公海铁多式联运,积极推进大连新机场建设,加快丹东、营口、锦州等机场改扩建,实施太平湾疏港铁路工程。加快辽河储气库群、营口仙人岛原油仓储基地等储能项目建设。在对外开放方面,辽宁将深度参与中日韩经贸合作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创建中日韩自贸区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开辟东北陆海新通道,努力提升东北亚国际合作水平,建设成为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新前沿。下一步,辽宁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丰富优势,聚焦海洋强省建设,努力扩大海洋产业规模,加快现代海洋产业与智能制造、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布局,发展水下机器人、海洋无人机等智能海洋装备。
    06/15
  • 端午假遇上“遗产日” 辽宁 “非遗购物节”带你云端购好货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12日,恰逢端午假期。为全面展示辽宁在文物保护、非遗保护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浓郁社会氛围,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策划开展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辽宁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购物体验中共享非遗保护成果,“辽宁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系列活动也在端午假期同步开启。此次系列活动以“融合”“共享”“创新”“发展”为主题,其中,线上甄选出一百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及数千件非遗作品及产品,倾力打造云购物非遗市集,展现非遗特色产品。线下展示依托文馨苑的阵地优势,邀请指画、烙画、木版画、制笔等非遗项目传承人与观众互动。此外,在线下“主题体验实践”活动中,还有刺绣、粽子以及满族小吃、朝鲜族打糕等与端午节习俗相关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在文馨苑现场展示,观众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学习和体验包粽子、编五彩绳、制作端午民俗挂饰,亲身了解端午节俗节礼。(王斯文)
    06/15
  • 沈抚示范区产业创新局:开展科技下乡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为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近日,沈抚示范区产业创新局结合示范区实际,在拉古乡的大力支持下,面向基层群众开展了科技服务活动。活动邀请沈阳工学院园艺专业学术带头人李宝江博士,沈阳工学院生物工程教研室主任、辽宁省科技特派员郭洪波,来到示范区拉古乡浅沟村、陡山村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深入田间地头为老百姓讲解关心关注、实际需要的农业科技种植知识,让科技服务与百姓需求有效对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活动中,产业创新局工作人员围绕乡村发展新业态、农业发展新模式进行了宣传,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惠及于民,提升农民群众科学素质。
    06/11
  • 辽宁大连:海盐田种秧忙
    6月7日凌晨4时,农民们在大连庄河市鞍子山乡五块石村的稻田地里移苗插秧。海盐田种秧忙。(摄影:吕文正)眼下正值大连地区水稻插秧最佳时机,位于庄河市鞍子山乡五块石村的6000多亩海盐田水稻种植区,插秧机在广袤的稻田间往来穿梭。这片古老的晒盐场,在上世纪90年代经过土壤改造,变成了今天独特的丰产盐地水稻良田。(作者单位:大连新闻传媒集团)
    06/11
  • 辽宁黑山县:西芹种植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眼下正值西芹收获的季节。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半拉门镇鄢家村棚室内,新鲜的西芹长势喜人、满棚翠绿。工人们正在采摘、剪根、截段、装袋、装箱……忙得不亦乐乎。据种植户介绍,今年西芹亩产大约9000斤,每斤市场价格1.5元。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开始栽种西芹,5月中旬至5月下旬开始采摘收获。由于西芹品质好,种植户诚信经营,每年西芹收获季,客商纷至沓来,主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06/11
  • 辽宁铁岭:技术下乡 助农增收
    日前,省农科院作物所的专家来到铁岭县李千户镇望宝山村,不仅给村民带来300袋向日葵种子,还现场培训种植技术,为村民打开致富新思路。(摄影:郑磊)据了解,依托科技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两个项目,省农科院作物所支持铁岭县聚丰禾葵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5000余亩向日葵种植基地,每亩效益超千元,向日葵种植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项目。
    06/10
  • 2021沈阳都市旅游圈夏季游启动
      6月9日,2021沈阳都市旅游圈夏季游活动全面启动。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七市及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采取“线上+线下”双线并进的方式,联合推出150余项特色文旅活动,梳理推荐160余个夏季打卡好去处,以激发夏日旅游市场、满足市民游客旅游需求。  据介绍,2021沈阳都市旅游圈夏季游活动主题为“夏凉避暑魅力沈阳都市旅游圈”,举办时间为6月至8月。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强省的要求,活动本着“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原则,集中优势资源,汇聚融合多种业态,着力联手构建文旅大格局,形成旅游大市场,持续打造“沈阳都市旅游圈”IP品牌,拉动市场消费,大力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夏季游期间,沈阳市推出长白岛森林公园草地星空帐篷节、端午国潮复古市集、沈阳森林动物园金丝猴见面会等60余项特色文旅活动;鞍山市推出“2021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鞍山站)”、荷塘夜色生态园音乐排档啤酒节等活动;抚顺市推出高尔山登山节、锡伯族玫瑰园游园会等活动;本溪市推出“五女山”杯辽宁省登山比赛、望天洞第六届消夏避暑节等活动;阜新市推出首届阜新文旅商务节暨第十六届辽宁·阜新玛瑙节、彰武草原音乐节等活动;辽阳市推出首届十里画廊皮划艇大赛、首届十里画廊帐篷节等活动;铁岭市推出第九届铁岭荷花文化旅游推广季、莲花湿地啤酒美食节等活动;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推出“宜居沈抚乐游玄菟·2021沈抚美食旅游节”、大型投影焰火晚会等活动。
    06/10
  • 法库县 :“一村一品”咏叹调 弹奏振兴发展曲
      大棚种植香瓜。王雁摄  小米、香瓜、葡萄、地瓜……6月份,法库县广袤土地上,绿意盎然,果香满棚。近年来,法库县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布局积极培育村特色产业,弹奏出乡村振兴的咏叹调。  大粮洞村  杂粮谷物堆满仓  大粮洞村,仅听村名,就有一种粮食满仓的富足感。5月28日,记者来到这里,正赶上村里播谷。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村北头的大地上,玉米秧苗已经蹿出了一拃高。在它旁边的空地上,随着覆膜播种一体机的前进,大地上顷刻盖上了一件飒爽的黑衫。  “现在种子已经随着地膜覆盖的节奏钻进了土里,这样的种植方式能够省去除草的环节,有效地节约人力成本以及控制农药播撒。”村书记廉英介绍道。  据了解,大粮洞村平坡地较多,适合种植小杂粮作物。2019年,廉英牵头成立了法库县狼丰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大粮洞村种植谷子1948亩,产量达到了600吨,产值200万元,纯收入60多万元。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让农民成为了真正的股东,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利润。  “谷子大部分销往河北杂粮批发市场。少部分注册的‘狼丰’牌小米,通过村里开通的电商销售平台,销往沈阳及周边城市。”  2021年,村里继续扩大谷子种植面积,种植谷子870亩,解决了80名剩余劳动力就业。  “未来,我们计划在东拉马河子村投资125万元,建小米加工厂一座。通过本村的电商平台销售小米,真正形成谷子的产、供、销一体化。”面对未来,廉英充满自信。  小房申村  红薯摇变“黄金薯”  紫色大棚恰似一间浪漫的儿童房,红薯秧苗们酣睡其中茁壮成长。走进吉祥街道小房申村,大棚里,大地里,处处可见红薯之乡的“明星”身影。  村书记孙亮告诉记者:“我们村属于丘陵地貌,村民以种植地瓜、花生为主。我们成立了专业的红薯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辽镇地瓜’的品牌,并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2019年,小房申村的地瓜获得省、市农博会金奖,一举成名。  “去年,我们引进了烟薯、西瓜红、心香三个市场畅销的地瓜品种,水肥较好地块试种,并聘请沈阳大学专家来做技术指导。当年,地瓜产业纯收入达到450万元,仅种地瓜一项就给村里人均增加收入4500元。”说到这里,孙亮满眼堆笑。  “我们村老百姓都叫它黄金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金灿灿的好生活。”紫色大棚里埋下了一万斤地瓜,绿莹莹的秧苗是明天的希望,种植大户孙刚充满了希望。  据了解,小房申村计划推广烟薯、西瓜红、心香3个试种品种1000亩以上,做大做强“辽镇地瓜”绿标品牌,结合灵山湖开发,使小房申地瓜产业建成集生产、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的农业科技生态园区。  大蛇山子村  葡萄种植富农家  记者走进法库县丁家房大蛇山子村的葡萄基地,青年致富带头人袁磊正在忙着吸果。  “为了让葡萄粒大饱满,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要开始做减法,一串葡萄至少要拿掉一半的果粒。”袁磊笑着对记者说。  “目前,我们建成了占地2000亩的高标准葡萄园区1个,内有700余栋冷棚、8栋暖棚葡萄。拥有“蛇山牌”“庙山牌”等市县著名商标2个,发展出状元红、醉金香等葡萄品种30余个。”大蛇山子村书记张斌介绍道。  2020年大蛇山子村争取200万元乡村振兴产业资金,实行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运营模式,农民自愿用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实现了农村与村集体互利共赢。当年,全村葡萄产值实现1000万元,仅葡萄产业一项,人均增收5000余元,占该村人均收入的34%。  受葡萄产业的带动,目前沿106省道两侧逐渐恢复万米葡萄长廊,现有葡萄总面积3500亩,带动周边形成了4个葡萄专业村。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扶持暖棚葡萄发展,实现冷棚暖棚齐头并进。同时大力推进万米葡萄长廊建设,着力打造特色镇、专业村特色,推进农旅、文旅结合,形成充分体现葡萄元素的专业村建设。”大蛇山子村第一书记杨哲向记者描绘了未来葡萄村的崭新图景。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徐娜  通讯员耿雪
    06/10
  • 沈阳 百馆之城 未来可期
      1、张氏帅府  3、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4、盛京碑林博物馆  5、沈阳老字号博物馆  6、辽博展厅  2、沈阳故宫  日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文旅广电局(市文物局)联合制定《沈阳市博物馆“百馆”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方案》显示,沈阳将着力构建博物馆体系,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博物馆“百馆之城”,力争到2023年,全市博物馆总量达到100家以上。  建设“百馆之城”每8万人拥有一家文博场馆  经过三年努力,沈阳将建成品牌突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博物馆体系,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博物馆“百馆之城”。  全市博物馆总量达到100家以上。实现每8万人拥有一家文博场馆,在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的博物馆达到40家,博物馆公共服务人群覆盖面指标达到副省级城市前列水平。  博物馆教育和服务功能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每年举办、承办各种展览、展示、主题教育活动数量达500场次以上,年观众量达1500万人次以上。流动博物馆打通振兴乡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博物馆质量明显提高,特色突出。获得国家、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的博物馆达到20家以上。非国有博物馆的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  有颜值有特色国有博物馆提质升级  沈阳将建设一批保护与利用并举的“遗址公园+博物馆”“工业遗址+博物馆”“历史建筑+博物馆”“名人故居+博物馆”“文保单位+博物馆”“老旧厂房+博物馆”“老字号+博物馆”,促进沈阳博物馆事业有特色、有颜值、有内涵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全市国有博物馆建设,重点实施十大特色品牌博物馆建设提升工程。  加强城市历史街区、片区、风貌区博物馆建设,重点开展六大片区博物馆集群建设工程。  市内五区“1+N”更多参观好去处  压实区、县(市)博物馆建设主体责任。各区、县(市)结合自身区域内文化特色和区域资源优势,深入发掘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工业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内涵,发挥沈阳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各类博物馆。  市内五区采取“1+N”集群式建设模式  1即每区必须建设1家国有综合性博物馆。  N依托历史街区或历史片区、风貌区等建设N家(10家以上)各类博物馆。  其它各区、县(市)采取“1+N”自由建设模式。  1即每区必须建1家国有综合性博物馆。  NN家(5家以上)各类博物馆,为实现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多点开花让非国有博物馆蓬勃发展  除国有博物馆外,沈阳将积极推进行业博物馆建设。鼓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民间收藏家携手兴建一批行业博物馆。国有企业、高校可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筹建体现自身发展历程和科研、教学成果的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  继续大力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制定实施沈阳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兴办非国有博物馆。各区、县(市)要根据本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扶特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相关政策。  以文塑旅加强历史文化传播  推进文旅融合,发挥特色博物馆品牌作用。启动建设博物馆研学基地工程。依托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充分发挥“沈阳抗战联线”作用,建立爱国主义研学基地;依托沈阳故宫博物院,建立清前史研学基地;依托辽宁省博物馆,建立红山文化研学基地;依托张氏帅府博物馆,建立民国名人研学基地;依托沈阳工业博物馆,建立工业研学基地。通过博物馆研学基地建设,使沈阳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研学之城”,成为国内外大中小学生的研学目的地城市。  此外,加大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力度,鼓励各类博物馆开展博物馆数字化提升工程建设。使“百馆工程”迈出高质量、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新步伐。
    06/09
  • 辽宁:做强高新技术园区 打造特色平台载体
    辽宁将集聚创新资源为高新区赋能,高新区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带土移植”引进人才团队数量等要达到全省一半左右;沈阳、大连要做东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高标准建设浑南科技城、英歌石科技城,创建国家新—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日前,省科技厅召开会议,聚焦“三篇大文章”部署了一系列科技创新重点任务。据介绍,今年以来,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系列成果,包括争取到国家对辽宁大平台、大装置建设的重点支持,举办辽宁“揭榜挂帅”科洽会等。下一步,我省将继续从做实高新园区、支持各地做出地方特色、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对结构调整的支撑引领作用。在高新区建设方面,我省将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广泛开展科技招商,使高新区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带土移植”引进人才团队数量等达到全省一半左右;在省内各市广泛组织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系列活动,支持依托东北科技大市场,在各高新区建立技术成果技术交易平台;在高新区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双创示范园,布局企业孵化器、中试基地等孵化载体。同时,我省将全面精准梳理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对“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科技信贷贴息支持,创新设立“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科技金融试点示范。各地各类科技平台载体是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的有力抓手。对此,省科技厅将支持各市积极谋划特色工作,对有牵动性、引领性的重点工作,上升到省级战略层面予以支持。我省支持沈阳、大连做东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高标准建设浑南科技城、英歌石科技城,创建国家新—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沈抚示范区在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上作表率,建设辽宁(沈抚)数字经济育成中心,办好国际互联网创新大会;支持葫芦岛充分发挥毗邻京津冀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园区;支持营口发挥区位优势和体制优势,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支持丹东发挥与中科院合作的基础优势,继续建设好中科院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需要持续加强政策供给。我省将围绕《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完善全省科技政策体系,积极落实《条例》关于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的规定,出台含金量高的重点政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吸引和集聚创新资源;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把科技经费集中投向产学研联盟、投向企业。我省还将在“揭榜挂帅”科研攻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带土移植”引进人才团队等方面研究探索省市共同投入;支持各市在科技成果转化三方股权和收益分配、科技成果证券化等方面探索创新。
    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