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辽宁省博物馆举办“和合中国”展览10月9日,观众在观看展品。 近日,“和合中国”展览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展出“和合”文化有关的文物、古籍等,展期三个月。 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9日,观众在观看展品。 10月9日,观众在观看展品。 10月9日,观众在观看展品。10/12
- 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铁岭加快建设绿色发展之城纪实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建设绿色发展之城为目标,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精心呵护绿水青山,集聚绿色发展动能,绘就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底色。辽宁奥瑞金食品与开原大米实现“对接”。(摄影:万重)铁岭市已建成28座集中风电场,总装机规模150万千瓦。(摄影:关兴)游客徜徉在铁岭莲花湖湿地公园。(来源:铁岭市委宣传部)坚持生态立市“东西两带”山水联动铁岭西部属松辽平原腹地,在这里,辽河干流蜿蜒208.03公里,流经昌图县、开原市、铁岭县、银州区4个县(市)区。铁岭东部属长白山余脉,沟壑纵横,植被丰富,其中西丰县还被划入辽东绿色经济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近年来,铁岭市从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生态环境资源入手,在西部辽河流域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带,在东部山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以绿色食品、乡村旅游、林下经济、健康体验为代表的项目,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如今,东西两条生态带,已经成为铁岭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汤汤辽河水,悠悠母亲河。辽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与东辽河在昌图县长发镇福德店汇流后,便称为辽河干流,在铁岭境内流经4个县(市)区,共有一级支流16条、二级支流117条。辽河生态治理工作至关重要,必须举全市之力加以推进,铁岭市提出建设辽河百里生态长廊,打造多彩辽河、水美铁岭的治理目标。以补齐水污染治理设施短板、加强水环境管理为主要手段,以沿河污染源排查、专项整治、全面督导为重点,以畜禽养殖、垃圾治理为突破口,铁岭持续开展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并全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河长+警长”治水责任链。随着辽河生态环境的改善,野生动物、植物种类明显增多,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13.7%提高到85%以上。水清岸绿产业兴。近些年,辽河流域以绿色稻米、优质蔬菜、生态养殖、特色采摘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迅速发展,在带动当地农民稳定增收的同时,还培育出嬴德食品、绿荷稻米、川顺食品等本土特色品牌,并吸引了像九三集团、益海嘉里、国投生物等龙头企业前来投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貌,曾制约西丰的发展,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当地人都把发展缓慢的原因归结为耕地太少。然而,在我省的“十四五”规划中,西丰县的“八山一水”都变成了优势资源。作为辽东绿色经济区九县市之一,多山多水多绿的西丰县有了未来发展的全新定位,要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质水资源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协同探索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作为保障全省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西丰县的探索从巩固提升生态功能入手。他们强力落实见缝插绿、应绿尽绿的各项措施,每年完成荒山造林和迹地更新1万亩;对寇河、碾盘河、东辽河等流域进行了全面生态恢复治理,仅2021年就开展生态治河73.2公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食品保健品和健康服务等产业;推动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建设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精深加工基地;推进“冰雪游”“民俗游”“红色游”等特色文旅品牌建设,培养旅游新业态。找准发展方向后,西丰县持续向绿水青山要效益,“一村一品”特色村不断涌现,柞蚕、梅花鹿、中草药材等产业不断壮大,尤其是近两年,向绿而行的西丰县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厚植绿色底蕴黑土地上“流金淌银”黑土地是铁岭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切实把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铁岭市近年来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入手,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和保护性耕作等重点项目,有效增强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耕地地力等级。截至2021年底,铁岭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95.32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39.2%。以打造绿色有机品牌为引导,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推广有机肥还田,秸秆还田,促进有机物资源多层次利用。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强化农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从粪污还田、生产有机肥等多方面入手,多渠道、多形式充分开发利用畜禽粪污,变废为宝。与此同时,铁岭市还积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推动“辽北粮仓”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转变。近年来,通过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狠抓“三品一标”认证,全力打造“铁字号”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铁岭市拥有绿色食品54个、有机食品21个,拥有铁岭大米、铁岭花生、铁岭榛子、开原尖把梨、昌图黑猪、西丰梅花鹿、清河胖头鱼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9个。10月的铁岭处处金黄,奔驰在乡村公路上的农用车满载着玉米,合作社的晾晒场铺满了玉米。由于种植玉米效益稳定,近年来,铁岭市围绕玉米的种收储运,培育出了一大批专门从事玉米种植、农机服务和粮食收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铁岭玉米不仅品质佳,而且产量大,这也吸引了像益海嘉里这样的“巨人”前来投资。一年玉米加工量达100万吨,需要130多万亩的玉米地才能满足需求,辽宁益海嘉里淀粉科技有限公司选址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铁岭。铁岭不仅有丰富的玉米,还有高品质的水稻、蔬菜和特色农产品,围绕这些农产品,铁岭市布局了7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其中铁岭县和西丰县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目前,专注“铁岭大米”品牌建设的多个粮食贸易企业,围绕铁岭农产品发展精深加工的几个食品企业,都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布局新能源“煤电之城”向绿而行因坐拥铁岭电厂、清河电厂及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岭曾被称为“煤电之城”。如今,铁岭把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能源支撑的触角开始向新能源领域延伸。金秋时节,穿行在铁岭的大地上。在昌图县,随处可见迎风而动的“大风车”;在铁岭县,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光伏电站日渐增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截至目前,铁岭市已建成28座集中风电场、15座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装机规模150万千瓦;具备规模的光伏发电项目投产19家,装机容量已达23.62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排在全省首位,并网11.2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容量已有2.4万千瓦投产运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铁岭市委、市政府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深入贯彻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作为老火力发电厂的代表,国家电投辽宁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曾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超百万千瓦容量的大型火力发电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为缓解电网缺电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面对转型压力,企业利用闲置场地、闲置厂房,建设了5.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引进了以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等发电副产品为原材料的新型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成功打造了光伏发电进车间,大宗固体废弃物做原材料的绿电产业园,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在积极推进能源绿色转型上,深入调整能源结构,实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替代行动,减少煤炭消耗总量,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铁岭正加快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在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上,实施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工程,全力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发力,农产品加工向绿色食品转变,传统工业向精细化工看齐,铁岭正加速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铁岭正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10/11
- 辽宁沈阳:以更大担当和作为闯出一个“新铁西”城市未来,向西去;未来城市,看铁西。在全省上下凝心聚力,以具体行动展现更大担当作为,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的当下;在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努力为全省作出“五个示范”,当好辽宁振兴、东北振兴“跳高队”的当下,铁西区再成焦点。9月30日,《沈阳市铁西区(经开区、中德园)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中德园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核心区城市设计》线上线下同步发布。号角吹响,一个锚定未来、制胜未来,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的“新时代、新铁西”就此启幕。这是铁西跨越式发展的全新筹谋与落子,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子,在辽宁振兴、东北振兴中贡献更大力量的必然选择。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锚定“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核心区,沈阳经开区力争三年进入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奋斗目标,以高标准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战略级空间承接高端化项目、以高能级城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座承载梦想的未来之城,拔节而生。铁西区街头的工业雕塑。(来源:铁西区委宣传部提供)时至势起发展总量质量双跃升再担先行领跑责任使命为什么要建设“新铁西”?“这是自觉肩负起新时代东北振兴迫切需求的使命使然,也是铁西区自身发展步入转型跨越关键时期的成长必然。”在战略规划、城市设计发布现场,铁西区主要负责人这样回应线上线下的热切关注。从自身看,近年来,随着党中央推进东北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铁西区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不断跃升,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两千亿元新台阶,无论是亿元以上项目数量、产业项目数量,还是常住人口数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都位居沈阳市榜首。如今的铁西,已成为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战略承载区、产业高度集聚的动能升级区、人口流量汇集的创业宜居区,同时,亦身处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跳出自身看,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辽宁考察调研,提出辽宁“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的重要要求。深刻领悟、把握要义,辽宁正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作为全省产业大区、工业大区、人口大区,铁西理应在辽宁振兴的大局中勇于担当、先行示范。同时,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全国城市发展百舸争流、奋勇争先。按照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的新定位,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沈阳市努力在建设“一枢纽四中心”、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等5个方面为全省作出示范。在此框架下,沈阳市委对铁西区明确提出“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核心区、沈阳经开区力争三年进入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的发展要求。时已至,势渐起,“新铁西”再扛使命,义不容辞。谋局落子瞄准需求扬优势补短板当好振兴发展“领头羊”“新铁西”,新在哪?铁西,要建设一个怎样的“新铁西”?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标注了清晰的历史坐标。置身这一坐标系,铁西区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努力推动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聚焦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实施产业基础提升行动,当好沈阳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的“发动机”,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形成“大国重器”对国家战略的坚强支撑,让“铁西制造”品牌享誉全球。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动能转换提速行动,打造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强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面提升区域创新的辐射引领力和核心竞争力。聚焦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实施对外开放提标行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头堡”,以国际视野链接全球资源,提升对外开放层级,丰富交流合作内涵,构筑“双核驱动、多点支撑”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聚焦践行“两山”理念,实施生态优化提效行动,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模范生”,以“双碳”目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让绿色成为铁西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聚焦“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实施城市品质提级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示范区”,着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建设青年友好型街区、人才成长型城市,让人们在工作的地方惬意生活,让人与城市共成长。聚焦以人民为中心,实施民生福祉提质行动,缔造幸福美好的“新家园”,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促进共同富裕,深入实施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铁西、品质养老、平安铁西等民生工程,用心用情托举老百姓的“幸福梦”。用心筑“新”,“新铁西”愈加丰满生动、温暖可感。一座融合产业、科技、人文、生态等多重属性,具有综合竞争力的未来之城,正在刷新世人对铁西的认知。“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新铁西”,宜居宜业宜游。(来源:铁西区委宣传部提供)实干笃行坚持战略先行规划引领推动“新铁西”建设由“施工图”变“实景图”谋定后动,实干笃行。面对新的使命任务,铁西区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新思维开启发展新局面。培养数字思维,摒弃大工业思维,拥抱数字经济,不断开阔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发展的眼界,以“数字蝶变”加速“城市蝶变”;培养国际思维,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链接全球资源,持续提升生产要素聚集能力、拓展市场边界和经济版图,推动铁西与世界更快更深连接;培养系统思维,更好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促进产城融合不断深入、文城融合更加充分、景城融合更加自然,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理想栖居地”。铁西区坚持战略先行、规划引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到区党代会报告、区政府工作报告,再到五大核心板块规划,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动“新铁西”由蓝图擘画到规划实施、从战略谋划到战术执行。为“新铁西”建设搭桥铺路、保驾护航,铁西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努力破解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建设中的堵点、难点,持续发力打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做好做实“留才”“育才”“引才”文章,助力企业定长计、谋长远;释放、做强文化优势,不断创新工业遗存产业化发展模式,持续推动宝贵的工业文化与经济、科技相互交融、共生发展,催生更强的聚变效应,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战略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发布,揭开了“新铁西”的神秘“面纱”,拉开了铁西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大幕。勇立潮头、勇往直前、勇当先锋——130万铁西人民只争朝夕、坚毅前行,奋力闯出一个“新铁西”。10/11
- 沈阳:碧塘公园完成改造五彩斑斓的儿童活动区。(摄影:查金辉)俯瞰碧塘公园,水波荡漾。(摄影:查金辉)公园南侧新建了儿童活动区。(摄影:查金辉)碧塘公园内湖水倒影如画。(摄影:查金辉)晨练的市民在健身场地进行器械锻炼。(摄影:查金辉)全新改造升级的碧塘公园内,小朋友们将有专门的活动区域,摇摇木马等游玩设施为小朋友们打造了乐园;曾经,碧塘公园的猴子“二丫”给沈城人带来无数的快乐,此次公园改造,恢复了碧塘公园养猴的历史。9月27日,记者从皇姑区了解到,自今年春天以来,皇姑区城管局绿化部门多措并举,对各大公园广场进行全面提档升级。碧塘公园已经完成升级改造,向市民开放。皇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碧塘公园地处长江街北行商圈,占地面积9.8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6.5万平方米。起初为一片荒地,因附近开窑烧砖取土,导致此处地势低洼,常年积水,而得名为“碧塘”。1939年建公园时以此为命名。2022年,碧塘公园列为沈阳市城建改造项目,在“追本溯源、景观提升、功能完善”三个方面进行提升改造。在公园南侧新建了儿童活动区,设置了摇摇马木等儿童游乐设施,为小朋友们打造了乐园。再加上原有的老年健身康养区,具有专业水平的体操区,乒乓球场地及整个园区健身环路等,满足市民休闲活动的多元需求;通过补植常绿树木的沈阳桧,增加公园冬季绿色元素,栽植耐荫植被等整体消除公园裸露地面。同时,具有83年历史的碧塘花窖,此次除保留原汁原味的仿欧式主建筑外,对两侧的花房进行了重新翻修,也会让市民眼前一亮。此次改造还恢复了碧塘公园养小动物的历史。“一些老皇姑人或老沈阳人应该记得,碧塘公园多年前建了猴笼,曾有一只猴子因为在碧塘公园多年,深受大家喜爱,并被称为‘二丫’。曾经,它给沈城人带来无数的快乐,如今,‘二丫’的再现,希望给更多人带来快乐。”该负责人说。10/10
- “和合中国”特展亮相辽博10月8日,“和合中国”特展在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开展。在为期3个月的展览中,“和合中国”将通过古意盎然的文物之美,解读“和合”文化所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精神、文明价值,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赓续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在“和合”文化传承与涵养中增强文化自信。88件一级文物同台展出10月8日,参观者在“和合中国”特展上参观。孙海涛 摄10月8日9时刚一开馆,不少观众就直奔位于辽博三楼的“和合中国”展厅。珍贵精巧的文物、独具匠心的展陈深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和合中国”特展由国家文物局与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省文旅厅(辽宁省文物局)、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辽宁省博物馆承办,山西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国内22家单位协办。围绕“和合”这一主题,展览打破了以单一历史时间为轴线的展陈方式,综合运用彩陶、青铜器、瓷器、丝绣、书法、绘画、古籍、碑刻拓片等各类文物,以各自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来分别阐释主题。除了占据3个展厅、3700余平方米的展陈面积,“和合中国”规模之大,还体现在文物展出品类多、时间跨度大、地域分布广等方面。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共展出文物、古籍436件,其中一级文物88件/组。我省首次展出的文物197件/组,占到了展出文物总数的近一半。辽竹节形琥珀饰、东周嵌宝石金环饰、唐—宋回鹘文残片、清镀金玛瑙镶嵌望远镜等,均为首次展出。从国内多家博物馆外借的文物数量为121件/组(177单件)。辽博馆藏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北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卷》、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卷》、宋缂丝朱克柔《山茶图》、元织锦《百鸟朝凤图卷》、辽三彩釉印花太极图执壶,甘肃省博物馆藏东罗马鎏金银盘、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胡旋舞石刻墓门等国宝级文物将在展览中呈现。此外,湖南博物院藏《唐摹兰亭序(黄绢本)》、吉林省博物院藏《金张瑀文姬归汉图》、南京博物院藏《明坤舆万国全图》等真迹也在展览中后期展出。为了让观众欣赏到更多的精美文物,在为期3个月的展览中,部分重点展品将以分期展出的形式出现。比如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卷》与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北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与唐欧阳询《千字文》,宋缂丝朱克柔《牡丹图》与宋缂丝朱克柔《山茶蛱蝶图》等,每次观展,观众都将有新的体验。宋徽宗《千字文》全部展开“和合中国”特展推出了多个首创之举。一套距今2000多年、共计13面的战国石磬,30多年前出土于山东省阳信县一座战国墓葬中。此次特展上,这套礼乐器被完整地从阳信县博物馆借展至辽博,这也是该套石磬首次以成套方式与观众见面。宋徽宗除了自创并擅写“瘦金体”外,他还用草书书写过《千字文》。在此次“和合中国”特展中,为了让观众领略与感受宋徽宗书写草书时的一气呵成,策展人特意将长达11.7米的草书《千字文》长卷全部铺展,观众可以在飞转腾挪、行云流水间,品读40岁的宋徽宗在书写这幅作品时的心境。与宋徽宗草书《千字文》一样全部展开的,还有清乾隆年间由宫廷画家徐扬用时3年创作而成的《姑苏繁华图卷》。这幅画作反映了“康乾盛世”苏州城繁华、热闹的城市景象。与《清明上河图》一样,《姑苏繁华图卷》也是一幅风俗画,不过,它的尺寸长达12米,较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了一倍多;整幅画里,画了4500余人,人数也远远多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与观众积极互动也是“和合中国”特展的一大亮点。展览中,元代《扁舟傲睨图轴》展现的是文人雅士欲乘舟离岸、畅游水上的悠闲画面。画中小船被山丘遮挡住了部分船体,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展览采用数字化手段,让小船在电子屏幕中荡漾。随着水波浮动,被遮挡住的那部分船体也徐徐出现在观众面前,直至整条小船完整地出现在画面中。数字化场景营造出现在了“和合中国”展览中。元代画家王蒙的《太白山图卷》描绘的是浙江省太白山及周围景致。山峦叠嶂,绵延不绝,小桥流水,高拱长桥,全篇用笔繁密,以朱砂、花青点染,技法高超,别具一格。观众除了现场欣赏这幅元代画作外,还可以坐在特意设置的冥想空间中,静观太白山一年四季的风景轮换,感受太白山白昼与黑夜的交替。近听悠扬曲乐,远看白鹭翱翔,观众可用另外一种方式感悟和合之美。10/10
- 盘锦:红海滩秋色“红”遍全国秋风秋景秋意浓,红滩秋色惹人醉。国庆假期,是红海滩最佳游览期,今年的红海滩用属于它的“红”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旅游爱好者,同时还吸引了国家级媒体、海内外媒体平台纷纷聚焦,对我市红海滩生态湿地美景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赞美。国庆假期,虽然有雨又降温,但并没有影响游客出行的步伐,景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吸引着八方来客,欣赏这海天相接的“中国红”,感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鬼斧神工。国旗飘扬在红海滩。游客在红海滩拍照打卡。10/09
- “会动”的雕塑亮相沈阳国庆期间,沈阳市和平大街与南三马路交汇处、和平区马路湾多了两个“会动”的雕塑吸引广大市民。这两个雕塑的造型非常有设计感,一个好像是展翅高飞的翅膀,另一个造型是一朵绽放的荷花。雕塑《和平之羽》两个雕塑一个叫“和平之羽”,一个叫“和合。”这两个雕塑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专业名称是“声、光、电机械艺术装置。雕塑《和合》“和平之羽”高3.65米。结合了现代新型声光电技术,夜晚自发光,通过灯光形成翅膀挥动视觉,模拟鸽子起飞时摆动翅膀形态,寓意振翅高飞,每隔73秒展开一次翅膀,寓意和平奋进向前的精神。“和合”整体采用荷花造型,“和合”与“荷”同音,“和合”高3米,展开直径约4米,荷花代表着“家庭和合,人生美满”,也有“和平世界”的象征。“和合”也是每隔73秒绽放一次。设计师卢翼说,这两个机械艺术装置是他们团队专门为迎接国庆节而创作的,它们一个是东北最高的机械艺术装置、一个是东北最大的机械艺术装置。现在进入了最后的调试阶段,10月1日正式与沈阳市民见面。卢翼说,“和平之羽”“和合”是他们的专利艺术品,为了能够让这两雕塑适应沈阳的特殊气候,他们进行了无数次的改进,如今“和平之羽”“和合”不仅能够耐风沙、耐高温,还能抗严寒,可以24小时工作。10/09
- 辽宁省博物馆年度大展“和合中国”10月8日重磅登场2022年10月8日,“和合中国”展览将在辽宁省博物馆隆重开展,作为辽博史上规模最大的特展,旨在通过古意盎然、彬蔚称盛的文物之美,解读“和合”文化所蕴涵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精神、文明价值,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赓续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在“和合”文化传承与涵养中增强文化自信。展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展现了有国宝、有历史、有文化的辽宁形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与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辽宁省博物馆承办,山西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图书馆等国内22家单位协办,展期三个月。展览计划展出“和合”文化有关文物、古籍402件/组(436单件),其中一级文物88件/组,在我省首次展出的文物197件/组,外借文物121件/组(177单件)。其中,《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北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卷》《明仇英清明上河图》《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卷》《明代利玛窦绘两仪玄览图》、宋缂丝朱克柔牡丹图、元织锦百鸟朝凤图卷、辽三彩釉印花太极图执壶等辽博馆藏国宝级文物均有呈现。此外,湖南博物院藏《唐摹兰亭序(黄绢本)》、吉林省博物院藏《金张瑀文姬归汉图》、南京博物院藏《明坤舆万国全图》、甘肃省博物馆藏东罗马鎏金银盘等国宝级文物也将在展览中呈现。展出地点为辽宁省博物馆三层20、21、22号展厅,展厅面积共3738.1平方米,展线长度387米。部分展出文物展览综合运用彩陶、青铜器、瓷器、丝绣、书法、绘画、古籍、碑刻拓片等各类文物,以各自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来分别阐释主题,标示指向。借助一件件传世重器、一幅幅精品书画、一部部缥缃翰墨,在宏观历史脉络中,通过文物之美解读“和合”文化,以丰富的图片文字链接、数字化场景营造、展厅氛围渲染、网红打卡地设计、互动体验等多样化、高科技的展陈手段为依托,体现了“和合”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及蕴含的中国智慧,讲出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并观照当下,揭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契合于人类文明共通内核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理念,突显了“和合”思想对现在及未来的借鉴和启迪。展览架构序厅“和合”之源第一部分天人合一第一单元与天地参认知自然第二单元乐山乐水谐和自然第二部分人心和善第一单元崇德向善仁孝为本第二单元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第三部分和而不同第一单元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第二单元民惟邦本和合共生第四部分协和万邦第一单元交流互鉴四海一家第二单元与古为新美成在久10/09
- 我眼中的辽宁 | 塔拉哈:见证阜新之变塔拉哈:见证阜新之变/Talha:WitnessthegreatchangesinFuxin10/09
- 我眼中的辽宁 | 玛丽恩:爱上中华之美/Maureen: Fall in love with the beauty of China非洲小姐姐玛丽恩来到中国留学,中国话还没学利索,就麻溜上街品尝中国美食,哎呀妈呀太好吃了,抓紧学好中国话别耽误探索其它中国文化。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