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雅江沿岸绿意浓
      6月27日拍摄的雅鲁藏布江山南段风光(无人机照片)。夏日时节,雅鲁藏布江山南段的雅江防护林绿树成荫,景色别致。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6月27日拍摄的雅鲁藏布江山南段风光(无人机照片)。夏日时节,雅鲁藏布江山南段的雅江防护林绿树成荫,景色别致。新华社记者张京品摄  6月27日拍摄的雅鲁藏布江山南段风光(无人机照片)。夏日时节,雅鲁藏布江山南段的雅江防护林绿树成荫,景色别致。新华社记者王泽昊摄  6月27日拍摄的雅鲁藏布江山南段风光(无人机照片)。夏日时节,雅鲁藏布江山南段的雅江防护林绿树成荫,景色别致。新华社记者韩曦乐摄
    06/28
  • 帕米尔高原上的“观星者”
      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慕士塔格观测站,天文科技工作者冯国杰(中)、助理观测员努尔兰·卡纳皮亚(左)、阿克力·图拉提在慕士塔格峰下合影(6月15日摄)。  盛夏时节,新疆帕米尔高原上依旧会有雪花飞过。  在慕士塔格峰下的新疆阿克陶县布伦口乡苏巴什村,天文科技工作者冯国杰加穿了一条羽绒裤,带上水壶和干粮,就出发了。与他同行的,还有从村里招聘的两个助理观测员。车行山谷中,连续翻过盘山道,约40分钟后,冯国杰和助理观测员到达了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慕士塔格观测站。  慕士塔格观测站位于我国西陲,在我国时域天文观测设备布局和对空观测任务的执行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文观测条件综合优势。这里海拔4526米,为最大限度保障人员的身体健康,观测站实行轮班制,同时将生活区设立在海拔相对较低的苏巴什村。  北京时间晚上10点左右,西陲天地相接处仍存亮色。冯国杰领着助理观测员,抓紧检查气象、天文观测等仪器设备,为当晚的观测做准备。在夜幕降临前,他们还必须生起炉火,以保障彻夜值守时简易房内的温度,高原夏夜的气温也会降至零度左右。  夜间观测,白天上传数据、分析判断、发日报,是慕士塔格观测站值班人员的职责,这里采集的数据将被用于光学天文研究。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慕士塔格观测站于2017年1月投入使用,大量像冯国杰这样的基层天文科技工作者克服高海拔带来的种种困难,轮班坚守,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并科学采集观测数据,为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慕士塔格观测站,冯国杰和助理观测员在户外工作(6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天文科技工作者冯国杰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慕士塔格观测站内巡查(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慕士塔格观测站,助理观测员阿克力·图拉提开启望远镜圆顶,准备开始当晚的观测(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助理观测员阿克力·图拉提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慕士塔格观测站值守(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到达慕士塔格观测站后,冷风袭来,冯国杰穿上冲锋衣,拉上拉链(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慕士塔格观测站,冯国杰(左)为助理观测员阿克力·图拉提讲解当晚观测要点(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慕士塔格观测站,冯国杰检查太阳能光伏电板的运行情况(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在位于新疆阿克陶县布伦口乡苏巴什村的生活区,天文科技工作者冯国杰用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检查身体状态(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在位于新疆阿克陶县布伦口乡苏巴什村的生活区,天文科技工作者冯国杰在做饭(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星空下的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慕士塔格观测站一角(6月16日摄,长时间曝光)。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慕士塔格观测站,冯国杰打开软件,调试设备(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06/24
  • 贵州黄果树瀑布迎来今年入汛最大水量
    6月14日拍摄的黄果树瀑布(无人机照片)。当日,受持续降雨影响,贵州黄果树瀑布迎来2020年入汛以来最大水量。据贵州省安顺市水文水资源局实测数据显示,当日黄果树瀑布流量最高时达508立方米/秒。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06/23
  • 吉林梨树:昔日“废矿坑”成今朝“小天池”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孟家岭镇马油坊村,有一处“小天池”景区。它的前身是一座“废矿坑”。20世纪70年代开始,此处由于长期开采矿产,周围20公顷林地遭到破坏,留下一个40米深的矿坑。2019年开始,梨树县在实施矿山复绿生态修复工程过程中,对马油坊村的矿坑进行复绿,栽植树木花草10万余株。矿坑最深处40米,降雨形成的一池碧水如同微缩版的长白山天池,当地群众给这里起名为“小天池”。如今,梨树县正在谋划将“小天池”周边50公顷的范围打造观光区域,发展生态旅游。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06/23
  • 壮美三峡 巫山云雨美如画
      这是6月21日在重庆市巫山县拍摄的雨后巫峡,两岸碧山如画,云雾缭绕在其间(无人机照片)。  夏至时节,雨后的巫峡云遮雾绕,景色秀丽,船行其间,宛若进入一幅奇丽的画卷。  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这是6月21日在重庆市巫山县拍摄的雨后巫峡景观,碧山如画,云雾缭绕。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这是6月21日在重庆市巫山县拍摄的雨后巫峡景观,一艘游船行驶在江面上,远处青山如黛。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这是6月21日在重庆市巫山县拍摄的雨后巫峡,两岸碧山如画,云雾缭绕在其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这是6月21日在重庆市巫山县拍摄的雨后巫峡,两岸碧山如画,云雾缭绕在其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06/22
  • 上芭《天鹅湖》复演
      6月18日晚,上海芭蕾舞团演员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  当晚,在演出停摆近五个月后,上海大剧院上演上海芭蕾舞团经典版芭蕾舞剧《天鹅湖》,由此拉开新冠疫情后的复演序幕。此次复演,上海大剧院售票划定不超过30%的上座“红线”,确保观众间隔就座;同时启用人员进出管理系统,用作观演人员的信息核验。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6月18日晚,上海芭蕾舞团演员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6月18日晚,上海芭蕾舞团演员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6月18日晚,上海芭蕾舞团演员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6月18日晚,上海芭蕾舞团演员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06/19
  • 贵州毕节:米底河瀑布美如画
      6月16日拍摄的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米底河瀑布。受持续降雨影响,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米底河瀑布迎来2020年入汛以来最大水量,奔流而下的瀑布蔚为壮观。新华社发(胡婷摄)  6月16日拍摄的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米底河瀑布。受持续降雨影响,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米底河瀑布迎来2020年入汛以来最大水量,奔流而下的瀑布蔚为壮观。新华社发(胡婷摄)  6月16日拍摄的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米底河瀑布。受持续降雨影响,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米底河瀑布迎来2020年入汛以来最大水量,奔流而下的瀑布蔚为壮观。新华社发(胡婷摄)
    06/18
  • 壮美帕米尔
      帕米尔高原上喀拉库勒湖畔连绵的雪山(6月16日摄)。  夏日,新疆帕米尔高原上,连绵的雪山、湛蓝的湖泊和如茵的草地交相辉映,呈现出壮美的生态画卷。  新华社记者高晗摄  帕米尔高原上的喀拉库勒湖及湖畔湿地一景(6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帕米尔高原上喀拉库勒湖畔连绵的雪山(6月16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帕米尔高原上,夕阳下的慕士塔格峰(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06/17
  • 高原村落变身“聚宝盆”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内的神座村(无人机照片)。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神座景区风景秀丽,区域内森林资源、民俗文化等多种类型旅游资源丰富。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饱览壮美的草甸、森林等高原景色,体验原始森林康养休闲活动,还能感受藏族文化的深厚魅力。据介绍,近年来神座景区游客越来越多,2016年至2020年5月共接待游客41.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4亿元。2017年至2019年,通过发展旅游业,该景区内的113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景区的发展对精准扶贫的助推作用成效明显,旅游业已成为景区内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神座村里的藏式住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内的神座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内的神座村。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风光。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村附近的草甸(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内的神座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内的神座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神座景区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6月15日,神座村村民扎西许措在整理院子,准备迎接游客的到来。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06/16
  • 济南:大熊猫享清凉
      6月14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的大熊猫“二喜”在空调房里吃竹笋。连日来,济南气温不断上升,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特意为大熊猫“二喜”准备了空调房和冰块“加餐”,使其能够享受清凉夏日。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6月14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的大熊猫“二喜”在空调房里品尝饲养员准备的水果冰块。连日来,济南气温不断上升,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特意为大熊猫“二喜”准备了空调房和冰块“加餐”,使其能够享受清凉夏日。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6月14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的大熊猫“二喜”在空调房里吃竹笋。连日来,济南气温不断上升,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特意为大熊猫“二喜”准备了空调房和冰块“加餐”,使其能够享受清凉夏日。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6月14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的大熊猫“二喜”在空调房里玩耍。连日来,济南气温不断上升,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特意为大熊猫“二喜”准备了空调房和冰块“加餐”,使其能够享受清凉夏日。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6月14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的大熊猫“二喜”在空调房里吃东西。连日来,济南气温不断上升,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特意为大熊猫“二喜”准备了空调房和冰块“加餐”,使其能够享受清凉夏日。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6月14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的大熊猫“二喜”在空调房里品尝饲养员准备的水果冰块。连日来,济南气温不断上升,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特意为大熊猫“二喜”准备了空调房和冰块“加餐”,使其能够享受清凉夏日。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