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居丹东
- 丹东启动“智慧公园”,扫一扫,“导游”为您服务我市“智慧公园”于去年底启动。丹东市城市建设指导服务中心城市公园服务部建立了“丹东城市公园”公众号,公众号内包含锦江山、元宝山、青年湖、帽盔山、菊花山、健身步道的简介、历史文化、景点图片等,设立GPS交通体系,为外地游客做好城区游园导航。在锦江山、元宝山、青年湖、帽盔山、菊花山等城市公园,游客们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会看到智慧公园提供的导游服务。锦江山公园植物园内植物种类繁多,春天嫩绿抽芽、夏天繁花似锦、秋天枫红黄、冬季松林挺立。那么,公园里这么多花草树木,该从哪了解认识呢?丹东市城市建设指导服务中心城市公园服务部编辑整理的丹东市锦江山公园植物园在线植物科普系统近日正式上线。在线植物科普系统做为“丹东城市公园”公众号内的分支板块,以科普寓教为功能主题。重点宣传丹东乡土树种,从植物科属、抗性、观赏性等方面展开介绍。城市公园服务部于十月上旬为公园的50棵红松、腺柳、樱花、厚朴、紫杉等精品树种制作了木质宣传牌。为200棵丹东乡土树种定制了金属宣传牌。到公园里健身游玩的市民好奇地“扫一扫”,不仅扫出知识、也扫出了乐趣。10/16
- 市实验中学在新区开工9月29日,备受市民关注的市实验中学在丹东新区奠基开工。作为2019年丹东市重点民生项目,市实验中学由新区管委会投资建设,校址位于新区中心北路科技街路口附近,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共设置32个教学班,建成后可容纳1600名学生。根据规划,市实验中学将配套建设教学楼、行政办公楼、餐厅、风雨操场及400米标准户外塑胶跑道等功能设施,硬件设施将达到全市一流建设标准。09/30
- 丹东--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丹东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宜居环境,获评“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十大养老胜地”“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丹东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高精细化建设管理水平,美化城市环境,打造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形象。丹东现代服务业全面优化升级,旅游、商贸、物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丹东多措并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统筹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09/29
- 三县(市)三区 两经济区 构建美丽丹东丹东行政区划面积1.52万平方公里,下辖三县(市)三区和两个经济区,总人口238万。东港市---全国最大的海蜇,梭子蟹,对虾养殖基地;中国黄海稻区育种和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中国草莓第一县”和“全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城市”。凤城市---汽车配件、环保锅炉、硼化工、黄金、烟酒等工业支柱产业快速发展,有"中国板栗之乡”称号。旅游资源丰富,满族文化浓郁。宽甸满族自治县---辽宁省县级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县,也是辽宁省最大的少数民族边境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名县”"辽宁生态旅游实验区”。振安区---丹东市果菜主要供应地,矿产资源丰富。振兴区---以工业、商贸金融、汽贸物流、地产开发、旅游休闲为主的中心城区。元宝区---丹东城市的发祥地,商业历史悠久,现代服务业发达。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丹东新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引进项目、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加速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丹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创业高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核两区”协同创新。09/28
- 丹东投2.66亿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夏日,记者走进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龙泉村,只见家家户户门前的柴草垛收拾得整整齐齐,水泥硬化路直通村民家门口,猪圈也收拾得妥妥当当。“我们村不仅每家每户卫生收拾得好,邻里关系也特别融洽,住在这里可舒心啦!”村民安平笑着告诉记者。通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及资源化利用,曾经垃圾围村的龙泉村面貌焕然一新。丹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年初以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安排资金2.66亿元,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基本原则,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目前,丹东市投入640万元在160个村庄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发动每家每户实施垃圾分类减量,使垃圾清运量减少70%以上。今年计划完成的6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完成整治两处,其余4处的整治进度达50%以上。全市642个行政村建立了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85%以上。农村改厕完工1400座,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31座。全市累计投入村庄清洁行动整治资金3139.7万元,出动人数15.9万人、车次6.4万台次,清运各类垃圾15.3万吨。18个绿化美化试点村全部启动建设,11个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正在落实。09/18
- 添绿,生态底色更浓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的绿江景区民风古朴,山水纯真,是人们亲近自然的理想之地。淳于常胜摄(中经视觉)青山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宽甸县青山沟镇,这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林文摄(中经视觉)近年来,辽宁丹东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建绿、植绿,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与修复,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辽宁省丹东市素有“北国江南”美誉,南临黄海,发源于长白山的鸭绿江由此入海,沿海、沿江、沿边,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三沿”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丹东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素有“辽东绿色屏障”之称,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下发的林地变更成果数据显示,丹东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540.2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497.15万亩,居全省第一位;丹东境内已发现植物1841种,野生动物422种。除了大自然的馈赠外,人为添绿让丹东的生态底色更浓。守护好每棵树6月末,天气转热,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的天桥沟森林公园却清爽宜人。游走在山林间,仿佛畅游在天然氧吧中。森林公园的植物区为长白山和华北两大植物区系的过渡带,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丰富,这里是天然的植物家园。景色宜人的背后,是丹东为林业资源保护戴上“紧箍”——不断完善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重点实施“青山工程”等一批重大林业建设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与修复,全市共建立14个自然保护区和林业保护小区。与此同时,丹东尽最大努力做好预防、打击各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工作。目前,以打击各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森林火灾防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管护工作正在进行。丹东市组织建立市、县、乡镇、村组、护林员、林农六级森林资源管护体系,逐步实现法规管林、全民护林的长效机制,联合木材检查站、乡镇林业站、村组干部同林业公安一道承担森林资源的管护责任。“每天巡查近500亩地。我已经管护这片林子30年了。”张仁财是凤城市爱阳镇林业工作站的队长,他和全市2000多名护林员一道,精心保护着丹东的森林资源。“林区‘四乱’的防控力度还在加大,我们要‘零容忍’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守护好丹东的青山绿水。”丹东市林业局相关领导表示,丹东市决心针对砍伐、运输、销售、加工各环节进行整治,斩断涉林违法犯罪活动利益链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丹东的魅力之源,也是百姓宜居乐居幸福生活的根本所在,更是丹东可持续发展的天然优势和不竭动力。“凡是对环境有不利影响的项目一律不引,凡是环评不达标的项目一律不批,凡是有可能产生污染的项目一律不上。”为了守住这道不可逾越的生态红线,丹东近几年累计淘汰关闭900余家污染企业,建成并运行城镇污水处理厂5座。如今,丹东境内鸭绿江下游水质各项理化指标检测数值均达Ⅱ类水质标准。与此同时,《辽宁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鸭绿江口海域环境污染程度逐年降低,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普遍达到清洁海域水平,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保持了海洋生物种类多样性。走绿色发展路“守住这片山林,就是守住一个绿色银行。”宽甸县振江镇大青村的王广宝有一片板栗园,近年来通过改良板栗品种、栽种红松、复合经营发展林下经济,收益甚好。“三年前,这里还是座废弃矿山,现在建了休闲观光区和生态农业区,油菜、桃树和向日葵开花时可美了。”东港市北井子镇徐坨村村民告诉记者,他们经常会到家门口的田野主题公园走走。在这之前,村民很难想象,曾经岩石裸露、坑洼不平的地方,如今焕然一新成了公园。秉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丹东正迈开大步,走定绿色路、算清绿色账、打好绿色牌。丹东加大了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和林下经济建设。全市林业产业种植面积发展到500多万亩,逐步形成了以板栗、红松果材林、榛子、猕猴桃为主导的经济林产业和林药、林菌、林菜、林畜为特色的林下产业发展格局。其中主导产业板栗202万亩、红松果材林86万亩、榛子9.5万亩、猕猴桃2.8万亩;林下经济中,以林下参、玉竹为主的林下中药材种植总面积51万亩,食用菌面积2.8万亩,以刺龙芽、大叶芹为主的山野菜栽培面积53万亩,以林蛙、笨鸡等为主的林下养殖存栏量1.5亿只,其中林蛙年产量达1亿只,成为东北重要的林蛙养殖基地。今年,丹东市还将新增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开发面积1.16万亩。丹东还扶持和培育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及合作组织建设。全市有林产品加工企业410家,其中龙头企业3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规模以上的林产品加工企业9家;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39家,其中省级以上合作社11个,包括国家级4个,入社社员13.4万人。打造绿色家园从4月份开始,丹东园林绿化工人开始全面行动,将街道两旁枯死的树木移走,挖坑栽植银杏和法国梧桐等树木。今年丹东继续开展全民共建生态绿色家园活动,动员城区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沿街商铺、社区居民等各界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建绿、植绿活动。计划到2020年,实现市区内基本无裸露地面,街路行道树生长整体茂盛,居住区、公园等各类绿地景观优美,城市内河护岸生态自然整洁。“街路沿线行道树整齐旺盛,公园和各类绿地景观优美,城市内河护岸生态自然整洁,居住小区和单位庭院再无裸露地面。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基本形成,广大市民走出家门,300米内可以见绿,500米内能够入园。”这幅城市图景,丹东决心在3年内将它变成现实。按照《丹东市城市建设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和《丹东市共建生态绿色家园活动实施方案》,丹东市将本着“沿路建绿、沿河布绿、见缝插绿、裸土覆绿”的原则,逐步把丹东建设成绿地分布合理、生态系统健全、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宜居城市。这一总体布局,点明了城区绿化进一步深挖潜力、增量提质的方向——眼下在丹东城区,不少街路沿线都存在行道树缺株、绿地规格参差不齐的情况。在部分街路两旁,还有裸露的地面、弃管的花坛绿地,以及一些废弃工地、废弃的铁路沿线。此外,部分单位小区的庭院也还有广阔的覆绿空间。“尽量栽植体现丹东特色、适合本地生长、生命力旺盛、维护成本较低、便于管理的乡土植物,宜花种花,宜草栽草,宜树植树,不流于形式、不千篇一律”是丹东落实共建生态绿色家园活动实施方案的指导原则。丹东为此实行的“绿色图章”制度引人注目。“就是尽快完善和编制城市园林各专项规划,全面执行新建项目规划绿地率的国家标准,按出门‘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原则,增加城市街头各类休闲绿地、游园广场和道路环岛的绿地规划建设。”丹东市住建委园林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现有绿化成果,扩大城市绿化规模,也能均衡城区的绿化分布,满足市民对多样化绿化景观的审美和体验需求。在改革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机制方面,丹东也有大的突破——着手推行“定岗、定工作量、定标准、定经费,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园林绿化养护作业制度;逐步引入市场机制,由政府购买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这将使建设和管理的权责更加明晰,有利于提高园林养护的专业水准,实现对城市绿地的科学精细管理。”丹东市住建委园林处相关负责人说,到2020年,丹东市将实现城市绿化物科学养护管理全覆盖目标。09/18
- 辽宁 丹东大梨树:好日子 奋斗来09/17
- 丹东--体育运动人才的摇篮丹东体育运动基础雄厚,全民健身运动激情洋溢,享有全国篮球城、毽球城美名。丹东籍奥运冠军王丽萍、李娜、唐宾、郑姝音。丹东鸭绿江国际马拉松赛,提升了丹东的国际知名度。09/16
- 我为丹东代言!说变化,晒幸福,很多丹东市民和喜欢丹东的朋友积极参与媒体互动,一起来看看丹东人心中的家乡吧。于美玲教师在周末的时候,我们可以带着家人出去玩儿玩儿锦江山,吸吸天然氧吧,热的时候还可以去玩儿玩儿水,到了冬天的时候还可以去滑雪。刘荣盛丹东市民曲弘文党员活动站站长拥有美丽的鸭绿江,巍峨的元宝山公园,我为我所在的家乡丹东而自豪。谷坤旅行社部门经理高铁开通之后,丹东到大连和沈阳的路途时间减少很多,也增加了外地游客到丹东的数量。闫昱如丹东市民从以前的平房到现在基本都能住进楼房,车道也从两条车道变成三条车道甚至更多。李忠怡退役军人结婚的时候从小偏煞子(简易的小窝棚)到现在住150多平米的大房子,非常幸福。葛均臣村党支部副书记我们村里还给老人办了意外保险,还发养老金。曹震悦丹东市民山更美,水更清,大家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欢迎大家来丹东玩儿。09/15
- 14张美图,尽显海滨小城之美奔驰而来的动车刘晓阳摄晨光小鸟崔岩摄池如明镜刘静姝摄东港旭日升宋家鹏摄歌舞升平刘晓阳摄荷塘“珍珠”崔岩摄绿色光伏刘晓阳摄美丽乡村游邵宁摄巧遇小翠李树鹏摄日出金伟臣摄日出东港美刘晓阳摄世纪广场花盛开宋家鹏摄太平湖公园宋家鹏摄夕阳红金伟臣摄(时间:2019.8.2来源:丹东发布)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