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宜居丹东
宜居丹东
  • 全市水利工作暨河长制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王洪满3月24日,全市水利工作暨河长制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全省水利工作暨全省河长制办公室会议工作部署和要求,总结回顾“十三五”时期全市水利工作,研究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过去5年,我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任务目标如期完成、圆满收官。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水利发展将充分结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布局,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抓手,贯彻落实“补短板、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深入推进河长制、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以全面推进农村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稳步推进全市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健康发展。实施水利工程补短板,加快构建以江河湖泊水系为基础、城市排涝工程为通道、控制性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化调控为手段,集防洪减灾、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水网。今年,我市将扎实做好河湖长制工作,及时掌握河湖管理状况,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严厉打击涉河涉湖违法行为。同时,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守护底线,紧盯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理,落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和措施,及时化解风险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与保护,建设美丽河湖。
    03/25
  • 护绿筑巢活动在丹东展开
    3月21日,由丹东市文明办、市林草发展服务中心、市摄影家协会、时代丹东网联合组织开展的“护绿筑巢,帮助小鸟安个家”丹东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锦江山公园举行。60余位丹东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小志愿者以及90余位野保志愿者、摄影爱好者及家长踊跃参与了活动。天气渐暖,林中的小鸟陆续开始筑巢繁殖。主办单位组织志愿者,在丹东地区选择缺乏天然洞巢和需要招引森林食虫鸟的林区,安装人工鸟巢“帮助小鸟安个家”。在野保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当天志愿者安装人工鸟巢150多个。在2021年“爱鸟周”即将到来之际,主办单位还将开展系列爱鸟护鸟活动。安装鸟巢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保护野生鸟类,同时定期对悬挂的鸟巢进行监测,可以进一步增强对野生鸟类种群、数量及生活习性的了解。另外,招引到的食虫鸟类,会控制一些林业有害昆虫的暴发,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记者刘海东摄影报道
    03/24
  • 青、绿、蓝、灰、红
    今天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本次“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今天,我市召开全市水行政执法工作会议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丹东有着丰富优良的水资源,全市水资源总量达4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是全国的1.6倍、全省的4.3倍。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今年1月全省水环境质量状况显示,在14个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中,丹东位列第一。“十三五”期间,我市共投入资金16.6亿元,重点实施了丹东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城乡节水减排工程、城市供水重点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民生工程,构建了全面系统的水环境、秀美健康的水生态、坚实可靠的水安全、现代严格的水管理、边境特色的水文化五大水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水生态文明,必须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市结合自身边境沿海特色以及独特良好的水生态禀赋,探索出一条以“青、绿、蓝、灰、红”五色共融,建设区域水生态文明的新路径,初步形成了边境沿海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青我市推进青山保护工程,奠定全市水生态基底。对占市域面积75%的山地丘陵区实行差别化管理,做到规划数据矢量化、保护分区小班化、监测监管信息化。绿我市实施生态治河及湿地保护,保护鸭绿江一江碧水活流。加强岸上点面污染源头减排、建设河水清澈“生态绿巢”、开展鸭绿江口湿地保护,维持河流良好的生态系统和自净功能。蓝我市加强岛屿保护,打造滨海生态圈。强化海洋环境修复及资源保护,开展海岛生态修复、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等行动,促进了滨海生态系统健康优美。灰我市升级水利基础设施,保障城乡水公共服务。开展了丹东城市供水重点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小河道治理工程等建设,保障公众基本的供水和防洪排涝安全。红我市严守水生态红线,传承特色水文化。突出以红色边境为核心的水文化载体建设,提升公众水生态文明意识,促进人水和谐共融。“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只有多管齐下,全力以赴,才能保住清莹、安全、充足之水。”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盯城市建设,擘画治水蓝图,做足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四篇水文章,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03/23
  • 划重点!未来五年国家重点项目,丹东两地被点名……
      在近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第三十七章“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第一节“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重点提到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推进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和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生态屏障建设。    辽宁的一大地理特点,那就是“两山夹一地”,即长白山山脉(余脉)和燕山山脉“抱着”一片肥沃土地。这种地理特征,便形成了辽宁东部的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和辽西的燕山林草生态系统。  此次,《纲要》所提到的东北森林带建设,事实上覆盖了整个长白山山脉地区,跨越了黑吉辽东北三省。而辽宁境内,主要所涉县区包括岫岩满族自治县、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和新宾满族自治县。  这6个县,在公众的眼中,可以说是辽宁森林资源大县,是全省重要水源涵养地和“蓄水塔”。以宽甸满族自治县为例,森林覆盖率高达78%,面积700多万亩。  事实上,我省对林地资源的保护历来是认真的。自2001年以来,辽宁已连续20年实施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进一步提高了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使全省6974万亩天然林和公益林得到休养生息和有效保护。  “十三五”期间乃至以前,辽宁一直在加强森林生态综合治理工作,人工植树、退化林改造、保护地建设、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等工作都在稳步推进,形成以森林为中心的山水林田湖草统筹综合治理体系。    辽东森林资源丰富。  “近年来,这些地方一是积极落实森林抚育相关政策,基于提升林地质量、调整林木结构、维护生物的多样化保护而开展工作,以便进一步提高这一生态屏障的质量,进而提高森林蓄积量,增加生态碳汇能力,与国家未来的碳中和发展目标相适应。”辽宁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参与推进东北森林带建设,辽东6县的基本路径是:立足资源优势,并以森林为中心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治理,重点按照生长量、密度稀疏、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标要求,推进当地林地提升质量、生态修复,使其生态承载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03/22
  • 紧盯10方面问题,合作区发力!
    今天,合作区市容市貌环境整治联合执法队伍,深入玉带河、国门大道和银泉山街交叉处、中心北路怡山风情西侧小市场等地,对乱倒渣土、私搭乱建等影响市容市貌问题,现场办公,集中整治,共整改沿街造脏、私搭乱建等问题12处。合作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施工现场、运土车辆、占道经营、私搭乱建、河道管理等10个方面存在的市容环境管理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做好日常整治整改,坚持长效化管理,巩固整治成果,努力创造洁净、有序、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规范施工现场,做到场内物品堆放有序,场外无乱堆乱放,对驶出施工现场的车辆,实行强制清洗。·加强运土车辆治理,凡到合作区施工车辆一律到建设局质检站办理手续,规划行车路线,以减少造脏面积;对车辆超载、不加苫盖、车辆造脏等违规行为,由综合执法、交警、环卫齐抓共管。·小区内私搭乱建和乱堆乱占由小区物业实施日常管理,拒不服从管理的由综合执法部门依法拆除。·加强对新区大桥停车场、丹东二中周边等处的流动商贩、集贸市场和经营店面的管理。·清理拆除各种乱搭乱建、乱堆乱占、乱拴乱挂、乱贴乱画,对没有办理营业手续的废品收购业户依法依规进行取缔。·加大对道路两侧乱倒垃圾的治理,对中心北路装修垃圾临时排放点取缔后加大巡查检查力度,防止乱排乱倒现象反弹。·清除池塘、溪流、沟渠内积存、漂浮的垃圾,保持水体清洁畅通。·加强对料场、堆场、道路和施工现场扬尘的整治。·拆除沿街违章设置及废弃的户外广告,清理沿街有碍观瞻的各类粘贴物、喷涂小广告。·加强交通秩序整治,严禁机动车乱停乱放,规范停车位置管理。记者/刁庆峰
    03/22
  • 绿色宽甸的守护人
    自森林公安转隶以来,宽甸公安局结合本地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的特点,积极开展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共破获盗伐、滥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案件114起,打掉盗伐、滥伐林木团伙12个,非法占用林地团伙9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86人,成功移送起诉案件45起,移送起诉108人,挽回经济损失4380余万元……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得益于宽甸公安局与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与配合。去年,按照省委、省政府下发的《辽宁省森林公安机关管理体制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宽甸公安局迅速行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并成立工作专班,与森林公安局对接,与县委组织部、编办、财政局、林草局等部门沟通,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森林公安转隶工作。2020年6月22日,宽甸公安局组织召开森林公安管理体制调整工作部署会,标志着宽甸森林公安改革工作迈进实质,同时开启了森林公安工作的新篇章。转隶之后,宽甸公安局为进一步做好森林草原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工作,组建了森林警察大队,负责涉林案件打处工作,各派出所负责案件具体侦查,同时加强与林业草原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联动对接,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要求,畅通联合执法、信息交流、线索通报、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及时解决案件定性、法律适用、证据规格等问题,确保执法质量和执法效果。在严厉打击各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宽甸公安局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辖区群众保护生态、保护森林资源意识。2020年7月31日下午,宽甸公安局在黄椅山公园广场举行森林资源保卫战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仪式,有6万多名群众通过云直播进行了观看。2021年1月,组织开展护林宣传“大篷车”进集市活动,森林警察大队、政治处、各派出所民警深入农村集市开展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单2万余份,摆放宣传展板30余幅,解答群众咨询500余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宽甸公安局将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为建设绿色宽甸作出更大的贡献。记者曲丹凤
    03/18
  • 护航百姓健康 助力建设幸福宜居城市
    一座城市“幸福宜居”,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不可或缺,其中,医疗服务能力是重要一环。2020年,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在投入更多精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持续加强“健康丹东”建设,用一项项实打实的成绩保百姓福祉,助力建设幸福宜居城市。2020年是“大病不出县”两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我市组建8个管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组建1448个签约服务团队,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普通人群签约服务率57.47%,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86.05%。全市医疗机构均开设了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实现老年人优先就诊。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率达到100%。医养结合机构发展到14家,护理院、安宁疗护、康复中心、康养中心等健康养老机构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全市医养结合床位总数2871张,医疗服务人员445人。在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市中医院修缮项目、市人民医院康复中心、凤城市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建成13家核酸检测实验室,日检测能力由每日不足500人份提高到每日14000人份。丹东市智慧医疗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正式立项是又一项便民利民之举。市中心医院等1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两家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行。也是在2020年,我市消除疟疾工作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终极评估。完成4项慢性病管理项目,振兴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消除碘缺乏和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达到国家标准,顺利实现地方病防治“十三五”规划目标。口腔卫生防治持续深入,全市儿童窝沟封闭完成率达122.3%。重新组建市级卫生应急队伍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应急队伍增加到15支175人,公众卫生应急素养和安全意识不断增强。5家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新生儿免费疾病筛查、妇女“两癌”筛查任务顺利完成。累计完成58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任务,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公立标准化卫生院的工作目标。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22757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患病人群的大病救治率、慢病签约率和重病保障兜底率均达到100%。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步显现,而我市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新建成中医馆9家,全市中医馆覆盖率达到93.3%。大力推广适宜技术,全年共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千余人次。与辽宁省中医药大学联合培训“西学中”学员156人。宽甸中医院创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市中医院被确定为2021年满药种质保护圃项目实施单位。东港市大东卫生院、孤山中医院成功创建省级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宽甸获得全省中药材产业扶贫试点县。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卫生健康系统19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驻行政大厅,下放审批权限2项,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企业采取了“承诺制”审批,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全年共办理各类审批事项1533件。下一步,卫生健康系统将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培育医养结合试点机构,引领医养结合发展。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三模式”,推动落实有关保障政策和激励机制,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确保2021年底实现基层中医馆全覆盖。记者田治华
    03/18
  • 擘画治水蓝图 共享生态实惠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2021年1月全省水环境质量状况。在全省14个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中,丹东位列第一。鸭绿江波光粼粼,码头边停靠着等待起航的游船;清澈透明的河水、蜿蜒曲折的河道、风景如画的河岸……“来丹东好多次了,每次都看不够!”3月6日,来自沈阳的游客吴国军边拍照边感慨道,“丹东的水有着原生态的美,我都嫉妒大自然对丹东太偏爱了!”丹东是辽宁水资源大市。近年来,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保障水安全,我市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创建工作,努力打造“水美丹东,宜居佳地”。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2017年11月,我市正式通过水利部、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行政验收,全面完成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任务,成功跻身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行列。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这份沉甸甸的“国字号”荣誉,是对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充分肯定,带给群众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态实惠。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我市的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46个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7.8%,11个国家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各流域水质均达到Ⅲ类,鸭绿江、爱河等主要河流水质常年达到Ⅱ类。近年来,我市还完善了从源头到入海口的水质监控体系,有效保证了水质优良,水生态健康程度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同时,加强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依托大东沟、南大河、花园河、大沙河、青年湖等城市内河湖,坚持柔性治水,打造沿河湖生态景观长廊。河畅水清、鸟语花香……市区大沙河畔,休憩亭、步行道等错落有致,乔木灌木高低相间,河面上几只觅食的水鸟与周边的草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市民在此漫步休闲,一派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象。这是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成果的生动例证。成绩得来不是偶然,这其中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多年来铁腕治水、管水、护水的力度。“十三五”期间,我市共投入资金16.6亿元,重点实施了丹东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城乡节水减排工程、城市供水重点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民生工程,构建了全面系统的水环境、秀美健康的水生态、坚实可靠的水安全、现代严格的水管理、边境特色的水文化五大水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水生态文明,必须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我市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管控,为经济社会发展护航。制订完善相关法规,出台《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丹东市供用水管理办法》等多部文件,做到有法可依。全力推进河长制,编制并印发了《丹东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8个县(市)区和88个乡(镇)全部印发河长制工作方案。不仅如此,我市还结合自身边境沿海特色以及独特良好的水生态禀赋,探索出一条以“青、绿、蓝、灰、红”五色共融,建设区域水生态文明的新路径,初步形成了边境沿海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在“青色”建设中,我市推进青山保护工程,奠定全市水生态基底。对占市域面积75%的山地丘陵区实行差别化管理,做到规划数据矢量化、保护分区小班化、监测监管信息化。在“绿色”构建中,我市实施生态治河及湿地保护,保护鸭绿江一江碧水活流。加强岸上点面污染源头减排、建设河水清澈“生态绿巢”、开展鸭绿江口湿地保护,维持河流良好的生态系统和自净功能。通过“蓝色”建设,我市加强岛屿保护,打造滨海生态圈。强化海洋环境修复及资源保护,开展海岛生态修复、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等行动,促进了滨海生态系统健康优美。在“灰色”建设中,我市升级水利基础设施,保障城乡水公共服务。开展了丹东城市供水重点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小河道治理工程等建设,保障公众基本的供水和防洪排涝安全。在“红色”建设中,我市严守水生态红线,传承特色水文化。突出以红色边境为核心的水文化载体建设,提升公众水生态文明意识,促进人水和谐共融。“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只有多管齐下,全力以赴,才能保住清莹、安全、充足之水。”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盯城市建设,擘画治水蓝图,做足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四篇水文章,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记者王洪满
    03/17
  • 2021年1月全省水环境质量丹东第一!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2021年1月全省水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省优良水质断面占比超七成,44个在用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2021年是“十四五”起步之年,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我省河流水质断面考核数量由“十三五”的93个增至155个,增幅66.7%;涉及河流范围由53条河增至71条,增幅33.9%。遵循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要求,我省河流水质断面考核压力有所增加。2021年1月全省水环境质量状况一、水环境质量1、河流断面全省155个国考断面共监测125个,Ⅰ~Ⅲ类水质断面92个,占比73.6%;Ⅳ类水质断面23个,占比18.4%;Ⅴ类水质断面6个,占比4.8%;劣Ⅴ类水质断面4个,占比3.2%。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2、水库水丰水库水质总体保持良好,达到功能区使用标准;碧流河、清河、白石、宫山咀、乌金塘5座水库为Ⅲ类水质;葠窝水库为Ⅳ类水质;其余水库冰封期无法采样,未监测。3、饮用水源地监测的44个在用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中,全部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二、城市水质排名1月各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情况排名注:1.丹东2020年和2021年1月参与排名断面均为三类及以上水质,不参与同比变化排名;2.参与排名断面及所属责任城市依据《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置方案的通知》(环办监测〔2020〕3号)
    03/17
  • 呵护绿水青山 打造幸福宜居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利用好丹东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每个人都将从中受益小布为大家梳理了今年相关工作要点一起来看以绿色发展为主线持续推进自然资源保护与修复,加强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打造幸福宜居城市。以科学管控为标准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引导丹东国土空间发展更加绿色安全、开放协调。践行“两山”理论全面建成丹东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划定空间管控边界,明确用地规模和管控要求,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态治理工程重点将推动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海洋岸线修复等项目,积极谋划包装一批生态修复项目,继续加强对“蓝色海湾”项目监督指导,推进项目验收工作,进一步加强矿山修复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边开采、边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回顾“十三五”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完成大鹿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獐岛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争取国家“蓝色海湾”综合治理项目,获得国家奖补资金1.62亿元。强化海洋生态文明理念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基础性工作,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不断提升我市依法管海用海水平。致力生态保护修复完成“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中滨海湿地恢复等4个项目,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全市共有7家矿山企业纳入绿色矿山名录,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2家。谭玉涓记者/邢漫
    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