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老少同学四史 共讲六地故事”活动启动
    6月13日,由丹东市关工委、丹东市文明办、丹东市教育局主办的“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争做英雄城市传人——丹东市‘老少同学四史共讲六地故事’”活动启动仪式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举行。丹东是抗美援朝出征地,是辽宁“共讲六地故事”活动的“六地”之一。启动仪式上,丹东市关工委和抗美援朝纪念馆签署《开展未成年人抗美援朝精神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协议》。“五老”和小故事员代表从各自角度就做好“老少同学四史共讲六地故事”活动进行现场宣讲。接下来,丹东市各县(市)区关工委将结合本地实际,与文明办、教育局等协作,组织“五老”报告员和学校小宣讲员、小报告员、小故事员,进学校、进社区,从青少年不同年龄特点,充分发挥丹东市“一馆两桥一园”和分布在各地的抗美援朝纪念场馆、烈士陵园、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广泛运用沉浸式、情景式、互动式教育载体,以“七一”、暑假期、“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和推进“老少同学四史共讲六地故事”活动。作者:董玉池辽宁日报记者蔡晓华
    06/19
  • 网格员志愿服务美化家园
    为打造干净宜居、生态美的人居环境,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指数,6月15日上午,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党委组织开展“文明从我做起创城人人有责”网格员志愿者活动。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志愿者分成几个小组,对辖区内卫生死角、墙面广告、烟蒂进行了全面清扫,将占道停放和堵塞消防通道的共享单车重新放置,移至指定区域,同时对现场发现的乱扔垃圾、违规停车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通过此次志愿者服务活动,极大改善了辖区的环境卫生状况,网格员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传播文明,传递志愿精神,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也提高了辖区居民“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热情与积极性。作者:沈粹
    06/16
  • “十个一”守护孩子心理健康
    近日,丹东市振兴区结合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在全区中小学范围内开展了“十个一”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中,通过建立“一生一档”、组织一次线上培训、召开一次主题升旗仪式、阅读一本心理学书籍、办一次心理健康主题小报、进行一次心理沙盘游戏活动、上一节心理游戏活动课、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活动周”启动仪式、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深入一项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导学生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关注心理健康,学会爱自己。强调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沟通,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关爱共同体,打通关爱“最后一公里”。据了解,“十个一”活动是丹东市振兴区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缩影。一直以来,区属各中小学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四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情感、贴近学生,并根据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和作用发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经常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全面夯实区域“一站两翼三融合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赋能”行动,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健康关爱内容,坚持“五育融合”,更加关注师生校园生活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记者:侯春林
    06/16
  • 点亮“微心愿”
    一个小小的心愿,承载的是儿童心中最美好的想象。左仕莹是丹东市元宝区七道街道爱民社区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为帮助辖区困难与特殊儿童,平时工作中,她发现有需求的孩子,都会尽力帮助他们实现“微心愿”。辖区小王同学是丹东市育智学校的一名特殊儿童,由于需要体能锻炼进行更好地恢复,他一直想要一个能够做仰卧起坐的垫子。了解情况后,近日,通过与孩子的母亲沟通,左仕莹购买了一套运动垫子并交到孩子手中。“感谢你帮助孩子实现了愿望,让他能更好地进行恢复训练。”小王的母亲拉着左仕莹的手激动地说。“不用谢,帮助孩子实现小小的愿望能在他的心底种下希望的种子,让孩子带着这颗种子继续努力向前。”左仕莹摸着孩子的头温情地说道。一份小小的礼物,装载的是社会对儿童最真挚的关爱。爱心没有起点,帮扶没有终点。下一步,七道街道爱民社区关工委将联合其他社会组织与机构,让“微心愿”活动持续、更好地开展下去,助力更多需要帮助的儿童实现他们小小的心愿。记者:侯春林
    06/16
  • 点亮司法救助之光 让受害家庭走出困境
    “谢谢你们,在我女儿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司法救助,让孤身在他乡的她感受到关怀和温暖……”近日,王女士陪同女儿带着两面锦旗和感谢信,从千里之外的某市专程来到丹东东港市检察院,向检察官连声道谢。今年以来,东港市检察院在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关爱一老一幼,促进和谐稳定”的司法救助专项活动中,发现应救助对象就立即启动救助程序优先办理,并加快办案速度,帮助困难受害家庭重拾生活信心,尽早走出生活困境。截至5月中旬,已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0件11人,其中3件司法救助金已发放到位。漂泊他乡有温暖开头提及的王女士,在女儿两岁时与丈夫离婚,只身一人把女儿拉扯大。女儿长大后离开某市嫁到东港市,王女士虽不放心相依为命的女儿远嫁他乡,但为了孩子的幸福,只能送上美好的祝愿,期待她婚姻美满。起初,小两口相亲相爱。可时间稍长,女婿酗酒、交友不良等习性渐露。2022年5月的一天,其女婿请朋友吃饭喝酒到深夜,因都有些醉酒,两人当着王女士女儿的面大打出手,朋友还将手伸向了她。结果,王女士女儿成了这起刑事案件的受害人。虽然加害人受到刑事处罚,但经历此事后,身心受到伤害的她患上了重度抑郁症和轻度焦虑症,最后与丈夫离婚分手。当时,举目无亲,既无钱治病又无经济来源的女儿陷入了生活困境。王女士心急如焚,可靠打工赚来的微薄工资只够糊口,无力帮忙。东港市检察院得知其生活状况后,依职权启动了司法救助程序,并“优先”办理,安排承办检察官即刻启程奔赴某市。在走访街道、社区、约人核查了解情况等工作中,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两名承办检察官顾不上按时吃饭。为了不影响“证人”正常工作,他们约“证人”下班后调查取证,完成笔录后,已是繁星点点。这一切,王女士母女看在眼中,感动在心里。她们原以为,当地司法办案,会偏袒当地人,对检察办案人员有误解和抵触情绪,当她们亲身感受到检察官们的司法温情时,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母女俩制作了两面锦旗,一面送给第一刑事检察部办案检察官,一面送给了第五检察部办案检察官。陷入困境有惊喜赵某是一起非法节育手术案的受害人。当她签字领取救助金时,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谢谢你们,真心实意地帮我解决实际困难……”2021年12月,56岁的赵某因身体不适,欲取出子宫内的节育环。为方便、省钱,她找到在大东街道世纪新村一家门市里开门诊的“辛大夫”,让其祛除节育环。年近60岁的辛某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但自恃以前在村卫生所干过,便擅自为赵某摘取了子宫内节育环。事后,赵某感觉腹部疼痛难忍,便去医院就诊。经医院诊断:赵某小肠破裂构成重伤二级、子宫破裂构成轻伤二级。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经济本不宽裕的赵某落入生活的谷底。丈夫身患多种疾病不能挣钱养家,儿子正在读大学,赵某自己治病需一笔不菲的费用,而非法行医的犯罪嫌疑人辛某丧偶多年,每月只有1800元养老金,还要抚养一个患重症的女儿和一个七周岁的养子,一时无力承担赔偿赵某医疗等经济损失。赵某不但无钱进行后续康复治疗,连基本生活费用也失去保障。就在赵某诉求无望,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困境难熬之时,检察机关依职权对其发放了2万元司法救助金,这意外的“温暖”,将赵某心中的坚冰融化了。姐弟未来有光亮2022年7月的一场车祸,无情地夺走了晓婕、晓亮姐弟俩父亲的生命。家里的顶梁柱没了,一直做家庭主妇的妈妈只得四处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这年,18岁的姐姐晓婕在某中医中专读书,14岁的弟弟晓亮上初一。面对家庭的不幸,看到日夜操劳的妈妈,懂事的晓婕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她想辍学,帮助妈妈分担生活压力。妈妈知道她的想法后,说什么也不准。她说,生活再难,也要供姐弟俩念完书上完学。晓婕的爸爸生前长年患病,多次住院治疗并长期服药,爸妈结婚20多年没钱盖房,借住大伯的旧房。爸爸的后事料理又欠下了一笔外债。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任某虽有车辆保险,但此事故中造成2人死亡、4人轻伤,保险赔偿能力有限,而任某自己又无力赔偿,导致晓婕一家至今未得到赔偿。东港市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了解到晓婕家的困境后,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把姐弟俩列为救助对象。今年4月,办案检察官找到晓婕的妈妈,走访其所在的村委会、镇政府,协调多元化救助相关事宜,并向上级检察院为姐弟俩报请了司法救助金,让姐弟俩在困境中感受到温暖,重拾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记者:侯春林
    06/16
  • 开展音乐艺术文化交流活动
    近日,丹东朝鲜族文化艺术馆交响乐团与岫岩交响乐团共同开展音乐艺术文化交流活动。两地音乐界专家学者就交响乐团如何可持续发展,以及后续人才储备和艺术青年人才如何培养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以音乐文化为桥梁,共话两地艺术交流合作。记者:张尧
    06/15
  • 《英雄赞歌》入选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优秀项目
    6月1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中,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名单揭晓,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英雄赞歌》系列短视频入选精品推介优秀项目。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共同主办,旨在践行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评选一批导向正确、格调高雅、形式新颖、传播效果突出的文博新媒体传播产品,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2023年度,共收到申报项目278个,包括3113个作品,内容涵盖考古、文物保护、博物馆、社会文物、革命文物等领域。经过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10个精品项目、10个优秀项目。抗美援朝纪念馆推出的《英雄赞歌》系列短视频,充分利用馆内革命文物资源,深入挖掘文物背后所蕴含故事,与辽宁广播电视台强强合作,通过影像化、现场化的形式,讲述不同战线、不同群体在抗美援朝期间奋斗、奉献、牺牲的感人事迹,通过寻找英雄、感悟英雄、致敬英雄,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记者:刚越
    06/15
  • “老少同学四史 共讲六地故事”活动正式启动
    6月13日上午,“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争做英雄城市传人——丹东市‘老少同学四史共讲六地故事’”活动启动仪式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举行。本次活动由丹东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丹东市文明办、丹东市教育局主办,抗美援朝纪念馆协办。部分“五老”代表,丹东市实验小学部分师生参加了仪式。启动仪式上,丹东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抗美援朝纪念馆共同签署《开展未成年人抗美援朝精神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协议》。各县(市)区关工委,局关工委将结合本地实际,与文明办、教育局等协作,迅速组织“五老”报告员和学校小宣讲员、小报告员、小故事员进学校、进社区、进班级活动,通过“老少结对”、上党课、作报告等,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充分发挥丹东市“一馆两桥一园”和分布在各地的抗美援朝纪念场馆、烈士陵园、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广泛运用沉浸式、情景式、互动式教育载体,深入开展和推进丹东市“老少同学四史共讲六地故事”活动,讲好抗美援朝故事,讲好英雄城市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同时,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将全力支持本次活动,积极协调市直媒体,在丹东文明网和“文明丹东”微信平台大力宣传活动动态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对活动中表现突出、事迹感人的同学,将推荐参评“丹东市新时代好少年”,为“老少同学四史共讲六地故事”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市教育局将继续把做大做响丹东市思政教育一体化特色品牌与此次活动有效衔接起来,在未成年人中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讲好“六地”故事,发挥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和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2018年被中国关工委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党史国史教育基地,2023年再次被授予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党史国史教育基地。邵治东记者/刚越编辑/邹润
    06/14
  • 服务送到家门口 红色温度暖民心
    “您血压有点高,吃药了吗?”“您站这儿,我们测一下视力。”近日,在丹东东港市新城街道港北社区沟北小区内的家门口服务站前,社区联合东港市传染病医院、爱尔眼科开展了健康义诊活动,免费为群众量血压、听诊,并有中医坐诊,现场诊脉。“我们从年初就开始筹备家门口服务站,尽量把居民的问题化解在‘家门口’,反响很不错。今天是第一次开展活动,也是让更多居民知道这个服务站,等端午节的时候,还计划搞个包粽子大赛。”港北社区党总支书记高原说。沟北小区是港北社区的老旧小区,由于无物业管理,存在僵尸车、小广告、楼道垃圾、墙面污损、飞线充电等问题,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难点和堵点。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在实践中推进基层社区治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解决居民关注的问题,港北社区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家门口服务站实行“三管两进一协调”工作机制,由社区党总支统管、小区党支部直管、业主委员会代管,兜底无物业小区管理,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力争把居民的美好生活向往实现在“家门口”。家门口服务站由社区党总支、综合支部、沟北小区业主委员会组成“红管家”,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抓手,为居民提供贴心优质服务。服务站内设置“红色便民点”,为居民提供雨具、急救药品、常用工具、免费充电等生活用品和服务,以“红色”温度温暖居民。社区不断聚合辖区资源,发挥离退休党员、退役军人、居民骨干等志愿服务团队的作用,将服务深入到居民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社区“两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聚焦居民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列出需求清单,组织共驻共建单位开展双向选择、精准对接,推动辖区企业、商户等优势资源向居民“家门口”汇聚。将服务送到“家门口”,也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家门口”。港北社区在一线成立党支部,整合社区网格、业委会、理事会等资源,以“党建+”的模式引领小区改造各项工作;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力加强“群英断是非”等社会治理模式改革创新,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环境整治、道路修复、立面改造、管网更新、绿化美化等居民关心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制定老旧小区改造的时间表和任务书,选定设计方案和施工队伍,按时按质按量安全完成改造任务,优化人居环境。服务送到“家门口”,群众的纠纷也能及时化解。沟北小区老年人群和流动人口多,问题诉求和矛盾纠纷多,保持环境卫生难,小区治理难,面对“两多两难”,“家门口”服务站成为关键一环。通过服务站将矛盾纠纷等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达到“治未病”的效果。以“红起来”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居民的贴心人,找准难点、堵点,协调逐项解决。“房盖漏雨、下水井堵塞、楼上楼下噪音、房屋漏水、直播声音大”等问题都在家门口服务站得到了解决。“终于不用下雨天满屋摆盆接水了,太谢谢你们了!”居民姜运涛说。姜运涛家住顶楼,由于楼盖漏雨,每次下雨都得在屋里摆盆接雨水。家门口服务站知道此事后,立即联系专业维修工现场勘查,制定修补方案。因涉及每家每户的收费问题,部分居民认为跟自家关系不大,不愿平摊费用,因此发生了矛盾纠纷,服务站党员高峰挨家挨户解释,最终5户居民同意平摊维修费用。楼盖不漏雨了,居民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服务直接到家门口,让小事不出门,及时、快速解决。”高原说。记者:张瑞
    06/14
  • 党员志愿者助农增收
    进入6月,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首批大棚香瓜陆续上市,在汤山城镇龙泉村的香瓜大棚里,镇内众多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进棚帮助瓜农采收和销售。龙泉村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志愿者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帮扶,促进产业发展。一些志愿者还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镇内盛产的蓝莓、樱桃等特色小浆果,积极帮助村集体和农户增收。记者:宋永昆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