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最美战疫人】全力以赴,坚决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4月的丹东,风暖柳绿。丹东市第一医院门诊楼前,来自院机关的志愿者们指导着患者扫码、分通道通过,部分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另有通道登记,两条通道互不干扰。在核酸检测窗口,市民可以在手机上预约、手机查询检测结果。急诊通道设核酸检测快捷流程……医院在保证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的同时,尽一切可能方便群众,满足群众就医需求。3月初至今,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上下一心、群策群力,采取坚决果断、有力有效的措施,加强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保障工作。为方便群众就医,市卫生健康委专门下发通知,指导全市各医疗机构加强预检分诊和院前急救管理,做好入院人员分诊分流和风险管控,认真落实陪护和探视管理制度,强化院感防控工作。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做好预案制定和应急演练,完善细化工作流程,确保一旦有疫情发生能够全面做好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人员的就医服务。凌晨的长城宾馆,办公区依然亮着灯光。为了保障重点地区来(返)丹人员在集中医学观察期间的管理服务质量和生活条件,卫生健康系统坚持集中隔离场所“三级责任体系”“点长责任制”“感控指导员制”等管理措施,派出专业监督队伍开展“全覆盖、不间断、回头看”监督指导,确保所有隔离场所落实“硬隔离”要求。在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选派敢打硬战、能打硬仗的干部出任隔离点负责人。对全市流调消毒、核酸检测、卫生监督应急队伍等200余人进行专业化培训和实战练兵,计划建立400人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储备库,确保“来之能战、快速应战”。负责流调、处置的队伍,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尖刀连”。每晚早则八九点钟、迟则十一二点,当日的疫情防控信息都会通过“丹东发布”等主流媒体平台和市疾控中心公众号进行推送。市疾控中心打破科室壁垒,全员参与,按照专业和工作实际,组建流调专班、信息专班、消毒专班、检验检测专班、样品专班、报告专班等12个疫情防控专班,全天值守。组织疫情研判200余次,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支撑;建立完善消毒效果评价方法,并对各场所预防性消毒和终末消毒开展效果评价;完成新冠疫苗接种500余万剂次,覆盖人口、接种人数等各项数据均居全省第一位;第一时间开展流调溯源,第一时间管控重点人群,第一时间组织消毒消杀,第一时间精准划定管控区域,开展全域核酸检测,牢牢守住疫情防控歼灭战的每一寸阵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市卫生健康系统正在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改造,增加负压病房和负压病床数量,开展核酸检测能力“倍增”工作,加快推进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建设和移动检测方舱建设进程。编辑:邹润
    04/21
  • 【最美战疫人】封闭式引航 守卫“水上国门”
    他们虽不是医护人员,却日夜坚守在口岸防疫保畅的第一线,在港口这一特殊的抗疫战场上,引航员们“白衣披甲”,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守卫“水上国门”,肩起稳外贸、保畅通、保民生的重任。3月下旬,丹东港大东港区,一艘满载18万吨铁矿石的外籍“商人”号散货轮,在锚地已经抛锚二十几天了,一直靠泊不了,船方和企业心急如焚。“出发。”3月28日15时40分,接到丹东港引航调度指令后,引航站专班高级引航员孙德刚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防护面罩和N95口罩……搭乘引航拖轮到达了登轮点。登轮点附近风浪很大,“全副武装”的孙德刚徒手攀爬十几米摇荡的软梯,登上了“商人”号散货轮,在驾驶台里下达着一个个操纵口令,引领指挥船舶进港靠泊。19时20分,历时3个多小时,该货轮终于靠泊大东港区20万吨矿石泊位。因疫情防控需要,引航作业时间从原本的3小时延长至5小时。“越是困难越应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结束了一轮高强度引航工作的孙德刚,来到“防疫区”脱掉防护装备,汗水早已浸湿全身,脸上也被护目镜和口罩压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规范完成自身防护脱卸消杀程序后,回到集中居住点生活区休息时,已是深夜时分。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丹东港引航站第一时间成立引航员专班,实行“14+14+7”闭环化引航生产,即14天引航工作加上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面对新的防疫形势,丹东港引航站启动应急预案,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实现了防疫规范化,助力丹东港安全生产和保供保畅。截至目前,丹东港引航站共完成中外籍船舶206艘次引航任务,其中引领外籍船舶184艘次,引领超大型船舶22艘次,保障了港航防疫安全和生产服务链的平稳运行。
    04/20
  • 用绿色养殖敲开致富之门
    初春的清晨,山的背阴处虽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渐渐衰竭。在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龙升村的一处农场里,长满了一片片叫不出名的小草,嫩黄的草芽儿,密密地排列着,挤得歪歪扭扭的,一个年轻人正在给牛喂食,“一头牛要喂4-5铲的料,每次都需要十几推车才能喂饱它们,”他边干边说道。熟练的动作、小麦色的皮肤、沾满草料的手套、满是灰土的迷彩色工装,这些场景都让人很难与这位来自城里的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80后小伙子联系在一起。“我天天泡在农场里,最近已经快1个月没回家了”沈伟卓说,在农场里,他讲述着对鸡舍牛棚的规划,描绘着心中向往的农场生活。辞去工作建农场和其它城市里的孩子不一样的是,从小,沈伟卓的父母在家的院子里,为沈伟卓搭建了一个“微型农场”,一家人一起在这里种蔬菜、养小动物,并给它取名为“玉米人农场”,“我从小就和小动物一起长大,对小动物有着特别的情感”沈伟卓说,“玉米人农场”在沈伟卓成长的心灵中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2011年从师范大学毕业后,沈伟卓便在一家培训机构任职,每天的工作忙碌而充实,直到2013年的一天,朋友的母羊繁育事业遭遇变故,几十只母羊全部要宰杀变现。当他看到宰杀后母羊肚子里怀着成型的羊宝宝时,对动物的爱心使他救下了这批待宰的母羊,“我不懂养殖,也不知如何安置它们,只是出于怜悯,想等母羊都分娩后再把它们卖掉。”买下这批母羊的沈伟卓将它们寄养在一个养殖基地,随着日常的照看,心里那个童年回忆又蹦了出来:“这不正是我向往的生活吗!”于是,他毅然辞去工作,在振安区汤山城镇用3年的积蓄建了农场,搞起了种羊繁殖。变身“养殖专家”经过两年的实践,沈伟卓发现丹东的气候和地貌并不适合养羊,经再三斟酌他决定转型改项,利用农场依山而建的优势,开始研究养殖纯生态跑山鸡、大笨鹅。2016年,沈伟卓开始小规模养殖当地老品种的土鸡,并用视频记录下跑山鸡放养和土鸡蛋生产的全过程。第一年由于缺乏养殖经验,没有及时给鸡群做鸡痘疫苗,导致土鸡大量死亡。“那次失败让我想过放弃,但当看到存活下来的大公鸡围着我转时,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沈伟卓说。不是科班出身的他吃住在农场,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学习养殖技术。有机养殖怎么做?种养结合怎么搞?通过书籍和网络、参加技术培训班、向养殖大户和农学专家请教,想方设法把自己从“外行”变成了“里手”。现在他的农场可以保证每年能向市场提供2000余只纯生态养殖的跑山鸡和万枚土鸡蛋。为了增加农场的养殖种类,2019年,他引进了适合散养的西门达尔肉牛作为农场新的养殖产品,经过几年的培育,由最初的12头基础母牛发展到如今繁育4代近50头的规模。打造多元化生态家庭农场随着沈伟卓事业的蒸蒸日上,有不少年轻人找到他,想到农场来学习养殖技术,“有些人干了不到半年就走了,做养殖不易,需要承担更多的辛苦和孤独。”沈伟卓感慨道,但怀揣着对农场生活的热爱,沈伟卓这一干就是八年。这几年农场的事业慢慢有了起色,他自创的肉食品牌和土鸡蛋品牌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打造集家庭观光、种植、养殖为一体的多元化绿色家庭农场是沈伟卓下一步的打算,他说“这个目标可能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尽管困难很多,但是我坚信我的选择,未来的农业一定是多元化的,那也是我要去实现的目标。”编辑:邹润
    04/19
  • 【最美战疫人】老党员当上小区“守门员”
    在振安区鸭绿江街道华盛社区富春山居小区出入口,79岁的老党员李桂兰身穿红马甲,和两名小区志愿者一起对进入小区的陌生人逐一进行问询。地处风口,大风呼啸,已经站了1个多小时的李桂兰把围脖从衣领里拉出来,遮住脖子,脚下不断挪着小碎步。“同志,您这是去哪家啊?防疫期间,我们得了解一下。”对于每位进入小区的陌生人,李桂兰都礼貌地询问。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附近的居民都是回迁户,李桂兰平时就是有名的“热心肠”,对于每家的情况都很了解,来人是老住户还是生面孔,她一眼就能看出来。正说着,一名中年人径直往小区里走,李桂兰见状忙跟了上去。“你倒是说一声啊,现在防疫期间,咱得对小区居民的安全负责。”李桂兰的话,让中年人连声道歉,表示下次一定配合。李桂兰说,小区是开放式的,进出陌生人多,她和志愿者小分队的成员对于生面孔都十分上心,遇到不配合问询的都会跟在后面看对方到底去哪。2020年初,李桂兰见社区工作人员忙不过来,就和小区11名退休老人一起组成了疫情防控小分队,其中年纪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70岁。他们克服身体的病痛,每天坚持在小区门口,登记进出人员和车辆。2021年初的一天夜晚,社区紧急进行入户排查,当时已经是夜里22点,怕贸然敲门居民会反感,社区工作人员只能连夜给李桂兰打电话求助。她二话没说,穿上棉袄就下了楼,一直忙到下半夜排查结束才回家。“我是党员,退休赋闲,能发挥余热为小区居民做点事,也是一种荣幸。”李桂兰笑着说。编辑:邹润
    04/19
  • 辽宁丹东:第十一届全民读书节4月23日线上开幕
    记者从丹东市全民读书节活动组委会获悉,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丹东,丹东市将举办第十一届全民读书节活动,拟于4月23日9点30分至10点30分,在快手APP“丹东读书”账号和“智慧丹东”客户端举行线上开幕式。据了解,丹东市第十一届全民读书节活动的主题为“书香丹东——阅读新时代喜迎二十大”,活动时间为4月至6月。本届读书节突出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在全社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叫响“书香丹东”阅读活动品牌,并倡导共抗疫情、阅读相伴的理念,凝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精神力量,探索形成常态长效工作机制,为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届读书节活动主要包括融媒体直播分享活动,打造“云”发布、“云”阅读、“云”分享的阅读新生态;组织参与“漂流书屋——辽宁省全民阅读共享计划”、“品读我们这十年”全民共写一本书、打卡最美阅读空间、乡村阅读季、书香会客厅之辽宁“六地”党史荐读访谈等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主题读书朗诵、读书分享会等活动;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献礼建团百年之线上朗读分享活动、“绿书签行动”宣传活动、“阅文化经典,创书香校园”等主题阅读活动;在家庭中开展亲子共读绘本故事活动;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作用,开展“喜迎二十大,筑梦新征程”主题宣讲活动;组织企业职工开展“我爱阅读筑梦丹东”职工读书活动;在女性群体中开展“书香筑梦魅力巾帼”“巾帼心向党奋斗新征程”主题征文诵读活动;在特殊群体中开展“书香丹东,阅读有我”残疾人荐读交流活动。同时,还将通过举办各类竞赛、评先选优活动,发挥典型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升阅读活动的群众参与度、平台辐射面和品牌号召力,引领“以赛促读、以评助学”新风尚;通过开展各项惠民阅读活动,充分体现读书节的公益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着力满足各行业各领域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编辑:邹润
    04/19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四十二集 于超:“兵设重伏” 完胜正洞西山
    04/18
  • 【最美战疫人】坚守岗位 抗疫无休
    赵翠艳今年45岁,是振安区汤山城镇卫健助理,党龄近20年,与其他参与防疫工作的“战友”一样,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了。“这是今天最新的管控政策,需要马上梳理并转发至各个防疫群。”4月11日下午,赵翠艳忙碌在办公桌前。她把单位的座机号码捆绑到了自己的手机上,方便群众有事能迅速找到自己。从3月中旬起,赵翠艳开启了全天候工作模式,手机24小时开机,每天研究防疫政策和各地管控情况,做到有人咨询时能做出精准答复。4月12日凌晨1点多,正在睡梦中的赵翠艳被电话铃声叫醒了,一看号码来自云南省。对方咨询如果从云南返回汤山城镇,需要遵守哪些防疫规定。赵翠艳一下子清醒了,耐心地向对方讲明最新政策,并提供行程路线建议。“电话通了10多分钟,挂了电话,我也睡不着了。”赵翠艳说。像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只要电话一响,她都要立即接听,惟恐错过一个电话、一条信息。“这一个多月以来,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有时候睡着了会忽然醒来,查看电话里有没有收到最新的防疫信息。”编辑:邹润
    04/18
  • 【最美战疫人】三代人携手战“疫”
    在振兴区纤维街道黄海社区,有一支由36名党员、24名楼长和青年学生组成的“薪火相传”志愿服务队,从80多岁的老党员到十五六岁的中学生,三代人携手筑牢战“疫”防线,服务群众。3月31日15点,“薪火相传”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共产党员孙屹东的手机响了起来。“又得麻烦你了,帮我们买小白菜1捆、豆腐1块、豆腐皮3张、菠菜1捆、黄瓜3根、芹菜少许、炒瓜子半斤、香菇半斤……”这是正在居家健康监测的一位居民打来的电话。孙屹东将对方要买的东西记在本子上,叫上志愿者苏远东,背着包去菜市场采购。40分钟后,他们对照单子仔细核对,确定没有遗漏,背回食材放在居民家门口,告知后离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希望社区的党员、居民踊跃报名,参与志愿服务,共同抗疫。”2020年1月29日,黄海社区发出召集志愿者的“动员令”。党员李向东第一个报名,随后,党员郑树华来了,党员王佩琦也来了……两天时间里,共有36名党员报名。居民楼组长和青年学生也纷纷报名,这支队伍经过培训后,成为社区战“疫”的先锋力量,一直“战斗”至今。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网格排查、入户登记、对小区楼道进行消毒消杀……处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黄海社区按照网格化管理,将志愿者编入10个网格内,安排了站岗执勤表,每个点位安排两名志愿者。84岁的志愿者、共产党员王佩琦,与郑树华、李向东等志愿者挨家挨户发通知,组织居民接种疫苗。得知有几位老人行动不便,王佩琦联系了社区,组织老人们到社区就近的疫苗接种点接种疫苗。编辑:邹润
    04/18
  • 【最美战疫人】不同的课堂,一样的坚守
    经过近一月的“云端相聚”,4月14日,市实验小学四(4)中队辅导员、班主任邵映娜老师面带微笑地站在班级门口,迎接复学归来的孩子们。学生们纷纷打招呼:“邵老师,早上好!”“娜娜老师,我都想你了!”今春开学不久,疫情再次让校园变得寂静。邵映娜接到学校疫情防控通知后,第一时间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开展线上教学。作为中队辅导员,她需要操心的不只是孩子们的学习。电话铃声响起,是她与家长沟通健康监测工作;微信群聊打开,是她向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的文章和视频;钉钉直播开启,是她在进行线上教学……很快,邵映娜发现了一个问题:家长大多需要上班,孩子自己在家上网课,学习效率明显下降。为了保证线上学习效果,邵映娜利用微信“每日交作业”小程序,批改全班49个孩子的所有作业。每个孩子的作业每天要拍七八张照片,从中午批到晚上6点多,由于长时间盯着电脑屏、手机屏,邵映娜的眼睛和颈椎时常疼痛难忍。可看到孩子们的作业质量逐渐提升,她觉得“这点疼还行吧”。今春开学不久,疫情再次让校园变得寂静。邵映娜接到学校疫情防控通知后,第一时间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开展线上教学。作为中队辅导员,她需要操心的不只是孩子们的学习。电话铃声响起,是她与家长沟通健康监测工作;微信群聊打开,是她向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的文章和视频;钉钉直播开启,是她在进行线上教学……很快,邵映娜发现了一个问题:家长大多需要上班,孩子自己在家上网课,学习效率明显下降。为了保证线上学习效果,邵映娜利用微信“每日交作业”小程序,批改全班49个孩子的所有作业。每个孩子的作业每天要拍七八张照片,从中午批到晚上6点多,由于长时间盯着电脑屏、手机屏,邵映娜的眼睛和颈椎时常疼痛难忍。可看到孩子们的作业质量逐渐提升,她觉得“这点疼还行吧”。编辑:邹润
    04/18
  • 【最美战疫人】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4月11日7点半,振安区同兴镇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办公室副主任刘颖来到办公室,办公桌上堆满了疫情防控政策文件,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了圈圈点点。有近20年党龄的刘颖说,只要党组织和群众有需要,必须义无反顾向前冲,防疫的事儿一刻也不能松懈,一点也不能耽误。“我的工作主要是对全镇各社区、村进行政策传达和业务指导。”刘颖一边忙着接听咨询电话一边说。在刘颖的手机微信里,有8个置顶的疫情防控工作群。每天,她都要将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随时发送到工作群里,并接受群众咨询。同兴镇有8个村、2个社区、2万多人口,因为地处近郊流动人口多,管理相对困难,加大了防疫难度。近一个月来,刘颖的手机成了“热线电话”。“每天刚发送完防疫信息,有的群众不明白,直接打电话问我。”刘颖说,给大伙儿留办公电话不能24小时在线,倒不如直接留手机号,方便群众随时咨询政策。3月14日晚,刘颖接到防疫指令后,立刻投入各个社区、村入户走访排查工作。刘颖的丈夫特地为她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刘颖便坐在电脑前整理数据和汇报材料,经常忙至深夜。同事说,这两年多来,从排查重点地区来(返)丹人员到转运隔离工作,只要电话一响,刘颖便立刻奔赴工作岗位。在刘颖办公室的柜子里,常备有小饼干和面包,有时候来不及吃饭,她就对付一口。2021年末,刘颖经常胃疼,有一天突然病倒在岗位上,经诊断患上了严重的胃出血。休息了几天后,刘颖便重返工作岗位,投入全镇的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中。
    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