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年味渐浓 理发、年夜饭预约火爆春节将至,年味渐浓。1月29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理发店和酒店发现,理发和年夜饭预约十分火爆。当日,记者走进振兴区某理发店时,店内已有五六位顾客端坐席位。理发师挥舞着剪刀,为前来“图头彩”的市民们精心设计发型,不亦乐乎。“晚上七点,还能预约上吗?就染个头发。”刚进门的一位女士问道。“不好意思,这个时段从今天到4号已经约满了,您可以选择其他时段,或者扫描二维码实时预约。”在前台,不时有顾客到店或电话咨询,“晚上几乎都约满了,白天相对空闲一点,有些顾客也会趁午休时领老人孩子过来理发。”一位理发师说。年夜饭是新年的重头戏,各大酒店紧抓商机,火热推出年夜饭套餐。据了解,为避免年夜饭场地预订紧张,在保留传统的到店堂食形式之余,今年部分酒店推出了半成品年夜饭,只需回家稍微动动手,便可复刻一桌酒店宴席,如丹东福瑞德大酒店推出的多款年夜饭,均可选择到店堂食和半成品年夜饭两种形式。还有部分酒店推出了彻底解放双手的“年夜饭外卖”,年夜饭送菜上门。记者浏览了多款套餐菜单,发现套餐菜品十分丰富,东北菜、粤菜、川菜应有尽有,腊味、西餐、卤味熟食也在其中。记者:刘响02/01
- 丹东市工人村社区组织高中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进一步培养中学生爱心助人的品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1月30日下午,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组织丹东二中2023级14班的40名学生参加“雷锋精神我践行,志愿服务在行动”志愿活动。同学们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与组织下,来到消防队小区进行义务劳动。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共清理涂盖小广告几百条。尽管天气寒冷,但同学们都表现得积极踊跃。经过一下午的辛勤劳动,小区各个单元门前都变得干净整洁了很多。社区书记沈粹表示,通过此次志愿活动,不仅改善了社区的卫生环境,也激发了中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02/01
- 丹东市振安区举办冰雪主题书画摄影展近日,振安区举办冰雪主题书画摄影展,以展现振安区丰富的冰雪资源,推动绿色冰雪产业、现代冰雪运动、时尚冬季旅游等融合发展。记者:张怡媛02/01
- 丹东市工人村社区关爱未成年人寒假安全1月29日下午,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振兴区科协开展“关爱未成年人寒假安全”教育活动,对放寒假的未成年人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社区志愿者结合真实案例,围绕寒假期间未成年人用水、用电、交通出行等与日常生活切身相关的安全问题,以及火灾如何迅速报警、如何自救逃生等进行讲解,并提醒居民教育孩子提前预防危险,远离安全隐患,尤其是春节期间禁燃烟花爆竹,避免火灾发生。教育未成年人冬天外出时要格外注意交通安全,增强防盗、防骗等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技能。作者:沈粹01/31
- 农家书屋进大集日前,振安区同兴镇开展“文化进万家农家书屋进大集”宣传活动。志愿者精心挑选了科普书籍免费赠送给村民,现场讲解农家书屋的借阅流程,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记者:宋永昆01/31
- 丹东市工人村社区节前送温暖1月26日起,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党委、社区残联组织以“心手相牵·共享阳光”为主题开展春节慰问残疾人活动,利用一周时间走访慰问10户残疾人家庭。工作人员逐一上门向残疾人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并与他们悉心交谈,详细了解家庭生活、心理需求、社会保障、康复服务、就业帮扶等方面情况,为促进服务精准化、便利化提供支持。作者:沈粹01/30
- 瓦房村村民迎来幸福时刻1月24日,丹东市振兴区纤维街道瓦房村委会办公室里人声鼎沸,全村村民又迎来年底的幸福时刻,820名60岁以上村民纷纷前来领取养老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全村2600名村民每人收到一份米面油年货礼包,年味感染着现场每个人。去年,瓦房村“两委”班子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80岁以上老人送上生日红包、参军入伍村民奖励千元、村民灌溉水田的水费以及卫生费全部由集体出资等10项民生实事全部落实,全村用于村民福利的资金超过百万元。新的一年,瓦房村结合区位优势和周边小浆果种植特点,建设瓦房村冷冻冷藏库项目。目前,主体框架已完成,5月将投入使用。记者:宋永昆01/29
- 情系环卫工 新春送温暖春节将至,为了感谢环卫工人们的辛苦付出,近日,丹东市城隍庙一社区关工委和新安小学学生共40余人开展“情系环卫工新春送温暖”活动,为忙碌在一线的环卫工人送去新春的祝福。本次活动在城隍庙小区开展。小志愿者们将牛奶、早餐饼、鸡蛋、挂面等物品送到环卫工人手中,为他们送去春节的祝福。“太感谢了,这个礼物真有年味儿!”收到礼物的环卫工人连连表示感谢。小行动传递正能量。通过此次活动,让环卫工人实实在在体会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也让孩子们了解到环卫工人的不易,埋下了一颗乐于奉献的种子。记者:侯春林01/26
- “万能电工”杨栋守护海岛光明三十载数九寒冬,丹东东港市獐岛上的海风吹在人脸上,像刀割一样疼。天刚蒙蒙亮,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供电公司椅圈镇供电所獐岛村电工杨栋迎着寒风出门,开始了每天“必修”的电力设施巡检。30多年,杨栋日复一日地守护着小岛的供电安全。在辽宁“最美人物”2023年度盛典上,他成为“雷锋精神践行者代表”。1987年,獐岛启动“户户通电”农网工程,年轻的杨栋第一次听说海底电缆,第一个报名参加施工。工程完工后,杨栋主动请缨,成了一名海岛驻村电工,一干就是30多年。30多年的岛上供电维修工作,让杨栋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路过一根电线杆、一台变压器,他都会下意识地停下来看看,确认没问题再继续走。岛上的电网就像是杨栋身上的血脉一般,早已成为他生命中无法分割的一部分。“岛上老百姓家的灯亮了,我也就心安了。”杨栋说。獐岛内的10台变压器、36基高压电线杆、10公里长的架空线路以及一条5.1公里长的海底电缆,是杨栋日常巡查的工作重点;岛上的127家旅馆饭店、100户普通住宅的电器、线路,特别是每家每户的电表,是他平时的工作点位……已经年过五旬的杨栋每天戴着安全帽,背着工具袋、绳索、金属脚扣,负重二三十斤,在岛上步行往返将近20公里检查电线杆,帮十几家渔家乐和岛上百姓维修电器,被岛上居民称赞为“万能电工”。“夏天每次大潮后,得踩着烂泥检查海底电缆情况,一旦铺设的电缆被冲出去,全岛就停电了。”杨栋说,与夏天酷暑暴晒比起来,最辛苦的就是三九天巡检。在十几米高的电线杆上,凛冽的海风吹来,再厚的棉衣也被瞬间打透。“这工作不仅辛苦还危险,杨栋真不是一般人!”提起杨栋,獐岛村村民既心疼又钦佩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我刚上床休息,突然接到岛上一对老夫妻打来的电话,称他们家的灯不亮了。我立马从被窝里爬起来赶过去帮忙把电修好了。”说起自己的工作经历,杨栋憨厚地笑了。“岛上老房子很多,线路不同程度老化。”杨栋说,獐岛常住居民近700人,只要有村民求助,他就立刻前往维修。如今,獐岛已从一个闭塞的小渔村变成了全电低碳海岛。2022年,獐岛村建成丹东地区首座“辽·亮”供电服务驿站,杨栋用执着与坚守把雷锋精神延伸到祖国海岸线的最东端。记者:王卢莎01/26
- 近距离感受民俗的独特魅力春节将至,连日来,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在各村(社区)开展“非遗之美进万家传统文化润心田”主题系列活动,让群众近距离感受民俗的独特魅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为1月23日,御鑫源社区的志愿者们和孩子们现场写春联,制作剪纸灯笼。记者:宋永昆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