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丹东推进文明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
    每到周三的傍晚,丹东市老年大学二楼都会传出悠扬的乐曲声。10月23日,由丹东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刘小惠、王小硕主讲的“声乐知识及演唱技巧”18时30分准时开始,128个座位的大教室座无虚席。这只是丹东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民业余学习大讲堂的一节普通课。把开展“市民业余学习行动”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丹东在全市建设了一批核心基地、骨干基地、基层基地,向群众免费开放授课,为市民提供各种学习内容,打通了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18年11月,丹东市委印发《丹东市开展市民业余学习行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市民业余学习行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为不断提升广大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一年来,丹东市结合本地实际,以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为单元,全面铺开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学习中心、服务中心、宣传中心,丹东市建立完善任务分工、督查考核、群众自治、队伍建设机制,搭建宣传、典型、文化平台,建立市本级核心基地1个、骨干基地11个,县(市)区建立基层基地55个、文明实践所95个、文明实践站826个,实现了行政村、社区全覆盖。与此同时,丹东市还把新时代文明驿站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有益补充。丹东市委宣传部联合丹东邮政公司、丹东邮储银行成立了78个“新时代文明驿站”,聚焦群众所思所盼,对接群众需求,突出服务功能,帮助广大农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为他们提供家门口的贴心服务,广受欢迎和好评。传思想、传政策、传道德、传文化、传技能,遍布城乡的文明实践中心,极大满足了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截至目前,丹东市各级文明实践中心共开讲2000余场次,受益群众约10万人次。
    10/30
  • 丹东这个村儿获辽宁日报撰文:“美如画”
    10月25日,辽宁日报刊文《环境整治让双山西村美如画》,对东港市马家店镇双山西村环境整治成果进行了报道。金秋10月,走进东港市马家店镇双山西村,映入眼帘的村部广场整洁干净,村路两旁花儿朵朵使村路更显亮丽。在人居环境整治中,马家店镇按照“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机制建设为基础、以资金投入为保障,以提升品质为核心”的思路,全力打造双山西人居示范村,为双山西村投入各类资金480余万元,相继开展村路硬化、活动场所改建、排水边沟修缮、文化广场修整、沿街墙面美化、分类垃圾桶设置等工作,并增设垃圾收集智能平台、厨余垃圾及鸡粪处理设施,初步实现了村内整洁优美的工作目标。“我们以党建为引领,让农民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百姓真正参与其中。”马家店镇党委书记于明伟介绍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双山西村“两委”成员、驻村“第一书记”牵头,党小组长为骨干,制定清洁队伍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成立双山西村党员保洁队伍,以党员自身示范带领村民共同维护村庄环境。“村子干净了,老百姓素质也提高了,村民嗑瓜子、抽烟,瓜子皮和烟蒂都扔进垃圾桶里,不随地扔了。”亲身经历变化,村民解贵诚感触颇深。双山西村将原有的垃圾池变为分类垃圾桶,在全村设置分类垃圾点55处,按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三种垃圾分类方式摆放垃圾桶165个,发放家庭分类垃圾箱80个。镇政府还为该村新购置垃圾清运车一台、保洁车3辆,实施每日村组垃圾回收、清运,实现日产日消。投资18万元引进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实现全村厨余垃圾就地无害化处理;投资12万元引进鸡粪处理设备,与山东和大连两家设备企业签订柜式、罐式鸡粪处理设备投放协议,为全面彻底处理全村鸡粪污染奠定基础;投资8万元增设垃圾收集智能平台,引导村民分类处置,并实现可回收垃圾直接变卖兑换生活用品。与此同时,村里还扩展硬化亮化范围,改造村路15公里,组组通达100%、户户通达86%;硬化村文化广场8000多平方米;新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实现主要道路和村民组聚集点全覆盖。推动全村改水改厕工程,建成生态式厕所1套,安装水冲式无害化厕所434套、安装室外卫生厕所246套,全村改厕率达92%。
    10/29
  • 巨龙来了!丹东这条路通往新疆,“最美”路段竣工……
    10月23日,丹阿线(丹东至新疆阿勒泰)雁脖子沟至振江路段顺利竣工。该路段全长14公里,由振安区交通运输局承建。山道沿山体蜿蜒起伏,宛如巨龙绵亘在群山之中。年初以来,振安区交通运输局筹措资金近千万元,全力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及村道安防工程。随着深秋时节来临,35条村道(省道)已全部完工,为方便农民发展产业、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增添了动力。
    10/25
  • 今天,5万尾细鳞鱼苗放流鸭绿江
    今天,在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太平湾库区,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5万尾细鳞鱼苗放流鸭绿江中,这是今年我市秋季首次放流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细鳞鱼。当日上午10时许,在太平湾库区放流点,一尾尾装在大桶里的小鱼苗活蹦乱跳地跃入江水中。“这些鱼苗平均身长8厘米以上,最长的约15厘米。”正在现场组织称重测量的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吕鹤介绍,今年,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在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及丹东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鸭绿江流域增殖放流细鳞鱼5万尾,投资金额50万元,由我市唯一一家在农业部备案的省级细鳞鱼良种场提供优质苗种,通过省级检测部门权威检疫,苗种质量完全符合此次增殖放流要求。本次放流活动旨在保护濒危物种,更好维护鸭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细鳞鱼在冷水中生长,成鱼期一般3年至4年,重量在两三斤左右。”吕鹤介绍,细鳞鱼也称花鱼、梅花鱼、金板鱼等,是细鳞鲑的一个亚种,属冷水性山麓鱼类,是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鱼类学和动物地理学上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细鳞鱼生长快,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有防止血栓,加快伤口愈合之功能,亦称脑黄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细鳞鱼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江河均有分布。宋明清时代,皇室就将细鳞鱼列为贡物,每年都要向皇室进贡,1980年以前细鳞鱼数量较多,由于人类经济活动、过度捕捞等原因,细鳞鱼大量减少,现如今在鸭绿江流域濒临灭绝。据介绍,我市今后还将增加细鳞鱼的放流量,让细鳞鱼家族在鸭绿江繁盛起来。
    10/24
  • 看现场!全国县域电商大咖齐聚丹东
    今天上午,2019全国县域电商与产业振兴大会暨首届中国·东港贝类海产产业互联网峰会在东港启幕。商务部、省商务厅,丹东市及东港市有关人员,湖北、河北、江苏、湖南省部分县市相关电商领域单位负责人,全国电子商务商协会联盟负责人等有关行业专家学者参加开幕式。东港是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东港草莓、东港大米、东港梭子蟹、东港大黄蚬、东港杂色蛤、东港蓝莓6种农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东港盛产海鲜145种,年产优质贝类25万吨,年产值24亿元,获国家级贝类出口示范区称号。东港杂色蛤被确定为国家级原产地名特优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中国贝都——辽宁东港,名副其实。近年来,东港市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东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特别是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电子商务对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商品化、规模化及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5年,东港市被阿里巴巴集团授予智慧外贸先锋县称号,2019年,东港市被国家再次评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9全国县域电商与产业振兴大会暨首届中国•东港贝类海产产业互联网峰会秉承“产业互联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全方位推动东港海产在生态养殖、选育繁育、冷链运输、餐饮文化、加工增值等全产业链上的探索和布局,重点做好产销对接、农产品上行与县域电商产业建设,聚集农村电商与产业互联网所需关键要素与链条资源,打造东港——中国贝都品牌,助力产业链参与者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打造并输出乡村振兴的东港模式。本次活动将持续至23日,期间,将举行中国·东港贝类海产产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商务部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丹东调研暨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座谈会、东港贝类海鲜及农特产品产销对接咨询会、基地考察、5G+大数据研讨会、东港大集等系列活动。
    10/22
  • 降温!下周,丹东最低气温达到冰点
    今天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下周(10月21日至10月27日)我市前期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相对平稳;25日前后受冷空气影响,有一次降水天气过程,降水结束后,风力加大,气温下降。具体预报如下:21日至22日为晴到多云天气,气温无较大起伏;23日多云,夜间有雾;24日至25日阴有小雨;伴随冷空气南下,26日晴,白天气温开始下降,最高气温南部13℃~14℃,北部11℃~12℃;27日晴,早晨最低气温南部1℃~2℃,北部-3℃~-2℃。气象部门提醒,本周主要关注24日至25日降水和26日以后的降温和低温天气,霜或霜冻对尚未收获的农作物有不利影响。26至27日陆地和海上风力较大,海上航运做好防范,过往船舶应注意航运安全;陆地需加固户外易被风吹落的搭建物。本周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依然较高,需加强森林和旅游景区的防火安全管理。
    10/21
  • 凤城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
    日前,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辽宁省12县(市、区)入选全国试点,凤城位列其中,率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这也是丹东地区唯一被列入试点的县(市、区)。据了解,今年4月,凤城市被确定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市),通过搭建“一套体系”、建强“一批队伍”、整合“一批资源”、实现“一网贯通”、开展“一系列活动”、打造“一级精品”即“六个一”专项行动来凸显中心建设特色。凤城构建完善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联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体系并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新建和续建8.7万人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聚集了志愿力量;整合50类公共场所和资源力量,全力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等6大平台及1个实践中心、21个实践所、235个实践站,拓展了实践平台。在省内首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实现了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化管理模式;培育了“友善之墙”、红马甲在行动、爱心助学、关爱留守儿童、扶贫帮困、传承“干”字精神、非遗进校园等6大类185个文明实践服务项目。
    10/18
  • 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丹东这样做……
    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来临之际丹东各单位各部门党员干部深入全市扶贫一线走访慰问……10月17日,市委编办有关领导组织党员干部来到帮扶村宽甸大川头镇长虹村进行扶贫走访。市委编办有关领导先是结合我市脱贫攻坚百日会战行动的开展,组织村“两委”成员,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他们掌握各项扶贫政策,学习脱贫攻坚基础性知识。通过学习宣讲活动,营造全社会了解扶贫、关心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随后,市委编办一行深入长虹村,看望了帮扶的7户贫困户,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与贫困户面对面交谈,了解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详细询问身体健康、子女上学、收入等情况,听取他们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送上慰问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脱贫致富。此外,还帮助农忙的贫困户收拾苞米仓等劳动,以实际行动为贫困户排忧解难。10月17日,市委政研室与市图书馆和市科协的工作人员奔赴宽甸夹河村,开展送发展政策、送科技信息、送文化下乡活动。近年来,夹河村在市委政研室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民们通过发展蓝莓产业,收入不断增加,贫困面貌得到有效改善。驻村工作队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农民依靠种植蓝莓致富,但是蓝莓的管理是农民发展的瓶颈,为此,市委政研室积极与市图书馆和科协联系,请来农业专家,带来农业实用种植资料,在活跃山村文化生活的同时,更增进了村民们“增志也增智”,讲求科技,勤劳致富的信心与干劲,2018年,夹河村已经脱贫销号。10月17日,市人民检察院民行处、技术处党支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10月份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来到宽甸灌水镇东岔村走访慰问,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共商扶贫对策,并送去生活慰问品,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近年来,市人民检察院帮助东岔村建立了烟草种植合作社、黑猪养殖基地,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取得良好效果。东岔村的杨正军是残疾人,母亲患有重病,还要供养一名上大学的学生,生活比较困难。检察干警鼓励他和家人要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早日脱贫。村民姜汉有与老伴都身患疾病,两个儿子因病相继去世,两位老人承受了重大悲痛。检察干警详细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将慰问品交到老人手上,鼓励老人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对生活充满希望。市图书馆还走进夹和村小学,支援该村小学图书室建设,配送书刊220册。向村文化站赠送蓝莓、软枣子等实用栽培技术手册20种1000册,期刊200册。10月17日,市民政局及民政事务服务中心来到帮扶村宽甸古楼子乡大古岭村走访调研。当天,市民政局一行先了解村里今年重点包扶工作的落实情况,针对大古岭村“两委”实地研究新村部街建设工作落实情况调研。他们指出,村部建设要充分考虑活动场所的建设是否符合党员和群众活动的要求,为农村党员和群众提供一个功能完备、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党群之家”。随后,市民政局一行来到帮扶的贫困户家走访看望,询问他们的生活和身体状况,了解今年的收入情况,并送上慰问金,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生活信心,在脱贫的基础上尽快致富。他们还组织局机关党员干部等30余人在大古岭村进行卫生清扫、捡拾垃圾,以实际行动美化村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10月16日,市总工会走进宽甸杨木川镇边沟村,开展“不忘初心·助力脱贫”主题扶贫日活动。活动中,市总工会领导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进行了集体座谈,详细了解了目前村内的贫困人口、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等情况,并共同探讨研究当前扶贫工作中亟需解决的困难,以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市总工会表示,边沟村要将“党支部+扶贫”贯通融合,因地制宜抓住产业扶贫富口袋、文化扶贫富脑袋、生态扶贫谋未来几条主线,以特色扶贫产业带领群众可持续性增收脱贫,发挥乡村振兴新动能,实现党建与扶贫工作双丰收。随后,市总工会“一对一”走访了对口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其送去米、油等生活用品。10月17日,市党群服务中心与社会爱心人士、企业代表来到宽甸灌水镇团结村,走访慰问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实地考察了团结村集体产业大榛子园项目,以及村文化健身广场的情况,并现场研究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座谈会中,团结村介绍了今年以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村集体产业发展运转情况和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党群中心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认可,希望扶贫单位能继续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立足团结村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发展特色产业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在这次走访之前,党群服务中了解到村中有一些贫困学生需要长期资助。为此,他们牵线组织社会爱心人士、企业代表与这些贫困学生家庭对接,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10/18
  • 明长城“东起虎山西至嘉峪关”写进辽宁省小学必修教材
    “关于明长城的起止,一直存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说法。1989年,在辽宁丹东宽甸境内的虎山南麓,发掘出600余米长城遗址。专家认定:明代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在宽甸的虎山地段……虎山长城的发现,推翻了明代长城东起山海关的说法。”这段文字出现在辽宁省义务教育小学5年级必修地方课程的教科书《魅力辽宁》中。10月15日上午,六纬路小学思想品德教师丛菊把这本教材拿给记者看。当日,记者来到丹东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明确了这一说法。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赵晓晨说,“确定了这一说法后,最大的意义就是对于历史传承;对于我们丹东市来说,对本地文化和旅游工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六纬路小学主管教学的校领导告诉记者,《魅力辽宁》为省内地方教材,是小学5年级学生的必修科目,间周两课时。以往在小学阶段,有关人文知识的普及,只在语文课和思品课中提及,并未独立成课。如今《魅力辽宁》从选修升级为必修课,写进课表,充分体现了教育部门对人文教育的重视。丹东青年红色宣讲团有关负责人李曌一表示,万里长城是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的宏伟建筑,是人类史上的宝贵遗产。长城对于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都有重要的作用。虎山是中国明长城的东端起点这件事被写进教材,对于全市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知家乡、爱家乡,提高丹东的人文底蕴和知名度,让世界了解丹东有着特殊意义。“没想到家乡的虎山长城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有‘国际范儿’”……采访中很多小学生这样说。六纬路小学6年级学生刘栢滈说,自己随父母爬过两次虎山长城,每次去都当溜达了,直到读过教材上过课以后,才把身边的虎山长城和书本上的长城对上号。一些家长告诉记者,孩子们对本地的红色旅游景点的认识,还停留在身边小景点的格局中,对虎山长城的认识不够深刻。自从虎山长城写进教材后,家长和孩子们都更系统地重新认识了身边的红色景区,从课堂上联系到实际中,拓宽了视野,让孩子们了解了修筑长城以及驻守边关的重要意义,极大地增强了自豪感。
    10/17
  • 丹东做好顶层设计 推进精准脱贫
    “俺这辈子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进屋里带厕所的大房子,知足了!”秋日,坐在新房的炕头上,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双山子村贫困户于海龙的老母亲喜笑颜开。今年5月,于海龙申请到危房改造补助款,丹东海事局作为帮扶单位捐助了建筑材料,仅仅3个多月,漏雨透风的危房就翻建成宽敞明亮的新房。小康路上,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丹东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制订脱贫措施。在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建设的同时,细化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分工,严抓倒排工期,实行挂图作战,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经过不懈努力,到2018年底,全市已实现53112人脱贫“摘帽”,2054人将于今年年底前实现脱贫。“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抓好巩固,以更实的举措防止返贫、防止新发生贫困,在做实基础、做优质量上下功夫。”丹东市委主要领导如是说。今年年初以来,丹东市持续加强定点扶贫和驻村帮扶工作,各帮扶单位聚焦124个贫困村,主动作为,密切协作,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致富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民生事业得到改善。今年中央专项扶贫资金1359万元、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137.5万元,目前已全部拨付到位。市、县两级已落实第一批扶贫专项资金1384.56万元,并协调落实小额信贷资金660万元。同时,丹东市继续加快补齐产业扶贫短板,大力推进项目叠加、规模壮大、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紧密的扶贫产业,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模式创新,不断提升产业扶贫项目覆盖率。各县(市)区积极实施蓝莓、草莓等特色农业项目及乡村旅游、光伏发电等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全市已新落实扶持性产业项目50个,落实扶贫产业项目资金1063万元,覆盖当年脱贫的贫困人口。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