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东港市公安局:热心服务解民忧近日,东港市公安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接到鲁女士求助,称其舅舅家的哥哥朴先生身份证今年10月份到期,朴先生长期居住在国外,现急需使用身份证,但因疫情无法回国。了解情况后,东港市公安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负责人协调丹东社区警务支队,采取先为朴先生办理身份证,待其回国后再补录指纹的方式,为其办理了身份证业务。目前,朴先生的身份证已办理成功,并进行邮寄。千里之外,家乡民警的热心帮忙,让朴先生非常感动和温暖,他特地打来视频电话,对民警的热心服务表示感谢。12/14
-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与丹东市开展双拥共建12月10日下午,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军官教育培训部与丹东市双拥办及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签订双拥共建合作协议。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军官教育培训部按照人才培养实际需求,启动东北地区革命战争政治工作历史经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旨在用好东北地区我党我军红色历史资源,探索创新培训模式。为此,他们将丹东作为东北沿线红色历史现地教学基地,依托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等设立现地教育基地,不仅让年轻海军政治军官系统了解抗美援朝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提升他们对战争历史的了解,同时也是推进军地共建共育人才的一次新探索、新尝试。12/14
- 辽宁丹东:建成首个移动式水上搜救工作站12月10日从丹东海事局了解到,日前丹东市建成首个移动式水上搜救工作站,进一步提升水上险情应急处置能力。丹东辖区水域线长面广,旅游资源丰富,但景点、渡口等点多且分散,这也给水上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丹东海事部门组织相关力量,建成首个移动式水上搜救工作站,以提高水上险情应急反应速度和快速处置能力。丹东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丹东市海上搜救中心的一支搜救力量,新建的移动式水上搜救工作站主要由海事系统专业人员、有关航运企业具有专业救助技能的人员及社会志愿者组成,配备了机动车辆、车载冲锋舟及声呐、北斗定位等专业搜救设备。据了解,丹东海事部门今后还将在辖区多个重点水域建立移动式水上搜救工作站,逐步扩大水域网格化区域联动水上搜救力量,全方位提升水上搜救应急处置能力。12/14
- 辽宁省流动科技馆凤城站巡展活动正式启动为进一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充分发挥省级科技馆的辐射和带动作用,12月3日,辽宁省流动科技馆凤城站巡展活动在凤城市正式启动。(来源:凤城市融媒体中心)此次巡展以“体验科学”为主题,共展出科学表演、科学实验、科普影院等60余件展品。省流动科技馆首次走进凤城,旨在让凤城公众共享优质的科普资源,亲身体验科学、学习科学,解决基层科普“最后一公里”问题。要以这次巡展活动为契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启发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市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公众科学文明素质提升。为使前来参观的学生们更好地学习科普知识,深化观展效果,把科技带回家,凤城市科协还向同学们赠送了优秀科普图书,深受学生们欢迎和喜爱。12/14
- 辽宁丹东孤山镇:强化船舶管理沿海线12.45公里的丹东东港市孤山镇渔业发展迅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雷霆”行动开展以来,该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严查“三无”船舶,强化船舶管理,先后查获77艘船证不符船只。目前,全镇所有船舶已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日前,孤山镇召开全镇渔船主、船长嘱教大会,与35名重点对象进行约谈,督促他们签订承诺保证书。大力开展入户排查工作,对各村、社区的3个码头、2个自然停泊点进行拉网式排查。码头查、沟里找、池里看、房前屋后无遗漏,做到无漏点、无盲点、全覆盖。同时启用无人机19架次,在苇塘、沟渠内搜寻、排查船只。入户走访海边渔民22000户,签订入户排查确认书19850户,发放《致全镇渔民朋友一封信》22000份;协调港监、渔政等有关执法部门,出动执法人员1700人次,车辆350多台,实施“登船行动”,对158艘渔船直接进行核查。截至12月9日,77艘船证不符的船只,已全部按要求停靠港口码头。对58艘渔船开具禁止离港通知书,对4艘内河渔船提交船证不符认定申请。“雷霆”行动期间,孤山镇对大鹿岛115艘渔船制作了渔业船舶证书,对船只和船主拍照留存,证书做到一船一档,专门制定了船舶管理办法,严禁渔船到限定作业范围以外的海域作业,严禁与邻村渔民发生冲突,严禁转借、私自变卖或变相使用等,使船舶管理更加规范有序。规范渔业安全生产,严格落实渔船安全生产属地包保责任,落实包宣传教育、包及时召回、包管理责任,成立了导航平台值班室;邀请丹东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导航平台业务及港点专班“点对点”专项培训会;加强导航平台24小时值班制度,港口码头专班人员和政府值班员每天登船检查进出港船只通导配备情况及船舶证书是否齐全,对证件不全、安全救生设备缺少的,坚决不准出海作业。12/14
- 辽宁东港市:十字街镇河道治理下实功辽宁东港市十字街镇将加强河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争取移民“十四五”规划扶持资金,对赤榆村地疃河河道进行了全面治理,进一步完善地疃河防洪、排洪、灌溉等农田水利设施系统功能,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地疃河河道治理项目总投资69万元,共治理护岸总长404米,清理河道淤泥约340立方米,清理河道沿岸杂草3200平方米。该项目现已完工,治理后的地疃河水系面貌焕然一新,防洪及排涝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保护耕地200余亩,受益村民300余人。近年来,十字街镇着力加强河道治理管护,定期组织人员对河道内生活垃圾、周边杂草进行清理,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不断完善河道治理规章制度,将河道管理保护纳入村规民约,提高群众保护河流环境意识;建立激励制度,奖惩并行,引导群众自我约束、相互监督,形成长效管护机制。12/14
- 冬游辽宁来丹东!央视新闻联播为咱“种草”12月12日 “助力冬奥辽宁百万市民上冰雪” 辽宁冬季旅游启动仪式 在天桥沟滑雪场举行 今晚播出的央视《新闻联播》 对此进行了报道 本次活动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体育局、丹东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进一步传播冰雪文化,推动冰雪运动在广大群众中普及和广泛开展,助力北京冬奥会。 天桥沟旅游度假区作为辽宁首家“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已连续举办多届不同类型的冰雪旅游赛事和活动。 天桥沟滑雪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天桥沟森林公园境内,属长白山脉老岭支脉,海拔1100米,地处北纬41度“世界黄金滑雪带”,与滑雪圣地欧洲阿尔卑斯山处于同一纬度,是辽宁省内不可多得的高品质高山滑雪场。 本次活动通过举办“助力2022冬奥会,魅力宽甸天桥沟”短视频拍摄发布、滑雪俱乐部“回忆童年,寻宝天桥”、天桥沟滑雪场线上回馈粉丝等活动,全媒体、多渠道、全方位推介宽甸冬季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使游客在享受切实优惠的同时体验宽甸独特魅力。 仪式结束后,来自省内外的近千名雪上运动爱好者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滑雪表演。12/13
- 辽宁丹东:“红色驿站”开展公益服务丹东市一家企业的党支部联合兴东街道茂生社区组建“红色驿站”,共同开展扶贫助困、志愿帮扶等公益服务。12月9日,87岁的李桂兰老人身体不适,“红色驿站”的党员志愿者将老人需要的生活用品送到家中。12/13
- 辽宁丹东:冬日里的温暖近日,丹东市总工会慰问组来到丹东顺丰速运公司,到一线快递员新建的专属“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走访慰问,并发放慰问金。慰问组一句句贴心的问候、关心的话语,让一线快递员们在冬日里感受到了别样温暖。日前,丹东市总工会聚焦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和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了“工会进万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主要面向人群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和货车司机四类群体开展服务。活动内容包含送思想文化、送身心健康、送平安保障、送温暖关爱、送工作岗位和送技能提升等六项。旨在发挥工会组织送温暖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良好氛围。为体现工会组织娘家人的关心关爱,活动期间,市总工会还新建了快递员、货车司机、保安员、护工护理员4个专属“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并组织全市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开展“送一杯热水”“送一张暖贴”“送一副手套”等寒冬暖心志愿服务活动,为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便捷贴心的优质服务。12/13
- 辽宁丹东:图书角传播法治精神连日来,丹东市元宝区司法局为全区38个社区、7个村采购了“八五”普法系列丛书,内容涉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权益保障等方面,极大满足了不同阅读对象的需要。同时依托法治图书角,拓展法律宣传渠道,切实推动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元宝区司法局把法治图书角作为法治宣传活动阵地,鼓励广大群众多读普法方面书籍,做学法知法守法的公民,同时进一步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其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他们还把法治图书角作为人民调解员学习阵地,在各社区(村)设置“评理说事点”。调解员、说事员、社区(村)工作人员在法治图书角学习法律知识、查找调解依据,使普法宣传和纠纷化解工作齐头并进,达到“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的效果。此外,法治图书角作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居民庭院和田间地头,收集群众遇到的法律方面问题,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法律顾问等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