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志愿服务队宣传急救知识
    3月5日,丹东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来到安东老街,宣传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方法,提高市民急救能力。编辑:邹润陶嘉悦
    03/08
  • 辽宁丹东: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近年来,丹东市持续做好建设好、保护好、利用好绿水青山“三篇文章”,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林业产业生态化、林业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构建高效益森林产业体系,促进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下种植、养殖、森林观光等产业蓬勃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山上发展燕红桃、梨、寒富苹果等水果产业,山下发展杜鹃花为主的花卉产业。”这是振安区九连城镇窑沟村近几年来的发展思路。这几年,窑沟村结合地处近郊、交通便利的优势,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具有生产、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模式。在窑沟村2组,丹东成亮软枣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负责人王明亮2013年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在窑沟村投资百万元打造集大榛子、大樱桃、软枣猕猴桃、杏梅等多种果树为一体的果园。如今仅软枣猕猴桃一项,年收入就达30多万元。近年来,村里又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为500多户村民发放了400余亩的软枣猕猴桃幼苗。如今,窑沟村有果树3000亩,年生产水果400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果农400多户,从业人员近800人。仅水果一项,每年就可以增加群众收入600万元以上。“绿水青山是丹东的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最大品牌,也是我们推进林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最大的底气。”丹东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市林草局以“绿色”为底色,在建设好、保护好、利用好绿水青山上持续发力,推动森林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红利不断释放、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建设好绿水青山,丹东市全力抓好山上造林和城乡绿化,“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完成造林3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1.7万亩、封山育林12.15万亩、退化林分修复6.1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深入推进,累计植树2894万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62处,尽责率达到70%以上。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仅这一年,丹东市便完成了森林生态修复任务3639公顷(5.4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306公顷(1.95万亩)、封山育林2000公顷(3万亩)、森林抚育333公顷(0.5万亩),进一步扩大了国土绿化面积,有效提升了我市林分质量。此外,丹东市还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宜居乡村”建设,以村路、河流、广场、庭院、隙地绿化为主要内容,对474个行政村进行了完善绿化,栽植各类树木432万株,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升村容村貌。2021年,丹东市还实施了振安区马市岛至宽甸满族自治县拉古哨段“集中美、连片美”村庄绿化工程。在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古楼子乡、长甸镇和振安区九连城镇选择4个示范村,根据村绿化美化需求确定具体实施项目,落实绿化美化资金,督导乡镇组织实施,提高了沿江一带乡村的绿化美化水平,改善了人居生活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丹东市去年起开始推行林长制,压实各级林长责任、规范专职护林员队伍,加强森林资源源头管理。全面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管理体系,全市1568名林长上岗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主体责任,全面推动绿色成为丹东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持续开展森林督查,提升防火能力,做好有害生物防治,绿色生态根基更加夯实。利用好绿水青山,近年来,各地大力发展板栗、红松、榛子、软枣猕猴桃等优势特色经济林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工程。通过嫁接、改造等措施,提高单位林地产量,提升果实品质,促进经济林产业发展,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特色经济林示范基地。结合丹东市森林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合理利用林地和林下资源,在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以项目建设推动林下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推进林药、林畜、林菌、林菜等特色林业立体复合经营精品化示范园建设工程。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林下特种养殖业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鼓励林农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建立不同类型的林地经济精品化示范园,促进经济发展与森林生态保护协调发展道路。接下来,丹东市将紧密结合丹东实际,继续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丹东高质量发展,同时,还将继续做好建设绿水青山、保护绿水青山、利用绿水青山三篇文章,为构筑全国沿海和辽东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美丽、生态、绿色丹东作出新的贡献。编辑:邹润陶嘉悦
    03/08
  • 辽宁丹东:美发美容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
    3月1日,丹东市美发美容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来自全市美发美容行业的45名代表参加会议。据介绍,成立美发美容行业工会联合会,可以进一步规范行业竞争秩序,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还可以更好地维护广大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把他们团结到工会组织中来。美发美容行业工会联合会将发挥好政府、企业、职工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担负起引领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传达党的声音,传递党的温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打造更多名店名师,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建设适应我市新时期美发美容管理需求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广泛开展有特色、入人心、接地气的行业活动,提供个性化、菜单式的服务项目;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做好困难职工等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工作。编辑:邹润陶嘉悦
    03/08
  • 辽宁丹东:“五个一”体系有效推进“评理说事”
    近日,早晨一上班,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楼房村的邢辉照例走进村民评理说事点,打扫卫生后,开始补充村民矛盾调解记录。“评理说事点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邢辉介绍,楼房村11个村民组5000多人口,邻里间发生点小矛盾,村民都愿意到村民评理说事点说道说道,两年来,有50多起矛盾纠纷在这里得到化解。像楼房村的村民评理说事点一样,全市668个行政村和190个社区的评理说事点,也在基层发挥着作用。2020年以来,丹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工作,由丹东市司法局牵头推进。2021年,评理说事工作向190个社区拓展,实现全市村(居)民评理说事点的建成率和达标率均达到100%。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丹东市形成了一套具有丹东特色的评理说事“五个一”工作体系,更加畅通了群众的诉求表达渠道,有效推进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一套制度,实行市、县、乡、村四级分管领导负责制。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牵头职能作用,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采取深入基层调研、征求各方意见等方式,结合村(社区)工作实际,从工作流程、调解员设置、建立工作台账等多方面,研究制定居民评理说事点12项制度,印发《丹东市“村民评理说事点”工作手册》,切实用制度管人、管事、规范工作。创建一个模式,首创“一线三点”建设模式,即:在行政村成立村民评理说事点,在有条件的村民组成立评理说事村组点,在志愿者家成立评理说事家庭点的“一线三点”模式,延伸村民评理说事点的触角。打造一批亮点。针对丹东地区沿江、沿边、沿海的特点,在港口、码头建立港口、码头村民评理说事点;在农村集市设立评理说事集市点,及时化解集市买卖双方纠纷;利用警用巡逻车设置评理说事移动点,打造“评理说事110”;在纳凉处建立评理说事亭,开展评理说事工作:在超市、小卖店、公益彩票站等设立评理说事信息点,更加广泛收集问题线索;依托文明驿站建立居民评理说事点文明驿站点,投放宣传材料、书籍和宣传品,呈现多“点”开花的评理说事效果。完善一套机制。丹东市司法局与丹东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通知,强化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工作经费和“以案定补”经费制度落实;与公安机关制定下发《关于建立公安(边境)派出所与乡镇(街道)司法所工作联动机制》,建立“警调联动”“重点人群管控”“法治宣传教育”“‘点’‘格’对接”等系列对接工作机制。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民警调解席”,将村(居)民评理说事点纳入警务网格建设,及时有效化解矛盾。对于疑难复杂、易激化的群体性纠纷,调解席民警可配合评理说事员控制现场,防止矛盾纠纷激化。总结一种方法。本着主动介入、预防为主的原则,总结出评理说事的事前预防、事中调处、事后回访的工作方法,形成了闭合循环。2020年至今,全市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共收集信息线索800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1万余件,解答法律咨询1万余人次,开展普法宣传5000余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0余万份,有效完善了我市基层治理体系,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编辑:邹润陶嘉悦
    03/08
  • 丹东新村社区:星火志愿者集中整治城市“牛皮癣”
    近期,沿街商铺墙体上、玻璃门窗上乱贴乱画现象有所反弹。3日3日,丹东市新村社区党委组织星火志愿者联合城管工作人员30余人次,重点对社区辖区内横幅标语、彩旗、吊旗、橱窗乱贴乱画商业广告等进行集中清理,并向沿街商户宣传城市管理相关规定,动员沿街商户们对违规广告自行整改和清理。星火志愿者们带着铲子、涂料、喷水壶等工具,对丹东青年大街和大众路沿街路面门市房贴在商铺橱窗、玻璃门及墙体上的违规宣传广告进行清理。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助力“创城”。此次集中清理行动共清理各类广告、横幅标语60余处,其中纸质张贴类25处,横幅吊幅12余处,有效整治了乱贴乱画、乱张乱挂的违法违规行为,改善了辖区沿街商铺环境,巩固文明创建成果。下一步,新村社区还将持续加大整治力度,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原则,及时清理各类违规广告,落实长效管理,保持街面整洁有序。编辑:邹润陶嘉悦
    03/07
  • 辽宁丹东:万亩桃园春剪忙
    2月26日,在振安区太平湾街道一处面山上,冬雪还未融化,望江村村民于敬德、刁玉国、任传友等已开始合伙上山,为3000余株燕红桃树进行春剪。为减少养分流失、保证果品品质,太平湾近500户燕红桃种植户每年都要进行春剪、伏剪两次剪枝。人勤春来早,今年很多桃农春节刚过就已上山剪枝,家家户户提早采购、储备桃树专用肥,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好准备,太平湾万亩桃园里到处可以看到桃农忙碌的身影。编辑:邹润陶嘉悦
    03/07
  • 辽宁丹东:为女归侨侨眷开展健康义诊
    3月3日,丹东市二轻医院联合振兴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为辖区女归侨侨眷开展健康义诊,在三八妇女节前夕送去“娘家人”的关爱。编辑:邹润陶嘉悦
    03/07
  • 辽宁丹东:“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启动
    3月3日从丹东市商务局了解到,“全国消费促进月2022丹东”活动于3月1日启动。据了解,本次活动从3月1日持续至3月31日,丹东市以“丹东人丹东购爱家乡购家乡”为主题,通过加强商旅文体融合互动、线上线下联合共振,营造“全城一节”的消费氛围。据介绍,为给广大市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娱乐消费体验,丹东市各级商务部门将组织重点企业开展一系列让利促销活动。中石油于3月推出“中油好客e站移动支付消费有礼”,天成电器推出“火三月”系列活动,当代电器于3月11日至3月15日推出“3·15放心购”活动,东港千盛百货有限公司在3月6日至3月8日开启促消费活动,凤城市唯郡城市广场负一层喜家惠超市自2月26日至3月11日开展系列优惠活动……此外,“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期间,宽甸满族自治县将在3月迎来“辽宁(宽甸)第二届开江鱼节”,同期举行宽甸淡水鱼产业招商洽谈会、宽甸鸭绿江冷水鱼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开江鱼宴等活动。编辑:邹润陶嘉悦
    03/07
  • 辽宁丹东市应急管理局: 拧紧企业生产“安全阀”
    近日,丹东新区一家橱柜厂正式开工。宽敞的车间内,原料切割机轰隆隆地运转着,戴着防护面罩的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熟练地进行操作。“今天开工,我们来看看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当日,市应急管理局制造业科工作人员来到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走访,为企业开工保驾护航。“开工一家重点企业,我们就检查一家。”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该企业是涉爆粉尘企业,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针对打磨车间空压机设置、工作人员防护口罩配备、涉爆粉尘用电安全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档案、隐患排查记录进行业内检查。据悉,春节过后,丹东市企业快速进入生产状态。为助力企业安全生产,丹东市应急管理局开展了安全生产检查等行动,多措并举,拧紧企业生产“安全阀”。针对节后安全生产工作特点,丹东市应急管理局持续推动安全生产“冬季百日集中攻坚战”行动,在复工前制发了《致全市企业的一封信》,要求企业做好“五个一”,即: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专题会,分析研判安全风险,研究制定复产复工方案;开展一次安全责任承诺,层层组织签订新一年度的安全生产责任书;开展一次全员安全培训教育,强化返岗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制定一套应急处置方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进行一次应急演练。丹东市安委会派出综合督察组4个、专项督察组9个,深入企业指导督促做好复产复工工作,共检查企业105家,检查出隐患393条,已整改359条,整改率达91.35%。编辑:邹润陶嘉悦
    03/03
  • 辽宁丹东:治理排污口 源头遏制海洋污染
    日前,丹东市整治入海、入河排污口,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已按期完成辖区内入海、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从源头遏制了海洋污染的产生。排污口是连接海洋和陆地最后一道闸口,整治排污口对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排污口是当前水体生态环境治理的薄弱环节,做好入海、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这篇大文章,关键是要在“查、测、溯、治”重点任务上做细做实做好。具体来说,“查”就是要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机器人探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和人工排查,全面摸清各类排污口;“测”就是要按照边排查、边监测的原则,制订入海、入河排污口监测计划,把排污口的水质情况测清楚,了解和掌握水质状态和排放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溯”就是对监测发现排污问题突出的排污口进行溯源,及时查清污水的来龙去脉,厘清排污责任;“治”就是在排查、监测、溯源的基础上,按“一口一策”的原则,分类型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排污口清理整治工作,完成一个,销号一个。目前,入海排污口经过全面检测,检测到的水样排口水质均达标,入河排污口有21个排口完成整治工作,8个排口申请延期整治。编辑:邹润陶嘉悦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