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科普】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防护指南 | 水、电、煤气等工作人员篇
    07/14
  • 辽宁丹东:辽宁省首个虚假诉讼监督与协作办公室在东港成立
    日前,辽宁省首个法院、检察院联合成立的虚假诉讼监督与协作办公室在东港市人民法院揭牌启动。此次虚假诉讼监督与协作办公室的成立,是“法检”两院积极构建联合惩治和预防虚假诉讼工作新格局,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法检”两院会签了虚假诉讼监督与协作办公室实施细则,就建立健全惩治虚假诉讼协作配合机制、完善工作程序衔接等内容作出具体规定,并对如何发挥办公室职能作用,强化预防和惩治虚假诉讼达成共识。办公室启动后,将探索构建“枫桥式”整治虚假诉讼工作体系,坚持理念共融,强化协作共赢,通过明确案件线索移送、调查核实、信息共享、协作配合等,凝聚闭环打击虚假诉讼强大合力,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07/14
  • 辽宁丹东:推进内河船舶涉海运输整治
    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防范和打击内河船舶非法从事海上运输行为,7月6日,丹东浪头海事处执法人员乘“海巡030310”艇对鸭绿江下游水域开展水上巡航。6月以来,丹东浪头海事处持续加强现场巡视检查力度,通过“水上巡航+陆域巡视”双驱动模式,确保巡视检查全覆盖、无死角。多次组织开展水上联合巡航驻守行动,采取联合巡航和夜间驻守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动静结合、错时行动,确保整治行动常态长效。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水上巡航11次,其中联合巡航4次,航行525海里。陆域巡视9次,行驶里程265公里。共出动执法人员49人次,检查各类船舶72艘次。行动中,执法人员不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升辖区码头、航运公司及船员安全航行、守法航行意识。同时,协调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等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积极推动构建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格局。
    07/14
  • 辽宁丹东市公安局:出台20条服务保障民生措施
    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民生服务保障,护航经济发展,助力全市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市公安局近日出台“保民生、保畅通、保复工、保平安”便民利企服务“20办”。在保民生方面,推出公安审批业务“网上办”、公安综合信息查询“定制办”、预警提示服务“辅助办”、人口登记“按需办”、出入境业务“预约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忧办”。其中,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忧办”,将聚焦群众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受理解决群众反映的涉及政务服务历史遗留问题和疑难杂症,为群众纾困解难。在保畅通方面,推出交管服务“专线办”、车驾管服务“延期办”、轻微交通违法行“暖心办”、道路交通事故“简易办”、重点物资运输车辆交管业务“优先办”。在重点物资运输车辆交管业务“优先办”措施中,开通专门窗口、开辟绿色通道,便利疫情防控物资、民生物资、产业链供应链生产物资等重点物资运输车辆登记检验。对从事或支援疫情地区的救护、防疫和运送防疫物资等车辆和人员,实行“应急窗口”急事急办、专人专办,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车辆和人员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在保复工方面,推出警企对接“贴心办”、企业安全管理指导“积极办”、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严格办”、返岗复工人员摸排“精准办”、重点区域应急处突“极速办”。全市公安将依托“春风暖企行”活动,对复工企业落实警企对接机制,建立领导联系包保制度,坚持“一企一策”,主动走入复工企业,开展结对帮助指导,全面了解掌握企业和员工所需所盼,全力打通企业复工复产堵点、难点。在保平安方面,依托夏季治安整治“百日行动”,推出涉疫违法犯罪“从严办”、电信网络诈骗“联合办”、打击涉企违法犯罪“高效办”、涉企强制措施“慎重办”等。对利用疫情和企业复工复产实施的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制售假冒伪劣防疫物资、挪用抗疫物资、诈骗企业款物等经济犯罪,第一时间受理;对阻挠企业复工复产、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诋毁企业商业信誉、侵害企业经营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快立、快破、快结,快速追赃挽损,全力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与合法经济利益。
    07/14
  • 辽宁丹东:筑牢汛期水上安全“堤坝”
    汛期已至,丹东海事部门采取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方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严防辖区水域安全事故发生,保障辖区船舶安全度汛。丹东宽甸海事处根据辖区水域特点,强化预报预警。密切关注气象水文和泄洪时流量流速变化,加强预报形势研判,切实提高防汛决策的主动性和针对性。通过电话、工作微信群等方式多渠道向辖区所属船公司和乡镇渡口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求各航运公司加强所属船舶避风、系固以及人员值守,同时做好海事趸船和海巡船艇的自身安全,确保防抗准备和应急保障落到实处。宽甸海事部门还根据水丰、太平湾库区等重点水域以及长期停航船舶、无动力船舶的实际情况,从船舶船况、人员值守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深化源头治理,督促提醒各公司进一步提高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完善防汛应急预案,确保防御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海事部门积极融入地方政府防治防汛应急体系,畅通与属地防汛办、交通、航道以及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等涉水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构建联防联动,共同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与库区管理单位建立信息联系机制,进一步了解库区泄洪期间的相关水文信息,为船舶安全防汛、科学避洪提供依据和保障。通过视频监控加强船舶点验和动态掌握,并派出执法力量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防汛各项要求和措施落实到位。同时,严格执行防汛防台风期间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岗带班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积极做好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规范。针对前期连续出现暴雨天气,辖区大洋河等上游水位上涨的情况,7月8日,丹东孤山海事处联合东港市交通运输局和属地乡镇政府部门对辖区大洋河沿岸水域进行了现场巡查。工作人员依次巡查了黑沟镇黑鱼汀渡口、小甸子镇西上坡渡口、红旗沟渡口等,重点核查渡船证书、渡工证书、消防救生设备以及相关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并现场对渡工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严禁超载、夜航、冒险摆渡等情况发生。同时,工作人员督促所属乡镇政府严格落实辖区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做好渡运管理工作,保障汛期辖区水上安全。
    07/14
  • 辽宁丹东: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为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防范养老诈骗违法行为的发生,近日,辽宁丹东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推进全市保健食品诚信创建整体质量提升。截至目前,全系统共检查保健食品经营单位685家,发现存在问题单位6家,均在规定时限完成整改,达到规定经营标准。连日来,丹东市市场监管部门以全市保健食品药店、专营店为主要对象,重点排查企业经营资质是否合法,销售的保健食品是否合格,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与注册或备案内容是否一致,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是否涉及预防、治疗功效,保健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等突出问题。同时,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保健食品经营者进行诚信创建的规范指导,推动企业牢固树立诚信经营意识,以点带面,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到保健食品诚信创建中。为更好地提高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辨别力和认识度,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购买保健食品,市场监管部门还在市区主要街道宣传栏、网站等进行广泛宣传,向社区居民发放《保健食品科普知识》手册、《选购保健食品特别提示》等宣传资料,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老年人揭示保健食品诈骗的手法,欺诈的主要特点和惯用伎俩,特别叮嘱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不轻信“甜言蜜语”,不断提高广大老年消费者防范涉老欺诈意识和能力。
    07/14
  • 辽宁丹东:公共服务领域满意度得分列全省第二
    近日,省市场监管局反馈2021年丹东公共服务领域质量监测结果,丹东市公共服务领域满意度总体得分为78.67分,处于“比较满意”区间,总体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二位。与辽宁省各领域监测结果相比,丹东市12个领域得分全部高于辽宁省总体得分。68项具体指标中,丹东市有24项指标得分80分以上,占比35.3%,最高分为84.16(药品安全状况);有40项指标位于75-80分之间,占比58.8%,最高分为79.81(校园安全);4项指标位于70-75分之间,占比5.9%。近年来,丹东市场监管总局、省市场监管局持续组织第三方测评机构分别开展全国和辽宁省公共服务领域质量满意度监测工作。监测领域包括:生态环境、公共交通、医疗服务、公共安全、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公共教育、养老服务、公共就业、公用事业、社会保障、政务服务12个领域。采取拦截面访、电话问询、网络调查等方式,面向社会公众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学原理计算得出某一地区、某一领域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分数(百分制,60-80为“比较满意”,80-100为“满意”),从受众角度反映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主管部门工作成效,监测情况已逐步成为各地区不断推进“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的“风向标”。丹东市高度重视公共服务领域质量满意度监测工作,把抓好公共服务领域质量整改工作,作为助力质量强市和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成立了丹东市公共服务领域质量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构建“全局化、协同化、常态化”工作模式,将国家和省级监测结果的针对性整改工作纳入全地区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工作重点,形成了良好的公共服务领域质量整改工作格局和氛围。
    07/14
  • 辽宁丹东:“林长”守护青山 打造更美丹东
    7月10日,阳光火辣辣地照在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郁郁葱葱的树林间。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镇级林长董清泉再次走进保护区的山林中巡山。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北部,在大川头、八河川、双山子、灌水四个乡镇之间,地处长白、华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保护着长白、华北植物区系过渡地带原生型红松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景观,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467公顷,是东北亚地区天然次生森林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区域。林长制实行后,保护区搭建了“一长两员”的网格化管理队伍,几乎每座山头都有专人在看管。自从今年董清泉成了镇级林长后,每个月都会到他所负责的保护区黑沟管理站巡山三四次,查看有没有病虫害,有没有枯死的林木,有无野生动物死亡现象……早晨8时多,董清泉坐上车向保护区黑沟管理站驶去。车子越往深处,窗外的群山越显逶迤,草木愈发苍翠。“我们会不会遇到珍稀动物?”记者好奇地问。“有,但要看运气!”董清泉笑笑说,他们常常会和动物们不期而遇。他指着远处的山说,今年上半年,他在保护区黑沟管理站的深山里巡山时,就看到过一只花尾榛鸡。40分钟后,车辆停在保护区黑沟管理站一处山脚下。指着蜿蜒而上的石路,董清泉招呼着记者,接下来的山路得步行了。一入森林,我们被一片绿意环抱,耳旁环绕着各种鸟叫声、知了声,清新的空气中包裹着甜甜的草木香。“左前方,是日本落叶松。”“右边山坳里,是沙松。”顺着台阶拾级而上,董清泉如数家珍。周边的景色很美,但董清泉的心思全在道路两旁的林木上。“林长要管什么?”“挺多的呢!森林防火、森林病害防治、动植物保护等等。”董清泉边走边说,动植物是不会说话的“受害人”,林长的职责之一,就是保护他们免受侵害。而保护区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巡林时不能有半点侥幸。越往上走,山越发陡峭,荒草越发茂盛,空旷的山谷里回响着巡山人的脚步声。董清泉说,大山里巡逻看似简单,实则极具危险性。由于保护区山路狭窄,再加上植被密集,董清泉一趟巡逻下来,手脚经常会被路边带刺的植物刮伤流血。除此之外,还经常面临被野生动物袭击的风险。“记得有一次巡山碰上野猪吓得不敢动。”董清泉回忆山中遇见野猪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董清泉此次的巡山任务也算告一段落。“自从实行林长制后,我们保护区的管理更精细,责任也更明确。”在返回的路上董清泉说,以往野外巡护的主要职责是防火、防病虫害、保护动植物,而现在更注重综合的森林资源保护。其实,像董清泉这样的林长在我市有1568人。自2021年我市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加快完善了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让林长制落到实处的一个重点就是,我们清单化、事项化分级明确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管护‘责任田’、巡林‘任务书’。”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制定印发林长巡林、信息公开、工作督查、工作考核等工作制度,出台了《丹东市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通过这些体制机制的完善,林长制成为各级、各部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工作上升为各级、各部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举。各级林长积极投身到巡山护林和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中,为筑牢丹东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07/14
  • 致敬战疫英雄,汇聚丹东力量|战“疫”英雄谱
    “致敬战疫英雄汇聚丹东力量”。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推出融媒体报道《战“疫”英雄谱》,通过图片、短视频展示英雄形象、战“疫”感言,生动反映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网格管理员、志愿者等一线战“疫”英雄,在丹东市委、市政府指挥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舍小家、为大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汇聚丹东“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07/13
  • 【科普】重点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