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辽宁省丹东市:扭秧歌 送欢乐
    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丹东市振兴区元宵节秧歌表演在七经街上火热上演。来自全区各个乡镇街道的秧歌队伍,伴随着欢快的鼓声,身穿靓丽服装、头戴精美花饰依次入场,传统民俗节目轮番上演。2月3日,元宝区在元宝山公园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23年庆新春闹元宵秧歌展演活动。表演以全民喜闻乐见的东北秧歌为主,并配有内容丰富,品类多样的表演节目,如高跷、舞狮、舞龙、杂耍、腰鼓、跑旱船等艺术表演形式。
    02/07
  • 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提级监管基层“三资”
    丹东市振安区纪委监委积极开展村(社)集体“三资”管理提级监督工作,采取教育引导、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和以案促改闭环工作模式,切实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线索管理提级,及时掌握基层底数。所有涉及集体“三资”的问题线索一律提级到区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协作区办理。镇(街)纪(工)委受理的问题线索3个工作日内移送案件监督管理室备案,同时移交协作区启动协作区工作模式处置。案件监督管理室及时排查上级纪委监委大数据监督转交的疑似问题线索、职能部门移交的涉及集体“三资”问题线索以及通过“丹东市惠民扶贫资金网”排查发现的问题线索,分别建立工作台账,按程序移交纪检监察协作区办理。监督提级,精准发力排兵布阵。发挥室、组、地联动优势,纪检监察协作区统筹人员开展专项监督、交叉互检。区纪委监委在村(社)发布公告,“点题式”拓宽线索受理渠道,诉求直达区纪委监委。协作区工作人员直插基层,深入查找问题,将基层受理、职能部门移交、大数据监督转交等方式收集的问题线索比对上一年度村(社)集体“三资”变化、涉农财政补贴资金、项目下拨、村(社)建设用地使用等情况,多角度排查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切实提高日常监督实效性。以案促改提级,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区纪委监委及时剖析集体“三资”方面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强化通报曝光,以案示警、以案释纪,严明纪法红线,持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教育引导提级,避免类似问题回潮。区纪委监委组织镇(街)“两专三兼”人员、村(社)干部、正风肃纪监督员等相关人员召开提级监督通报会,通报典型问题,验收监察建议中提出的整改意见落实情况。
    02/07
  • 2023年全国U系列比赛继续落户丹东
    近日,2022年全国U系列比赛完美落幕。丹东凤城赛区被评为全国U系列比赛优秀赛区并成为全国U系列比赛的官方指定赛区。2023年全国U系列比赛将继续落户丹东凤城(凤凰文体中心)。U系列赛事是中国篮协主办的唯一可以进行运动员等级评定的青少年篮球赛事,是职业俱乐部、国家队新星摇篮,参赛球队覆盖全部初高中年龄段,是校园篮球与职业篮球完美结合及过渡。赛事有20多年办赛历史,“体教社三融合”,是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力量最重要的培养基地。
    02/06
  • 辽宁省丹东市:优化窗口服务 提高群众满意度
    近日,为进一步提升人社服务效能,优化窗口服务,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针对窗口服务突出问题,市人社局开展了检查工作。走访中,为细化服务,在政务服务大厅醒目位置增设了标识牌,让办事群众更加清楚地了解各楼层业务分布情况,进一步提升人社服务质量。在市人社政务服务大厅所有窗口分类设置窗口提示牌,明确暂时离开工位原因、预计返回时间等,便于群众合理安排办事时间,提高效率。下一步,市人社局将深入开展业务练兵比武、局长走流程、定期开展窗口工作检查等一系列行风主题活动,不断完善人社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暖心、贴心服务。
    02/06
  • 辽宁省丹东市:公交退卡一次即可当场办理
    近日,乘客王女士要转到外地工作,她想把手中的公交IC卡退成现金。王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位于站前的公交客服中心,工作人员立即为王女士办理了公交IC卡退卡业务。王女士当场就拿到了现金退款。据悉,为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和打造适老化出行环境,公交集团主动服务,在方便市民使用公交卡方面,再出台便民服务新举措:优化公交IC卡退卡流程,取消原来的7天需两次到网点办理,优化为只需要一次即可现场实时退款。此举减少了市民办理退卡业务的等待时间,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使用公交卡的方便快捷,感受到公交服务在持续提升。市民如需办理退卡业务,可直接持卡到站前乘客服务中心IC卡窗口办理退卡业务。目前,公交IC卡退卡业务还只能在站前乘客服务中心办理。下一步,公交集团将尽快对女人街、六道和新城区公交充值网点设备进行升级,尽快实现所有公交IC卡网点实时退卡功能。
    02/06
  • 辽宁省丹东市:迎新春闹元宵
    元宵佳节将至,我市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振兴区永昌街道永昌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居民们聚在一起猜灯谜,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纤维街道黄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雪消融,春意浓,福满元宵庆团圆”活动,通过剪春字、种绿植、做灯笼等,增进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们之间的交流,在其乐融融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临江街道江桥社区举办“欢天喜地闹元宵”主题活动,自己动手制作元宵,喜迎佳节。社区还将煮好的元宵送到空巢、高龄老人家中,让他们感受传统节日的热闹和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站前街道沿江社区开展了“载歌载舞欢庆元宵”活动,通过表演歌舞等文艺节目,热热闹闹迎接元宵节。
    02/06
  • 辽宁省丹东市:元宵市场火爆 节日氛围浓
    连日来,随着元宵佳节临近,丹东市元宵市场日益火爆,作为节日的传统美食,元宵是家家户户饭桌上不可或缺的“灵魂”。2月2日是农历正月十二,在元宝区官电街一家元宵销售店里,几位师傅正在忙碌地制作元宵,将馅料放入搅拌机里不断翻滚,不一会,一颗颗硕大的元宵就制作完成了。在店外,一片热闹的景象,柜台前不仅摆放着什锦、五仁、黑芝麻等传统口味,还有哈密瓜、巧克力等新口味,均大受欢迎。元宵店负责人马女士介绍,他们每天7点就开始制作元宵,共有30多个口味,每天能够销售近5000公斤,未来几天销售数量还将更多。
    02/06
  • 辽宁省丹东市:元宵、汤圆购销火热
    元宵节将至,日前记者走访多家商铺,元宵、汤圆正在火热售卖中。一家超市的冰柜里摆放了各种品牌、口味的元宵、汤圆,有七八元的,有十几元的,一些顾客正在挑选。在华润万家丹东振兴店内,工作人员现场制作元宵,不少人驻足观看。元宵在银色的滚筒里翻转,滚成一个个圆团子,按口味分开放好,散装出售。普通口味的每公斤27.6元,无蔗糖的每公斤37.6元。“我和老伴肠胃都不好,不能多吃,每种口味各买一点。”市民吴先生说。六纬路的一家面包坊在粉丝福利群推出了大黄米流心花生汤圆、白糯米流心五仁汤圆、白糯米流心黑芝麻汤圆等,一袋20元左右。很多人购买了礼盒,作为走亲访友的伴手礼。在多多买菜和美团优选上搜索“元宵”或“汤圆”,也有很多商品,线上购买,次日送达。标牌小区一处快递自提点的负责人说,最近,元宵、汤圆快件比平时多了不少。
    02/03
  • 辽宁省丹东市:最北海港口岸边检的守护
    1月19日,记者来到丹东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走进驻守在我国海岸线最北端出海口的移民管理警察队伍,采访在这里坚守岗位的边检民警。在该站大台子分站门厅警容镜前,民警满国双正在整理着装,目光中透露着坚毅执着,随后一声哨响,他与其他民警迅速跑到车场登车。当天,满国双和同事们要与联检单位举行会哨,这是他们春节前的最后一次会哨。“转隶4年以来,我们承担了大台子口岸的管控任务,每逢重要节点都要和派出所进行巡逻会哨,这已经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民警介绍着情况,“去年,我们口岸辖区未发生过一起走私偷渡案件,附近的码头企业对我们的好评率达到了100%。”民警满国双于2002年加入公安边防部队,2018年年底计划转业到地方工作,恰逢国家移民管理队伍成立,怀揣着对边防检查工作的热爱和对战友的不舍,他毅然选择了加入移民管理队伍,并顺利通过了招录考核、试用期培训等各个环节,成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连续3年没有回老家过年的他,今年又一次选择了坚守。父母也充分理解儿子的工作,几天前从老家来到了东港市,跨年夜将陪儿子一起坚守在最北海港口岸的边境一线。巡逻车来到江海分界线的界碑附近,派出所民警乘坐的两台警车早早地等候在那里。在碰面的那一刻,几辆车一起鸣笛,这警笛声有警示震慑作用,也有对祖国河山新一年的美好祝福。随后,双方民警下车,敬礼握手,送去新春祝福的同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临近中午,在丹东港港区基层执勤队的业务大厅,丹东海运国际船舶代理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办理船舶入境申报手续,该公司代理的“明月”班轮将在当天14时入境,计划在港作业10个小时,深夜24时左右出境。民警杨健和同事按照勤务要求,快速为该轮办理了入境手续,实现船舶“即靠即作业”、口岸通关“零等待”。船舶出境时,该公司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船舶出境申请,边检网上报检功能和无纸化申报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的工作目标,为企业节省时间成本超过10%。执勤民警杨健介绍,得益于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和国家移民管理局优化移民管理政策举措,出入境船舶和通关货运量在近期达到了一个小高峰。春节期间,他们加强与口岸联检单位、外轮代理公司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单一窗口”电子申报平台功能,为重点外贸船舶开通边检“绿色通道”,成立“党员先锋队”,全天候为出入境船舶提供24小时通关服务,确保货运船舶“随申随办”“随到随办”。午休时,没有任务的民警纷纷进入休息区,大家交流起年货、访友、团聚,一些民警拿出准备好的春联、窗花、灯笼挂在门上、贴在窗上,给海港口岸增添一份喜庆火红,寄托他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02/03
  • 辽宁省丹东市:寒风中 为钢轨“把脉会诊”
    “大家注意脚下安全,别踩滑了。”“重点留意钢轨有没有鱼鳞纹,看看铝热焊焊缝有没有问题……”2月1日,丹东工务段探伤车间丹东工区职工在沈丹线凤金段线路设备进行钢轨探伤作业。连日来,辽东地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为减少天气变化对线路设备带来的影响,丹东工务段的“钢轨医生”们重点对铝热焊焊缝、小半径曲线、绝缘接头、轨头下颚、钢轨轨底等位置加密探伤周期,对尖轨、辙叉翼轨等关键部件采用钢轨探伤仪、焊缝探伤仪和手工检查相结合的全断面探伤方式,不断提高钢轨探伤质量。“前面就是曲线地段了,大家注意推行速度……”该工区工长刘畅提醒道。推行过程中,作业人员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当走到焊缝接头的时候,还时不时用特制检查锤“叮叮当当”地敲上几下,遇到重点部位还要拿出小镜子查看,并不时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记录着。“超声波探伤看似简单,其实是个精细活,考验的是执机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细心程度。”刘畅指着探伤仪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波形图说。按照作业要求,他们在直线长轨段的检查速度不能超过3公里每小时,尤其是在钢轨接头焊缝、道岔转辙部等重点地段要反复推行检查,发现伤损疑似波形就要在轨面上正反探进行反复确认,整个过程必须“吹毛求疵”,不能有半点含糊。尽管铁道线上寒风刺骨,身体已经被冷风吹得直打哆嗦,但他们依然保持匀速移动,不放过任何一处疑似伤波。“我们的工作就是检测出来钢轨内部是否有伤损,这关乎旅客的生命安全,不容一点马虎。”刘畅和工友们每天按计划对沈丹线、丹前线等线路钢轨进行“把脉问诊”,为旅客的安全出行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据了解,为保证春运工作安全有序,工作人员充分发挥钢轨探伤在防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全力开展道岔尖轨、基本轨的防断检查,并组织探伤人员对重点区段加密探伤;同时,严格把控探伤数据回放质量,明确探伤数据回放职责,做到当日探伤、当日回放;针对数据回放发现的疑似伤损波形,及时上报车间安排复核,让任何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