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乐享匹克乐趣 推动康复健身1月15日上午,市残疾人匹克球推广活动暨丹东市残疾人匹克球基地揭牌仪式,在市业余体校匹克球馆举行。活动由市残联与市网球协会联合主办,标志着我市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残疾人匹克球基地的建成将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对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今后,该基地每周提供4次场地开放时间,为残疾人提供周到的服务与专业指导,满足不同残疾类别群体的运动需求,还计划举办各类赛事及交流活动,让残疾人在竞技比拼和交流互动中充分展现自我,收获珍贵友谊。揭牌仪式结束后,一场精彩的匹克球表演赛随即展开,残疾人近距离领略到匹克球运动的魅力与激情。同时,开展匹克球培训,详细了解匹克球规则,并进行了实操演练,使大家掌握了匹克球的基本技巧。匹克球运动以其趣味性、竞技性和健身性于一体,难度小,上手快,深受大众喜爱,非常适合残疾人参与。这项运动不仅有助于残疾人增强体质、康复身心,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开启丰富多彩的生活。市残疾人匹克球活动基地的成立,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实现梦想的平台,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推动残疾人康复健身、促进社会融合等方面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记者:包芙蓉01/20
- 美化家园“净”待春节近日,记者来到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在大沙河小孤山段沿岸,银杏、海棠、紫杉、蔷薇等树苗依次排开。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树苗共有600多棵,镇里还在河岸修建了休闲廊道2公里,安装了休闲椅30个、路灯100座,硬化路面600多米,建设休息区1处,为新春佳节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如今,居民乐享人居环境净化成果。“今年过年期间,散步的好去处更多了!”一位居民对记者说。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强群众幸福感,2024年五龙背镇维修桥梁2座,铺设人行步道3公里,对唐六线、茅营线、金付线等7条镇级公路进行维修改造,总长度7.4公里。该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对680个垃圾点位加强清运和日常保洁,对重点公路及村组道路两旁、公共场所附近、河道沟渠内的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进行集中清理。截至目前,全镇共清理各类生活垃圾及畜禽粪污6000多吨,整治各类乱堆乱放130余处,清理河道阻水树木450余棵。镇里建立了农村环境包保、农村环境动态排查整改、环境卫生监督、群众自治四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组建镇、村、组三级人居环境净化工作专班,落实“镇领导包村、村两委包组、小组长包户”三级包保责任制,完善农村环境问题动态排查整改、督查通报、评比考核等措施,实行长效管护,让整治成果看得见、守得住。今后,五龙背镇将着力解决环卫设施不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同向发力,实现“扫干净、码整齐、清沟渠、促转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记者:姜慕馨01/20
- 同心汇爱 共享美好近日,市公益助残协会举办2024年度公益助残总结表彰大会,以表彰志愿者们过去一年为助残事业作出的奉献,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活动现场,授予张秀敏等10人为“最美志愿者”,授予福民大卖场公益助残服务队等9个团队“先进集体”称号。同时还授予表彰了一批爱心企业、爱心送教、爱心大使、优秀媒体人、爱心奉献、优秀志愿者、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的志愿者纷纷表示,今后将再接再厉,为推动我市助残志愿服务事业贡献力量。活动中,几名受助残疾人向助残服务队赠送锦旗,以感谢对他们的家庭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希望。居家托养服务对象赵君路作为代表上台致谢,“非常感谢公益助残协会对我们提供的托养服务,在日常照料、心理支持、康复训练等方面提供关心和关爱,让我们这些家庭得到了喘息的机会,高品质的服务和支持让我们深感温暖和舒心。”自2018年8月,市公益助残协会承接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以来,已累计与279户低保重度残疾人家庭签订服务协议。目前,20个助残服务队每年为36户残疾人家庭提供家政、清扫卫生、上门助浴等服务。为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残疾人更有价值、更有尊严地生活,2016年5月,市公益助残协会应运而生,2018年1月正式在市民政局申请注册成为社会团体。7年来,公益助残协会助残志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共有助残志愿团体32家,会员总数3000余人,中国志愿网注册人数达965人。公益助残协会以扶残助残,宣传培养全社会关心、理解、尊重和帮助残疾人为宗旨,在残疾人扶贫、助学、就业、助医、残疾人托养及帮助残疾人日常服务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7年来,共组织残疾人大型活动150余次,发起残疾人就医、就业捐款12次,资助贫困残疾人家庭16户,捐款捐物金额达52万元。为农村贫困建档立卡残疾人建房1处,支出3万元,长期捐资助学贫困残疾学生6人。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春节、中秋等特殊节点,走访残疾人家庭1048户,送出米、面、油等慰问品价值59.08万元。2019年5月,成立智障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每年托养12人,为残疾人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助残志愿们用朴实的行动,传递温暖,传递能量,点燃了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新希望。818公益助残服务队成立了青少年公益助残服务队,志愿者达1700余人,长年活跃在助残、帮困的志愿服务领域中。七彩公益助残服务队由1500余名中青年助残志愿者组成,重点在女童帮扶计划、助残帮困中做好服务。2024年,公益助残协会共举办各类活动45场次,超3900人次志愿者参与其中,服务时长累计达到5000小时,帮扶残疾人及家庭近300户。市公益助残协会会长李刚表示,过去一年,助残志愿者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无私的奉献为这座城市的建设作出贡献。今后,要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动员和汇集各方力量,切实关心、帮助和支持残疾人,把公益助残推向新的高度、新的层次,让更多人加入公益助残行列,与广大残疾人共同步入美好新时代。记者:包芙蓉01/20
- 丹东今年将高质量办好10类民生实事民之所盼,政有所为。1月8日,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确定2025年要高质量办好10类民生实事,努力把群众关切的事办好、牵挂的事办到、希望的事办成。10类民生实事涉及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交通、提高城市韧性和加强城市管理、乡村全面振兴、新消费场景、食药安全、文体惠民等方面,共39件重点民生实事、58项具体工作任务。大力促进就业创业。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40场,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落实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发展优质均衡教育。改扩建丹东市第五中学教学楼;完成丹东市第十九中学、东港市第七中学等学校食堂建设;完成凤城市、元宝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验收评估;省级优质高中在校生占比提高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到90%以上;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每千人口托位达到4.5个。加快医疗强基建设。推动市中医院康养综合楼装修、凤城二院综合楼开工建设、宽甸中医院投入使用;建强56个村卫生室。贴心开展养老服务。向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新增长者食堂20家;完成市养老院原址改建和市福利院精神卫生康养楼主体建设;维修改造特困供养机构基础设施6家;对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优化交通便利出行。新建9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站、10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改建维修国省干线90公里,加强市政道路巡查维修养护,及时修复破损路面、路灯等;优化调整新城区公交线路。提高城市韧性,加强城市管理。改造老旧小区22个,更新老旧电梯66部;金山热电(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改造老旧供热管网及立杠164公里;改造燃气管网100公里;实施聚隆城尚城等10个小区二次供水管网改造,降低自来水漏失率;推进8个强排泵站建设,更新改造春五路、红房一街、桃铁路等9条道路老旧排水管线;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新改建维修农村公路380公里;启动5个农村饮用水工程,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52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建设邮政供销小邮局6家;开展“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新增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营造场景提振消费。培育东港临园东街和花园夜市、凤城“凤凰夜肆”等特色旅游街区;持续推动安东老街、新安步行街、七经街、九纬路等特色商圈和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升级;开展“乐购丹东·惠享美好”主题系列促消费活动,办好“丹东味道”饮食消费文化活动、辣白菜节等促销活动。持续守护食药安全。常态化开展“你点我检”活动;以食品添加剂“两超”、农兽药残留等为重点开展抽检1000批次以上;对疫苗、网售药品、血液制品等药品重点品种、流通重点环节监督检查覆盖率100%。丰富文体惠民活动。大力推广匹克球运动,新改建950片匹克球场,开展免费培训100场次;新建镇东山体育公园、咏赢山体育馆;维修改造桃源体育馆;开放明长城宽甸六堡博物馆、满族医药文化博物馆;办好全民运动会、中国匹克球城市巡回赛等赛事,开展东港海鲜节、凤凰山登山节等品牌活动,全年开展文体活动200场次以上。记者:宋琳01/20
- 丹东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95.3%上个月,市民吴先生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就在前不久,他收到了20000元国家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自去年以旧换新政策施行以来,丹东市多措并举,畅通旧车换新全链条,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达到95.3%。“补贴已经领到了,政府补贴两万元,厂家也补了几千元。”吴先生说,这份“优惠”实实在在。他家原有一辆燃油车,当看到以旧换新补贴的新闻时,便产生了换一辆新能源车的想法。“逛了好多家店,销售人员在介绍以旧换新政策的同时,还介绍了各自厂家优惠。”吴先生提交相关信息后,顺利领到补贴。记者在市商务局“关于符合国家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人员名单的公示”中看到,截至目前,已有七批、约2764名消费者领到补贴。随着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优惠政策、用车成本等因素叠加,我市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火热态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购车目光锁定在新能源汽车上。如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挂着“绿牌”的汽车。1月15日上午,记者在振兴区十纬路附近一路口观察,半个小时内,通过的新能源车占比在一半以上。随后,记者来到位于振兴区花园路的一家汽车销售店,店员称,从去年中旬至今,前来咨询购置新能源汽车的人,同比往年增加70%以上。“我去年以旧换新换了一辆纯电汽车,今天是陪朋友来看的,他见我开着挺好也心动了。”已经享受到置换补贴的市民刘先生,在店内陪朋友挑选新能源汽车,他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的用电成本远低于用油,再加上很多政策加持,十分划算。记者咨询了某汽车集团旗下的一家汽车销售服务4S店,该店内的新能源汽车价格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预计2025年,集团新能源授权品牌和4S店的数量、主销车型数量都将超过传统燃油车品牌。”店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渗透率不断提升。近年来,市民的出行方式已渐渐实现绿色转型,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也逐渐实现绿色转型,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稳步增长。新能源车走进千家万户,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有些小区安装充电桩受到阻碍、新能源车买保险较贵、充电站较少……但多数消费者仍表示,他们相信,实现更加环保、便捷和可持续的通行条件,不会等太久。记者:王子宁01/20
- 丹东味道创意菜大赛今日举行1月16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合作区管委会、市融媒体中心、市餐饮烹饪协会承办的丹东味道创意菜大赛在丹东宾馆举办。来自新征程酒店、明珠酒店、鸭绿江大厦、福瑞德大酒店等25家餐饮企业的88道创意佳肴依次亮相。城市有地标,美食看特色。本次大赛参赛菜品从命名到制作,均富含丹东地域特色文化元素标识,烹饪技法融合中西,造型呈现别出心裁,名厨团队现场烹饪,即出即尝,锁住味蕾,一口即鲜。大黄蚬子、梭子蟹、面条鱼、九九草莓、板栗、柞蛹等丹东本土特色食材,经过大厨精心烹饪,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饱含巧思创意,代表了本地饮食风味特色和饮食文化习俗内涵。“草莓妙香虾”“鸭绿江畔冰蚕韵”“鸭绿江畔醉河蟹”“山海有情”“冰鲍奇缘”“益寿延年”等菜品,在菜品命名上心思巧妙,不仅带有地域地名,还结合了城市地标、地域特色等文化元素标识,让美食中的丹东故事更加丰富多彩。经专家组对参评菜品的样式、口味、创意等要素综合打分,最终确定丹东味道创意菜大赛获奖菜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泰酒店“山海有情”、合作区丹东皇朝酒店服务有限公司“莓好江城”、振安区江畔酒店“栗志糕远”等20道菜品斩获最佳创意奖;振兴区丹东宾馆“丹东真好花似锦”、振安区江畔酒店“金玉满堂”、凤城市清流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四世同堂”等30道菜品获优秀创意奖。据了解,此次大赛的获奖菜品将陆续上新各参赛企业的招牌推荐菜单,市民游客可以到餐厅品鉴到独特的“丹东味道”。本次大赛紧扣“山海有情天辽地宁”“鸭绿江畔丹东真好”主题,依托丹东本地食材创新创意,更好宣传展示丹东地标美食特色,讲好丹东美食故事,增强外地游客对丹东美食文化的认同感。诚邀各地游客来丹东,嬉冰雪、泡温泉、品美食!记者/刘响01/17
- 丹东市汤池镇民俗大集热闹开场1月14日,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大集,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盛世中国梦,金蛇贺新春”振兴区第十四届迎新春送民俗文化下乡活动,在这里启幕。“快去看看,那边敲锣打鼓的。”赶集的市民被喧天的鼓乐声吸引,纷纷围过去看热闹。丹东鼓乐传承人唐海峰带着唐家鼓乐班,吹响了新春乐章,激昂的鼓乐声为传统大集增添了浓厚的年味儿;满族舞蹈《乌春格格》以独特的舞姿、优美的旋律,将满族的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跑旱船、骑毛驴儿、大头宝、龙腾狮舞、猪八戒背媳妇,汤池镇秧歌队带来的东北大秧歌,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现场,4名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将300余副蕴含美好祝福的对联和福字送到群众手中。剪纸、糖画、糖人、花鸟字、荷包、焖子、打糕等绝活儿纷纷亮相,通过剪、吹、写、捏等技艺手法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本次活动是振兴区文化惠民品牌活动之一。春节前夕,振兴区将丰富多彩的“文化年货”送到基层群众手中,让乡村的年味儿愈发浓厚。记者:王俊于上茹01/17
- 草莓文创市集亮点纷呈近日,第21届(中国·丹东东港)草莓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其中草莓文创市集展区成为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目光。走进展区,各类融合草莓相关历史、文化、艺术、科技多种元素于一体的近百件文创作品和联名产品主题鲜明、种类丰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为擦亮东港草莓文化品牌和文创产业增添了新活力。抱枕、优盘、挂件……品类繁多的文创产品与可爱的草莓造型巧妙融合,功能实用、小巧精致,用别具一格的装饰展现东港草莓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农民画和剪纸作品展区,一幅幅作品色彩鲜亮,生动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草莓丰收的喜悦,让观众感受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生成式人工智能数码定制成为本次文创市集的一大特色,采用AI技术定制设计的文化衫和帆布包均印有富含东港文化的立体图案,让现代科技与东港文化充分结合,不仅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也为草莓文创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我是从上海来参加草莓节的,活动办得很好,特别是草莓文创产品非常丰富,我要把这些好产品带回上海,让市民感受一下东港草莓文化的独特魅力。”客商陈女士说。草莓文创市集不仅为各地嘉宾提供了体验文化创意的平台,充分展示了草莓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草莓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了东港草莓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记者:邵振刘玉婷吴健炜01/17
- 于细微处擦亮城市文明底色寒冷的冬季,随着夜幕降临,凤城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的刘学团队又开启了“刷街”模式——逐条街道巡检,一旦发现路灯灯光昏暗、闪烁或熄灭现象,当即进行现场抢修。翻看刘学的年度工作记录,上面记载着:累计维修路灯杆47基、控线63根、灯泡358个、灯具78套、灯笼75个……“有时碰上复杂故障,得连续干好几个小时,直至天色破晓。”如刘学一样,凤城人始终奔忙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路上,用持之以恒的常态化管理,换来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永无止境、文明创建永不停歇。凤城市做精做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绣花”功夫深耕文明创建,于城市精细化管理处彰显惠民初心,在常态化创建中厚植文明底蕴,全力推动城市迈向更加有序、更加文明、更具品质的新高度。常态化精细管理中,乱占公共空间的“顽疾”最让人头疼。凤城市容执法部副部长卢正规为这事连住了3个月办公室,每日凌晨4时许就带队奔赴早市。帮菜农推车理菜早已成为卢正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地产菜落地前,要引导菜农到便民疏导点售卖,减少菜品的装卸损耗。菜农看在眼里,暖在心头。在创城过程中,凤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聚焦功能升级、民生改善,补齐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改造老城区与背街小巷,把创城做到群众的心坎里。“以前这附近没广场,跳舞得跑挺远。自打有了这个小公园,每天开窗就见美景,还能跟姐妹们在这里跳舞玩耍,开心极了!”凤鸣小区居民刘美红说的“小公园”,是凤城巧用边角地、闲置地建起的口袋公园。文化墙、休闲廊亭、绿植花卉错落有致,美丽的“小公园”成了居民休闲、路人歇脚的好去处。2024年,凤城新建和改造城市广场、绿地176处,移植景观树5.5万棵,清理毁草种菜面积2万平方米,更新增加绿地面积133万平方米。记者王卢莎01/17
- 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打造普法新品牌连日来,丹东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立足“三沿”地域特色,打造“丹法强边”普法品牌,创新开展“红色+普法”“民俗+普法”普法新模式,将多种资源与法治文化有机结合、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群众的“见法率”。作为“抗美援朝出征地”,丹东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志愿军公园、毛岸英小学、大梨树毛丰美教育基地、抗美援朝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都有法治文化的身影。为更好地发挥红色法治文化资源优势,丹东市司法局与丹东市元宝区委共同打造了丹东市法治印记展览馆。目前,该展览馆已成为丹东普及法律知识、传播红色法治文化和展现法治成果的重要场所。记者王卢莎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