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省内首家社矫培训基地在丹落户
    日前,丹东市司法局依托整合丹东市监狱现有资源,围绕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和社区矫正对象警示教育工作,成立了市社区矫正教育培训(矫正对象警示教育)基地。这也是辽宁省内首家该类型基地。结合基地培训需要,丹东市司法局依托市监狱机关楼、警体馆等场所,改造多媒体大会议室,修缮视频会议设备,增设教学设备。市监狱从现有民警中抽调专门人员,发挥监狱人民警察的专业特长和职业优势,为培训基地成立了学员管理部、教务部和后勤保障部,充实了实战化教学力量。围绕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执法能力、执法形象和实际工作,该基地设置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社区矫正监管实务操作、执法礼仪和档案管理等课程,邀请了市委党校教授、省厅社区矫正业务专家、省监狱管理局警务训练基地专职教官到基地现场授课。同时,为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实际性,由市监狱民警为学员讲授心理学、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证据保全和徒手防卫等课程,努力提升参训学员的政治素养、专业素质和实战水平。目前,该基地已先后组织200余名学员参训,参训对象覆盖了全市各县(市)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分管干部、镇街司法所所长和社区矫正助理员等,培训还设置别具一格的礼仪课、队列课和徒手防卫课等。学员将培训所学、所见用于实践指导实践,为推进我市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实战化提供了有力保障。记者:刁庆峰
    07/13
  • 绷紧“安全弦”筑牢防汛堡垒
    汛期来临,为保障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市各街道、乡镇严格落实防汛要求,充分发挥网格作用,开展各项防汛准备工作,绷紧“安全弦”,筑牢防汛堡垒。丹东市振兴区花园街道花园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棚户区进行走访排查时,发现不少家庭房屋墙体有裂痕,房顶平时就存在漏雨问题。工作人员就地势低洼、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进行巡查,提醒辖区居民及时做好防汛准备,对危漏房屋居住人员建立安全转移安置台账。7月4日,社区启动汛期群众转移安置预案,排查险房群众18名,协调车辆把他们转移到亲戚家或辖区宾馆,并提供食物保障他们的临时生活需求。丹东市振兴区纤维街道黄海社区党总支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内重点区域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查看了平房区、低洼区的积水、房屋漏水、用电安全及泵房水泵安全运转等情况,并提醒居民在汛期提高警觉意识,做好防汛准备,以确保生命财产安全。丹东市振安区珍珠街道振安社区党委以社区加物业、网格员加志愿者的工作模式组建“网格防汛队”,对辖区网格内低洼等重点地段进行全面巡视,对雨水井、污水井、雨水管道、地下车库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清理疏通处置各类风险隐患,保障居民安全度汛。“网格防汛队”成员向辖区居民宣传防灾减灾安全知识,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组织镇村干部、水管员开展防汛抢险应急救援演练。此次演练主要围绕接到预警报告、救援人员快速到达、迅速转移群众等内容。通过此次演练提高了工作人员应急处置熟练程度,为全方位筑牢安全屏障,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平稳安全度过汛期打下坚实基础。丹东市元宝区九道街道通乡社区党委以“汛”为令,闻“汛”而动。社区工作人员成立防汛小组进行排水检查,重点监控老旧危房,将水情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保障居民出行畅通;走访特殊群体,上门探访独居老人家里防水情况,确保特殊群体的安全;发动所有网格员楼长在居民群内转发雨水监测预警,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提高警惕。社区提前规划物资,联系好转移地点,并做好遇险情早转移的准备,随时待命,确保安全度过汛期。丹东市市各街道、乡镇将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做好抢险救援的准备,充分应对汛期多变天气,做好各项应急防范处置工作,确保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记者:张津硕
    07/13
  • 【科普】放假不放松!这些防溺水知识要记牢!
    中小学马上放假了快乐过暑假安全“不放假”提醒学校及家长朋友加强学生教育履行监护责任全力防范学生溺水避免溺水事件发生
    07/12
  • 摆摊送岗 挑灯纳贤
    7月6日晚,由丹东市元宝区总工会主办、市星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金海商圈党建联盟协办的“服务企业促发展助力振兴新突破”2023元宝区夏季就业夜市招聘会暨企业宣传路演在女人街金海商业广场开幕。此次招聘会避开白天烈日、高温天气和日间繁忙时段,利用夜晚人们出来纳凉的时机,为求职者提供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在招聘会现场,来自企业的“摊主”们现场“摆摊送岗”“挑灯纳贤”。45家企业提供了1500余个岗位“任你选”,求职者们可以边逛夜市边找工作。夜市招聘会将就业服务、政策宣传和夜市经济相结合,方便市民群众在逛夜市的同时了解相关政策,在“烟火气”里找工作。记者:宋永昆
    07/12
  • 稳价保质强监管 严格执法护民生
    近日,从丹东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上半年,该局组织丹东市市场监管部门集中开展了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以医疗机构、单体和连锁药房等药械经营和使用单位为重点,严厉查处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领域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价格欺诈、虚假违法广告、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加强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价格和质量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稳定,提升产品质量,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用药用械安全。为保障专项行动有效开展,丹东市市场监管局细化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监管执法。加强组织领导和力量统筹,通过专班负责、专人主抓,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强化执法、闭环管理等工作机制,强化网格排查和条线督导抽查,确保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高效统筹、同向发力。加强行政指导和提醒告诫,召开药械生产经营企业政策指导会,组织411家连锁门店开展稳价保质承诺活动,公开发布《关于医疗药品及用品价格行为的提醒告诫书》《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提示单》《涉疫药品消费提示单》等提醒提示信息,提醒告诫经营者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告知消费者药品消费常识和政策规定,鼓励百姓监督。加强市场监测和舆情处理,深入医院、药店、卫生所等重点部位,跟踪、掌握涉疫物资价格和质量状况,强化投诉举报和网络舆情调查处理,妥善处置38个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强督导检查和执法办案,抽调业务骨干开展督导抽查,移交转办问题线索11件,组织全市执法力量加大违法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截至6月底,丹东市稳价保质专项行动共查处33起违法行为。其中,价格违法案件14起,药品违法案件10起,医疗器械违法案件6起,虚假违法广告案件3起,现已结案28起,罚没款15.87余万元,有力打击了涉疫药品及医疗用品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了价格大幅上涨的势头。我市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被评为市直机关2023年第一季度最佳实事。记者:王俊
    07/12
  • 开展夏日自制饮品检查 守护舌尖上的“清凉”
    近日,丹东市元宝区市场监管局开展自制饮品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夏季自制饮品生产经营市场秩序,守护群众舌尖上的“清凉”。炎炎夏日,现制现售奶茶、咖啡、果蔬汁等自制饮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自制饮品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了市场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市场监管部门突出检查重点,紧盯关键环节,以现制现售奶茶、咖啡、果蔬汁等饮品店采购的鲜奶、奶粉、咖啡粉、茶粉、茶包、水果、果酱、糖浆、食品添加剂等原辅料为重点对象,对店内经营资质、健康证等是否齐全,原辅料的进货查验记录有无修改标签有效期,是否销售过期腐败变质食品,以及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检查中,执法人员还重点关注了设备容器清洗消毒、开封后的预包装食品是否按规冷藏、工作人员是否佩戴口罩手套进行操作等情况。此外,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在监督抽检的基础上,对店内现场制作饮品中的色素、甜蜜素、山梨酸钾等项目进行快检。目前,共开展监督抽检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34批次,检验结果全部合格。丹东市元宝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加强现制现售奶茶、咖啡、果蔬汁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排查自制饮品经营单位食品安全隐患,规范经营行为,让群众饮得放心、饮得安心。记者:王俊
    07/12
  • 首次招募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志愿者
    日前,丹东市司法局首次将心理疏导专业人员纳入法律援助志愿者招募范围。经过报名、审核、公示,共有8人成为丹东市首批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志愿者。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丹东市连续三年公开招募法律援助志愿者,每届志愿者人数达百人,以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为主。今年,首次招募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志愿者。这8名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志愿者都有心理咨询相关证书,具有奉献精神,遵纪守法,热爱法律援助和志愿服务事业。将在法律援助过程中与援助律师相互配合,为受援人提供法律和心理的“双向疏导”“双重援助”,通过“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的方式,使受援人得到更好的法律服务。按照法律规定,法律援助对象有两类:特殊案件当事人和经济困难群众。诉讼过程中,这两类人要承受极大心理压力,往往存在认知偏差、情绪浮躁、心理失衡等问题,随着我国法律不断地进步和完善,法律援助工作越来越重视人性的关怀,丹东市司法局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引入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受援人培养健康心态、打消偏执念头,从根源上化解矛盾纠纷,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到公正与温暖。据悉,群众可拨打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或就近选择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获得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可通过以上途径咨询法律援助相关事宜。记者:王卢莎
    07/12
  • 春茧喜丰收 蚕农乐开怀
    盛夏时节,凤城市的春茧迎来收获旺季。“快看,这一棵柞树就结了50多个茧。”“这棵树上更多,少说也有100多个茧,这些大茧可是俺们的‘金疙瘩’呀!”7月1日,天刚放亮,凤城市沙里寨镇亮子河村的蚕农刘新广就和家人来到自家蚕场,忙着采摘春茧。今年53岁的刘新广放养柞蚕30年了。他说春茧和秋茧不同,春茧主要是用于秋茧的茧种,秋茧则主要用于丝绸生产。放春茧讲究技术,对地理气候要求也很高。凤城市是辽宁省柞蚕茧种的重要产地之一。“今年春茧市场价格不错,1000粒价格在1100元左右。我这两把(一把蚕场约60亩)蚕场今年能产9万多粒茧种,净收入在4万元左右。”刘新广说。刘新广的父亲说:“养蚕改变了我们家的生活,前几年盖了12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家里买了小汽车、电视、冰箱、电脑,只要城里有的东西,我们家里也都有。”在亮子河村,养蚕大户每年的收入基本都在10多万元,更是曾经创下一把蚕场一年净挣30多万元的纪录。“今年我放了两把蚕场,收成不错,产量达到了20多万粒,净收入18万元。”村民肖景祥乐呵呵地说,这几年每年放蚕的收入都挺好,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男人们忙着上山摘茧,农家妇女则围坐在刚采摘回来的大茧旁,一边把大茧从树叶上剥下来,一边议论着谁家的春茧收成好。“老王家的春茧能达到15万粒,今年赚大钱了。”“老刘家今年也没少赚钱,一定要请我们喝酒呀。”“一定!一定!”说笑中,每个蚕农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记者/王洪满
    07/11
  • 推动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再上新台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丹东市元宝区人社局紧跟市人社局工作路线,积极推进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工作。随着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的展开,元宝区的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社区根据网格员入户调查采集失业人员的基本信息,把所获得的一手数据汇总分类后,及时定期向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推送招聘信息,直至上岗就业,网格成为帮助失业人员完成就业的“助推器”。由此,元宝区的就业工作从群众出门找工作,到社区上门送岗位,完成了化被动为主动的工作动能转换。同时,丹东市元宝区人社局强化社区就业宣传力度。一方面增设充分就业社区架构图、宣传板、制度板,为街镇社区印制了《元宝区充分就业社区智慧平台功能概述》49册,发放各类宣传手册15000余册;另一方面,对社区网格员开展9次不同层级的社区公共就业培训会,培训人数共928人次。今年以来,省、市、区各级领导先后检查调研元宝区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工作,对元宝区创建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给予高度评价。截至今年6月,丹东市元宝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74人,占比119.3%,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110人,占比123.3%,两项工作提前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340人,完成全年计划的68%;青年就业见习岗位340人,完成全年计划的70%。建设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社区(村)共49个,已经实现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全覆盖。接下来,丹东市元宝区人社局将持续对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工作进行拓展和探索,不断完善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各项内容的落实落细,切实发挥好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中的主体作用,解决居民的就业需求,为辖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记者:李美臻
    07/11
  • 522处“微改造” 通行“无障碍”
    7月5日9点,在丹东市锦山大街五纬路道口,刚从市场购物回来的市民高桂兰,推着装得满满当当的小推车,穿过斑马线,来到相接的人行步道前,通过一段小斜坡直接将小推车轻松推上人行步道。她说:“别看这个小斜坡不起眼,以前我推车走到这儿,得费劲把车提到人行步道上,一些推轮椅、婴儿车的,抬车费劲,干脆就走车道,挺危险的,这个小斜坡很人性化,来回走着很方便。”高桂兰所说的小斜坡,是丹东市住建局近期在该路段人行步道上新改造的无障碍通道。“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方便市民出行,今年丹东市住建局对部分道口进行微改造。”丹东市住建局工作人员说。今年5月初,丹东市住建局结合市民反映情况,先后对锦山大街、青年大街、珍珠街、春三路等多个路口人行步道使用情况进行实地排查,这些道路周边均有大型小区、市场等,人流密集,车辆繁多,且相关区域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大多没有设置无障碍通道,自行车、婴儿车难以推行,腿脚不便及乘坐轮椅的市民上人行步道比较困难,便选择绕路或者在机动车道上行进,存在安全隐患。针对此类问题,丹东市住建局对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没有设置无障碍通道的路口分批有序实施改造,将原有15厘米至20厘米高的路边石进行下调,延伸设置缓坡,使坡口高度结合实际情况尽量接近车行道,通行更加顺畅。截至目前,丹东市已经完成锦山大街、青年大街、珍珠街、滨江东路、山上街、临江后街、江山街、江城大街、十纬路、金海路、曙光路、表厂路、宾馆路等18条道路522处路口点位的无障碍通道改造。记者:戚文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