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青蓝工程”促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青蓝工程”是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为促进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10月26日,丹东市第六中学教育集团师徒结对启动仪式于丹东六中举行。丹东二十中8位老师和丹东六中29位老师参加了本次“青蓝工程”结对。仪式中,相关领导宣读了班主任结对协议和教学结对协议。协议中,明确了师徒双方的职责,学校将对双方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不断总结经验。随后,两校校领导向导师颁发聘书,徒弟则向导师献上鲜花。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此次结对将进一步打破校际间壁垒,充分发挥教育集团和骨干名师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帮助教育集团内更多青年教师更快成长,成为学校甚至教育集团发展的骨干力量和中流砥柱。更是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促进集团成员校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记者:侯春林周广庆11/01
- 12.5万燃气用户用上智能燃气表年初,丹东市免费更换智能燃气表工作被列入市政府2023年10件重点民生实事,2月正式开始入户安装,到如今已经8个多月。10月30日,记者从丹东市住建局燃气科了解到,丹东市目前已完成12.5万块智能燃气表更换工作,实现了“为管道燃气用户免费更换10万块智能燃气表”的计划要求。10月29日上午,在知春园小区一户居民家中,丹东中燃工作人员先是对室内整体管道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没问题后,对旧表具进行拆除。新表具安装完成后,检测人员先是进行整体管道的复压,然后用检漏仪对主管道、表后管道、灶前阀等进行检测,全部确认没有漏点后,恢复通气。更换过程不到半小时。安装完成后,工作人员现场向居民讲解智能燃气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相比旧表具,智能燃气表可以实现对客户端流量的24小时实时监测,当表具流量达到异常流量参数时,可以进行自动判断、报警和关阀,避免发生燃气安全事故。“新表安全性能高,再也不用担心老人家里的用气安全了,还是免费安装,挺好!”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安装用户点头称赞。“新表投入使用后,用户咨询最多的就是表具上的按键使用问题。”丹东中燃客户服务部副经理刘昌茂说,目前,用户更换的智能燃气表分为两种,一种是带有红、黄两色按钮的表具,一种是带有橙、黑两色按钮的表具。红、黄按钮表具在使用时,居民需按住表具上的红色按钮,待燃气表电子屏幕显示45、55、65数字后,松手,电子屏上数字消失后再按一次红色按钮,充值金额上表,表示开阀成功。橙、黑按钮的表具,用户第一次缴费后,第二天可能有一个停气过程,用户需按表上黑色按钮查看费用是否到账,费用到账则可以正常使用,若按黑色按钮仍无法使用,需先按表上橙色按钮3秒钟,观察电子屏从剩余气量变为NONE-2后松手,大约1分钟后液晶屏会显示UP-SUCC,表示通讯完成,这时再按黑色按键开阀,燃气表即可正常使用。目前更换智能燃气表仍然采取预约制,安装前,相关单位会联系小区所属社区,在各楼道口张贴通知,社区会在各用户群发布信息,燃气检表员也会挨户打电话和用户确认安装时间。据悉,丹东市从2022年9月开始,在符合条件的65周岁以上用户家中免费安装智能燃气表。2023年2月至今,已有红房新区、海燕馨居、东皇国际城、电业小区、住友小区等小区完成了智能燃气表的免费更换。按照丹东市政府相关要求,此项工程还将继续推进,2024年,丹东市将在虹桥小区、福春六小区、二轻小区、绿苑小区、爱民小区等小区继续开展智能燃气表免费更换工作。记者:戚文11/01
- 社保宣传来到“家门口”为了发挥网格化社区创建活动的多元主体作用,10月21日起,丹东市社保中心与振兴区医院内科专家组织成三支队伍分别来到东尧、体育、宾馆社区,与社区社保工作人员和辖区居民举行座谈、宣讲、义诊等活动。活动中,丹东市社保中心各部室负责人以热情礼貌的态度、简单易懂的语言,就有关社会保险政策、经办流程等进行现场答疑,并就退休(养老)人员关心的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和养老金防冒领、防诈骗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解答,为退休老同志演示手机资格认证操作流程,并针对城乡居保扩面工作、遗留问题的处理、大学生就业参保事宜及各项利企惠民政策进行宣讲。本次活动,提高了居民对社保政策的认知度,工作人员踏实热情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赞许。接下来,社保中心将坚持不懈地开展社区宣传工作,为广大企业和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将社保政策实实在在的权益和福利送到参保企业和群众手中。记者:李美臻11/01
- 全力推进重点领域噪声污染治理近日,丹东市生态环境局、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5部门,联合印发《丹东市噪声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以提升声环境质量为目标,建立环境噪声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行动方案》按照“分类管控、聚焦重点,稳中求进、综合施策,齐抓共管、社会共治”的基本原则,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推进工业企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等重点领域噪声污染治理,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噪声污染问题,推动丹东市“十四五”声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顺利实现。《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丹东市声环境监测网络将初步建成,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监管责任进一步明晰,治理水平稳步提高,噪声污染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噪声投诉量明显下降,声环境质量有效改善。为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噪声污染防治氛围,《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宁静素养”,同时完善舆论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其中,共同创造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记者:戚文11/01
- 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再提升10月26日,丹东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和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举办了2023年丹东市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培训会。各县市(区)工信局及50户食品企业等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本次培训会就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进行了解读,市政府信用办、市发改委财经科相关工作人员讲解了《推进信用建设拓展》,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科工作人员讲解了《信用修复对信用管理的作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讲解《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国家一级信用管理师讲解了《如何利用信用管理使企业利润最大化》。本次培训有助于食品工业企业对诚信体系的策划和建立、实施与运行、检查与改进、评价认证等关键环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增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意识和诚信管理能力,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管理水平。记者:王洪满11/01
- 社保赶大集 服务“一对一”“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算是知道社保的重要作用了,必须得马上参保。”丹东市民邵女士说。10月21日,丹东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来到伟豪早市,向来往群众讲解城乡居民参保政策时,邵女士仔细阅读了工作人员发放的宣传手册,又认真听取了咨询点负责人的讲解,立刻提出参保。看了邵女士的身份证明材料后,工作人员发现她是港澳户口,在录入系统时出现了“所有接口均未匹配成功”的字样。市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首先在后台对该居民进行生存认证,然后又采取风控审核等程序,最终帮助邵女士成功参保。近日,丹东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来到全市四区6个大集市,“一对一”解答群众的问题,手把手指导群众如何使用电子社保卡进行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和手机如何缴纳社保费。重点对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缴费标准、养老待遇计发、失业保险政策等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答疑解惑,现场为他们算清楚参加社会保险的经济账,引导群众早参保、多积累、早受益。在设立咨询台的同时,部分工作人员走入集市流动宣传,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耐心细致的解答。记者:李美臻10/31
- 亮剑护航 推动创新10月19日至22日,首届中国(丹东)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在国门湾互市贸易区举办。为加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引导服务对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构建公平公正和谐的展会环境,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在现场设立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为所有参展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宣传咨询和维权保护服务。今年以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了一系列知识产权领域案件查办“亮剑护航”行动,召开全地区执法调度会,形成地区执法合力。截至目前,全地区共办理商标案件19件、地理标志案件1件、假冒专利案件1件。为加大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力度,实现案件就近解决,营造保护创新的营商环境,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深入推动知识产权强市工作。4月21日,丹东市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巡回审判点。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与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组织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座谈,进行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庭审,并邀请执法办案人员及企业家代表旁听。巡回审判点的设立,标志着丹东市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又有新突破。为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代理行业信用监管机制,切实推进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自律,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了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对涉及的341件非正常专利申请进行核查,并及时约谈当事人和代理机构妥善处理。本次专利核查申请人主动撤回专利申请304件,另有22件专利申请人提出申诉,撤回率达89%。今年,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市公安局、丹东海关和大东港海关等知识产权办公会议成员单位,在相关部门监督下,将假冒伪劣产品送进无害化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现场集中销毁酒水、食品、茶叶、服装等假冒伪劣商品价值14万余元,有力打击了假冒伪劣商品。目前,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已经加强与市检察院、市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同市检察院、市法院联合下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实施意见》;同市法院配合,接收市法院人民调解在线平台转办案件2件,促进行政、司法、调解工作衔接;同市商务局、市贸促会签订《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首届中国(丹东)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入驻展会提供宣传咨询等服务。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还同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全市党政领导干部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培训。同时,组织县(市)区局、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人员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专题培训和人民调解员在线调解实务、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行政裁决、电子商务执法等工作培训,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执法能力水平。记者:王俊10/31
- 600名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10月28日,由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辽东学院共同承办,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丹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地质工程学院共同协办的辽东地区2024届毕业生大型供需见面会暨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辽东学院举行。此次活动吸引了140余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参加,提供了4000多个工作岗位,近3000名毕业生现场寻找工作机会。本次见面会吸引了海尔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蓝月亮(中国)有限公司、哈曼(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桃李食品有限公司、香格里拉酒店(厦门)有限公司等省内外知名企业来校参会。此外,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丹东市北宸商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丹东地方企业颇受毕业生关注。各企业提供的岗位领域涉及金融贸易、电子商务、机械化工、建筑地产、教育培训、市场营销、酒店服务、食品加工等诸多行业,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活动现场,毕业生们手持精心制作的简历,或认真研读招聘海报,或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解用人单位招聘政策、岗位需求、薪酬待遇和福利等情况。“没想到有这么多好公司、大企业,有点挑花眼了。”辽东学院金融系毕业的林诺诺抱着简历说,争取今天就找到称心的工作。经过深入的交流和洽谈,有意向的毕业生递交了个人简历。活动还组织了20多场专场招聘会,近600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记者:鞠鑫磊10/31
- 纾困助企 双向奔赴“这次技术专家组上门帮扶,就是为了帮助企业重塑消防管理体系,指导企业解决消防安全隐患问题。”近日,在江湾工业园区丹东海合谷实业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扩建项目现场,边境经济合作区消防救援大队技术帮扶组正在进行指导帮扶。技术帮扶组与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一线岗位从业人员一起交流座谈,帮助企业查找火灾风险,制定火灾预防措施,解读日常消防管理重点内容。丹东海合谷实业有限公司厂区面积1.2万平方米,员工280人,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服装制造企业。公司董事长黄飞说,正在进行的厂房扩建项目,计划新建厂房2座、研发楼1座,面积共计33000平方米,引进智能化生产线20条,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为确保该项目早建成、早投产,边境经济合作区消防救援大队全力通堵点、破难点。“如今项目顺利开工,我们将全力协助企业抢抓施工黄金期,坚决不让消防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座谈中,边境经济合作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刘建刚的表态掷地有声。“还记得当初公司搬迁至现地址时,建筑内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合作区大队多次上门服务,让我们在短时间内用最少的资金消除了安全隐患。”黄飞说,技术专家组对企业的建筑防火、电气防火、消防设施、档案管理进行全面排查,一次性帮助企业检查发现并整改隐患7条,让企业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经营管理中。今年9月,海合谷实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黄飞被市消防救援支队纪律检查委员会聘为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督促消防大队在日常检查过程中的执法情况,使消防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着力打造“升级版”营商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安全发展保驾护航。今年以来,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及下辖各大队积极响应企业和群众的现实需求,在“不越权、不越位”的基础上提供事前消防技术指导服务。目前,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已组建15个消防技术帮扶小组,深入各县(市)区重大项目现场、大型商超、高层建筑等,排查消防安全风险,解决消防难点问题,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记者:于国洪10/31
- 助力农林业领域标准化建设近年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大力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标准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在保障农、林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提高我市农、林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农、林业标准化工作新格局。2021年以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农、林业等领域,面向全市标准化监管人员和企业标准化负责人,邀请省标准化研究院专家采取线下、线上授课等形式,进行标准化建设培训。专家从地方标准审核的基本要求及流程、材料报送规范性的审核要点、标准化文件的起草规则和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写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讲解。先后举办4次标准化培训,共计418人次参加了培训。为积极推动丹东市农业领域地方标准研制,2022年起,市市场监管局每年都下发丹东市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通知,对市级地方标准申报程序、制定要求等进行规定,确保此项工作有序开展。制定并印发《丹东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丹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专家库管理办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征集2022年度丹东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建议,通过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确定了每年丹东市地方标准立项计划。2022年至今,已立项丹东市地方标准34项,其中32项为农、林业领域市级地方标准,包含蓝莓、草莓、春柞蚕小蚕、丹东板栗、石柱子野山参、五味子、薄皮甜瓜、燕红桃、银白桃等我市的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丹东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拓展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充分发挥试点典型在农、林业领域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丹东市现有国家级农、林业试点11家,分别为国家级优质水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杜鹃花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亚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五味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食用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百合种球繁育及鲜切花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板栗标准化示范区、国家贝类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短梗五加标准化示范区、荷兰黄瓜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有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建省级标准化试点7个,其中农业标准化试点4个,分别为辽宁光太药业有限公司承建的“辽五味子种植标准化试点”、凤城市大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承建的“绿色食用菌栽培标准化试点”、丹东市高冠蓝莓研究开发中心的“智能化设施蓝莓种植标准化试点”、宽甸隆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软枣猕猴桃苗木快繁及优质高效生产标准化试点”。农、林业标准化试点的建设,大力推动了我市的农、林业领域的标准实施,探索了标准化方法,推广了标准化经验,为丹东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标准化支撑。记者:王俊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