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完善路网 畅通发展“动脉”
    近日,记者从宽甸经济开发区获悉,城南产业园区主干道路A路段已全面开通。12月6日早上,记者跟随开发区工作人员赵凯来到园区,看到一条长2270米宽48米的双向八车道柏油路。“该路段的开通,打通了开发区的‘任督二脉’,进一步完善了路网结构,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提升了园区综合承载能力。”赵凯介绍。近几年,入驻宽甸经济开发区的企业逐渐增多,开发区企业的生产运输量和用工需求随之增加,为此,宽甸经济开发区结合发展实际,多次走访企业,充分征求企业意见和建议,科学规划,整合各类资金,完善园区路网。如今,城南产业园区主干道路A路段已经通车,另一条全长0.63公里的B路段将于2024年开通,届时全路段沿线的水电管网等配套设施也将完成。此外,宽甸经济开发区围绕中创铝业“铝型材”园中园等项目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加速建设园区其他主干道路及支路。多年来,宽甸经济开发区坚持在园区硬件和软件建设上下功夫,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利用国家“兴边富民”政策资金6948万元,实施城南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处理2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部分规划道路及沿线电力线路已经投入使用;争取2022年度辽东绿色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专项资金2609万元,现已敷设主干道路地下高压电缆14651米、电缆保护管25824米,开挖电缆沟2640米,完成道路恢复7920平方米;争取2023年度辽东绿色经济区协调发展专项资金845万元,相关项目将于2024年开工建设;积极推进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协调联通公司投资125万元,完成园区5座5G基站建设,城南产业园区实现5G网络全域覆盖,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保障。下一步,宽甸经济开发区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结合园区发展规划和入驻企业需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园区的投资环境,提高园区承载力,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记者:曲丹凤
    12/13
  • 丹东市7家企业参加辽宁名优产品推介会
    12月8日,由省政府驻京办联合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辽勤集团北京公司、中国企业报集团共同主办的“辽宁名品、品味辽宁”北京推介会在北京辽宁大厦举办。我市组织辽宁凤城老窖酒业责任有限公司、丹东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丹东老戴家食品有限公司、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等7家企业代表丹东参加推介会。推介会上,我市企业展示了九九草莓、凤城老窖酒、越光大米、戴家米叉子、柞蚕丝服饰、山参、罐头等40余种丹东特色名优产品,深受广大客商喜爱,并与30多家企业进行了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北京一大型超市有意向进购丹东小柿子、蓝莓、草莓等农产品,意向签订合同金额约500万元;丹东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丹东瑞沃尔制衣有限公司也借助推介会这一平台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将共同开发柞蚕丝洗涤及护理产品。此外,市商务局积极同省政府驻京办事处沟通协调,推荐将凤城老窖酒、戴家米叉子等企业产品纳入“辽宁名品汇”平台,进一步提高丹东名优产品、非遗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宽销售渠道。记者:王洪满
    12/13
  • 小区广场焕然一新
    近年来,振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不断完善小区体育休闲场所建设,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生活指数。12月6日,记者走进纤维街道福春六社区福春六小区,往日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小区中央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广场,吸引着许多人前来休闲和健身。在儿童活动区域,孩子们荡秋千、滑滑梯、堆沙堆……不时传出欢声笑语。笼式灯光篮球场地,专门供居民打球健身,前来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削球、搓球、直推、横挡……在广场一角的两组乒乓球桌前,乒乓球爱好者正在切磋球艺。在健身器材场地,很多老年人走出家门,到这里锻炼身体。茶余饭后,老人们围坐在长廊里,唱歌、聊天、下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据了解,福春六小区始建于1983年,共有19栋楼,1526户居民,自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以来,振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因地制宜,福春六社区党委广泛征集小区居民改造建议,将小区“旧广场”打造成休闲健身“新乐园”,让居民在自家门口就能享受运动健身的快乐。记者:吴琼
    12/12
  • 打造智慧人社 让智慧服务于无形
    “格致宝”APP是元宝区自主研发的手机客户端,是融“党建、治理、服务”于一体的重要工作工具,发挥着架起政府与群众间“连心桥”的积极作用。该APP共有智慧党建、营商环境、便民服务、社区就业网格、诉求办理五大版块40项栏目。2020年10月,元宝区在全市率先组建智慧平台指挥中心,专人专线服务群众和企业,发挥全区网格化管理优势,全面实现了诉求办理的提质增效,自下而上“未诉先办”形成了上下联动、无缝对接、协同作战、主动为群众解决问题的高效机制。元宝区打造“64321”,即六大数据板块、四个智能系统、三个服务终端、两上一下联动机制,依托“格致宝”平台,创建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智慧平台,开启智慧人社现代管理新模式,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到最新的惠民惠企政策。通过上传就业数据打造六大数据板块,聚焦数据融合夯实智慧人社数据底座。系统的数据回流,实现了横向纵向、内部外部数据资源的“应汇尽汇”,四个智能系统、三个服务终端、两上一下联动机制推动并智控平台应用。区级指挥部可以依靠可视化指挥终端,及时了解各街镇、社区(村)就业工作完成情况;网格员通过格致宝手机APP工作端完成日常走访入户调查及数据上报、宣传就业政策、帮助群众推荐工作、待遇冒领上报等工作;街镇保障所、社区(村)服务站的工作端,可以线上查询了解网格员的工作进展。群众端是群众可以通过“格致宝”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扫码进入智慧平台,来使用充分就业相关功能。群众在首页可以通过点击全部进入到所有栏目分类,在社区就业网格页面即可了解与使用相关功能。点击“就业政策”,可以通过小程序及时了解当前的就业相关政策。点击导航栏可切换至高校毕业生政策、民生政策等。点击“求职招聘”,可以通过求职招聘及时了解辖区内的求职招聘情况,进入栏目默认可以看到招聘会的开展情况。点击招聘会右侧导航栏可看到求职信息与招聘信息,群众也可以在线发布自己的招聘与求职信息,待区级工作人员审核后即可对外发布。点击“技能培训”,可以通过小程序及时查看在线培训课程;点击导航条可以切换查看培训科目与培训政策明细。点击“档案查询”,可以直接在小程序上查询流动(个人)档案所在地情况。点击“高校毕业生”,学生可以通过小程序主动上报自己的高校毕业生情况,上报后区级人员可查看、导出等操作。点击“孵化基地建设”,可以通过小程序来了解辖区内的孵化基地建设情况。点击“待遇冒领”,可以随时举报辖区内疑似待报冒领现象,社区工作人员将及时核实。记者:李美臻
    12/12
  • 丹东市与大连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2月8日,丹东市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大连理工大学“激发产业技术创新活力赋能辽宁新型工业化”校企合作委员会年会,并与大连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丹东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本着“市校协同、集成资源、注重实效、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长期、全面、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丹东将大连理工大学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大连理工大学将人才、技术、平台等优势资源与丹东总体发展战略接轨,密切配合丹东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双方联合打造市校发展共同体,实现互相支持、互利共赢。东方测控、奥龙射线、通博电器等7家丹东企业参观了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装备制造和化工领域相关研究院与实验室,并与专家进行了对接交流。围绕丹东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农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及仪器仪表、防护纺织制品、增压器、医药健康等产业集群布局,大连理工大学将助力丹东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全力支持丹东产业发展。记者:鞠鑫磊
    12/12
  • 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在文化广场组织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围绕百姓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宣传宪法、民法典、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及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积极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记者:张尧
    12/11
  • 药品“实验室开放日”让群众掌握用药安全知识
    日前,丹东市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开展“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接待市民代表20余人次走进实验室,参观了高精仪器设备,近距离感受药检工作,了解药品使用和检验知识。本次活动围绕“安全用药、健康为民”主题,药检中心化学、中药、抗生素等领域的检验专家组成了科普讲解队伍,向市民介绍用药安全知识。市民代表通过参观实验室、参与实验演示、参加科普知识讲座、现场互动答疑等多种形式,充分体验到了检验检测及科学研究工作的魅力,也学习了安全用药、合理用药、药品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实用知识。丹东市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立足药品科学监管要求,结合检验研究创新实践,探索开展了各类形式的药品科普活动,逐步建立了面向企业、学校、市民开放的长效机制,参与“鸭绿江英才计划”,吸纳丹东籍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邀请丹东市中医药学校学生走进检验实验室,拓展了学生的实操检验水平,实地走访解决企业在检验检测、质量控制方面的难点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安全用药观念深入人心。记者:王卢莎
    12/11
  • 丹东市委网信办多举措筑牢未成年人“防护网”
    今年以来,市委网信办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全市网信工作要点,积极打造“红色领航·e心童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为未成年人构筑起全链条、全方位的网络保护屏障。市委网信办坚持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深入开展“红色记忆奋进丹东”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讲述“英雄城市”红色故事。统筹全市政务新媒体传播矩阵,广泛开展“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文明上网、E路同行”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公益宣传、法律法规解读等新媒体产品150篇,总阅读量298万人次。走进学校开展“网信守护、未来无忧”系列讲座11场,组织全市中小学师生13万人次参加全省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提高正确用网和安全防范的意识能力。不断优化网络环境,设置“未成年人”专项任务,全网巡查监看,确保及时发现、坚决处置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截至目前,市委网信办共查删处置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7条,处置涉色情淫秽、网络博彩等违法违规网站80个,查处、关停利用直播间传播暴力音视频26个。同时,畅通举报受理渠道,重点受理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全方位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记者:郑鑫
    12/11
  • 循环经济 串起“绿色产业链”
    年终岁尾,位于振安区同兴镇的辽宁丹东谷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愈加忙碌。自今年年中正式投产以来,谷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回收丹东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炉渣,经初步分选、两次除铁、三次磁选、炉渣破碎、有色金属多次分选等多道工序,实现有价值金属回收,并利用废渣生产建筑材料,使废渣得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综合利用。谷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电气集团(丹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陆续投产,标志着同兴镇产业循环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为推动绿色发展,同兴镇积极贯彻绿色循环发展理念,结合产业实际进行科学谋划,引进了上海电气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谷雨环保科技炉渣处理项目,提升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构建起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为振安区打造绿碳循环经济产业园注入活力,为完成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奠定了基础。记者:宋永昆
    12/11
  • 2023年“丰物辽宁”文化创意产品大赛颁奖典礼来啦!
    12月6日,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丹东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精彩辽宁创意未来”2023年“丰物辽宁”文化创意产品大赛颁奖典礼在我市举行。本次大赛自9月21日启动征集以来,秉承“让文物活起来、让长城亮起来、让乡村美起来”的活动思路,收到来自全国50余家院校单位、320余名个人的1000余幅参赛作品,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创意设计新颖独特、现代生活气息鲜明的优秀文创产品脱颖而出,展现了全省文创产品创新发展的新成就,为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展示推介和成果转化搭建了一个新的合作平台。按照创新性、实用性、环保性、工艺性、美观性等标准,大赛最终评出三大主题单元创意设计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9个、优秀奖60个、优秀组织奖10个。宋玉记者/刚越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