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丹东元宝区广济街道开展消防演练
    为深入提升辖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以及火灾处置和自救能力,日前,丹东市元宝区广济街道联合元宝区应急局、消防救援大队,属地派出所以及物业服务企业,在高层住宅开展消防演练。演练现场还对社区工作人员及物业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培训,并通过宣讲进一步增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
    03/20
  • 品味传统民俗 共享非遗盛宴
    为弘扬传统文化,加快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近日,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主办的大型公益惠民宣传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感受热辣滚烫的“文化大餐”。活动围绕“最精彩的传统民俗演出”“最丰富的非遗美食”和“最美的手造非遗展示”三大主题开展,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一场异彩纷呈的文旅盛宴。记者:刘海东
    03/20
  • 市民按需“点单” 科普服务上门
    目前,由丹东市科协创新开展的“群众点单、科协派单、专家接单、精准科普”菜单式科普服务活动在全市火热进行。3月14日,丹东市科协按照“丹东市科协”微信公众号中的群众“点单”,在振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上了一堂《话说“颈动脉斑块”》主题科普课。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万里姝为居民普及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因及危害等内容。课程同步在相关抖音号直播,吸引了千余人在线观看。从“我讲什么你听什么”到“你想听什么我来讲什么”的转变,让科学普及与公众需求“无缝对接”,群众纷纷点“赞”。据悉,市科协开展“丹东科普大讲堂”活动以来,建立了“点单”程序,菜单内涵盖115名专家的242堂精品科普课程,以及13家基层服务站点,实现线上线下并行科普。下一步,丹东市科协将动员各级科协组织,围绕丹东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前沿科技、生活百科、健康医疗等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市民感兴趣的科普内容,增加优质科普资源供给,让更多市民了解科普、走近科普。记者:栾柏醇
    03/19
  • 丹东市多举措保障农资供应
    3月13日从丹东市供销社了解到,他们采取多项农资保供措施,保障春耕备耕顺利开局。进一步完善农资保供工作机制,打造市县两级农资应急保供体系,成立农资保供专班,施行春耕备耕农资周调度制度,动态监测丹东市农资市场行情、库存结构、下摆进度等情况。及时掌握春耕农资市场需求、价格走势,根据区域作物种植特点和农民需求,优化农资品种结构,调整保供方案。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已储备10018吨化肥、5326吨有机肥及价值105万元的农药。据了解,今年春耕农资市场的化肥价格稳中有降。截至目前,尿素(国产)平均零售价每500克1.33元,同比下降9.52%;复合肥平均零售价每500克1.71元,同比下降8.56%。丹东市供销社严禁各商户销售高毒禁用农药,坚决杜绝不合格农资流入市场。将农资供应与农技、农机相关服务相结合,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截至目前,全系统已维修保养75台(套)大型现代农机具,储备110吨柴油和价值71万元的农机配件。今年,丹东市供销社系统将持续加大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力度,推进机械施肥、种肥同播等新技术应用,因地制宜为农民提供精准施肥用药技术指导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记者:刘响
    03/19
  • 有“超”必治 平安护航
    连日来,丹东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全面开展治超专项行动,有效净化国、省道路交通安全环境。3月14日,丹东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市公安交警支队在高速公路丹东站开启治超联合执法行动。当天上午,共检查货运车辆8辆次。其中,发现涉嫌超载车辆2辆,按一般程序处理车辆2辆。下一步,执法人员将深入推进超限超载专项执法行动,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坚决遏制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违规行为,保障道路安全畅通、人民群众出行安全。记者:姜慕馨
    03/19
  • 丹东市开展志愿服务
    3月16日,丹东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组织市慈善总会郑树山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铁路丹东站出口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乘客提行李、搀扶老人上车、为外地游客指路。记者:吕宝林
    03/19
  • 优化基础设施 提升城市形象
    “一年之计在于春”。连日来,丹东市元宝区加快推进各项道路、绿化、墙面翻新等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工作,积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方便百姓生活,不断夯实文明城市创建基础。元宝区住建局集中力量对区属街巷路破损情况进行全面摸排与整治,加强与各物业企业联动,做好日常园区环境整治工作,加强设施维护改造,营造良好环境。七道街道全面清理铁路新华小区内各类堆占物。广济街道修缮路面和台阶破损10余处,粉刷楼道内脏污墙面30余处。记者:张尧
    03/19
  • 【三城】蝉联全省第一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3年1月至12月,全市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率、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达标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全省第一,主要生态环境指标继续领跑全省。生态底色更加靓丽。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502.8平方公里。按时完成第二轮中央及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集中整治8条省控入海河流及排污口。完成矿山复绿5594亩,建成绿色矿山13个。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和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入选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辽东重要水源地保护治理项目落户宽甸。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坚持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扎实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市容市貌等6个专项整治行动,改造完成老旧小区59个、地下管网537公里,完成北部山区、山上街清污分流工程。全域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完成225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整治,清理农村垃圾43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基本实现“三线”清、“四边”净,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82个。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到2023年底,全市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1.7%及以上。记者/戚文
    03/19
  • 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
    一块步道方砖、一个下水井盖、一组消防器械……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基础设施都与居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连日来,丹东市元宝区抢抓气温回升、天晴少雨的施工“黄金期”,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行动,通过增“颜值”、提“气质”,进一步夯实文明城市创建基础。壮“筋骨”,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一座城市的“筋骨”,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硬指标。连日来,元宝区住建局集中力量对区属街巷路破损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并根据建立的问题清单,倒排工期、统筹规划,从严从实整改。针对入冬后路面管线抢修结束未及时恢复的情况,组织各专营单位与各镇街逐一对接,各方密切配合,全力修复破损道路。针对锦山大街、江城大街、金海路、宝山大街和居民小区台阶踏步破损问题,安排维修队伍进行集中修补。针对大沙河河岸垃圾堆积问题,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拉网式排查治理。截至目前,共维修塌陷下水井26座,修补破损步道砖2802平方米、外墙2187平方米,填补沥青路面1234平方米,更新路边石510延长米,清理铁路沿线、河岸垃圾、杂草共60余吨。重联动,加强物业小区管护。物业小区的治理是创城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加强政企联动,今年以来,元宝区住建局房产物业部进一步加强与各物业服务企业的沟通联络,全力督促物业服务企业进一步加强日常巡查管理,做好设施维护、卫生清洁等工作,营造良好园区环境秩序。截至目前,共解决居民小区路灯、楼道灯、安全指示牌、公共座椅等各类设施问题900余起,物业企业维修投入20余万元。“微”改造,老旧小区展新颜。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工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指数,元宝区各街道、镇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与老旧小区改造有机融合,清理楼道堆占、整修脏污破损、增设消防设备、施划公共车位……一个个老旧小区的“微”改造,带动了辖区居民幸福指数的大提升。记者:李雯琪
    03/18
  • 打造服务贴心的12315品牌
    近日,市市场监管局全面部署全地区消费投诉举报受理工作,进一步推动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履职尽责,促进本系统行风建设三年行动走深走实,不断提升消费投诉举报工作质量和效能,推进市场经营和消费环境良性发展,打造服务贴心的12315品牌。自2022年市市场监管局下发《12315消费投诉、举报处理联动工作机制》《12315消费投诉、举报处理联动工作实施制度》以来,该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联动工作机制作用,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己任,以公平合理解决消费纠纷和矛盾为目标,不断探索解决消费纠纷的新方式、新思维、新理念,拓宽解决问题的新渠道,急消费者之所急,想消费者之所想,积极化解纠纷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各部门安排专人,及时查看处理12315、12345两个平台流转的各类诉求。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办理效率,在规定时限内组织人员进行初查,及时录入平台。对于不在市场监管职能范围内的投诉举报,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进一步提升消费投诉举报工作质量。强化诉求工单流转速度,确保承办人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调查核实,并切实承担起催办提醒职责,确保各类诉求不超期;依规定履行告知程序,避免同一诉求人反复提出诉求。开展投诉信息公示工作,不把应公示的投诉件排除在外,人为降低公示率。针对在12315平台、12345政府热线平台查摆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相关要求,坚决遏制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业不正之风。杜绝超期件,快速转件,不拖拖拉拉;加大工作力度,提升队伍实力和工作效能。进一步明确职责管辖权问题,明确消费纠纷对应的业务职责范围,明确涉嫌违法行为。记者:王俊
    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