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名录系统建设加速度 小微企业发展有支撑近日,省市场监管局在《2023年辽宁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建设工作情况的通报》中,对我市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建设工作提出特别表扬。2023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关于印发2023年辽宁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坚持打造服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助力纾困政策落实、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服务的作用,持续提升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的效能水平,为培育壮大全市市场主体提供有力支撑,助力丹东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市场监管局加快全市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建设,推动发挥助力扶持政策落实的作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截至2023年底,依托辽宁小微企业名录系统累计公示我市扶持政策56件,发布申请导航26项,扶持政策事项清单26项。政府各职能部门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累计下载小微企业名录数据325884(次)。其中,小微企业207614户次,个体户118270户次。依据下载名录落实扶持政策涉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12181户(次)。在全地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71户,特色小微企业15户。截至2023年底,依托“特色小微企业展示平台”,累计公示创业孵化基地18户,公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84个,公示特色小微企业95户。市市场监管局还及时发布扶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工作动态信息,提振市场发展信心,依托46个市场监管所挂牌建立“个体工商户服务站”,并在每个服务站设置公开咨询服务电话,覆盖率达100%。去年,市场监管所个体工商户服务站提供咨询服务1879件,受理问题893件,解决诉求855件,向省市场监管局报送个体工商户典型案例26件。记者:王俊01/18
- 丹东市合作区晒出民生实事“成绩单”2023年,合作区不断推进幸福宜居新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六纬路小学新区分校、丹东市实验中学两所学校如期开学,新区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文澜路、模范路、国瑞路3条道路相继建成通车,优化新区交通路网格局,让群众出行更方便、更快捷。滨江中路、英才街、科技街等沿线路灯完成升级改造,让居民夜间出行更安心。爱河大街、中心南路等低洼易涝地排水设施改造完成,提升新区排水防涝水平。国门湾公园、灯塔山公园全面焕新,提升城市公园品质,满足市民多元需求。沿江9座公厕实现夏季24小时开放,辖区内19座公厕内外部设施升级改造。新建8个笼式球场,对原有24个笼式球场照明设施进行维修维护,为体育爱好者提供更加方便、安全、舒适的活动场所。持续多年的恒和华星园、文安新村“办证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帮助1000余户居民拿到期盼已久的房产证。完成700余套回迁楼建设,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记者:刁庆峰01/18
- “三保险”筑牢燃气安全屏障2023年初,“为管道燃气用户免费更换10万块智能燃气表”出现在市政府承诺的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中,管道燃气用户智能燃气表安装工作全面提速。市住建局聘请5位国家级燃气工程专家,召开论证会,确定管道燃气居民用户端设施安全改造技术路线,包括安装超声波智能燃气表、自闭阀、长寿命金属软管的“三保险”安全设施,以及督导用户使用具有熄火保护装置的灶具等。“这个表是政府免费安装的,家里有老人,以前总担心燃气安全问题,现在换了新表,做饭、烧水都放心喽。”通春街49号楼居民王先生作为2023年首批享受免费安装智能燃气表的住户,说出了很多居民的心声。与旧燃气表具不同的是,新的智能燃气表体型更加小巧,除显眼的电子显示屏外,还多了红、黄两个按钮,红色按钮下方注明“用户”字样,居民按下后,会在电子显示屏上显示使用量、剩余金额等信息。黄色按钮下方标注“检测”字样,是供检测人员设置检定参数用的。智能燃气表大幅提高了用户端燃气安全水平,通过智能监控网络平台联动,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为居民安全用气提供多重保障。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燃气表有“三大优势”:一是实现了自动关阀,如果用户用气不当或者忘记关闭阀门,出现漏气、流量过载、异常大流等异常用气情况时,智能燃气表可以自动上传信息到监管平台,自动报警,自动关阀切断气源,保证泄漏及时终止,不发生燃气事故。二是后台系统实时监测用户表具工作状态,预防和消除了表具故障、用气压力过大、用户不安全用气行为等带来的风险。三是智能燃气表实现了远程抄表,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实时查询用气量和气费情况。截至2023年底,丹东市已完成12万块智能燃气表更换工作,红房新区、海燕馨居、东皇国际城、电业小区、住友小区等多个小区住户用上了新表。同时,优先为6.2万户65岁以上居民、弱势群体安装智能燃气表“三保险”。目前,更换智能燃气表采取预约制。安装前,相关安装单位会联系小区所属社区,张贴通知、群发信息,燃气检表员也会挨户打电话确认安装时间。2024年,虹桥小区、福春六小区、二轻小区、绿苑小区、爱民小区等小区将陆续开展智能燃气表免费更换工作。记者:戚文01/18
- 丹东粮食总产量实现“五连增”1月15日,经国家统计局和辽宁调查总队审核批准,2023年丹东市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数据发布:粮食总产量120.3万吨,首超12亿公斤,实现“五连增”。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综合亩产持续增长,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180.9千公顷,同比增加1.1千公顷,增长0.6%;平均综合亩产为443.55公斤,增产8.2公斤/亩,同比增长1.9%;粮食总产量增长2.5%,增速超过2022年0.9个百分点。按照50T标准的货运车厢算,120.3万吨粮食大约能装满24060节车厢。丹东粮食之所以实现“五连增”,与我市广大农民的辛勤努力和各级政府及农业等相关部门的精心服务分不开。多部门协作顺利推进生产。我市各级政府积极落实生产者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政策;气象部门提供直通式气象服务,指导科学安排粮食作业;农业部门推广智能化育秧中心、北斗智能插秧、水稻同步侧深施肥、无人机植保等新模式新技术;执法部门围绕春耕备耕所需种子、农药、化肥等重点物资,以农资生产企业和农资经营店为重点,组织开展农资打假行动,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植保部门提前行动,迅速扑灭稻飞虱,保护水稻种植面积约40万亩,开展玉米螟防治,保护玉米种植面积约100万亩次。此外,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解决项目区土壤有机质下降问题,持续推进耕地质量改善工作。扩大“秸秆还田+有机肥还田”综合技术运用面积,大力推广精准施肥、水稻集中育秧、玉米免耕少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关键技术。充分发挥丹育、良玉、宏硕等先进种业企业优势,选育优质新种,及时淘汰退化品种,形成明显的增产效应。记者:刘响01/18
- “项目管家”促发展近日,振安区鸭绿江街道“项目管家”通过项目管家系统,帮助辖区企业丹东恒景热力有限公司实现扩建新装14MW电极热水锅炉项目。该企业负责人表示,项目手续能在短时间内办好,离不开项目管家的帮助。据介绍,街道项目管家定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企业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做好服务保障,持续优化辖区营商环境,提升市场活力。街道项目管家系统目前设立项目管家1名、公共项目管家65名,录入1938家企业。其中,重点项目2项、规模以上企业5家、限额以上企业7家、中小微企业70家、个体工商户1844家、其他类型市场主体10家。项目管家着力于企业项目审批手续的办理,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掌握企业资金需求并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促进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去年防汛期间,街道项目管家帮助辖区沿河、洼地企业安全度汛,共安排应急水泵6台,发放防汛沙袋1500条。帮助美比食品、正泽食品等企业解决山洪倒灌等问题。记者:姜慕馨01/18
- 北大学子打卡丹东,全方位调研红色文旅资源1月15日,中共丹东市委组织部、共青团丹东市委邀请北京大学“力行计划”研究生寒假社会实践团一行走进丹东,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活动。本次来丹的北京大学“力行计划”研究生寒假社会实践团由13名在读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组成,是一支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实践调研团队。实践团以《丹东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现状与发展研究》为题,将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主题宣讲等形式开展调研,多角度了解丹东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现状,为丹东红色旅游文化发展提出可行性方案。市委组织部、团市委与北京大学团委着力搭建人才培养桥梁,为我市“鸭绿江英才计划”战略实施拓宽人才队伍,为推进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青春力量。01/17
- 丹东市一案例获“全国中小学校关工委建设优秀案例”近日,教育部关工委公布全国中小学校关工委建设案例评选结果,凤城市教育局关工委的“大手拉小手学雷锋路上一起走”学雷锋品牌建设工作案例,荣获全国中小学校关工委建设优秀案例。据了解,近年来,凤城市教育局关工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入开展学雷锋创品牌创建活动。以“大手拉小手”为契合点,形成了具有扎实理论框架,又有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方法的学雷锋工作品牌。案例得到各级关工委专家组一致认可和好评,经教育部关工委专家组的初审和复评,荣获“全国中小学校关工委建设优秀案例”荣誉称号。全国共18个优秀案例,其中,辽宁省仅2个榜上有名。记者:侯春林01/17
- 践行垃圾分类 共建美丽家园2023年,振安区同兴镇定期组织开展“践行垃圾分类共建美丽家园”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增强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2023年以来,同兴镇以党建力量引领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机关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垃圾分类。该镇在各村设立多个“党员先锋岗”,作为各村垃圾分类工作的督导员,引导群众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确保“分得清、精准投”。环卫等有关部门上下联动,在各村、社区广泛安装垃圾分类宣传亭,投放各类别垃圾桶,并建立“分类—收运—处置”全链条垃圾分类处置机制,推动全镇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运行。该镇组织垃圾分类进集市、进校园、进家庭等活动,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倡议书500余份。志愿者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与群众“零距离”沟通,讲解垃圾分类常识、生活垃圾减量的处理技巧,引导群众对农村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鼓励群众落实源头减量。全镇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动员,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引导全民将垃圾分类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同兴镇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社区庭院课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鼓励动员群众参与垃圾分类,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倡导大家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小事做起,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争当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和参与者。今后,同兴镇将常抓不懈,继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工作模式,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不断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的普及率、知晓率、参与率,推动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记者:姜慕馨01/17
- 丹东青椅山镇:特色产业促振兴新年过后,宽甸满族自治县青椅山镇三道沟村的草莓种植基地迎来草莓大量上市的季节。记者近日走进三道沟村各草莓温室大棚,看到农民们在清甜的草莓香气中,忙碌而有序地采摘、分拣、打包,新鲜的草莓第一时间被运送到各个大型超市供消费者选购,或通过电商快递送到消费者家中。在三道沟村第二村民组的蓝莓温室大棚内,农民们对陆续开花的蓝莓苗进行精细化科学管护。八棵树村第七村民组的14栋温室大棚以种植蓝莓为主,此外还种植了少量萝卜和芸豆。青椅山镇现有暖棚134栋,总占地854亩,均由政府争取上级资金兴建后出租给当地农民与产业大户种植草莓、蓝莓、西红柿以及各类蔬菜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青椅山镇邀请辽东学院种植专家多次到暖棚为种植户答疑解惑、传授技术,实现提产增效。青椅山镇作为农业大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工作重点,围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特色化,大力发展温室暖棚、中药材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推动广大农户在家门口就业,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振兴、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道路。记者:刘海东01/17
- 丹东市开展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工作近日,市林草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工作。据了解,为查清我市越冬期和迁徙期水鸟资源状况,建立水鸟越冬期、迁徙期资源数据库,对水鸟资源进行动态分析和综合评价,提出系统、准确的水鸟资源调查报告,建立起水鸟监测网络,由市林草局野保工作人员和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工作人员组成的调查团队,将重点对我市水鸟分布比较集中的辽宁丹东双江河保护区、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滨海湿地保护区、辽宁凤城蒲石河森林公园、辽宁凤城玉龙湖4处水鸟重要栖息地进行实时监测。“鸟是很有灵性的动物,它们会选择适宜的湿地环境来短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湿地的生态水平。”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将通过现场拍摄记录绿头鸭、绿翅鸭、斑嘴鸭等雁鸭类水鸟的种类数量、分布特点和栖息地保护状况,排查越冬水鸟资源变动的受胁因子,为我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接下来,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将密切关注越冬水鸟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提高野生动物的生活质量,坚决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行为,为野生动物生存繁衍提供坚强保障。记者:刘响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