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丹东市民政部门“三个着力”强管理重服务
    近日,丹东市各级民政部门着力强化管理措施、倡导文明祭祀、突出服务保障,确保清明期间安全、文明、满意的祭扫氛围。着力强化统筹联动,确保“安全祭扫”。针对清明节祭扫高峰“时期短、流量大、空间小、密度高”等特殊情况,各级民政部门深入一线督导,压紧压实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主体责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火源管控,对殡仪馆、公墓等重点场所、关键服务环节、重要设备设施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增设灭火器等消防器材,提前清除祭祀场所周边枯草等易燃物。多部门联合发力,市、县两级民政、林草部门开展会商研判,采取预约、错峰、分流等方式,降低祭扫高峰期殡葬服务机构和进山入林人流的密度,最大限度减少火情火灾发生几率;市公安局对祭扫人数比较集中、车辆较多的殡葬服务机构、时段和路段,巡逻值守,加强人流引导和车流疏导,防止出现人员拥堵踩踏和交通安全事故,切实守护群众祭扫安全。着力践行生态文明,倡导“文明祭扫”。市文明办牵头发布倡议书,倡导以低碳环保、文明节俭的方式缅怀逝者。市民政局投入专项资金,健全完善“网络祭祀”平台,推出“云祭”等网络信息化服务,已累计为4万人次提供服务;各殡葬服务机构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鲜花寄哀思培育文明新风尚”活动,志愿者以鲜花换黄纸,引导更多的群众采取绿色文明祭扫方式。着力做好服务保障,确保“满意祭扫”。截至4月2日,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已累计接待祭扫群众近4万人次,各殡仪馆、公墓早动员早部署,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服务流程,以耐心、优质的服务接待祭扫群众;增设服务窗口,供市民咨询、办理业务,宣传殡葬政策,并对增设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主动公开殡葬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承诺、服务监督、服务规范和惠民政策等群众关心的服务信息,推进服务规范透明,确保祭扫高峰期各项服务措施落实到位,全力做好清明节祭扫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记者:张津硕
    04/16
  • 辽宁省丹东市颁布地方性法规保护红色资源
    丹东市正式公布《丹东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丹东旅游城市建设,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讲好中国故事、辽宁故事、丹东故事,树立和展示丹东对外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丹东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已由丹东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经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同时公布的还有《丹东市气象灾害防御与气候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条例》。这两部条例将分别于今年7月1日、5月1日起正式施行。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有效保护未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其他红色资源,有必要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加以补充完善。本次颁布的条例从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和红色资源的调查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利用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据悉,自丹东市获得立法权以来,已经颁布实施10部地方性法规。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两部条例的实施将有力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同时,丹东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气候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将更加科学合理。记者:王卢莎
    04/16
  • 丹东新区再添文化“新地标”
    初春时节,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位于丹东新区银河大街与文澜路交会处的丹东市民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及东北亚边疆历史文化博物馆项目现场恢复了往日机器轰鸣、焊花四溅、施工车辆来回穿梭的建设场面。丹东市民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及东北亚边疆历史文化博物馆项目,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丹东市重点工程,对城市发展和公共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34万平方米,将建成1座博物馆和1个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包含陈列厅、多功能交流厅、综合大剧场、报告厅等功能设施。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5%,预计2025年建成投入使用。两公里之外的丹东市全民档案服务中心项目已完成了主体施工,正式转入内部装饰装修阶段,预计明年建成投用。该档案馆除了具备传统的档案收集保管、开发利用功能以外,还有陈列展览、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的功能,将成为丹东新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公众活动场所。“这两年,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不断‘上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各式各样的‘文化’大餐了。”家住新区的王先生充满了期待。项目开工以来,合作区实施全周期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土地、用工、手续办理等问题,项目专班联合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全程盯紧工程进度和质量,协调解决施工各类堵点难点,全力做好项目服务保障,确保顺利推进。
    04/16
  • “一村一品”增产增收
    图为农户正打理蓝莓树苗。近年来,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蓝莓、草莓、板栗、软枣、大樱桃等特色农业,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餐饮于一体的农业精品产业园,做强“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山水楼房”特色农业品牌。为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楼房镇成立“兴农人”农业技术志愿服务队,对农户进行农业技术交流指导,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记者刘海东
    04/16
  • 【创城】“大扫除”一个月,丹东有啥变化?
    全市爱国卫生城乡环境“大扫除”活动启动一个月以来,市、区两级责任部门围绕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聚焦市民反映强烈的市容环境卫生突出问题,开展“大扫除”专项清理整治,成效显著。市城环中心、振安区、振兴区、元宝区、合作区环卫部门组织750名环卫人员,对800余处果皮箱、50余条主干路护栏、35座公共厕所等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擦拭和清洁,加强公共区域卫生管理,确保“城市家具”整洁美观。各区环卫部门对四号干线隧道、南北桥洞、锦山大街桥洞、花园立交桥下等重点位置进行彻底清理,重点对隧道墙面、地面及环境卫生进行清理,确保整洁程度达到要求。市区环卫部门持续做好城区主次干道集中大清扫工作,实行标准化作业,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每日清理街路1933条,确保路面干净整洁、人行道和绿地及树坑内无杂物。各区环卫部门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大清扫,重点清理整治村屯内庭院周边、道路两旁、铁路沿线、水塘坑壕、死角盲区,以及垃圾箱等生活垃圾收集点及周边积存的生活垃圾。3月10日至今,累计清理农村垃圾4734.8吨。市住建局督导市、区两级环卫部门,针对老旧小区、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建筑工地、铁路沿线等环境卫生薄弱环节开展整治,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清理环境卫生薄弱点位3842处,清理垃圾2409.8吨。记者/戚文
    04/15
  • 【三城】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可以申请集中照护了
    为做好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相关工作,近日,市民政局召开专项推进会议,要求各地区动态对接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将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及时纳入集中照料服务范围。截至目前,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已完成首批43所定点养老服务机构遴选及公示,已有48名低保老年人提交申请,22名经能力评估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已享受到集中照护服务。记者从市民政局养老科了解到,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自愿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丹东籍老年人,可向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提出申请,由民政部门安排第三方机构进行老年人能力评估,经评估确定为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可在所在县(市)区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养老服务机构并办理入住。入住满一个月后,民政部门将按照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实际收费标准扣除老年人已获得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等行政给付后的差额,每月给予救助。全面启动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是我市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养老服务兜底保障范围的有效举措之一,将对缓解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困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东港市5所东港市颐养中心、前阳镇敬老院、龙王庙中心敬老院、东港市福利院、孤山中心敬老院2.凤城市1所特困人员失能半失能照顾中心3.宽甸满族自治县10所社会福利中心、硼海中心敬老院、永甸中心敬老院、石湖沟中心敬老院、毛甸子中心敬老院、步达远中心敬老院、双山子中心敬老院、牛毛坞中心敬老院、杨木川中心敬老院、太平哨中心敬老院4.振安区10所五龙背镇敬老院、同兴镇敬老院、楼房镇敬老院、爱心老年公寓、百岁园老年公寓、经山老年公寓、太平湾老年公寓、泰禧养老院、东平老年公寓、百岁园养护老年公寓5.振兴区9所俊德养护院、智慧康养中心、老来福老年公寓、佰阳颐园老年公寓、黄海老年医养院、佳家老年公寓、滨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振兴区慈康高级医护养老院、振兴区新乐园老年公寓6.元宝区7所吉祥养老院、泰福老年公寓、泰福托老院、裕福源老年公寓、心连心老年公寓、阳光家园老年公寓、五姐妹老年公寓7.高新区1所圣府老年公寓记者/李美臻
    04/15
  • 丹东市振兴区税务局:政策服务送上门
    为保障缴费人在优化调整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流程后及时、顺利完成缴费,近日,丹东市振兴区税务局社保非税股的业务骨干走进市公安局,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社保费新模式自主申报操作指导培训会”。在社保费新模式自主申报初期,振兴区税务局了解到机关事业单位在申报缴纳过程中遇到的参保职工多、参保人员身份复杂、增减人员信息同步不及时等问题。特别是像市公安局人数较多的机关单位,适应社保费新模式成了一时的“困扰”,于是第一时间组织业务骨干梳理了社保费申报缴纳流程及相关政策,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的解决办法。培训会上,以“政策解读+实际演练”的方式,对社保费新模式流程和操作进行了现场演示讲解,就工资导入困难、退休人员如何申报大额医疗补助、新增人员申报等疑难知识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大家交流踊跃,气氛热烈。“社保新系统上线后,我们不太熟悉操作流程,通过今天税务局干部上门辅导,我们的疑难问题全部得到了解决,受益匪浅。”参加培训人员说道。从“等人上门”到“主动上门”、从提供服务到服务靠前,振兴区税务局不断探索提升服务纳税人缴费人新方式。下一步,振兴区税务局将针对缴费“难多杂”企业和事业单位,将业务集中培训常态化、长效化,切实推动政策及服务落地落实落细。记者:王子宁
    04/15
  • 丹东举办渔业产业发展培训会
    日前,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联合相关单位,举办了“共促新时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宽甸渔业产业发展培训会。会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银行及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分别就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渔业新品种更新改良、金融资本助力产业融资、淡水鱼气象指数保险四个方面,对80余名渔业农技人员、养殖业户进行培训,共发放资料200余份。记者:邢漫
    04/12
  • 辽宁省丹东市:强化火灾防控 筑牢安全屏障
    近日,丹东市林草局、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支队采取多项措施强化火灾防控,筑牢辽东生态安全屏障,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全市共建网格2218个,设网格长1554名、网格员3505名,对林缘地带、板栗园、墓区等进行登记造册,将“林长制”和“防火网格”紧密结合,群防群治。全市设置防火检查卡点2665个,签订10万份《森林防火承诺书》。严格按照电视广播天天讲、防火铜锣天天敲、防火宣传车天天跑、防火护林员天天巡“四个天天”要求,逐户发放《森林防火明白卡》和《森林防火通告》。组织2934名森林消防队员和2160名护林员,对林区周边村庄、林内墓地等高火险区域进行巡逻检查,对进山入林人员进行登记、宣传,收缴其携带的火种,坚决防范人为纵火行为。加强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其间,市森林草原防灭火督察组将持续对各地区防灭火工作展开专项督察。为增强广大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市消防救援支队发出防火提醒:市民应文明祭扫,通过安全、低碳的祭祀方式缅怀先人。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玩火,不要擅自点燃香、烛。出门前要关闭电源、燃气阀门和门窗;自驾出行前要对车辆的油路、电路进行检查,随车配备灭火器;车辆行驶中要全程系好安全带,不占用应急车道,遇到执行任务的应急救援车辆要主动避让。踏青时,要遵守禁火、禁烟规定,不携带打火机、火柴等火源进入山林、草原;远离危险的峭壁、水域;如遇火灾,应保持冷静,向水源充足和林木稀少的区域逃生,顺风撤离,切忌紧张慌乱。林区、墓区管理单位要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配足消防器材,及时发现并处置火情。作者:王玥赵福来刘响刘作庆于国洪
    04/12
  • 丹东开展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调研
    近日,丹东市委统战部对我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一行来到元宝区天后街艺术空间,观看了翻建的百年老建筑和各类文创作品,围绕打造实践创新基地精品点位进行座谈交流。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是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下一步,市委统战部将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将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为思想引领、人才培养、力量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创业的阵地。记者:宋琳郑鑫
    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