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保姆式”孵化助企“破壳”成长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振兴区一家创业孵化基地内的土特产商铺格外热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丹东土特产礼盒样品让人眼花缭乱,工作人员忙着打发货单。“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后,对接各种资源的途径多了。这个季节主要经营时鲜蔬果,平时还有山珍、海鲜等特产。”创业者李先生高兴地说,“照目前的发展势头看,年入百万不是梦。”“基地从各个环节给予我们很多指导和帮助,前期给我们减免了房租,减轻了创业成本,让我们可以腾出更多资金开拓市场,后期又帮我们融资,解决了发展的后顾之忧……”3年前,万鹏和他的医疗科技团队入驻元宝区一家创业孵化基地,这里条件优惠、服务精细,让万鹏和创业者们感受到了创业孵化基地给小微初创企业带来的实惠和便利。近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第四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名单和前三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复评结果,振兴区创业孵化基地、丹东市海创空间孵化基地获评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称号。据了解,近年来,我市通过强政策、优服务、助创业、促就业等改革举措,形成了创业孵化基地百花齐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不断显现的良好局面。目前,我市已备案的创业孵化基地达14家,这些创业孵化基地以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为宗旨,提供优质的办公条件、专业化的配套管理,从创业孵化链条、精细服务、政策支持、实训指导等方面,积极提升创新创业孵化效能,助力企业“破壳”成长,现已形成集氛围营造、导师辅导、载体服务、资金支持等为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体系。“我是一名创业者,2007年和志同道合的几个人共同开办了创业孵化基地,目的就是为创业人打造一个能够实现理想、高效学习以及可连接外界资源的服务平台。”位于振安区的一家老牌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王女士表示,在运营的5年时间里,基地累计入驻企业58家,涉及贸易、文创、科技等各行各业,间接拉动就业近万人。该孵化基地还积极承接国家、省、市级创新创意大赛,积极推动参赛项目成果转化,引导支持青年人创新创业实践。“很多参赛项目最终落户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者们在这里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接下来,我市还将继续加大对创业孵化基地的支持力度,帮助基地进一步完善孵化功能,为入驻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引领作用,以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创业者受益。记者:王玉
    07/20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 | 丹东两家企业上榜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
    日前,国家工信部和辽宁省工信厅公示了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合作区的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和丹东国通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成功入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合作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巨人”则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处于细分行业领头羊地位。“我们在国内率先推出无铅化陶瓷型热敏电阻系列电子产品,把陶瓷型热敏材料电子元件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丹东国通电子元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公司坚持走“科技创新”和“专精特新”之路,成为国内制造PTC热敏电阻及传感器的骨干龙头企业。目前,该公司正在推进环保新型PTC热敏电阻及传感器智能制造数字化技术改造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增产绿色环保新型PTC热敏电阻及传感器6000万个,形成年产1.5亿个高性能电阻及传感器的生产能力。近年来,合作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不断发展壮大,一批长期深耕细分市场、科技创新实力突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脱颖而出,助力制造业强链补链延链,为合作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正在推进辽宁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研制出的新型物联网在线激光粒度粒形监测与控制系统将于明年推向市场,预计增加工业产值4000万元以上。截至今年6月,百特公司实现产值近亿元,同比增长了51.73%。近年来,合作区坚持梯次培育、动态管理,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培育枝繁叶茂“科创林”。“我们致力于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已形成全周期政策扶持体系,包括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合作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合作区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来源/工信部官网丹东新区零距离
    07/19
  • 多元招商为发展聚势蓄能
    今年上半年,合作区聚焦园区主责主业,以“项目年”为载体,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招商引资工作稳中有进。截至目前,该区完成域外内资34.53亿元,同比增长39.85%;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11万美元,同比增长258%;完成新签约项目7个,包装项目5个,洽谈项目23个,总投资额213.4亿元。坚持“走出去”,领导带头招商。该区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赴厦门、郑州、杭州、苏州等地进行招商,强化电子科技类产业招商。在温州,与民营500强企业万洋集团积极沟通交流,谋划打造万洋(丹东)电子科技产业园,还邀请当地十余家企业召开座谈会,对4个重点地产项目进行推介。在厦门,考察了厦门吉顺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下属的丹东安顺微电子有限公司,在合作区落户发展20余年,厦门吉顺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在丹投资。加强央地合作,积极推进中央储备粮丹东直属库、华能丹东电厂厂内光储氢、招商国网绿色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丹东港15.6MW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落地。重点跟进威海景荣电子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线束及电脑连接线、永同昌抖音小镇、丹东沐庠食品有限公司水产品加工、中国燃气智能安全平台及组件生产等项目。对外紧盯重点国家和地区,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实施精准招商。围绕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包装项目,对接韩资企业3家、港资企业2家。同时,建立招商大数据平台,挖掘适合本区域产业发展的优质企业,精准匹配招商项目,提高招商效率。落实“鸭绿江英才计划”政策,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进一步形成全域全员招商的强大合力。实施招商引资全程跟踪管理。从招商线索到洽谈签约,采取“一对一跟踪、一月一问效”方式,全过程跟踪服务,现场帮办调度,加大对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丹东港边民互市贸易区、智能制造中试孵化产业园等在建项目的跟踪力度,成立重点项目专班,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全力推动洽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早达效,形成项目储备一批、在谈推进一批、落地开工一批的生动局面。记者:刁庆峰
    07/19
  • 为工业产品定制“身份证”!丹东首个园区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试运营
    近日,位于合作区江湾智慧工业园区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进入试运营阶段。该项目面向企业提供全产业链工业标识解决方案,免费为接入企业提供智能标识管理、可信解析追溯、5G智慧巡检等基础应用,助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现已全面建成,实现了全国31个省、区、市全面覆盖。标识解析体系总体架构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中间环节,主要面向行业和区域,向上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向下为所属企业产品赋予国家工业标识编码,实现跨地域、跨企业的信息查询和共享。江湾智慧工业园区综合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成功入选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辽宁省通信管理局2023年辽宁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示范名单。目前,该二级节点已有19家企业接入,免费提供智能标识管理。对接企业实现与国家标识体系的互联互通,打通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发货、渠道流通、终端营销等全流程的数据各环节,其产品拥有了“数字身份证”。7月12日,记者来到合作区江湾智慧工业园区信息中心,区经发局工作人员介绍,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http://36.134.104.161:8000/snms/ui/index,通过一系列的注册认证,即可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完成产品信息储存、解析等,二级节点通过条形码、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等方式赋予产品国家唯一工业标识编码。在现场,记者打开手机扫描展台上丹东通博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台金属管浮子流量计的二维码,手机很快呈现出该产品的型号、生产企业、产地、测量范围、测量精度、防护等级、技术参数等产品信息。工作人员介绍,在发现产品有质量问题时,通过标识码能快速锁定产品批次、生产线、加工工艺等一系列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做到精准召回,减少因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真正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而对消费者、客户来说,访问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可以了解产品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到使用等各环节相关信息数据,实现全球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精准对接,为智能化购买销售服务提供可靠前提和基础,让企业及产品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一步,合作区还将结合工业标识应用,动员更多的工业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快车道”,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助力更多企业开展“智改数转”“5G智慧产线”等改造升级工作。记者/刁庆峰
    07/18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就业保障托起群众“暖暖的幸福”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今年以来,东港市凝聚合力、创新举措,丰富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织密织牢就业保障网,托起群众“暖暖的幸福”。(资料图)成立于2021年的东港市人力资源市场,是丹东市首家人力资源市场。成立以来,东港市利用“东港人社网”微信小程序和线下多功能人力资源市场大厅,全方位收集、全渠道发布各类就业信息,满足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需求。两年来,成功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88场,为2213家企业提供岗位7158个,岗位需求人数达32009人次。(资料图)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援企护航”等专项活动。落实“降、缓、扩、返、补”一系列援企稳岗政策,帮助企业稳定现有岗位。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就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两年来,累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0963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607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959人。强化创业服务保障。东港市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本着为青年人“创梦圆梦”的工作目标和服务宗旨,全力为创业者提供“保姆式”服务,成功孵化小微企业68家,解决200余人直接就业问题,间接带动就业千余人。(资料图)积极搭建新型就业平台,形成以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为主体的“全民创业”模式。北井子镇“归巢”大学生柳兴浩返乡创业,从事露天蓝莓和温室草莓生产销售,如今已拥有自己的品牌“莓子君”。“刚建草莓包装车间时,政府就给予场地费补助,帮忙联系电商客户,解决发展难题,让我的底气更足了。”柳兴浩说。(资料图)倪向宇记者/张瑞编辑/邹润
    07/17
  • 创新应用服务 赋能产业转型 工业产品有了“数字身份证”
    向上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向下为所属企业产品赋予国家工业标识编码,实现跨地域、跨企业信息查询和共享。近日,位于丹东市合作区江湾智慧工业园区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进入试运营阶段。7月12日,记者来到合作区江湾智慧工业园区信息中心,区经发局工作人员指着智慧工业平台大屏幕介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现已全面建成,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全面覆盖。这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向上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向下为企业分配标识编码及提供标识注册、解析等服务,是支撑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神经中枢”。与江湾工业园区综合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对接的企业,能够实现与国家标识体系互联互通,打通产品生产加工、仓储发货、渠道流通、终端营销等全流程数据各环节,相当于工业产品拥有了“数字身份证”。企业实现对产品信息数据全方位把控的同时,提高产品信息共享能力,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该项目已实现外网访问,19家企业完成接入工作。该项目成功入围2023年辽宁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示范名单。记者打开手机扫描丹东通博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台金属管浮子流量计二维码,手机很快显示该产品的型号、生产企业、产地、测量范围、技术参数等全方位产品信息。工作人员介绍,对企业来说,该智慧平台能够将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发货、渠道流通、终端营销等全流程各环节数据打通,实现对产品信息数据的全方位把控。发现产品有质量问题时,可通过标识码快速锁定产品批次、生产线、加工工艺等一系列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做到精准召回,减少因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真正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对消费者而言,访问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可以了解产品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等各环节相关数据信息,为智能化购买提供可靠的基础。下一步,合作区还将结合工业标识应用,让更多工业企业驶入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快车道”,联合并借助知名物流企业,助力更多企业开展“智改数转”“5G智慧产线”等智能化升级工作,为园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体系提供更多创新应用服务,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记者:刁庆峰
    07/14
  • 田野村庄“蝶变”工业新区
    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开发资金30亿元,主要街区实现绿化美化亮化,市政和园区要素功能配套齐全,基本实现水、电、路、气等“九通”,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亿元……成立于1992年的丹东市前阳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昔日的田野村庄已蜕变为工业新区。成立初期,前阳经济开发区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下大力气招商引资。至2008年,规划面积达12.13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近4平方公里,落户企业200余家。成立于1999年的英硕机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企业从最初七八个人的小作坊,现已发展成为辽宁省瞪羚企业,实现总收入9250万元,其中出口业务收入6850万元。丹东新龙泰服装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最初以生产梭织夹克为主,2009年开始生产国际知名品牌POLO,2011年成功引进阿迪达斯,2015年斯凯奇入驻,一路长红,屡创佳绩。目前,企业年设计产能380万件,全年总产值约3700万美元。像“英硕”“新龙泰”这样的老字号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前阳还有很多,这些企业的成长历程,折射出前阳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轨迹。作为全省沿海经济带42个重点开发开放地区之一,2014年,前阳经济开发区被住建部确立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开发区与前阳镇政府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体制,由此赢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经过多年发展,开发区经济数字快速增长,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聚合。结合“一中心、三园区”总体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布局,重点规划建设户外纺织服装、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专业园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从“产业单一”到“百花齐放”,实现高质量发展。依托“新龙泰”“龙吉利”“新飞”“飞马特”等制衣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拥有自主品牌的户外纺织服装产业链,打造户外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全区40家服装企业年产值约20亿元。依托日牵物流装备、瑞鼎机械、高新烘缸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装配式钢结构产业基地、专业工程成套设备、造纸烘缸、专业机械零配件产业,打造专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全区30家装备制造企业年产值约20亿元。依托康辰制药、宏达制药、精化科技、昕宝科技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制药、生物质燃料、化纤再制造等产业,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全区10家化工企业产值约10亿元。依托大闰食品、天泓食品、鸿洋食品、仁达食品、四方食品等龙头企业,重点打造预制菜和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全区40家食品企业行业产值达到25亿元。同时,推进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形成前阳城中心商圈和石佛临港物流产业商圈。2021年,前阳经济开发区在全省99家省级开发区考核中排名第25位。截至2022年底,全区入驻各类商贸网点3000家,法人实体公司1400余家;工业企业248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户,高新技术企业26户,省市专新特企业5户,拥有2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和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亿元,农业产值10亿元,工业产值80亿元,服务业产值60亿元,外贸进出口24亿元,招商引资21亿元,公共财政收入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1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3.4亿元,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前阳精细化工园区获得省级认定批复,大台子港区获得国务院批复一类口岸港区。记者:张瑞
    07/14
  • 丹东企业亮相“兰洽会”
    7月6日至10日,第二十九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兰洽会”)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市商务局组织丹东市江海明珠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丹东康齿灵牙膏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参展。展会期间,丹东参展企业全面展示和宣传特色产品,接待专业观众2000余人次,深层次沟通近百人次,发放宣传册200余份,与10多家经销商进行了洽谈合作,达成意向合同200万元。下一步,商务部门将继续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重点展会,助推更多企业“走出去”打响企业和产品品牌,宣传丹东城市形象。记者/郑鑫编辑/邹润
    07/13
  • 牵线搭桥 扶企助销
    连日来,丹东市供销社组成调研组,对系统内企业和合作社进行摸底调研,帮助更多的企业和合作社对接拼多多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得更远、销得更好。调研组先后走访了丹东天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东港市鲜禾果蔬专业合作社、振安区叆河尖水果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宽甸东悦蓝莓合作社等13家企业和合作社,实地考察了丹东草莓、丹东蓝莓、河口燕红桃、越光大米等30余种产品。同时,调研组围绕产品的生产过程、储运方式、生产周期、品牌打造、年供货量、销售价格、物流成本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调查,摸清系统内企业产品和农产品底数,为拼多多电商平台推荐优质特色产品,借助平台的影响力,宣传丹东特色产品和农产品,提高其在全国的知名度。在调研的同时,调研组也对拼多多电商平台对丹东地区免费流量扶持、免费店铺辅导、协助直播间搭建、免费培训主播、拼多多推送达人带货等扶持政策进行宣讲,鼓励系统内企业和合作社派专人报名参加拼多多电商平台在丹东地区组织的主播培训课程,为接下来各企业和合作社进驻拼多多电商平台直播售货打好基础。记者:郑鑫
    07/13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丹东7家企业亮相2023年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
    7月6日至9日,2023年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在大连市举办。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丹东企业参会。在沿海经济带城市展区:►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智慧燃气和智慧水务平台系统。►丹东新陆电子有限公司参展产品为高精密贴片式微型可调电阻。►丹东瑞银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双系统可控平板电脑。►丹东智慧城市运营有限公司携丹东市大数据中心、丹东市城市运行指挥中心、丹东市城市大脑、丹东市人力资源市场智慧化建设二期项目亮相。在辽宁省展区:►辽宁宏林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展出智慧化教育教学系统。►丹东鸭绿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参展业务为互联网网站、应用程序、软件定制开发及运行维护。►丹东互贸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参展业务为电商直播、通关物流、国际贸易、人力外包服务、生产制造、供应链运营、物流仓储、旅游会展。“此次数交会,让丹东企业直接接触了行业领先技术和成果,开展了产业对接、人才交流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之间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加快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更好更快发展。”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袁鸣霞表示。记者/郑鑫编辑/邹润
    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