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丹东靶向招商育强优势产业
    2020年1至11月,引进内资261.79亿元,同比增长12.46%2020年12月24日,丹东市政府与国测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这其实是刚刚结束的“辽宁—京津冀招商引资促进周”活动的延续。活动期间,丹东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与北京各界人士广泛接触,洽谈推进了一批产业契合度高、经济效益好和带动效应强的优质项目。2020年年初以来,依托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充分发挥丹东作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地域优势,围绕全市优势产业和已有项目,瞄准国家产业导向,科学精细地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招商引资、引智工作。2020年1至11月,丹东市共引进域外项目354个,实际到位内资261.79亿元,同比增长12.46%。2020年,丹东积极研判形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全员上阵及“一把手”带头招商机制,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制定战略,靠前指挥,亲率队伍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多次会见华为集团、中科北方、国测集团、恒大地产集团等500强企业、百强民企,亲自协调推进项目,就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多方共赢发展进行沟通交流。2020年11月12日,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丹东市招商推介会在沈阳举行。丹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70余位企业家代表共聚一堂,推介丹东发展的新变化、新机遇,共话友好合作,携手发展共赢。推介会上,丹东国门湾互市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启动;丹东(东港)大东沟边民互市贸易区项目、互贸区与浙江商品交易市场战略合作项目、孤山文化特色小镇项目等14个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协议总投资额89.8亿元。同时,对内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域,主动对接与丹东优势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集聚地区。为做好丹东市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工作,专门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项目管家”专班,全员上岗服务,市本级与各县(市)区、经济区协同招商,市经合中心每月召开项目推进调度会,汇总上月项目洽谈、推进情况,布置当月工作,持续跟踪推进。2020年10月8日,辽宁省经贸代表团在广州举办了“辽宁—珠三角招商引资促进周”活动。丹东围绕新能源电池、机电环保、服装加工、医药健康、旅游养老等产业对接项目42个,达成合作意向项目26个,意向投资额145亿元,收获颇丰。更值得一提的是,丹东市还在全省率先启动“云推介”“云招商”“云签约”的创新型招商模式,利用5G直播、互联网技术,通过新媒体开展“云招商”“云推介”招商活动。截至2020年12月末,丹东市共组织各类招商活动367次,市本级组织集中“云签约”项目56个中有16个项目已落地开工,项目转化率近30%。2020年,丹东市积极参加国内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和展会,充分利用“辽洽会”“进博会”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洽谈对接和投资贸易促进活动,展示宣传丹东投资环境、合作领域和重点企业等,经济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截至2020年年底,丹东市先后谋划招商储备项目640个,总投资额6400亿元;共有在谈项目255个,总投资额1753.5亿元;共签约项目93个,总投资额263.56亿元;引进354个项目,内资同比增长10%。转自《辽宁日报》 辽宁日报记者王卢莎
    01/04
  • “百行进万企”发放贷款47亿元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乔戍宇12月30日,从丹东银保监分局获悉,今年疫情发生以来,该局积极发挥监管引领作用,将“百行进万企”活动与支持复工复产相结合,推进辖内银行业机构与企业进行融资对接,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瓶颈。“百行进万企”是银保监会在全国开展的大型融资对接活动,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12月末,丹东地区下辖28家银行机构有22家参与活动,对接企业8570户,完成问卷调查8386户,问卷完成率97.85%。对企业授信金额54.47亿元,发放贷款47.22亿元。
    12/31
  • 378户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5.9%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王洪满12月29日,从市统计局了解到,1—11月,我市37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5.9%。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倍,集体经济下降20.5%,股份制企业增长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7%,其他类型企业下降5.1%。从工业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3.5%,制造业增长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7%。从行业看,全市涉及35个行业大类中,有1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增加值总量排名前10的行业中有6个行业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16.9%,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69.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2.4%。
    12/31
  • 多措并举推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邢漫近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提出区域性设施农业建设总体规划,明确设施农业优先发展,以“百年草莓百亿产业”战略为抓手,带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真金白银抓引导。2016年以来,以“支持各地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规模化设施农业小区”为契机,发放补贴资金1亿元,惠及规模化设施农业18729亩,形成设施农业优先发展的源动力。今年全市设施农业不仅建设面积增大,而且规模化小区多,全市仅50亩以上日光温室小区就有62个,其中百亩以上29个,设施农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注重典型示范,带领农民致富。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农业合作社和企业等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设施农业,引导农民主动从业,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算好经济账,激发农民自身发展积极性,建设现代农业设施小区,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示范带动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坚持发展设施农业与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扶贫、飞地经济相结合。宽甸杨木川镇设施蓝莓产业扶贫项目、东港小甸子镇设施草莓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凤城市华达农场设施木耳“飞地+”模式项目等,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空壳”问题,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产业优势区集聚发展。积极开展“送科技、送信息、送资金、送政策、送平台”下乡。依托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设施农业小区建设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紧密结合,支持农民组建、加入专业合作社,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其中,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带领社员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设施草莓,社员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266人,收益从亩收入不足200元跃升至4万元。目前,全市已发展合作社3369家,家庭农场7040家,周边农户入社比重达85%以上。抢搭电商“快车”,开展品牌化经营。东港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有全球智慧大数据平台、特色东港馆、云中心等,建立电商快递产业园区,构建“仓储配送一体化”运作平台,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依托“互联网+”业务,东港60%以上的草莓外销到全国各地。积极打造设施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及省级和国家级知名品牌,其中东港草莓连续多年获评全国最具影响力和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77.5亿元,提升了东港草莓的市场竞争能力。
    12/30
  • 丹东市14个品牌入选“2020辽宁百强农产品”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邢漫12月26日,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0辽宁百强农产品品牌”评选结果日前揭晓,我市1个区域公用品牌、13个农产品品牌上榜。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品牌农产品培育工作,加强质量管控,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实力,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农业展会,逐步提高我市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此次,东港市黄海水产品行业协会东港杂色蛤,东港市辽港制米厂“辽港”大米,东港市五四农场“海阗”大米,丹东丹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稻匠”大米,丹东瀚林蓝莓科技有限公司“瀚林”蓝莓,凤城市大业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银隆”食用菌,辽宁好星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好星来”鸡蛋,丹东耘垦牧业有限公司“刘家河”速冻分割鸡肉,东港市锦都食品有限公司“辽东半岛”杂色蛤产品,丹东泰宏食品有限公司“泰宏”杂色蛤产品,东港市正宇食品厂“正宇”泥螺,丹东长山板栗专业合作社“大吉大栗”板栗,辽宁光太药业有限公司“光太”中药材饮片、“御竹”玉竹膏,上榜“2020辽宁百强农产品品牌”。据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已有6个区域公用品牌、22个农产品品牌入选“辽宁百强农产品品牌”榜。编辑邹润
    12/29
  • 丹东市政府与国测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丹东新闻网讯徐宏祥记者张丽娴12月24日,丹东市人民政府与国测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福瑞德酒店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裴伟东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淑萍主持签约仪式。国测集团顾问智新富出席仪式并致辞。根据协议,双方将以推动鸭绿江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和丹东科技信息产业发展为核心目标,深度发掘、充分利用鸭绿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产业资源,进一步加强在文化旅游开发、科技产业发展、会展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国测集团拟在丹投资建设浪头港文化旅游产业园、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丹东分园、国家北斗科技产业园丹东分园、医养康养产业园、新兴能源产业园五个项目,全面导入文化旅游、科技信息、医养康养等产业资源,总投资不少于200亿元人民币。裴伟东代表丹东市委、市政府欢迎智新富及国测集团高管团队来丹东考察洽谈,对国测集团多年来为丹东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裴伟东说,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时期,丹东市政府与国测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这既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着眼“十四五”深入推进合作发展的具体实践,意义十分重大。裴伟东表示,国测集团是国内有影响、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园区建设等多个领域,与丹东有着深度合作,各项业务蓬勃发展。双方在多年合作中结下了深厚友谊,也为进一步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丹东即将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在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进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优秀企业的参与。这次国测集团超前布局、科学谋划,聚焦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和科技信息产业发展,与丹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符合集团发展定位,也符合丹东未来高质量发展要求,必将促进丹东生态旅游、医疗康养、科技创新等方面潜力进一步释放、优势进一步发挥,转化为更多推动振兴发展的新增长点。裴伟东希望国测集团将双方合作项目建设成为行业领先、国内一流的品牌项目,也希望国测集团发挥行业影响力,积极宣传丹东、推介丹东,为丹东同更多优秀企业合作搭建桥梁纽带。丹东将继续坚持“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理念,积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诚信环境,提供最优质、最高效的服务,共同推动各合作项目早日落地开工、达产见效,让企业在丹东实现更好、更快、更优质的发展。智新富在致辞中感谢丹东市委、市政府对国测集团的关心和支持。他表示,丹东是一座英雄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独特,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特别是丹东市委、市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令人印象深刻,也让国测集团对在丹东投资发展充满信心。作为丹东人,自己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此次国测集团与丹东市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通过实打实的投资与项目建设,发挥集团在相关领域的资源和专业优势,真正把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引入丹东,打造高质量园区,为推动丹东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等发挥积极作用。签约仪式前,裴伟东、张淑萍共同会见了智新富一行。裴伟东介绍了丹东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未来城市发展定位、发展方向。智新富就国测集团在北京、苏州、沈阳等地的产业园投资、医疗康养以及现代服务等项目作了介绍。双方就进一步深入合作进行交流。市领导于兵出席签约及会见。市领导林胜鸿与国测集团总裁扈玉舟代表双方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市领导刘国栋、陈福茂、张睿、时燕,国测集团高管团队出席签约及会见。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相关活动。国测集团是以高新产业园投资、金融投资、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医疗康养、现代服务业、海外投资为重点产业的多元化国际投资集团,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运营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产业整合能力,已成功投资运营了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北斗科技产业园、苏州智慧城市产业园等多个示范产业园区,在产业园投资建设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编辑邹润
    12/28
  • 丹东有个“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300多种产品,10多个品牌!
    12月18日,记者来到丹东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座落于丹东市振兴区汤池工业园区,始建于2001年,现有员工280多人,占地面积30000多平方米,是从事口腔抗抑菌制剂产品、孕妇及婴幼儿化妆品、消毒杀菌产品、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专业化企业,产品包括口腔膏、婴儿化妆品、湿巾、洗手液等4大类300多种产品。拥有康中医、康记、清花润、幼适、幼适妈咪等10多个自主品牌。自主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全国各地有1000余家经销商,包括商超、孕婴连锁店、精品专卖店等提供全程营销企划支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支持。产品以功效显著、质量安全可靠获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和信赖。今年,公司被列为防疫物资保障重点企业。随着公司快速发展,近几年着力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将要投入批量生产。今年,专业消毒杀菌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如洗手液、消毒液等。企业目前的厂房、厂地和设备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因此公司决定2020年实施扩产改造,这也是企业自成立以来第二次大规模投产实施企业扩产改造。主要建设标准化厂房及相关附属设施,主要生产手、皮肤消毒产品;口腔黏膜、牙龈消毒杀菌产品等。企业尤其注重人才培养,始终秉持“文化融合、培训教育、规划发展、薪福结合”的原则,薪福结合,激励并举,稳定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先后获得“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和全国企业征信系统“AAA”级信用等级企业、辽宁省名牌产品称号、辽宁省民营经济统计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状、丹东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编辑邹润
    12/28
  • 多措并举推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邢漫近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提出区域性设施农业建设总体规划,明确设施农业优先发展,以“百年草莓百亿产业”战略为抓手,带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真金白银抓引导。2016年以来,以“支持各地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规模化设施农业小区”为契机,发放补贴资金1亿元,惠及规模化设施农业18729亩,形成设施农业优先发展的源动力。今年全市设施农业不仅建设面积增大,而且规模化小区多,全市仅50亩以上日光温室小区就有62个,其中百亩以上29个,设施农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注重典型示范,带领农民致富。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农业合作社和企业等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设施农业,引导农民主动从业,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算好经济账,激发农民自身发展积极性,建设现代农业设施小区,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示范带动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坚持发展设施农业与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扶贫、飞地经济相结合。宽甸杨木川镇设施蓝莓产业扶贫项目、东港小甸子镇设施草莓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凤城市华达农场设施木耳“飞地+”模式项目等,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空壳”问题,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产业优势区集聚发展。积极开展“送科技、送信息、送资金、送政策、送平台”下乡。依托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设施农业小区建设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紧密结合,支持农民组建、加入专业合作社,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其中,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带领社员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设施草莓,社员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266人,收益从亩收入不足200元跃升至4万元。目前,全市已发展合作社3369家,家庭农场7040家,周边农户入社比重达85%以上。抢搭电商“快车”,开展品牌化经营。东港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有全球智慧大数据平台、特色东港馆、云中心等,建立电商快递产业园区,构建“仓储配送一体化”运作平台,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依托“互联网+”业务,东港60%以上的草莓外销到全国各地。积极打造设施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及省级和国家级知名品牌,其中东港草莓连续多年获评全国最具影响力和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77.5亿元,提升了东港草莓的市场竞争能力。
    12/25
  • “工作室”4年为企业实现产值2000万元
    每年这个时候,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苏映新都会抽空给我市几家仪器仪表生产企业负责人打电话,询问明年工作计划,特别是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对苏映新的询问,各位企业负责人都十分热情,积极配合,有的甚至知道他的习惯,主动给他打电话“汇报”情况。双方的信任和默契,源于辽东学院苏映新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企业发展带来的变化。丹东仪器仪表工业发展早、产量大、品种多、精密度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研发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丹东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苏映新职工创新工作室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了。2016年,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工与机械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的12名教师专家组成团队,面向丹东地方仪器仪表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工作室建立之初,苏映新和团队教师们主动走访企业,调研企业需求,寻求合作机会。不久,位于仪器仪表工业园的辽宁汉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打来求助电话。企业原有研发团队出现了变动,希望工作室团队能在没有源码的情况下为公司老产品更改logo。让企业负责人没想到的是,工作室不到半月就解决了问题。有了这次合作基础,企业直接和工作室签订合同,委托工作室对老产品“便携式B超”和“膀胱容量测定仪”进行技术升级并开发新的产品。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工作室成为企业唯一的研发团队,承担了所有的研发工作,升级了“膀胱容量测定仪”,增加蓝牙传输功能,优化人机界面操作,为其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开发出“无线B超”,增加了企业产品的种类。两年里,使企业产值由原来的1000多万元增加到2000多万元,迅速成为规模以上企业。2016年10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丹东通博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给工作室出了一个难题——一年半之内,开发出用于液体流量测量的“超声波流量计”。之所以说是“难题”,是因为这次超声波流量计的研发并没有现成的设计资料,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而且企业对标的是国外产品,对研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室的专家们在分析了20多篇国内外论文,仅用1个月就找到了设计思路,开始着手研制。9月末,顺利研制出样机。一年半内,工作室顺利完成该项目,通过企业验收。让企业负责人惊喜的是,在研发过程中,工作室还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一同参与,如今这些人已经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此后,企业跟工作室签订了长期合作合同。经过4年的发展,工作室已经形成了超声波技术、光学与结构、高性能医疗器械、信息化系统、微波与无线通信5个研发方向。参与研发项目13个,服务企业10家,为企业实现产值2000万元。“辽东学院作为丹东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苏映新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工作,将科技研发和服务地方经济融合在一起。未来,辽东学院将继续努力,为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做大做强贡献力量。”辽东学院科研处处长王丹生说。记者戚文
    12/25
  • 做好绿水青山三篇“文章”
    5年来,我市持续加强林草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绿色基因融入社会各个领域。“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完成造林3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1.7万亩、封山育林12.15万亩、退化林分修复6.1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深入推进,累计植树2894万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62处,尽责率达到70%以上。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宜居乡村”建设,以村路、河流、广场、庭院、隙地绿化为主要内容,对474个行政村进行了完善绿化,栽植各类树木432万株,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此外,我市还大力开展闭坑矿山生态治理工作。全部完成2015年11个闭坑矿生态治理项目覆绿工作,共植树造林0.04万亩;对2014和2015年度闭坑矿山生态治理项目实施验收核查项目30个,面积0.12万亩,植被保存率平均为86.5%。为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我市层层落实森林防火各项责任制,紧抓野外火源管控这一重点,采取广泛宣传、联防共治、专群结合、靠前驻防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森林防火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均控制在1‰以下,维护了森林生态资源安全。不仅如此,我市还推进板栗、红松、榛子、软枣猕猴桃等优势特色经济林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工程。通过嫁接、改造等措施,提高单位林地产量,提升果实品质,以质量提升促进经济林产业发展,打造成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特色经济林示范基地。同时,结合我市森林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合理利用林地和林下资源,在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原则下,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走“以林养林、以短养长”的发展路子,以林下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林下产业发展,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林草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我市将紧密结合丹东林业实际,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落实林长制为抓手,以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保护绿水青山、利用绿水青山三篇文章,为构筑全国沿海和辽东重要生态屏障,提升林业和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设美丽、生态、绿色丹东作出新的贡献。“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突出林业和草原优势,构建丹东林业和草原“大绿化”“大保护”“大发展”“大数据”格局,实现林业和草原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科技支撑和人才优先,通过信息化推动和实现林业和草原的现代化。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以退化林草修复为重点,组织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在培育大径级林木、珍贵树种、生物质能源林和营造混交林上狠下功夫。大力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工作。结合我市天然林资源现状,尽快建立“退化天然林修复制度”,确定天然林多功能森林修复模式,对稀疏退化的天然林,开展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逐步使天然林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可持续状态。与此同时,我市还将探索“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新模式。在全国义务植树网站中建立丹东市义务植树子网,建成市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提高我市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黄业伟记者王洪满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