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第四届郎朗钢琴广场演出季迎来首演“和平之音”钢琴音乐会奏响晚风中的夏日天籁第四届郎朗钢琴广场演出季迎来首演 6月的浑河两岸,天蓝草绿、鸟语花香、万物竞秀,备受大家期待的“天籁之声”第四届郎朗钢琴广场演出季首场音乐会——“和平之音”钢琴音乐会,于6月27日18时在和平体育公园内的沈阳郎朗钢琴广场奏响。 未来3个月,每个周末和节假日的傍晚,都会有琴声歌声伴您共度美好时光。 由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主办、和平区委宣传部等承办的郎朗钢琴广场演出季,已经进入第四季,为傍晚的浑河岸边带来数百个美妙的音乐时光,成为沈阳这座艺术之城的文化名片。今年的演出季与首届“品质和平夜生活节”融合,除了钢琴音乐会之外,还将尝试给大家带来更多与美好生活相关的体验。 2020年的演出季虽然比往年来得晚一些,但文化志愿者的热情不减,人们热爱音乐的初心不变。本季的首场音乐会——“和平之音”钢琴音乐会,汇聚沈阳本地的优秀青年钢琴演奏者,他们与郎朗钢琴广场一起成长,是这个城市新生代艺术代言人。 当晚的音乐会,在《沈阳啊沈阳》中拉开帷幕,优秀文化志愿者们带来《盛京晨曲》《浑河之夏》等保留曲目,演奏了《土耳其进行曲》《匈牙利四号》等经典曲目,还有最近大热的新曲《Mojito》。往届“和平之音”获奖小朋友们也惊艳亮相,展现这座艺术之城的新生力量。 本届郎朗钢琴广场演出季作为“品质和平·夜生活节”的重要品牌活动,重在将艺术融合生活,提升沈城百姓夜生活的品质,特别选择演奏《肖邦夜曲》《夜来香》等主题曲目,为美妙夜晚增添无穷魅力。 市民张娜说:“现在沈城的夜生活非常丰富,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地方很多,但我还是最喜欢在浑河岸边的草地上聆听悠扬的钢琴声,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烟消云散,感觉生活特别美好。”(记者姜虹)06/28
- 辽河沈阳段307公里生态廊道全线贯通6月23日,记者从沈阳市政府获悉,在沿线3.3万户群众大力支持下,到今年5月底,辽河沈阳段新增生态封育区封育目标全部达成,新增生态封育面积27.4万亩。辽河沈阳段307公里长生态廊道全线贯通,辽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河上溯区域河流滩地总面积490平方公里全部进入生态恢复阶段。辽河沈阳段河长307公里,占到干流总河长的57%。由于承载经济社会发展压力,长期的高强度区域开发导致辽河流域河流生态空间受到挤占,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为从源头上扭转流域水生态恶化趋势,沈阳市在辽河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河流生态修复,并对辽河流域重点河流浑河、蒲河、细河、北沙河及其重点支流实施退田还河、生态封育。目前,沈阳市已经形成网状的河流生态廊道,成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沈阳市所有河流通过生态封育实施生态修复总面积达到101万亩,占到沈阳市市域面积的5%,相当于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面积的3倍、浑河城市段面积的20倍。目前,河流生态修复效果已经初显,河道内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2019年度辽河干流沈阳段生态多样性评估调查结果显示:辽河干流有植物374种,包括33种湿地植物、36种水生植物、305种陆生植物;动物栖息地也得到恢复,调查发现鸟类72种、鱼类27种。预计到2020年底,辽河干流河滩生态封育区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水生态系统功能显著恢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呈现良性循环;到2022年底,沈阳市辽河水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实现岸绿、水清、鱼游。而随着辽河生态廊道全线贯通,沈阳市将重点打造一批独具北方平原江河天然禀赋的自然公园。记者陶阳06/24
- 沈阳经济区一小时都市旅游圈等您来避暑6月17日,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电局牵头,会同鞍山、抚顺、本溪、辽阳市文化旅游和广电局共同举办的沈阳经济区五城市夏季推广活动全面启动。据了解,本次夏季营销推广活动将从6月持续到8月,采取线上营销为主、线下活动为辅的方式,全方位宣传沈阳经济区五城市夏季游特色产品和互动内容,吸引游客走出家门,感受沈阳经济区1小时都市旅游圈夏季产品的独特魅力。五城联动推出25大纳凉好去处沈阳经济区都市旅游圈夏季游活动产品多样,游玩内容丰富,不仅有各具特色的五城市25大“避暑纳凉好去处”,更有由专业旅游企业为家庭出游量身打造的“5天6晚”沈阳经济区都市旅游圈攻略。房车出游产品也于今夏向市民和游客全新亮相,五城市为游客推出最美房车行走路线和房车营地等产品,同时“四京互动”产品也将推出。今年的沈阳经济区都市旅游圈夏季游营销活动中,各城市合力包装文旅品牌,文旅业积极参与,将在全省14个城市的各高速进出口2000余块LED屏宣传,向社会广泛发布。五城市联动,催生文旅企业内生动力,带动沈阳经济区文旅产业大发展。精准营销惠民资讯送到“家门口”今年沈阳经济区都市旅游圈夏季游营销活动将启动“社区联播平台”,开设文旅民生栏目,通过全市203处点位户外LED屏幕,循环播报文旅惠民信息、旅游新资讯等,将文旅惠民信息精准植入社区百姓生活,送到“家门口”。目前,社区联播平台已覆盖包括和平、沈河、铁西、皇姑、大东、浑南、沈北、于洪、苏家屯等9区203个社区近百万人群。随着社区联播平台的不断发展,未来或将开发旅游集散、旅游惠民直通车、文旅面对面、文旅景区进社区等系列惠民活动。06/23
- 辽宁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大幅增长 电子商务下乡 优质农货进城抓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6月19日,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省积极发挥电商力量,帮助解决疫情期间出现的农产品滞销难题。今年1月至4月,我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0.8亿元,同比增长92.3%。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省农村电商和农产品流通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增速明显。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县级电商仓储物流中心128个、电商服务中心4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2万余家。2019年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达357.5亿元,同比增长21.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主要从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狠抓电商精准扶贫、拓展特色农产品网销渠道、深入推动农商互联工作、发展电商直播新业态、注重培养农村电商人才等六方面着手,推动电子商务成为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新引擎。 近年来,我省积极争取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清原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凌源市、绥中县和本溪满族自治县等9个县(市)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累计获得国家专项资金1.97亿元,带动企业投资超过4亿元。据统计,全省9个示范县共培育电商企业超过7000家,开设网店近3万个,连续3年网络零售额增幅超过全省农村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在电商精准扶贫方面,我省针对省内部分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省商务厅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开展辽宁兴农扶贫“村播计划”,免费为我省贫困地区开通淘宝直播号;为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开通抖音直播号,带动每个贫困户增收近千元;鼓励在各类电商平台开设扶贫馆,与省妇联共同支持在京东平台创立全国首家“巾帼扶贫馆”。截至目前,我省电商精准扶贫帮扶人数超过11万人,带动创业就业超过6万人。 省商务厅连续多年组织“辽宁产品网上行”主题活动,依托阿里巴巴、京东平台等,推动我省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在此类活动带动下,2019年东港草莓电商销售额38.4亿元;前4个月,盘锦大米的线上销售额达1.6亿元,同比增长85.3%;前4个月,瓦房店樱桃的电商销售额突破4亿元。今年,面对疫情冲击,省商务厅还组织实施了网络营销农产品专项行动,累计帮助销售滞销农产品超过2.5亿元。 目前,网络平台直播带货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模式、新亮点。今年1月,省商务厅邀请多名“网红主播”走进辽宁开展公益直播活动,累计销售我省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超过1000万元。目前全省有一定规模的电商直播基地共有60个,开展农产品电商直播超过10万场次,推销农产品3000多种。最近,大连、铁岭、朝阳等多地主要领导走进直播间帮助销售本地农产品,开展“直播带货”,收获好评。沈阳五爱服装市场、鞍山海城西柳服装市场等也建立了直播基地,今年1月至5月,西柳服装市场网上交易额达1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06/22
- 大连选育樱桃获颁我国“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记者6月18日获悉,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樱桃新品种“蜜泉”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这是我国樱桃品种首次获得这一证书。 植物新品种权,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并有适当的命名的植物新品种。植物新品种权与专利权一样,属于知识产权范畴。 据了解,“蜜泉”是从樱桃品种“雷尼”和“8-100”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其果实呈宽心形,抗逆性较强,属于稳产、丰产品种。(记者杨少明)06/19
- 辽宁三年改善近191万农村人口饮水状况我省三年改善近191万农村人口饮水状况6月底前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6月17日,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近三年来我省新建和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793处,改善全省190.59万农村人口饮水状况,确保优先解决了全省11861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同时改善了13.4万人饮水型氟超标问题。 据了解,在“十三五”规划前期,为摸清全省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情况,我省水利部门逐村逐户核查具体分布情况,确定了全省2.48万人明细项目单。2016年以来,省水利部门联合省扶贫办,在全省范围内先后开展3轮核查,通过交叉去重、现场核查、抽查复核的方式,摸清了底数。 在摸清底数基础上,我省水利部门按照“优先考虑贫困人口、重点解决水质问题、着力提升供水两率”原则,制定并印发了《辽宁省预算内投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同时,将全省剩余饮水不安全贫困人口和氟超标等重点水质问题涉及人口全部纳入“三年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我省水利部门确立了“脱贫攻坚、水质保障、巩固提升、强化管护”的总体目标,采取“两年项目一年实施”方式,共落实省以上投资11.41亿元,下达省以上投资6.75亿元,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建和改造,并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始终是水利部门关注重点。去年以来,我省持续开展农村饮水工程排查检查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查访工程4312处,实地走访用水户12347户。针对走访发现的问题,下达“一市一单”建议,并要求限期整改。同时,对2020年全省剩余1.42万未脱贫人口、21万贫困边缘人口饮水状况进行核查,确保6月底前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贫困地区不出现连片、整村断水停水或严重水质超标等问题。(记者胡海林见习记者刘璐)06/18
- 辽宁将大力建设综合立体多式联运走廊近日,《辽宁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获交通部批准实行并公示。未来几年,辽宁省将在“四好农村路”建管养运体系建设、现代多式联运体系构建、城市公交高质量发展路径、公路港口安全防控和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发挥交通运输经济“先行官”作用,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努力打造交通强国建设全国样板。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随后公布了首批13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辽宁作为其中之一,在全国率先开展交通强省建设、提早进行顶层设计。《方案》将重点任务分为四大方面并进行细化,明确了每项任务的试点主体。在高质量建设维护“四好农村路”方面,《方案》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完善陆岛运输出行条件、降低农村物流成本、完善管养长效机制等方面作为工作重点。力争通过1年至2年时间,实现村村互联、村组相通,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每个县都建成两条以上美丽乡村路。用3年到5年时间,形成外通内联、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网络,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乡镇100个,建设美丽乡村路1万公里,村级公路铺装率达到80%以上。多式联运是降低物流成本,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的重要抓手。《方案》强调,辽宁省将大力建设综合立体多式联运走廊,提升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营口)等主轴物流通道的通行能力。建设大连商品车跨区转运通道、“班轮+班列”跨海滚装通道和大宗货物跨境保税通道。同时,加快研发、应用、推广集装化、厢式化、标准化装备应用。提升港口战略支点功能,实现通关和检验检疫一体化,推动口岸信息系统互联共享,提升口岸通关效率。用3年至5年时间,建成设施衔接顺畅、设备标准先进、服务便捷高效、标准健全完善的多式联运体系。安全是交通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方案》指出,辽宁省将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清单、完善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安全监管信息化等体系。明晰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职责边界,引导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监管思路从重设备安装到重数据监管转变。用1年至2年时间,在部分试点路段实现车辆号牌识别、抓拍、超限超载动态称重、监控和信息发布等功能。用3年至5年时间,形成公路治超路警联合路面执法无死角、无空档、全覆盖、常态化依法监管新局面。城镇公交一体化,是农村群众畅通出行的重要保证。《方案》明确,辽宁省将建立城市公交票价与政策性亏损补贴补偿、经营成本联动的价格机制。将城市公交资金纳入公共交通财政预算体系,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补贴补偿机制。推动城市公交企业享受减征或免征有关税费政策。5年后,省辖市区每标台公交车基础设施综合用地平均达到180平方米、公交车进场率力争达到100%,中心城区公交线网专用道设置率平均达到20%、在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基础上推进300米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06/17
- 走进万佛堂石窟 感受文化遗产魅力这是万佛堂石窟景区内部景象(6月12日摄)。当日,游客来到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万佛堂石窟景区,参观距今1500多年的石窟造像,感受丰富的历史文化魅力。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6月12日,游客在万佛堂石窟景区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6月12日,游客在万佛堂石窟景区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这是万佛堂石窟景区内部景象(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这是万佛堂石窟景区内部景象(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这是万佛堂石窟景区外部景象(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06/16
- 沈阳“外卖夜经济”回升速度跻身全国前十记者6月12日从第三方平台美团外卖发布的大数据中获悉,随着夜宵外卖的升温,沈阳“外卖夜经济”的回升速度已跻身全国前十。 “从5月份开始,店内线上外卖迎来两段销售高峰,晚九点左右和零点以后。”沈阳“野人串吧”老板王增宇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天凌晨三点才会打烊。 美团数据显示,沈阳夜宵外卖的高峰出现在晚九点以后,外卖单量占全天总单量的三成。与今年3月份相比,5月份美团平台上沈阳夜宵外卖订单量增长了78%。 麻辣小龙虾是夏季夜宵的主角,沈阳“98k麻辣海鲜·小龙虾”的负责人表示:“小龙虾的销售旺季延后,外卖单量大增。” 惠民消费季启动以来,大数据显示,沈阳地区已形成以中山公园、浑南中路、南塔、中街等为主的外卖夜宵商圈,商圈内餐饮业户集中,加上互联网外卖平台的数据营销加持,这些区域快速成为沈阳夜经济的消费领跑区。(记者刘洋)06/15
- 沈阳地铁让地理距离变成了准确的时间距离“十+环”格局日均客运量72.03万人次沈阳地铁让地理距离变成了准确的时间距离 随着沈阳地铁十号线的开通,沈阳地铁运营线路已形成了“十+环”的格局,标志着沈阳地铁正式进入了网络化运营的新时代。 至此,地铁在沈阳,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成了一种生活状态。它将我们对距离的理解从几公里变为到地铁几分钟,也改变了我们对生活的期待,让我们省下更多在路上的时间,可以充分享受生活,欣赏城市。地铁,似乎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地铁+单车”低碳环保出行方式准时又高效 “现在上班,我只需乘坐地铁十号线5站,真是太方便啦!”6月10日,在沈阳地铁十号线北塔站,杨女士微笑着刷卡进站。 杨女士家住陵东,单位在小河沿附近。十号线开通前,她一直开车上下班。不堵车的情况下,她每天上班时间约30分钟,但如果堵车,那就不好说了。地铁十号线开通后,她改变了出行方式,每天先骑共享单车10分钟到北塔地铁站,乘坐5站地铁到达万莲站,出地铁后再骑5分钟单车就可以到单位了。 她告诉记者:“这段路程虽不算远,但之前开车耗时耗力,每天还要找停车位交停车费。现在好了,完全不用考虑堵车的烦恼,用时差不多,更重要的是,骑单车时我还可以享受清晨的美好时光,领略城市的风景。”与杨女士一样,很多沈城市民已经放弃私家车通勤,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在他们心中,准时、高效的地铁让他们摆脱了拥堵,赢得了生活的时间成本。 一个地铁站点提供了一个生活半径 “十号线开通后,我经常带孩子去丁香湖玩,特别方便。”家住东北大马路附近的吴女士兴奋地说,上周末,她刚约了朋友一起带孩子去丁香湖,要是以往,这次约会肯定因为时间和距离长而泡汤,不过现在她只需要乘地铁十号线就能轻松到达。她说:“如果说公交车的辐射是算术级的,那么地铁的辐射则是几何级的。一个地铁站点,就提供了一个生活半径,同时成为这个地区城市活力的小引擎。” 6月10日,记者从沈阳地铁了解到,十号线开通之日至5月31日全线网日均客运量及各条线路的日均客运量分别为:一号线日均客运量27.63万人次/日,二号线日均客运量23.41万人次/日,九号线日均客运量12.76万人次/日,十号线日均客运量8.23万人次/日,网络日均客运量72.03万人次/日。看着这组数据,再看看“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规划图”中一条条延伸到城市各角落的线路,回想沈阳地铁近几年的建设速度,听着市民说起地铁从“新鲜陌生”到“日常出行”的变化,便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沈阳地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规划图纸正在变成大街小巷的“沈阳地铁”围栏 4月29日地铁十号线开通以来,沈阳地铁已运营线路里程总计114公里,共设85座地下车站。覆盖和平区、沈河区、铁西区、皇姑区、大东区、浑南区、于洪区、沈北新区等主要行政区。涵盖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西广场、太原街、中街、滑翔、长白岛、奥体中心、浑南大学城等密集客流点。将居民区、商业中心、公交枢纽、休闲公园、历史文化街区、金融贸易区、学校等城区串联起来,推动了城市发展。新线路的开通,为市民出行增加了更多选择,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出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轻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停车负担,提高城市出行效率。 除此,沈阳地铁在建线路也按下“加速键”。四号线土建工程已全面开工,计划今年完成75%;二号线南延线五个土建标段已全部进场;三号线年内实现土建工程全面开工;一号线东延线和六号线力争实现年内开工。这些曾经的规划图纸正在逐渐变成现实,成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沈阳地铁”围栏。(记者吕佳常晟罡摄)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