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企业发展
      “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线下体验店,政策怎么制定,得多听听企业意见。”一大早,辽宁沈阳综合保税区桃仙管委会经济发展部部长刘兰吉就出了门,驱车直奔一家国际产业园。  “作为供应链企业,我们希望线上团购群的群主或者社区超市的店主加盟,政策能覆盖到这些群体吗?”辽宁蜂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崇抛出疑问。  “我们正研究按照面积大小给予相应的装修、设施补贴,并统一授牌认证。”刘兰吉说,下一步会统一监管,确保商品货真价实。  今年以来,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已完成跨境电商620多万单,货值5亿多元,是去年全年交易量的3倍。跨境电商进出口产品已涵盖30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个品类,跨境电商及第三方服务企业达到400余家。未来5年,沈阳片区计划建设1000家跨境电商线下展示店和展示专柜。  刘兰吉表示,作为面向东北亚的开放前沿,沈阳自贸试验区建设要实现更高水平开放,“相关政策必须从企业需求出发,企业适用的,才是好政策。”  沈阳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扩容,也是刘兰吉心里挂念的事。“场地不足的问题得抓紧解决,等项目运营后,预计平均每天就有30万单货物。”  “现在我们有6000平方米的监管查验区域,还有3000平方米的备用场地可以随时投入使用。”远达公司常务副总裁徐锦波记得,去年受疫情影响,国际客运航线基本停运,货品大量积压,“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协调开通了跨境电商国际货运包机航线,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从去年12月到今年6月底,沈阳片区已开通沈阳至旧金山、洛杉矶、伦敦、首尔4条跨境电商国际货运包机航线,累计飞行74班,出口货物540万单,货值5.3亿元。  “业务量大幅增加,通关服务更高效,现在海关推出的叠加‘简化申报+大包过机’便利通关模式,确实方便多了。”徐锦波赞叹。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刘兰吉表示,“我们正在与沈阳海关共同推动完善沈阳东站监管场所设施,预计8月开通跨境电商中欧班列出口业务,未来每年可实现跨境电商出口1000万单以上。”
    07/29
  • 抚顺红河峡谷漂流景区单日游客量创10年来新高
    人民网沈阳7月27日电(刘珺)截至7月26日,抚顺红河峡谷漂流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8万人,7月24日单日接待游客量达14519人,创近10年来新高。抚顺红河峡谷漂流景区供图。抚顺红河峡谷漂流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位于抚顺清原县,全长12.8公里,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漂”。自今年7月2日开漂以来,景区游客量与日俱增,市场反响异常火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开漂以来,在周末火爆期,自驾游客数量是旅行社团游数量的1.5倍,首次形成了客源质量和结构的最高性价比。抚顺红河峡谷漂流景区供图。红河峡谷景区两岸森林茂密,河流顺山势而下,游客泛舟其中,穿石绕壁,凌波逐浪,有着惊险刺激的非凡体验;浪花飞溅,凉风袭来,舒爽沁凉无与伦比;激情水战让游客们着实过足了瘾,飞扬的水花拉近了人与人间的关系,似乎重温了儿时无所顾忌的嬉闹时光。抚顺红河峡谷漂流景区供图。近年来,在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扶持下,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红河峡谷漂流景区以提升景区质量、满足游客需求为目标,不断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打造时尚休闲景区设施,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营销政策,不断提高漂流者的漂流体验。如今,红河漂流为游客呈现的是第五代漂流产品,将12.8公里的漂流河道按其功能分成激流体验区、万人泼水区、休闲逍遥区,全程24处激流按特点又分成水上过山车、自然大冲浪、水上过山车+自然大冲浪三种游玩模式,在漂流以外,又增加了特色美食、篝火晚会、二人转表演、特色农副产品展销等功能,深受游客喜爱。
    07/28
  • 沈阳中街获评全国示范步行街
    7月26日晚,本网从国家商务部官方网站获悉,沈阳中街与北京王府井、天津金街、上海南京路等6条步行街经过第三方评估,确认为第二批“全国示范步行街”。沈阳中街。沈河区委宣传部供图中街步行街作为首批国家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中东北地区的唯一代表,自2018年底改造提升工作开展以来,立足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业态丰富、胡同多姿、夜景绚丽等特色深入挖掘、提升高度、体现新意、丰富内容,全面推进各项改造提升任务,将中街步行街打造成为“一横一纵多胡同”的商旅文融合发展街区。在充分融入了购物、餐饮、社交、互联网娱乐等多领域的热门IP元素后,中街涌现出了一批高品质的流行时尚品牌和以夜经济、情景、主题、体验功能为主的新型业态。2021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比增幅近七成,皇城地区最高日客流量近150万人次。仅五一小长假,中街累计客流量285万人次,其中近三分之一为省外游客,商圈实现销售额3.2亿元。沈阳中街。沈河区委宣传部供图“东北第一街”沈阳中街坐拥努尔哈赤寝宫“汗王宫”及“豫亲王府”两处重要历史遗址,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极具皇城特色的地理位置为中街步行街注入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韵味。中街·盛京龙城把“盛京老街”搬到了商场里,推出夜宵、夜购、夜游、夜赏、沉浸式古风与城市热爱的夜游综合体;中央里文化旅游景区以370年历史文化底蕴的老胡同为载体,兴建芝兰台、祈福钟、水龙军履、邓公井等文化体验区,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透过“文商旅”协同一体的模式,建成“中街老胡同改造示范地”。将历史文化的形、神、韵、名与城市人文生活、流行时尚生活以及商业特色业态相融合,全方位打造盛京城市文化名片。
    07/28
  • 风吹稻浪鲫鱼香 这也太享“伏”了
    盛夏午后,碧空如洗,绿油油的稻田带着丝丝清凉,为欢快的鱼儿遮阴避凉。“我摸了五条鱼。”“我也摸到三条了。”二十多名村民们边玩着摸鱼游戏边相互比对,在岸上的村民们,则各自为下田摸鱼的亲朋好友加油叫好,一片欢腾场面……7月23日,沈阳市辽中区首届鲫鱼文化节在辽中区冷子堡镇金山堡村广场举行。文化节以“传承宣扬鲫鱼文化,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发挥地域优势,深入挖掘“辽中鲫鱼”的文化和内涵,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文化节现场,摄影绘画展示、水田摸鱼大赛、鲫鱼烹饪展示、淡水鱼及农产品展示、趣味运动会等富有浓郁鱼特色的活动,让村民们玩得不亦乐乎。“我养鱼十多年了,平时都是批发卖鱼,没体验摸鱼的乐趣,今天吃着鱼也摸着鱼了。”来自冷子堡镇周徐村村民冯恩胜提着自己刚刚摸到的鲫鱼,心里乐开了花,“咱辽中鲫鱼又肥又鲜,欢迎大家都来尝尝,今天文化节的气氛太好了,咱辽中人自己的节日,我心里挺骄傲的,感受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丰收的喜悦,玩得太开心了。”斯人若彩虹,向晚鲫鱼风。冷子堡镇是闻名遐迩的“生态天堂、鱼米之乡”,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据冷子堡镇镇长刘晔介绍,鲫鱼文化节旨在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带动冷子堡老百姓走上致富之路,推动冷子堡镇的乡村振兴发展。此次文化节标志着冷子堡镇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上不断前行,凭借镇域优势和资源禀赋的后发优势,以多年来厚积薄发的产业集群牵引,书写新时代新农村的华丽篇章。辽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廷霜表示,“一岗四堡”文商旅功能区是辽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辽中区首届鲫鱼文化节”,是将辽中区的鲫鱼文化进一步推广的重要时刻。希望全区上下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共同努力,擦亮“辽中鲫鱼”品牌,打造好冷子堡镇这颗辽中的北部明珠。据介绍,辽中区冷子堡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发展淡水鱼养殖产业有几百年历史,全镇两万亩精养鱼池年产成鱼4.5万吨,2020年淡水鱼养殖总产值达5亿元,有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国家健康养殖示范场。(记者刘宏伟通讯员宋丽丽)
    07/27
  • 铁岭:荷花次第开 富民产业兴
    7月23日,由铁岭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九届铁岭荷花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本届荷花文化旅游节以“盛世荷开、快乐铁岭”为主题,突出铁岭生态特色的同时,进一步融入了网络元素。在主办方精心设计的30余项主题活动中,游客既可以在莲花湿地欣赏数十万株荷花竞相盛开的美景,也可以置身其中参与短视频大赛、电商直播节、精品旅游线路评选等互动活动,还可以通过文旅集市上采购、大棚里采摘、住进农家院等活动深度体验铁岭。赏荷热潮下,“颜值”变“产值”。作为铁岭最具影响力的节庆品牌,开幕仅几日,荷花文化旅游节就显现出强大的带动作用,以一池荷花撬动百业竞发。生态优先一位硕士农民的湿地之约“因参加荷花节展销,同城配送暂停三天。”7月22日,铁岭荷花文化旅游节开幕的前一天,铁岭县凡河镇益健缘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楠在4个销售群里发出停售公告。张楠如此重视荷花文化旅游节,还得从5年前的湿地之约说起。山东威海人张楠本来在北京工作,因为有在东北大学读MBA的经历,其工作的外企在铁岭投资建厂时就把他派了过来。工作稳定后,他租了一个农家院,在“插双筷子也发芽”的黑土地上试种家乡的无花果,并获得了成功。2016年7月,张楠收获无花果时,正好赶上荷花文化旅游节开幕。看着往来的车辆和人流,他突然萌生了一个在荷花文化旅游节上销售无花果的想法。“在北方,很难吃到新鲜的无花果。即使在买全球卖全球的网购时代,新鲜的无花果也因为不耐贮存、不耐运输,无法实现网购。”张楠说,那一刻他看到了巨大的机遇。沿着被铁丝网保护起来的莲花湿地走了大半天,张楠确信,在优质自然资源越来越稀缺的当下,铁岭荷花文化旅游节一定会越办越好,慕名而来的游客也会越来越多。更让他坚定信心的是,荷花文化旅游节的举办时间是每年的7月中旬到10月中旬,正好是无花果的成熟季节。于是他辞去工作,投资80多万元在距离莲花湿地不远的凡河镇边家村承包了22个大棚,种上了无花果、桑葚等家乡的水果。从2017年开始,每一年的荷花文化旅游节张楠都会带着无花果参会。7月23日,当记者在第九届铁岭荷花文化旅游节的文旅集市上见到张楠时,他正在给两名游客打包无花果。“铁岭市挺有气魄,这么好的景区,门票都不收,不仅铁岭的游客要来,沈阳和周边城市的游客也要来。谁出来玩不消费啊,我今天这1000多斤的无花果,估计都不够卖。”5年前看到的机遇变成了现实,张楠的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铁岭市委、市政府则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依托辽河湿地资源优势,建成湿地1040公顷加以保护。同时,大力发展荷花文化产业,通过荷花文化旅游节集聚人气、聚拢商气,这样的举措也给像张楠这样的创业者搭建了舞台,让他们一展身手。深耕农业一场关于草编的头脑风暴在开幕当天的文旅集市,来自各县区的合作社、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摆出了最具铁岭特色的产品,西丰县的鹿茸系列、开原市的蓝莓系列、铁岭县的杂粮系列……这些听起来平淡无奇的农产品,映入眼帘时,几乎每一样都让人眼前一亮。与玉米相关的产品,不仅有以玉米为原料的玉米茬、玉米面、玉米酒和出口日本的鲜食水果玉米,还有以玉米秸秆为材料的秸秆画,以玉米皮为材料的手工编织艺术品。来自昌图县旺金山精英草编合作社的社员池凤荣,早早就把花瓶、果盘、凉帽、汽车坐垫、拖鞋等草编样品摆放在展位上,并不时地回应游客的询价。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铁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参观文旅集市时,竟然在她的展台前停下了脚步,并拿起一款女士拎包仔细研究起来。“以前我们总是觉得,用玉米皮编的东西,几乎就是零成本,根本没想过卖出什么高价。现在得改变思路了,我们这是纯手工编的环保产品,做出精品就不愁销路。”短暂的交流,对池凤荣来说就是一场头脑风暴。“回去之后,我把这些建议好好说给合作社理事长,一定要把产品设计得有时尚感,一定要走高端路线。”作为2020年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银州区海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的同时,也在通过拉长产业链来提高经营效率。面对提问,合作社理事长张玉峰详细介绍了把小麦加工成特色馒头、把蔬菜进行脱水处理后综合效益的变化。“市领导对打造农业品牌,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都非常关注,现在看,我们合作社走的路子是对的,一定要在延伸农业产业链上下功夫。”张玉峰干劲更足了。用苦瓜加工出来的苦瓜茶,用石磨磨出来的无添加面粉,以鹿茸和蓝莓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压片糖果……文旅集市上,涉农企业用琳琅满目的商品尽情地展示着铁岭农业的深厚底蕴和深耕成果。网络助力一个“榛二代”的品牌之旅“大家好,我是李雪琴。”老家铁岭举办荷花文化旅游节,李雪琴以大家熟悉的方式开场,热情邀请网友到铁岭旅游。坐着唠嗑一举成名的短视频博主张踩铃,更是直截了当地为家乡打起了广告,“莲花湿地夏荷盛开,欢迎你到铁岭来。”没等开幕,第九届铁岭荷花文化旅游节就因为李雪琴和张踩铃的吆喝,在短视频平台先火了起来。开幕后,随着游人、商家各自开播,铁岭的荷花和特产在网络上越来越热。在组织策划今年的荷花文化旅游节时,铁岭市主动融入了网络元素。开幕前请网红进行网络推广,开幕现场设带货直播间进行集中展示售卖。为了充分调动网络力量,本届荷花文化旅游节还专门设计了短视频大赛和电商直播节,引导网友立足铁岭深入挖掘美景、美食和特色产品,鼓励主播对接铁岭特产开展销售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荷花文化旅游节开幕当天,一位站在幕后却实实在在把铁岭特产推向全国的“榛二代”也来到现场。这位90后的创业者名叫王子明,他打造的“森林小将”坚果品牌持续霸占多个电商平台的热销榜。2020年,“森林小将”还以上半年销售额5000万元的业绩,被辽宁省农学会评为百强农产品品牌。“我母亲以前就卖榛子,她那一代人用开榛子店的方式,把铁岭榛子卖到了北方的各大城市。我们这一代是借助网络和快递,把铁岭最好的坚果送上门。”学工商管理的王子明,十分注重品牌形象。他的产品不仅在外观设计上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原产地、轻加工”的理念也深得年轻人认同。许多网络销售达人虽未高调亮相却也看好铁岭特产。铁岭老字号丁记火勺的传承人丁学强说:“给我们做网络销售的是一个年轻人,他是主动找上门的,我们就负责装袋装箱发货。”西丰一家鹿产品生产企业的网络销售也被一个年轻人承包了,据说他已专程到开幕现场寻找新的合作产品。花若盛开,蝴蝶自来。在连续展销三天的文旅集市上,很多优质的铁岭特产就这样进入了网络销售市场。
    07/27
  • 沈阳新民:昔日"河泡子" 如今鱼米乡
    盛夏时节,沈阳新民市张家屯镇后大河泡村大大小小的鱼塘波光粼粼,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激起阵阵涟漪。村民赵强正在自家鱼塘边忙活,一袋袋鱼饲料倒入投料机,通过管道输送到水面上,鱼群立即聚集起来,争抢食料。“这里养的是框镜鱼,长成后一条鱼能有三四斤重。鱼塘产量很高,去年亩产15万斤,收入比较可观。”赵强的喜悦挂在脸上。后大河泡村位于张家屯镇东南部,蒲河贯穿全村,村民总计305户、1100人。走在村路上,如在画中游——路两边的稻田一片翠绿;大大小小的鱼塘一个挨着一个;新建成的新蒲岛公园整洁宽敞,花团锦簇。从昔日的“河泡子”到如今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得益于后大河泡村走好产业兴村之路,特别是村“两委”班子带领党员群众大力发展淡水鱼养殖业,带动了全村农民增收致富。“这里紧邻蒲河,再加上优质的地下水资源,养的鱼肉质鲜美,每年都有近千万斤不同品类的淡水鱼从这里发出,销往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后大河泡村党支部书记张洪芳告诉记者,绵延数十里的鱼塘所在地,就是后大河泡村曾经的“河泡子”。“过去的后大河泡村,地势低洼,十年九涝,村民守着水却过着苦日子。”1988年,27岁的张洪芳在“河泡子”里搞起淡水养殖。经过几十年打拼,他已是年收入100多万元的养殖大户。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带领村民一起养鱼,形成了产业化经营。如今,全村有养鱼农户30多户,从业人员70多人。同时,村民自发成立捞鱼网队,转移剩余劳动力20多人。另外还有一家鱼料厂,实现了自产自销,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不仅如此,村里凭借临近国道的优势,吸引了不少企业。”张洪芳说,村委会作出了两个决定:一是村集体统一帮助村民种植水稻;二是合作企业要优先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2019年年末,依托后大河泡村地下温泉资源,一个大型温泉水上乐园在村里开业,村民在农闲的时候,又多了一份营生。产业化带动,让村民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村里的人气也旺了起来。目前,后大河泡村初步构建起淡水鱼养殖、农产品深加工、温泉体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交通运输业等配套产业的兴旺,使全村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鱼专业村。2020年,全村有精养鱼池2500亩,产鲜鱼2.5万多吨,产值达3亿多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7000元左右增加到2020年的2.1万元左右。
    07/27
  • 追寻先烈足迹: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唱。在“追寻先烈足迹——辽宁站”的最后一站,追寻团来到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抚顺,通过走访雷锋学院、雷锋中学、雷锋纪念馆等,聆听雷锋故事,感受信仰的力量。雷锋雕像。人民网邱宇哲摄1960年春天,雷锋来到抚顺,在这里度过两年多的军旅生涯。他曾在日记里写道:“我是党的儿子,人民的勤务员。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我就在哪里工作。”在走访中,追寻团了解到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他把平时积存的200元钱无私奉献给抚顺人民公社和辽阳灾区人民;他用自己的津贴给丢了火车票的大嫂补票……他心系抚顺百姓,助民足迹遍布城乡。抚顺市雷锋中学。人民网邱宇哲摄雷锋的事迹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雷锋精神也成为了抚顺城市精神的内核。1961年,雷锋在本溪路小学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1976年,该学校被市政府命名为抚顺市雷锋中学。“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雷锋精神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雷峰中学校长李静如是说。雷锋雕像。人民网邱宇哲摄雷锋的生命只有短暂的22年,但却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他甘愿作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用生命践行为共产主义事业毕生奉献的铮铮誓言。奉献是青春最美的姿态,新时代年轻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让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把雷锋精神代代相传,以自身进步推动社会发展,在接续奋斗中实现伟大梦想。
    07/26
  • 追寻先烈足迹:锦州是一座英雄城市
    “辽沈战役时,部队打到锦州城西北角,一座地堡始终没有拿下。爷爷梁士英主动冲到地堡下,把爆破筒塞进了敌人的地堡里。他刚要转身,敌人就把这个爆破筒从地堡里给推了出来,这个时候爷爷就用自己的身体把地堡枪眼给堵住,与敌人同归于尽了。”配水池战斗遗址保护中心讲解员梁丹丹每次讲起这段往事都难过不已。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遗址。人民网邱宇哲摄在“追寻先烈足迹——辽宁站”的第二站,追寻团来到辽沈战役主战场——锦州。梁丹丹是梁士英烈士的孙女,23岁来到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工作,因为她从小就一直有一个想法:要在这儿,陪着爷爷。“在锦州城外围作战中,配水池战斗最为惨烈。残留在外面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弹孔见证着当年激烈的战斗场面。”梁丹丹介绍道。“这里原是日伪时期建设的一个钢筋水泥结构的供水站,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与附近的据点形成了锦北外围的防御体系。”在锦州,追寻团先后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遗址以及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辽沈战役纪念馆党组书记、馆长刘晓光为追寻团讲解。人民网邱宇哲摄辽沈战役纪念馆党组书记、馆长刘晓光介绍说:“锦州是一座英雄城市,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党史学习教育阵地,有信心有能力将革命红色基因传承好,通过丰富展馆陈列,开展社交活动、研学社教、烈士祭扫等工作,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让党的历史‘活’起来。”
    07/26
  • 辽宁做好“三篇大文章”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辽宁振兴,首先是工业振兴。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工业经济克服外部环境不利因素影响,以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为目标,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为核心,以推动数字化赋能、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着力点,工业整体运行呈现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优良态势,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数据显示,辽宁省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向好因素不断集聚、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韧性,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基础、提振了信心。向“稳”态势更加巩固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去年同期13.8个百分点,较2019年上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4.4%。“增加值稳步提升,表明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态势强劲。”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地区看,全省14个市中12个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沈阳、本溪、鞍山、大连、丹东、朝阳、阜新、铁岭、葫芦岛等9个市增速在10%以上。从行业看,全省主要行业增长态势良好。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三大主要行业分别增长20.1%、5.0%和11.2%。40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保持增长。汽车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通用设备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等23个行业增速在10%以上。重点行业拉动明显,汽车、化工、钢铁3个行业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个百分点。从企业和产品看,重点企业生产平稳、产销两旺。全省521户重点监测企业,产值占全省的70%以上,其中402户企业保持增长,增长面达77.2%,累计产值增长26.2%。全省65种重点产品中,有52种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0%。乙烯、橡胶轮胎外胎、发动机、金属切削机床等23种产品产量增长在20%以上。日均钢材产量已达24.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日均原油加工量31.2万吨,也达到历史高点。向“好”要素持续集聚“虽然辽宁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国看并不算快,但向好要素正在集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抚顺石化生产石蜡20.22万吨,实现利润2.7亿元,并成功开发生产全精炼混晶蜡1.18万吨,成为国内唯一能够生产16个牌号全精蜡产品的企业。如今,抚顺石化石蜡产量和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辽宁融入世界产业链的步伐不断加快。上半年,全省实现工业品出口交货值1292.1亿元,同比增长21.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等主要行业出口增速均在20%以上。市场扩大的同时,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水平也在不断攀升,效益水平大幅增加。1月至5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181.9亿元,同比增长28.5%,实现利润956.9亿元,同比增长182.9%,高于全国99.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国第八位。利润率已达6.75%,高于去年同期3.67个百分点。“上半年,原料价格飞涨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依旧大幅上涨,说明辽宁制造的科技含量在提升,‘新科技’‘高科技’在增加。”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责任人表示。数据也显示,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88.1%,高于全省工业投资86.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部分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06.1%;服务器产量增长73.1%;集成电路产量增长67.5%;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3.6%。华晨宝马新能源汽车、芯源微电子、拓荆科技等企业产值成倍增长。向“新”步伐正在加快7月21日,抚顺胜利经济开发区,在辽宁万恒门业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上,一批批定制门板正在下线。这里的每一个加工步骤都将以数据形式上传到“云”,显示在管理者的屏幕上。装上“智慧”大脑的万恒门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服务,企业生产效率因此提高30%,订单流程时间减少了50%。数字化赋能让辽宁制造加快了转型升级的脚步。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加快建设1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服务企业近1万户,连接工业设备近10万台,可提供工业APP493个。打破信息壁垒,加强撮合对接。上半年,辽宁省召开三次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交流会及铁西智能制造伙伴对话活动,撮合企业间现场对接200余次,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难点问题。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底座。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5G基站3万余个,居东北首位。全省上线标识解析二级节点6个,在建13个,接入企业397户、标识解析注册量586万,居东北首位;鞍钢机器视觉质检入选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十大典型应用场景;沈阳鸿宇科技装备信息模型解决方案成功入围全国13个信息模型应用案例;沈鼓数字化车间项目等6个案例获评工信部企业上云典型案例;沈阳新松等3个项目获批国家物联网示范平台建设项目。
    07/23
  • 沈阳地铁开通“人民红”号主题列车
    人民网沈阳7月23日电(邱宇哲)当地铁列车缓慢停靠站台,车门打开,乘客鱼贯而入,贴在车厢里的李大钊、陈延年、雷锋、焦裕禄等人物故事吸引众多乘客目光。沈阳地铁“人民红”号主题列车。人民网邱宇哲摄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近群众身边,人民网辽宁频道、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地铁集团联合打造四列“人民红”号主题地铁列车。这是沈阳地铁开通十余年来,首次推出党建主题专列,四列主题列车覆盖沈阳已经开通的四条地铁线路,日均客流量在120万人次以上。市民扫码浏览红色展馆。人民网邱宇哲摄据了解,每辆主题列车有60余张主题海报,分成两个不同的系列。1号线和2号线为人物故事系列,内容是“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系列报道。9号线和10号线为红色记忆网上展馆,市民可扫码浏览红色展馆。红色展馆包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等。滂江街地铁站的联排主题灯箱。人民网邱宇哲摄在滂江街地铁站,联排主题灯箱上悬挂着绘有沈阳城市风貌为主的海报,让许多经过的市民驻足拍照。市民可以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下载“人民网+”客户端,或者扫描“党史学习教育”二维码关注党史学习教育官微。沈阳地铁“人民红”号主题列车。人民网邱宇哲摄人民网辽宁频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人民红”号主题列车,是人民网权威内容和传播优势与城市现代交通设施的一次有效融合,是全媒体时代主流内容跨界传播的有益尝试。“四列地铁列车覆盖沈阳的每一条线路,这次我们利用沈阳地铁的列车资源,把红色故事融入到百姓的出行当中,打造流动的红色历史课堂,让红色血脉流动起来,引领人们从历史中汲取信仰、智慧和前行的力量。”沈阳地铁相关负责人说。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