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沈阳中街步行街:中国红映盛京雪
    11/16
  • 辽宁大连:“钢铁巨龙”穿城入海
    11月11日,大连湾海底隧道最终接头施工全部完成,标志着海上沉管段与陆上现浇段的对接结构顶推试验可以启动。大连湾海底隧道主线长5.1千米,穿越黄海侧大连湾,连接大连东港商务区与钻石湾,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项技术条件复杂、建设标准极高的跨海交通工程。
    11/16
  • 辽宁大学:冬已至 赏初雪
    转眼间,秋天成了故事,冬天已是风景。挥别秋光,遇见辽大初雪。云朵摇晃,撒下颗颗珍珠,装扮冬日校园。
    11/15
  • 沈阳师范大学:校园里的“红色地标”
    一幅幅经典的图片、一件件珍贵的展品、一场场精彩的讲解,坐落在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博物馆里的“庆祝建党百年东北地区党史图片展”成为了校园里的“红色地标”,引起了校内师生和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截至目前,沈阳师范大学已累计接待校内外各级各类团体50余个,共计5万余人观展,在全社会引起了良好反响。此次展览以东北解放区的创建和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为重点,展出了“星星之火点燃东北”“抗日战争首起东北”等10个篇章200余幅图片,还展出了沈阳老兵红色大篷车团队的近百件东北地区珍贵的革命老物件,使观众在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记得牢的故事中达成共识、产生共鸣、形成共振。据悉,图片展经过三个多月精心筹备,承集各方力量的支持,专门成立了规模为20余人的“师生宣讲团”,广泛开展校内讲解近20场。图片展作为沈阳师范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形式,成为辐射全省教育系统的重要载体,在做好校内师生参观学习的同时,面向社会广泛开放。辽宁省审计组、中铁八局领导机关、沈阳市沈北城市建设局等校外团体先后到馆参观。图片展区设在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博物馆,博物馆常年接待全省乃至全国游客,重点面向中小学生,通过地域优势吸引中小学生走近党史,培养“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的意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辽,担当时代责任。
    11/15
  • 辽宁锦州:抢抓新机遇 启动新引擎
    “新的规划为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指明了方向,翔实、细致、可执行!”接到赴市委开会学习的通知,辽宁锦州市商务局局长隋有为兴奋不已,过去一年东奔西跑的疲惫,仿佛瞬间消失。让隋有为难掩激动的规划,正是10月末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锦州市推进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领导小组成员,隋有为亲眼见证东北陆海新通道从无到有。今年,投资34.7亿元的浩业集团锦州基地等一大批亿元项目签约落地。在锦州港,港口的业务总监张建波也在研究这一新政策。今年前三季度,通过借力东北陆海新通道,锦州港外贸吞吐量累计完成约140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7%。“东北陆海新通道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给了我们干事创业的新活力。”碧波万顷,万吨巨轮往来穿梭;铁龙驰骋,“海陆空”货畅其流。乘着新《规划》的东风,锦州高水平建设东北陆海新通道正驶入快车道。风雪中,锦州港持续为东北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务。为何要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现实支撑“呜——”汽笛声中,一艘巨轮缓缓靠岸锦州港码头。龙门吊下,码头指导员指着船身,放大嗓门说道:“这条船装着辽西的成品油,将通过海运的方式运往南方。”近一段时间,锦州港迎来了成品油、粮食、矿建材料等货物运输的高峰期,东北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的多种类货物经锦州港中转后,再销往国内外其他地区。锦州港的龙门吊抓起即将运往欧洲的集装箱。“过去走其他港口,耗时长、成本高。”一家粮油企业表示,得益于东北陆海新通道,锦州港建设提速,航次增多。今年起,东北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煤炭、油品、钢材、玉米、矿砂等物产,经锦州港中转要比经其他港口中转近100公里至500公里,实现了进出口就近输送,极大地节约了运输成本。东北陆海新通道,是指以锦州市和锦州港作为“桥头堡”和门户港,建设一条途经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直达内蒙古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的铁路,再经蒙古国和俄罗斯铁路抵达欧洲。如今,东北陆海新通道的“朋友圈”不断扩容。借助这条新通道,以锦州这个重要枢纽为“桥头堡”,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十五市(盟)开辟了更快捷的出海通道,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合作体系,不断促进海陆双向开放,带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目前,我们正以锦州港作为海陆交汇枢纽,向西建设一条连接蒙俄,通达欧洲的铁路通道;向北连通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重要城市,构建东北地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向南衔接京津冀及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向东紧密连接日韩。”锦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昊说。贯通东北亚经济圈,打造对外开放前沿的新通道,是为国家战略给东北提出的课题做的答案之一。“满载太阳能板等货物的货轮,在4天的航程里,穿过渤海、黄海等海域,航行1200海里抵达太平洋沿岸的俄罗斯第一集装箱集散港东方港,比传统输运方式节省了非常多的运输成本。”隋有为举例算账,锦州市生产太阳能板的企业转走陆海新通道,一年能省数百万元运输成本。东北陆海新通道不仅提升了沿线城市的物流水平,也帮助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等多个内地城市实现转身向海发展,东北陆海新通道的辐射面正在加快扩展。隋有为介绍,借着新通道的东风,锦州港相继开通了锦州港—莫斯科中欧班列、锦州港直达俄罗斯外贸集装箱航线。奥鸿药业三期项目设备正在调试。有何作用?最具成本优势和发展机遇的物流通道翻开锦州市对东北陆海新通道的建设规划,到2025年,将实现辽宁出海港口与西伯利亚铁路的联通。仅对锦州港就将计划投资130亿元,新增生产性泊位15个,力争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达到300万标箱。这个新通道,不仅是物流通道,更是东北亚的经济新走廊。东北陆海新通道的建设给锦州万得集团(图中所示)这样的企业带来更多实惠和便利。随着东北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陆海新通道沿线投资兴业。这对于作为东北陆海新通道“桥头堡”的锦州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半年时间里,锦州市谋划通道重大项目54个,总投资547亿元。另外,投资53亿元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能源基地、投资34.7亿元的浩业集团锦州基地等项目均进展顺利。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张建波向记者介绍,为快速推进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锦州港正在全力打造“港口+通道”的全新物流体系。到目前,已先后布局通辽、赤峰、朝阳、齐齐哈尔、珠恩嘎达布其等内陆港,进一步将码头的功能延伸到了内陆口岸。最近,还加强了与中国交通物流协会的沟通和联系,已聘请2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倾心为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解囊献策。与此同时,为加快推动临港产业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口岸环境,锦州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目前已经开工,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经封关运行。在整个“十四五”期间,锦州港还将在30万吨级航道的浚深、港内国铁体系的完善等诸多方面持续加力,不断提高锦州港的集疏运条件和通货能力,大力提升建设绿色港口、智慧港口的能力和水平。“东北陆海新通道贯通以后,给我们带来的最显著效益就是蒙古国的东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以及远东地区的一部分资源会回流到国内。这部分资源会有效地弥补资源导致的老工业体系的部分停摆,对锦州港集装箱业务带来的增量也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张建波说道。锦州市委主要领导表示,推进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就是将新通道建设放在整个东北亚经济圈建设的格局中,以锦州为国际物流出海枢纽,打通东北地区与蒙古国、俄罗斯直至欧洲发达国家的“辽蒙欧”国际运输陆海联运通道,为东北地区开通一条最便捷通往欧洲的中蒙俄经济走廊新通道。对锦州以北腹地的各个市(盟)来说,锦州港就是最近的出海口。东北陆海新通道是一条可以为通道沿线和周边的诸多市(盟)带来发展机遇的最具成本优势的物流通道。如何建设?补短板优服务提升通道竞争力11月10日,锦州港30万吨航道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繁忙,几艘耙吸式挖泥船机械轰鸣、马力全开,正在进行航道疏浚专项工程。截至目前,疏浚量已达400万立方米。2023年该项目完工后,锦州港可靠泊30万吨级油轮,适应油船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为东北陆海新通道提供有力基础保障。今年以来,作为东北陆海新通道的“桥头堡”,锦州市不断加快新通道的建设,让中外货物南来北往,助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陆海“相约”大通道,锦州正在持续释放“海”的潜力,做足“以港兴市”的文章,积极融入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努力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加快形成一条更为便捷的亚欧新通道。锦州市推进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领导小组成员隋有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锦州作为东北陆海新通道的“桥头堡”,一直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推进新通道建设的有关工作。希望借此打造好东北四省区合作先导区。通过推进通道沿线各市(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点,推动通道沿线十五市(盟)基础设施联通、工作机制联动、产业链互补、创新链共享,做强陆海新通道锦州枢纽港、门户港服务通道及通道辐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锦州市委主要领导表示,目前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处于一个重要的机遇期,必须要抓住“北粮南运”“冷链市场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项目”等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明晰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工作项目以及工作成果,打造锦州新的增长极,引领锦州高质量发展。同时,锦州市要利用今年最后两个月的时间,对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进行整体、统筹谋划,同步形成明年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工作要点,与规划相吻合,进一步明确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四梁八柱”,做好项目安排。工作切口、工作年度目标、全市的布局都要明晰清楚。继续抓好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按照既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按下“快进键”,加速推进。“推进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必将为锦州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的基础。东北陆海新通道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锦州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体现,已然成为锦州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新前沿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毕德利说道。
    11/15
  • 辽宁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看台板安装完毕
    (王炳森摄)11月11日,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看台板安装工程完工,比计划工期提前了48天。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是2023年亚洲杯的承办球场,也是我国首座三面环海的专业足球场,预计于2022年底完成竣工验收。此次施工过程面临交叉作业难、构件数量多、暴雨暴雪及大风等不利因素。项目团队顶风冒雪开展百日会战,提前圆满完成安装任务,为下一步索结构、屋面膜结构施工争取了时间。
    11/15
  • 辽宁鞍山:点燃创新“引擎” 转换新旧动能
    作为老工业城市,鞍山市传统产业占比偏高,高新技术产业体量偏小。正视短板与不足,鞍山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坚持走创新路、吃技术饭,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不断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融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推动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今年前三季度,鞍山市创新驱动成效喜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同比增长68.1%,增加值同比增长48.8%,增速均位列全省第一位;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8.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9.6%。台安神龙腾达工贸有限公司彩钢板成品库。转型升级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近日,记者走进鞍山钢峰风机有限责任公司远程监控中心,只见繁忙运行的监控主机正对客户风机各项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和诊断。“如果客户机器出现故障,监控系统就会报警,我们会迅速将故障处理方案反馈给客户,由现场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公司总经理助理解军表示,得益于技术创新,钢峰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升了不说,订单更是一个接着一个。走创新路、吃技术饭。钢峰风机的喜人发展态势,正是鞍山市改造升级“老字号”取得成效的缩影。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鞍山市立足自身产业基因,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紧紧围绕12条产业链和4个产业集群延链建群,部署创新链、优化生态链,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东北地区重要制造业基地。围绕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力装备和冶金设备4条“老字号”产业链,鞍山市以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为主攻方向,以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抓手,以军民融合和“双鞍”融合等为重要平台,力促“鞍山制造”向“鞍山智造”转变。目前,科世科汽车部件(平湖)有限公司汽车线束项目计划12月份实现大连大众发动机线束项目全部量产,辽宁新福源精密制造公司减速机及重型配件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围绕钢铁及深加工、菱镁、精细化工、食品深加工4条“原字号”产业链,鞍山市从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入手,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节能低碳为导向,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进发。目前,后英集团鞍山活龙矿业有限公司铁矿采选项目已开始投入开采,鞍钢废钢资源(鞍山)有限公司废钢加工处理基地一期项目已竣工投产,辽宁镁晶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高端镁质凝胶系列产品项目一期工程两条生产线正在采购设备。围绕氢能、电池、光电和磁动力4条“新字号”产业链,鞍山市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把“新字号”由小做大增强。目前,迈格钠磁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共同组建了北京国磁动力技术研究院;辽宁优讯科技高速半导体激光器(5G)项目,100G高速半导体激光器产线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辽宁星空钠电有限公司钠离子电池(一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完成负极材料“硬碳”和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的研发。为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鞍山市还发力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升级改造、数字化改造、节能改造和环保改造等,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方向高质量发展。其中,技术升级改造从推动企业设备升级改造、推动企业机器换人、推动企业增加新产品等方面重点发力,数字化改造从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智慧园区建设、推进钢铁和菱镁行业数字化改造、推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等方面重点发力,节能改造从加快节能工业锅炉和窑炉的升级改造、促进高效电机和变压器能效提升、加快余热余压高效回收和循环利用等方面重点发力,环保改造从全面推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新型窑炉及环保装备升级改造、严控重化工业新增产能等方面重点发力。目前,鞍山市“四改”项目库已纳入项目418个,总投资260.9亿元,各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数字赋能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日前,鞍山市数字产业园揭牌启动,除中兴通讯、思特奇信息等20家企业入驻外,哈尔滨工业大学、鞍山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家高校院所也已进驻,并有移动、联通、电信、铁塔四大运营商开展运营保障;举行“数字鞍山智造强市”机会场景发布会,立足产业基础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以场景清单的方式,与鞍钢集团共同谋划发布706个应用场景项目,总投资额约2516亿元……海城现代菱镁产业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智能生产线。连日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精彩曲目在钢都大地不断奏响,这也正是鞍山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采取的重要举措。鞍山市充分发挥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解决方案、优秀产品及应用企业,集聚企业、项目、人才等优势资源,全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塑造“一园五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格局,打造数字产业集群。通过全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等建设,鞍山市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新支撑。全面推进光网城市建设,加快宽带无线网络升级,建成5G基站3260余座,初步实现重点区域、交通枢纽5G网络覆盖。全市建设数据中心23个,7个数据中心对外提供服务。其中,鞍山梦网云数据中心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三网融合国际A级第三方数据中心,鞍钢数据中心参照“国家A级机房”标准建设,已建设120台标准机柜。与此同时,鞍山市通过采取加快5G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快创新软件服务产业、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加快突破前沿数字产业等措施,全面推动数字产业加快发展。其中,依托工控、金融机具、智能电网等控制类软件研发基础,根据钢铁、菱镁、装备制造、金融等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数字化需求,着力构建面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工业软件产业链。目前,亚世光电拥有2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液晶显示屏生产线和15条光电显示模组生产线,80%以上的产品出口海外;创鑫激光连续光纤激光器可达1500W;正发电路是东北最大的印制电路板(PCB)制造企业;骑士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我国智能体感行业第一家拥有美国UL认证的公司。鞍山市积极推广应用场景,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通过采取出台文件细化重点任务、夯实网络基础、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等措施,积极引导推动企业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让优势产业不断迸发新的活力。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1户、贯标试点企业4户,省级贯标试点企业9户;获批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2个,省重点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世界首个“5G工业专网+智慧炼钢”项目在鞍钢实现工业化应用。科技创新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激光产业园内,工作人员正在生产激光面板。11月5日,鞍山衡业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专用车制造车间内,整个装配车间正开足马力赶订单。“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我们不断加大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力度,政产学研合作打造出新的核心竞争力,使我们的系列新产品不断抢占市场,今年前三季度,产值至少翻了一倍。”鞍山衡业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奕波骄傲地说。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助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是鞍山市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采取的有效举措。今年以来,鞍山市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通过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完善创新科技机制体制等,不断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鞍山市以布局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推进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快推进双创基地建设等为重点,不断提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聚焦科技创新需求,持续推进国家、省、市级研发机构建设,培育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建立健全研发机构绩效考评机制,实行“能上能下”机制,联合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综合实力,推动企业创新平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565家。为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鞍山市以引育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为重点,不断加大培育力度。成立培育科技型企业工作专班,建立省级50家、市级80家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并将“企业之家”线上平台与服务平台结合,广泛开展企业调查,有针对性地提供对接服务。同时,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0户、省级瞪羚企业5户、省级雏鹰企业15户。不断完善创新科技机制体制,鞍山市积极推进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建设,开展“揭榜挂帅”技术攻关,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效率。全市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围绕重点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建设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共征集实质性产学研联盟65个,并积极向省科技厅推荐省级“揭榜挂帅”项目,辽宁菱镁产业产学研联盟“菱镁固废化工材料高值利用技术”等5个联盟项目入选首批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榜单。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3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家。统筹部署走好高质量创新之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日前,在中国共产党鞍山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鞍山市对奋力开创钢都创新发展新局面进行了再部署。全市将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建设,全力走好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鞍钢彩涂板生产车间。鞍山市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全市将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发挥鞍山高新区优势,提高公共研发服务能力;用好中关村软件园飞地、清控科创双创街等平台,支持鞍钢等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组建实质性创新联盟,共建国家级钢铁、菱镁产业创新中心。加速成果转化,强化产学研合作服务,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用好投保贷联动等科技金融服务,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支持科技创新。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实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鞍山市将支持传统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升级、工艺提升,加快高端化、智能化步伐,提高整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并把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引进一批上下游领军企业,构建比较完整稳定的产业链和集群。同时,鼓励激光及光电显示、磁动力、新能源电池、氢能、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龙头企业落户鞍山并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此外,实施创新型初创企业培育计划,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培育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形成新苗成林、百花竞放的良好态势。鞍山市还将深入推进数字鞍山、智造强市建设。全市将加快产业数字化,推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和鞍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推动传统企业实行数字化改造,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推动主导产业数字赋能、转型升级。加快数字产业化,依托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引进区块链、5G、VR/AR、物联网、智能终端等数字企业,培育国内领先的工业软件企业,大力发展光传输器件、智能制造等产业。依托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鞍山市正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突围,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1/12
  • 辽宁大连:不断提升城市“颜值”和“气质”
    连续4年全年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近海海域水质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类标准、每年冬天数百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在此驻足”……空气清新、海水湛蓝、绿树掩映,越来越亮丽的生态环境,让大连这座城市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让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后劲越来越足。今年以来,大连市坚持“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总体思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城市的“颜值”和“气质”不断提升。越来越亮丽的生态环境,让大连这座城市的吸引力越来越强。(雪林摄)蓝天保卫战让天更蓝“我每天都要登山,已经坚持20多年了,这几年我最大的感受是虽然这座城市楼群更多了,可取暖用的烟囱却逐年在减少!”家住大连市中山区昆明街的王先生深有感触地说。青山多妩媚、碧海连云天。为了让广大市民呼吸更清新宜人的空气,享受更多的“蓝天获得感”,大连市委、市政府咬定“天常蓝”目标,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针对影响大连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因子PM2.5和臭氧,全面实施“控煤、控车、控工业源、控尘、调结构”五大举措,深入推进“燃煤设施污染治理、VOCs整治、减污降碳、保良减污”四项行动,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全面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进一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控水平,今年大连市先后印发了《轻中度污染天气“保良减污”工作措施》《夏季空气质量攻坚行动方案》,以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为重点,一天一天算,一小时一小时拼,一微克一微克除,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强化部门分工,落实管控责任,建立了多部门协同、全方位管控的空气质量保障新格局。大连市为北方供暖城市,燃煤产生的颗粒物等是影响冬季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大连市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攻坚,于2020年斥资10.8亿元开展了一场燃煤设施污染治理行动,大连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组织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和疫情影响等困难,顺利完成了全市13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建设或改造、383台在用燃煤锅炉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并配套在线监测装置、47台燃煤锅炉拆炉并网或用清洁能源替代、60台禁燃区内燃用兰炭锅炉淘汰等4项重要任务。截至目前,大连市已提前达到国家清洁供暖标准要求。近年来,臭氧成为影响大连市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因子,而VOCs是形成臭氧和PM2.5的重要前体物,管控VOCs成为改善全市空气环境质量的有效抓手。大连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集中攻坚VOCs治理,推行VOCs治理“一厂一策”制度,组织编制了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4个行业的VOCs控制技术指南,组建了54人的VOCs污染防治专家团队,按照“全面自查、编制方案、专家把关、推进治理、成果公示、现场复核”6个环节依次开展整治,逐步形成具有大连特色的VOCs治理模式。截至目前,全市254家年产生挥发性有机物10吨以上的企业,全部纳入重点管控对象;已完成233家企业深度整治,累计完成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43家、治理无组织排放71项、高效治理设施建设134套,初步测算减排VOCs约2万吨/年,成为辽宁省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的先行者,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均已初见成效。碧水保卫战让水更清在甘井子区泉水河畔,红蓝相间的健身步道在河的两岸蜿蜒伸展,新增的树木植被沿河覆盖,景观廊架点缀其中。一座绵延数公里的城市滨水生态休闲公园已现雏形。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碧波荡漾,景色秀美。(邹德权摄)为进一步夯实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工作基础,大连市出台了《大连市河流水质达标综合保障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各级河长统领作用,打造河流水质“铁桶式”管控体系。在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强化水环境管理内容,对各区市县(先导区)进行全方位的河流水质考核与评价,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责任,生态环境部门监管责任,行业主管部门指导责任,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等“四个责任”压紧压实。创新性地制定了《大连市河流水环境质量管理问责办法(试行)》,标出底线、划出红线,严格执行“谁污染、谁担责”“谁破坏、谁担责”,同时激发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意识,认真履行水污染防治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同时,着力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有效保障水质达标。一是实行断面水质巡查研判制度。逐条河流摸排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一河一策整治措施;密切关注汛期强降雨、水生植物生长等导致的水质超标情况,预测水质变化趋势,提前做出预判预警。二是落实水质达标日调度制度。针对国考断面数据异常或连续超标情况,及时开展实地检查、调查、监测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超标问题;强化问题整改清单管理和销号制度;积极开展“环境质量达标月”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列出清单,集中解决一系列影响河流水质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强入河排污口等点源污染防控。完成了入河排污口台账建立,并将排污口的基本信息、对应断面、关联源等内容录入平台系统,实行边查边治、立行立改、统筹推进的规范化整治措施,做到问题查实一批、计划制定一批、规范整治一批。截至今年9月底,大连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2.9%,14处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8条河流14个国控断面均达到考核目标,无劣Ⅴ类水质。农村污染治理让乡村更整洁初冬时节,走进鞍子山乡山海丰村,只见蜿蜒于全村的柏油路上一尘不染,村头池塘清澈见底,农舍周边看不到垃圾。“过去鸡狗乱窜、脏水乱淌的场景早已没有了,环境不比城里差。”村民吕春凤自豪地说。今年,大连市不断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139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水源地规范化整治工作。以重点流域、水源地保护区内村庄为重点,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再次排查,推动1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制定了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粪肥利用台账,推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指导旅顺口区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推动甘井子区岔鞍村和金普新区向应街道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治理体系更完善让环境更美在大连市内白云山附近,市民经常会看见野生的梅花鹿种群。200多只梅花鹿经常穿越在绿色山间,与人和谐相处。在健全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方面,大连市大力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全市持有排污许可证的企业有951家,登记管理企业26477家,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推动生产服务绿色化,28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对全市907家企业开展信用评价,并推行信用承诺机制,相关工作做法在全省推广。大连市生态环境部门在严格把关的同时,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李瑞祥摄)在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方面,全面完成省级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完成制定《大连市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强化环境损害者生态修复责任,启动损害赔偿案件12起,实现“索赔一起、警示一片”的良好效果。在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方面,制定环境有奖举报和信访投诉考评办法,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进一步完善。深入推进全民环境宣传教育,今年,全市新增6个环境教育基地和3家环保设施开放单位。推动生态创建,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张家村跻身首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11/12
  • 辽宁阜新新邱经济转型20周年摄影图片展开展
    日前,“转型二十载、逐梦新时代”新邱经济转型20周年摄影图片展在新邱区工人文化宫广场举行。在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前,阜新市新邱区市民不时驻足观看、听取讲解、交流感受,共同回顾新邱转型征程。一幕幕震撼的转型场景,一个个感人的转型故事,一项项丰硕的转型成就……都定格在方寸之间,浓缩于百年新邱的岁月长河之中,奔流在每名参观者的记忆深处。市民欣赏图片展。作为阜新经济转型先导区,20年来的艰难跋涉和艰辛求索,新邱区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次图片展通过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5个展区120幅图片的展出,穿越时空,抚今追昔,全景展现了新邱转型2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新邱人敢为人先、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
    11/12
  • 沈阳:浑河雪色
      11月11日拍摄的沈阳市浑河两岸雪景(无人机照片)。  11月7日以来,沈阳市出现连续降雪天气。沈阳市浑河两岸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