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2-6-22 13:29:52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社
青山环抱、薄雾蒙蒙。仲夏时节,在兰海高速广甘段,鞍山森远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施工人员采用地热再生工艺进行路面养护,通过热循环可降低能耗40%。近年来,该公司坚持绿色发展、创新驱动,调整产品结构,营业收入连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森远路桥只是我省工业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为目标,奋力书写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工业企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迈进。
以智赋能激活“老”的优势。装备制造业是我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辽宁“老字号”的代表,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前些年也面临“块头大”“身子沉”“掉头难”,导致整个产业“带不动”“走不快”问题。
找到症结后,我省有针对性地在解决方案和各类数据资源、应用场景之间进行“撮合”。通过以“软”赋“硬”、以智赋能,将丰富的应用场景激活。
在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船体车间内,一片片灰色钢板像一页页纸张,整齐而有序地输出,并自动进入下一环节;在赛轮(沈阳)轮胎有限公司,生产线上的轮胎像有着“自主思维”,在多个工序间“穿梭”……如今,这样的智能生产场景在辽沈大地越来越多。
截至目前,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两项关键指标分别达到55.2%、73.8%。2021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1.2%。
“老字号”智能化升级,“原字号”精深化发展。辽阳石化65号车间内,一颗颗乳白色的PETG产品“顺流而下”,经过烘干等环节,扎堆进入包装袋内。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产品,是高端食品、化妆品的包装原料,附加值是普通材料的好几倍,而辽阳石化是国内唯一生产商。调整产业结构“减油增化”,瞄准特色产品进军高端市场,辽阳石化今年4月份利润达4.16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以“油头化尾”为抓手,推动石油精深加工,我省“原字号”产业正逐步走出独具特色的“黄金大道”。
规模效益日益凸显,2021年,全省石化行业营业收入首次迈入万亿元大关,全省精细化率提高2.1个百分点,冶金新材料营收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乙烯、PX、PTA产能均位居全国首位。2021年鞍钢与本钢完成重组,全球第三大钢铁航母在辽宁诞生,新鞍钢营业收入首次超过3000亿元。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全省10种有色金属产量103.7万吨,同比增长11.9%。海绵钛年产量3.6万吨,位居国内第一。PBT工程塑料、异戊橡胶等化工新材料实现产业化,高性能纤维、电子化学品、硼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实现突破。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生力量茁壮成长。
今年3月,一份来自权威机构的《2021年中国市场商用车法规双预警前装标配搭载供应商》名单中,东软睿驰以24.7%的市场占有率位居榜首。这家仅成立6年多的企业,已成长为全国公认的行业领军者。
不断在产业新领域、产品中高端寻找破发点的,又何止睿驰。
2021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1.2%,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营业收入达到2012年的50倍,与北京、上海构成全国集成电路装备三大重点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异军突起,销售利润率由2012年的8.2%提高到14.3%,化药制剂、生物药品、中成药、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行业占比达83.6%。大连辉瑞、沈阳三生制药等4户企业入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软件业务持续增长,2021年营业收入2073亿元,同比增长11.6%,软件离岸外包业务收入连续11年位居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