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稳增长 打基础 添后劲——辽宁建平县扎实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年”纪实
    年初以来,建平县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年”为引领,把项目立县战略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积极谋划和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开复工项目10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1个,总投资168.06亿元,涵盖节能环保新材料、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建平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入实施城市提升战略。按照山水人城和谐共生的生态园林城市定位,不断完善“一河三带九园”生态景观体系,为宜商、宜居、宜业、宜游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乡村产业振兴为引领,全力抓好杂粮等特色产业规模发展,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老官地镇裸地蔬菜机械化播种现场。张旭摄项目建设加速跑增添发展后劲总投资15亿元的辽宁瑞宁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制造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建平县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200兆瓦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平价上网项目开工建设,闽钢高端智能盘扣、托田窗饰铝业高端门窗等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年初以来,建平县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年”为引领,把项目立县战略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积极谋划和推进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开复工重点项目180个,总投资305.2亿元。其中新建项目86个,续建项目94个。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是稳增长、打基础、增后劲的关键举措。今年,建平县紧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四大产业集群及非金属新材料、新型建材、现代钢铁冶金原材料供应、机械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畜牧产品精深加工、种植产品精深加工、林果产品精深加工等11条产业链,全力引进龙头科技型企业、符合产业政策要求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对现有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梳理、深入挖潜,加快企业改造升级步伐,做好“三篇大文章”,支持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快速做大做优做强,孵化新项目。全县坚持“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围绕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聚焦“一县一业”产业布局,重点推进辽宁瑞宁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制造等高新技术项目落地投产,推动产业上下游延伸发展;围绕新能源产业,聚焦集中式、分散式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等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总装机容量155万千瓦的中能建、华润电力等风电项目,力争建成风光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围绕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推动建新高端机械制造、闽钢高端智能盘扣等重点项目落地,促进中海建强、菲哲石油等项目达产;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培育本地龙头企业,促进怀志米业、秀源果业等现有特色企业提质量、创品牌,打造叫得响、质量高的特色产业园区。针对疫情影响,建平县打破招商工作瓶颈,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招商顾问,以“顾问+专业招商分局”的模式,拓宽招商视野、深挖招商线索。充分利用网络开展云招商,组织召开视频洽谈,开展云洽谈、云签约活动。截至目前,已签约项目3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5亿元以下至1亿元项目11个,亿元以下项目18个。在签约项目中有精密加工制造、恒利源机械加工、高端门窗制造、辽宁亚奇精品杂粮食品等10个项目通过云签约方式完成项目签约。建平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行“统一代办、集中审批”机制,为项目落地开工提供全周期服务,强化重大项目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保障,累计代办项目79个。围绕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城市更新、文化旅游等重点支持方向,高质量做好项目包装申报工作,向上争取到位资金项目121个,到位资金23.35亿元。中海建强门窗有限公司员工赶订单、忙生产。张旭摄提升城市宜居度打造幸福家园东环岛文化活动广场和西环岛文化活动广场是建平县重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近年来,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区人口数量的增加,两个文化广场在高频率使用中逐渐显露出功能退化、基础设施陈旧、空间结构不合理、景观风貌破败等问题。今年,县委、县政府从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文化活动广场与城市融合发展、延续特有的城市文化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绿植提升、文化融入,对两个广场进行改造提升。目前,两个文化活动广场提升工作已全面启动。年初以来,建平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入实施城市提升战略。按照山水人城和谐共生的生态园林城市定位,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推进,不断完善“一河三带九园”生态景观体系,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建平。对总长7.5公里的牤牛河城区段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助力城市水系景观自然美与生态效益融合发展;环绕铁路、河流、城市构筑4150公顷的高铁防护绿化带、沿河景观带、环城绿化带。通过规划建绿、见缝植绿,持续加大植绿力度,丰富植物种类,增加园林小品,提高“三带”的观赏性,逐步完善城市绿化体系;完善牤牛河生态湿地、南山森林公园、北山森林公园、人民公园以及体育场、新市镇广场、万寿广场、世纪广场、政府广场的各项基础设施,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生态景观系统,赋予城市新的颜值与内涵,为宜商、宜居、宜业、宜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建平县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把文化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休闲民宿相融合,让文旅产业发展具有生命力、吸引力。研究出台鼓励政策,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注入,高质量建设文旅配套设施,通过政策牵引,树立文化旅游发展导向,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兴县产业,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目前,文旅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奖励办法草案已制定完成。全县依托牛河梁、天秀山、牤牛河、燕长城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景点、设计精品旅游路线,进一步规划提升通往内蒙古草原的特色旅游观光路,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坚持以文促旅。全力打造牛河梁红山文化研学基地和数字化展示工程,高位推进红山文化联合“申遗”,加快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平段)建设,全力打造京津冀居民休闲旅游康养后花园。小平房村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项目正在组卷,小平房连通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旅游通道路基工程已基本完成;燕长城特色展示点项目已完成初步规划和方案设计;体育公园和天秀山、黄花山、苇子沟山登山步道项目已完成入库;南滨河路东段正在施工;建平南高速口游客中心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面向京津冀地区的旅游休闲目的地正在全力推进建设之中。朝阳晋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张旭摄特色产业引领加快乡村振兴连日来,在建平镇新邱村千亩马铃薯种植基地,村民们两三人一组穿梭在整齐的田垄间,利用大型农机设备开沟、播种。建平镇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统一承包给种植大户。通过规模化经营,打造了多个农业特色板块经济示范点,实现了14个村特色农业全覆盖,在实现村村有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做到户户有致富项目、人人有增收门路。今年,建平县立足农业大县这一根本,以乡村产业振兴为引领,全力抓好特色产业,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为百姓致富增收谋新路,为乡村振兴筑根基。作为“中国杂粮之乡”,建平县把杂粮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发展主导产业,坚持“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发展理念,依托地域优势和特色,积极建设综合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规模化经营,同时,加快优质品种引进、种植,扩大覆膜保墒、测土配方等技术的应用范围,促进杂粮的结构、布局向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杂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县乡村振兴赋能。今年,建平县以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为目标,重点推进以朱碌科镇为重点,打造杂粮销售基地;以哈拉道口、老官地、昌隆、八家等乡镇为主的裸地蔬菜,以榆树林子、沙海、小塘、深井、太平庄等乡镇为主的保护地蔬菜,打造高效果蔬生态基地;围绕温氏、牧原、正邦,打造高标准畜牧养殖基地。截至目前,全县已落实产业基地346个,包含设施农业小区13个6500亩,裸地蔬菜中草药基地73个10.5万亩,杂粮基地143个30万亩,养殖小区基地69个,向日葵、马铃薯、甜菜、果园等基地58个5万亩。
    05/21
  • 大连金普新区优秀毕业生创业项目入选2022年全国双创周
    为更好地发挥金普新区创新创业主体引领作用,激发新区创新创业活力,宣传新区创新创业成果,新区发改局积极发掘组织辖区创新创业项目参加2022年全国双创周主会场展示项目评选活动。经过层层选拔,由大连艺术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孵化的优秀毕业生创业项目——非遗香包年轻化品牌“歌尧”获选全国双创周主会场展示,该项目也是2022年大连市唯一入选项目。大连艺术学院文化科技创意园近年来,大连艺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培育,全力支持在校生和校友开展创业实践。早在2014年便成立了大连艺术学院文化科技创意园和校内大学生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一站式、菜单式、定制式孵化培养。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被人社部评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大连艺术学院自2020年12月金普新区获批第三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以来,新区发改局积极落实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开展的创业就业专项行动,切实做好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之首的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大连艺术学院下一步,新区发改局将围绕区域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深入企业高校,掌握真实就业市场信息、大学生创业成果、企业创新成就,为创新创业主体积极对接各级扶持政策,让创新创业在新区的沃土上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05/20
  • 改出新活力 改出竞争力——写在大连市全力打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之际
    “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真刀真枪地改、动真碰硬地改、直面问题地改、破旧立新地改,务必攻克一批影响国资国企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解决一批过去一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好的历史遗留问题!”近日,在大连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会议上大连市委主要负责人如是说,并向全市吹响了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攻坚行动的号角。此次改革,大连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把国资国企改革作为事关全局、事关未来的大事来抓。大连市对打赢这场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战、突围战、决胜战方向明确,路径清晰,信心坚定,要改出新活力,改出竞争力。通过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大连市推动资源加速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国企劲旅,让国资国企成为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中当仁不让的主力军、顶梁柱。大连重工装备集团为客户研制的3台2500吨/小时卸船机顺利发运。(摄影:高宇)动真碰硬确保决战决胜国资国企是大连倍感骄傲的一份家底。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大连国资国企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大连市相关领导认识到,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动真碰硬,努力攻克一批影响国资国企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解决一批过去一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好的历史遗留问题,大连国资国企才能脱胎换骨。大连市委、市政府把国资国企改革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大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对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进行系统设计和统筹谋划,大连市委先后6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大连市委主要领导先后20余次深入50余家企业开展调研,制定《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布局优化总体实施方案》,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加快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国企劲旅。提出加快深度融合整合,推进国企瘦身健体,聚力做精做大主业,扛起稳增长重任,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有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大连市确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提升企业运行效率;考准考实企业一把手,全面实行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一企一策”合理设置指标及权重,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巩固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面向全体职工揭榜挂帅、竞争上岗,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激发企业活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大连市提出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统筹抓好国有资本全链条、穿透式监管,有力保障国有企业不断提质增效。坚持上下协同联动,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进一步细化分解各项任务,压实责任链条、建立工作闭环,按照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工程化落实,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国资国企改革“后半篇文章”,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改革重组打造国企劲旅近日,在大连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会议上,大连市国有资本管理运营有限公司、大连英歌石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揭牌,一批富有大连特色的国企劲旅整装出发,翻开了大连市属国企涅槃重生的新一页。本轮改革前,大连市属国资国企的资产规模小,布局较分散,赢利能力弱,缺乏竞争力,难以适应新时代振兴发展需要,国企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尤为迫切。大连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企攥指成拳、浴火重生。着眼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大连市委、市政府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工作,同时深入企业调研,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形成了市属国企战略性布局优化总体方案和组建若干产业集团的实施方案,确定以服务大连市经济发展、保障民生、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为方向,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原则,明确企业功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系统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从而提升企业创新力、竞争力和规模实力。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大连市围绕重工装备、农业渔业、文旅、体育、城市建设、公共交通建设、洁净能源、康养、科技等产业,组建9家企业集团,围绕国有资本管理和金融资本投资组建两家运营公司。由重工·起重集团、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大连金州重型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三家有着良好产业基础和专业优势的企业重组整合成立的大连重工装备集团,实现了装备制造类企业市场互联、产品互补、资金互助、管理互通,促进产品结构向中高端调整,打造国内一流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作为市场化推动国企改革的专业平台,大连市国有资本管理运营公司以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回报为目标,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充分发挥“调结构、促流转、防风险、保增值”作用,实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打好打赢“GDP三年过万亿”战役,第一产业不能缺席。大连农业渔业产业集团聚焦农业和渔业产业,通过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等方式,打造农(渔)业全产业链,发挥国有资本在农业领域的龙头作用。重组完成后,大连市属国企将由现在的35户精简到21户,形成功能定位清晰,主责主业突出,治理结构完善,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格局。下一步,大连将重点提升这些骨干企业在基础性领域和优势行业的集聚度,增强市场的话语权、定价权、竞争力。力争到2024年,市属国有企业竞争力、经营绩效进入行业先进水平,培育一至两家资产规模超千亿的企业集团,形成两至三家营业收入超百亿的企业集团,新增两至三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让国资国企在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挺进“万亿GDP城市”中的主力军、顶梁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瓦轴集团特大型轴承生产现场。(摄影:鞠家田)闻鼓而进再展企业雄风在大连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会议上,新组建的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受了任务书、签订了责任书,把发展壮大国有企业的重任记在了心里,扛在了肩上。全市的国有企业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时不我待,锚定目标,闻鼓而进。大连重工装备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孟伟表示,要把重组整合倍增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非常之力、恒久之功,更好担起以改革促转型的历史使命。以重组为契机,聚力发展重型技术装备、橡胶塑料装备、压力容器、新能源装备四大板块,精准实施核心业务、核心专长、核心市场、核心顾客“四核”联动,全力催化效益、规模、效率协同增长,早日实现200亿元倍增目标,打造出高质量、高效益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重工装备集团,努力为大连市国资国企改革贡献“重工实践”。“深化企业改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瓦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军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瓦轴集团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剑指中国轴承产业龙头。通过加强自适应组织绩效考评正向激励机制,持续扩大市场份额;聚焦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聚焦数字赋能,构建轴承产业新业态;聚焦资本赋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力以赴打通瓦轴集团“三年过百亿”目标的“最后一公里”,努力让瓦轴员工在改革发展中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连海洋农业产业集团筹备组组长关健表示,将以打造现代农业领军标杆企业为目标,坚持渔业农业齐头并进、海上陆上协同发展,勇闯新路,奋起直追,努力实现一年内完成产业布局,两年内初显改革成效,三年内经营规模翻一番,推动大连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作为本轮国资国企改革启动后首家注册登记并挂牌运营的企业集团,大连英歌石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目标是成为市属国企科技产业发展的劲旅。公司董事长张威说,他们将锚定“两年见雏形、五年全面运营”奋斗目标,当好排头兵、打响第一枪,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潮涌海天阔,扬帆正当时。伴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决战收官的进军号角,大连市国有企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再展雄风、再创辉煌。
    05/20
  • 辽宁鞍山:打出惠企组合拳 稳住经济基本盘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辽宁鞍山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为此,鞍山市成立全市经济运行工作专班,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按照组长月调度、副组长半月调度、成员单位随时调度原则,建立了市场主体逐级包保、数据监测预警、定期调度、督导落实等机制,保人员、保设备、保材料,送服务、送政策、送咨询,全力畅通各环节渠道,全力助企纾困。倾心倾力倾情服务企业,鞍山市加大政策供给,打出惠企组合拳,先后出台减轻企业负担、助企安商、助企招工等系列实施方案,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市场主体、直达企业,千方百计稳企业、稳岗位、稳就业,尽最大努力减轻疫情对企业生产造成的影响,稳住经济基本盘。截至目前,全市776户规模以上企业开复工率接近100%。鞍山创鑫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员工对激光器元件进行组装和品质检测。(李经川摄)物畅其流企业转起来“进入3月份以来,疫情对我们企业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经开区管委会为我们想办法,为我们一路开绿灯办理通行证,保证了我们的原材料能够及时送达,货物也能及时运出去。”维达纸业(辽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及行政部经理张冰说。鞍山高新区工作人员到企业开展服务。鞍山经济开发区毗邻达道湾高速公路出入口,为给进入鞍山的车辆引流,为大货车提供等待休息区域,经开区管委会决定将停车场面积从原本的2000平方米扩大到3500平方米,最多可容纳车辆400余辆。经开区内现有工业企业374家,经过逐级快速审批,每日通关的保供车辆有400多辆,为区内企业复工复产打下了坚实基础。“鞍山市对鞍钢保供应稳生产的帮助特别大。”鞍钢股份原燃料采购中心副总经理王宇感慨地说。鞍钢原燃料采购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受疫情影响面临生产断料的风险。鞍山市相关部门和鞍钢共同组成物资保供专班提供24小时服务,并在达道湾高速公路服务站为鞍钢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同时在严格执行防疫规定的前提下,就近协调了高速公路服务站临时放行鞍钢运输特殊辅料的车辆,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目前,每日有600多辆鞍钢原燃料保供车辆运输畅通,保障了鞍钢生产需求。供应链是企业的生命线。本轮疫情发生之初,企业供应链一度受阻,鞍山市为此成立运输保障专班,制定保供方案,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的前提下,主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讲解政策,解决问题不绕道、不推脱、不过夜,全力以赴保障企业生产所需物资供应链平稳。鞍山市还采取区域联动的方式,协调辽阳市相关部门,为宝得钢铁、后英钢铁等企业解决生产所需的石灰石、无烟煤、铁矿粉等重要生产物资的运输问题;为华能电力等企业开具运输通行证,解决了营口电厂、信义玻璃的人员和物资运输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为企业办理通行证1.5万余套,让运输动起来、企业转起来。鞍山市还新出台了《鞍山市货运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借助大数据的“神机妙算”,依托“易鞍码”打通的数据链条和沉淀的数据资源,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疫情保供车辆AI数字化管理平台监控手段,达到物畅其流。根据这一方案,通过建设疫情保供车辆AI数字化管理平台,对进鞍保供货运车辆信息进行事前录入、予以备案,实施备案制放行管理,通过号牌显示屏设备自动显示核查结果,用数字化手段代替人工排查,对备案车辆予以放行、未授权车辆予以劝返;对驶离鞍山的保供车辆实施系统记录,相关数据可用于后期数据分析和管理应用。通过“易鞍码货运通”小程序,实施货车进鞍网上预约申请,通过预约申请电子“货车入鞍证”扫码入鞍,强化对进鞍车辆的货物信息、车辆信息、人员信息、行车路线等数据的采集;依托北斗车辆定位平台现有车辆信息资源,实时监测货运车辆在鞍通行情况,对出现异常的车辆和人员及时报警、快速推送异常信息、有效加强人车管控。目前,“易鞍码货运通”已完成技术研发。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高空作业。(李经川摄)减税降费负担卸下来近日,鞍山市千山区税务局借助大数据平台对企业点对点推送税费政策,确保小微企业能够及时享受“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当信息推送至鞍山汇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时,公司负责人刘杨兴奋异常,他说:“多亏税务部门的及时提醒,让我们公司能享受到减免政策,预计今年至少减免税费15万元。”疫情期间,一些企业经营困难,资金周转不开,适时推出减税降费政策,有利于这部分企业轻装上阵,缓过一口气,挺过困难期。为此,鞍山市打出系列政策组合拳,出台落实省政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帮扶力度政策的工作措施,出台落实《辽宁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措施》的具体措施以及落实《辽宁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举措》的具体措施,并出台《鞍山市减轻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负担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实施方案,为企业纾困解难。根据鞍山市落实《辽宁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措施》的具体措施,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中小微企业2022年度内新购置的单位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折旧年限为3年的可选择一次性税前扣除,折旧年限为4年、5年、10年的可减半扣除。延长阶段性税费缓缴政策,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2021年第四季度和202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部分税费延缓缴纳6个月。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在政策规定期限内,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按50%征收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实施增值税和所得税优惠政策,在政策优惠期限内,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未超过15万元(季度销售额未超过45万元)免征增值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暂停预缴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鞍山市减轻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负担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减轻中小微企业办电负担、优化燃气费收费服务。对160千伏安及以下的城乡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实行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对实行“三零”投资的小微企业取消供电方案答复,直接启动配套电网工程建设,进一步缩短客户送电时长。“鞍心”营商信心提上来近日,鞍山市立山区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云”会议,视频一端是立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另一端是辽宁鞍铸建设有限公司等8家项目单位企业代表,双方没有客套寒暄,上来就直入主题,交流探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立山区政府负责人对企业代表提出的在疫情影响下环评审批、采购设备等问题逐项逐条进行梳理,并一一予以明确答复,项目“云”办理推进顺利。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目前立山区已全部落实市政府下达的45项5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任务目标。不久前,后英集团海城钢铁有限公司大屯分公司需对新增布袋除尘器项目进行备案,在充分了解企业诉求后,千山区营商局派出专员第一时间联系后英公司负责人,同时以线上演示等形式加以辅助,针对该企业申请的事项进行“保姆式”的全程指导,当天即完成项目备案的申请及审批流程。去年以来,鞍山市全力打造“鞍心”营商品牌,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轨道,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形成宜商宜业的良好生态。疫情期间,鞍山市上下擦亮“鞍心”品牌,让企业增强在鞍投资信心。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稳增长促发展,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鞍山市着力开展“同心抗疫携手前行”助企安商活动,与全市经济运行工作专班联动,调动各级干部包保服务企业。其中,市直行业部门领导包保县区,同时包保本行业龙头企业;县区领导包保乡镇,同时包保本地区龙头企业;乡镇一级成立服务团队,兜底包保乡镇中小微企业。在包保企业的过程中,鞍山市开通助企纾困“企业家直通车”,针对254户亿元以上企业,形成市级领导包保支柱企业、市直部门包保重点企业、县区包保其他企业的三级帮扶体系,切实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同时,充分发动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与企业结对活动,与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及时传达上级政策,畅通问题反馈渠道,指导企业按照复工复产方案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第一时间为鞍山科顺、奥鞍耐火、鞍山工装、辽宁深山食品等企业协调解决复工复产、物流运输等实际困难。助企安商,鞍山市建立了诉求办理机制,对企业反馈的问题,能够自行解决的,需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需及时上报平台处理;特殊问题利用“市长直通车”,报市政府研究解决。建立服务督导机制,对成效明显、切实为企业解决问题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流于形式、服务企业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肃追责。经过努力,截至目前,全市776户规模以上企业开复工率接近100%。援企稳岗解用工难题疫情防控时期,企业面对面招工困难。不过,虽说线下招聘按下暂停键,但线上招聘并没闲着。鞍山新兴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工人在赶制订单。(李经川摄)近日,鞍山市举办了首场“沉浸式”直播带岗走进企业活动。在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抖音号直播间里,画风与以往大不相同,主播将镜头对准了鞍山钢峰风机有限责任公司。3000多名线上求职者通过直播镜头看到了专业的加工设备和生产环境,了解了风机制造流程以及员工福利等信息。随后,钢峰风机人力资源负责人走进直播间,“面对面”与求职者网上交流,吸引了上百名求职者咨询,公司20个工种所需人才缺口一下子有了着落。探索“云招聘”,今年以来,鞍山市组织开展直播带岗活动27场,为全市5100余家(次)企业发布8.7万余个(次)岗位信息,缓解了用工荒。着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期间用工需求,鞍山市出台“助企招工稳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对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建立“一企一策”用工对接、24小时用工保障、企业就业服务专员等机制;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常态化用工需求调查机制,根据实际需求经常性组织公益招聘活动;每周开展两次直播带岗活动,助推重点群体和市场主体实现人岗对接。通过开展“援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攻坚战,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建9个行动组与企业对接,收集岗位信息3101个,并通过加大加密信息发布和招聘活动力度与频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自3月下旬以来,鞍山市人社局已连续印发了《关于妥善处理疫情期间劳动关系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印发就业“十”惠政策清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线上招聘加强企业用工服务的通知》等6个文件,发布《人社热点事项25问》等3个政策措施“组合包”。为进一步做好助企纾困和民生保障工作,鞍山市还落地实施11项惠企利民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稳住就业岗位。截至4月末,鞍山市已为1.7万户企业减收失业保险费3900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404人,同比增长6.2%。直面困难不绕道,敢于攻坚不退缩,主动担责不推诿,一系列举措提振了企业信心,鞍山市振兴发展后劲可期。
    05/19
  • 沈阳“品质养老”力求精准、专业
    5月16日10时,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街道北苑社区的“长者食堂”迎来小高峰,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忙碌起来,有的为老年人登记、测温,有的帮进店老年人点菜,还有的在处理线上订单。根据老年人需求开展的线上线下“助餐”服务深受居民欢迎,80岁的张淼说,“食堂就在家门口,‘一荤一素一汤一主食’套餐才8元钱,方便又实惠,真不错!”将“长者食堂”开到社区,是沈北新区助力打造沈阳“品质养老”品牌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嵌入式”养老的一次尝试。那么,老年人的现实需求还有哪些?养老服务还存在哪些短板?如何以“嵌入式”实现精准、专业的养老服务?连日来,记者在沈阳市多个社区和村屯进行了采访。社工侯品喆指导沈北北苑社区空巢老人进行手工制作。(摄影:郑磊)九成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一日三餐’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对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并不轻松。很多居民反映,独居老人在家点火做饭,不但费事还有安全隐患。”北苑社区紧邻沈阳四环快速路,是公租房小区,8000多户居民中,老年人约占60%,其中独居老人就占到1732户。社区党委书记纪丹说,“‘长者食堂’解决的是老年人的就餐问题,而需要解决的还有老年人就医、出行、保洁、文娱、教育等问题。”老年人群体庞大并不只是北苑社区面临的问题,也是沈阳全市的现实情况。数据显示,目前沈阳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210.8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7.6%,沈阳市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在老年人群体中,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老有所养”不仅是一家一户的家务事,更是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加大养老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水平、增加服务类型,满足老年人、特别是居家养老人员的需求,让老年人“有去处、有人关爱、有生活保障”?沈阳市提出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通过资源嵌入、功能嵌入、运作方式嵌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专业、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一人一档”让服务更加精准“‘嵌入’什么样的养老服务不能‘一刀切’,要靠精细化的数据来支撑,这样才能依据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提供精准服务。”沈北新区民政局局长赵树军说,“在沈北新区构建的‘1+3+N’养老服务格局中,‘1’就是建设一份长者档案,对高龄、失能、贫困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数量、分布、身体等情况筛查摸底,摸底评估后做到一人一档。‘3’是就餐、康养、老年课堂等共性服务,‘N’是个性化服务,这样就建立了全覆盖式的精准服务体系。”正良街道是沈北大学城所在地,很多大学毕业生安家置业在此,城市化迅速发展,其中在晨兴社区有不少。社区党委书记高云白说,“现实情况是,虽然户籍老年人比例不大,但非户籍老年人居住在这里的也不少,很多是来帮助子女照顾孩子的。根据实际需求,我们将200平方米办公空间‘嵌入’养老服务功能,改造建立全省首家适合‘一老一小’共享服务的‘社区耋稚园’,每天接受服务的孩子和老人达到100人次以上。”追求养老品质,同样需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实现老年人的价值追求。沈阳市各地在开展养老服务中,有针对性地“嵌入”定制课程,吸引老年人参与到“老有所学”的社区环境中,帮助他们积极提升自我能力,发展兴趣爱好,享受生命的乐趣。正良街道正良社区还组成了一支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20余人组成的“五老志愿服务队”,充分利用自身技能优势,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开展宣讲志愿服务,在社区建设中尽显“银发”担当。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养老服务“刘阿姨,最近好吗?”5月13日,在财落街道姚家村,79岁的独居老人刘凤志家再次迎来了社会服务机构服务队,大家帮助刘凤志收拾屋子、拾掇园子,老人激动地说,“你们就是我的亲人!”这是沈阳市沈北新区青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财落街道社工站社工第六次来到刘凤志老人家。为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养老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更加专业的服务满足农村老龄人口多元化需求,沈北新区投入70万元资助10个项目,在10个村开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内容包括老人帮扶、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8项,每项活动不少于10次。”赵树军介绍,“同时,我们还要求社会组织在开展服务的同时,培育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养老服务,让这项服务具有可持续性,实现农村‘互助型’养老模式。”事实上,在沈阳城市社区的养老服务中,也“嵌入”着新的运作方式。北苑社区“长者食堂”就是以“政府引进、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的模式创办的,房租由政府“买单”。“长者食堂”负责人姬秋梅说,“没有了房租成本,我们将为老人提供更高品质餐品和服务。”记者了解到,去年起沈阳市在100个社区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依托社会力量向符合条件的高龄、失能、失智、贫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老年人提供理发、助浴、送餐、制作老年餐、室内清洁等9项免费居家养老服务。2022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200个社区。编辑:邹润
    05/19
  • 辽宁朝阳通威新能源输送线路工程紧锣密鼓忙收官
    5月15日,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中三家镇国佳沟村,国网朝阳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奎德素变电站至发达变电站220千伏线路新建工程施工现场加紧作业。这条线路是为满足朝阳通威新能源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能源外送能力而建设的。仇一军摄朝阳通威新能源项目是我省首个单体容量最大的“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朝阳通威新能源输送线路工程于去年6月30日开工,计划于今年5月30日送电投运,将为推动朝阳绿色新能源产业发展、维护生态环境发展提供支撑。截至4月末,朝阳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达345.41万千瓦,排在全省首位。
    05/18
  • 辽宁大连:走出去引进来 金石滩“朋友圈”持续扩大
    大连金石滩自贡灯会刷屏“朋友圈”。记者采访发现,这届灯会,可谓自贡市、金普新区两地双城从城市IP到景区景点,再到经贸交洽的一场“联名”“联动”,而其效果,用网络语言形容便是“真香”。金石滩的自贡灯会有着鲜明的大连特色。(摄影:小金)一次蕴含大能量的文化输出4月29日—10月8日,金石滩首届自贡灯会在金石滩植物园里举行,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全部花灯由200余名自贡非遗彩灯制作工匠历时40多个日夜原创设计打造。这些手艺人曾经参加过北京冬奥会的灯组制作。据介绍,自贡灯会很多灵感取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山海经》、四大名著、民间传说、唐诗宋词,都是创作的灵感源泉,已在全国500多座城市、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成功地把中国故事讲到了全世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双城联动涉及领域更广近些年,品牌IP跨界、联名、联动,已经不是新鲜事了,相比于品牌联名,城市之间的联动涉及领域更广。金石滩首届自贡灯会由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与自贡市政府联手打造,金石滩旅游集团、自贡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共同投资运营。自贡灯会展出公司施工项目负责人万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两家集团是共同投入、联合开发、联动运营的关系,金石滩方面提供自然环境优越的场地,自贡方面提供顶级的技术,共同的目标便是搅热金石滩的夜经济。“除了观赏花灯,还将带热周边的餐饮、住宿,以及金石滩其他旅游项目。”不断扩大的“朋友圈”近两年,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加大“走出去引进来”的力度,对内苦修基本功,对外则加强城市之间、地区之间及旅游景区景点间的横向合作,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包括与海南三亚蜈支洲岛牵手,合作快乐海岸项目;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合作,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和金石滩一帆风顺广场互放旅游宣传片。
    05/18
  • 13个“辽字号”新品种塔城结“果”
    “辽粉185”“园艺504”两个番茄品种引进种植后,产品供不应求;“绿园7号”黄瓜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30%以上;“国之鲜”杏、“国峰7号”李、“岳阳红”苹果等果树品种成功越冬……5月15日,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自2019年该院援疆专家奔赴新疆,承担塔城地区农业科技援建工作以来,已在塔城地区建立核心科技示范基地3个,面积达1200亩,累计引进省农科院自主选育和国内外优良玉米、棉花、果树、蔬菜、食用菌等作物新品种58个,试验示范新品种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十余项,初步筛选出适宜塔城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13个。塔城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具备一定产业发展基础,省农科院塔城分院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重点以优质棉花、设施果蔬、食用菌等产业为切入点,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等,为塔城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由省果树科学研究所选育,并被塔城分院引进的优秀果树品种为例,国峰李系列、国丰杏、北冰洋之星桃等都已经在塔城地区农科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等试验示范基地落地开花。特别是“国之鲜”杏与我省同期种植相比,树体生长量大、结果早、颜色艳丽、香味浓郁,成熟期提前10天左右,果实含糖量达到22%左右。据悉,“十四五”期间,省农科院塔城分院将在塔城地区引进特色果树优新品种13至15个,使我省优秀果树品种面积达到1万亩;建设菌种生产实验室,拟建两个日产菌包6000至7000棒的标准化菌场。编辑:邹润
    05/17
  • 大连自贸片区推出出口装船指令“云处置”新模式
    为支持大连自贸片区企业扩大出口,推进“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建设,推动大连自贸片区改革创新发展和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大窑湾海关针对出口货物通关最后装船环节的应急需求,积极践行无接触、全覆盖、全时段立体监管理念,建立了出口放行指令智能应急处置平台,实现“企业自主申报、码头信息校对、海关即刻核查、指令即时处置”的出口装船指令“云处置”新模式,大幅度提高了企业通关效率,同时,开展全流程线上办理,有效降低了现场递交纸质申请频繁往返造成的疫情传播风险。大连大窑湾港据了解,通过出口放行指令智能应急处置平台,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申请出口货物装船应急处置,海关部门收到线上申请后,对异常放行指令进行核查处置,并将处置信息实时传输反馈,码头单证中心接收信息后可具体办理。新模式下,实现了电子化“秒处理”,异常处置“秒放行”,大幅提高货物的实际通关效率,为企业节省了通关时间,减少了通关成本,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2021年以来已累计为企业降低综合成本200余万元,保障了企业货物顺利出口。同时,在保证人员“少接触、零接触”基础上,做到了对企业出口的精准监管、科学监管、便利监管,实现了“零延时、零等待、零接触”,降低防疫风险,为促进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大连自贸片区将会同海关部门,继续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云系列”系统化、集成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高水平的制度创新促进大连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编辑:邹润
    05/17
  • 辽宁:着力破解“堵点痛点” 打造“幸福支点”
    看着气派的小区大门和整洁的园区环境,营口市站前区八田地街道五大门小区居民葛明安大爷撤下了卖房广告,“以前环境不好,楼旧、路破,我就想换个地儿住。创建文明城市让咱这老旧小区受益,这里改造完可漂亮了,房子我不卖了!”五大门小区是营口市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率先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改造后的小区环境整洁了、停车规范了、道路平整了、上下水通畅了、供暖温度提高了,老住户喜气洋洋,乐享生活的改变。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抚顺、丹东、营口、辽阳、葫芦岛五市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扎实推进,全力补短板、强弱项,着力破解城市管理的“堵点痛点”,打造人民群众乐享生活的“幸福支点”。抚顺市以“一竿子插到底”模式开展创建工作,把组织市级、区级模拟测评和日常督查相结合,实行“十日一调度,一月一考评”,确保创建工作无死角。同时,以“10+N”任务体系为引领,即“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和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精准发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城市清洁日”环境卫生治理、城市“牛皮癣”专项整治、“十百千”创建示范活动,施划全市泊车位,维修破损人行道路面等,把治理向城市“毛细血管”延伸。丹东市注重调动市辖区作为创城“主战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方式方法,突破工作难点。振安区实行“一小区一方案”,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标准,建立问题台账,打造示范点位,常态化推进整改。振兴区聚焦主次干道、小区及背街小巷周边环境秩序治理,开展违停车辆专项清理行动。元宝区大力开展“三排查三整治”行动,查摆整改问题2200余个。葫芦岛市建立交办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抓创城。通过发送创城工作交办单,常态化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对创城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迅速整改,建立台账、跟踪问效、常态保持。持续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补齐城市建设与管理短板,紧盯社区小区、背街小巷等薄弱点位,重点整治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持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文明素质。文明城市创建力避“千城一面”,各市坚持对标找差距、补短强特色,让创建工作“按图索骥”、对症下药,让城市多一些自己的“味道”。抚顺市望花区是典型的老工业城区,6个街道70个社区中65个社区未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大部分社区、楼道的卫生清洁工作由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扫保”工作水平良莠不齐。望花区在全市率先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扫保”专业化改革,由区城乡建设中心牵头,搭建“城乡建设中心+执法大队+街道社区”专业化统筹管理的“扫保”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新路径。葫芦岛市创新对外卖行业交通管理举措,实行“一人一箱一码”,为外卖配送车统一“上牌”。以“美团”“饿了么”为试点企业,对骑手车辆实行“一人一箱一码”的统一编码管理模式,在配送箱醒目位置粘贴编号,识别骑手身份,加强对骑手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辽阳市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文化内涵,突出文化导向,提升城市内涵,确保创建特色。将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相结合,加强建筑、城市雕塑的设计引导,把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广场、公园、街道建设,着力打造太子河百里公园、护城河历史文化长廊等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为游人提供凸显辽阳历史文化特色的休闲驿站。改善民生暖意浓浓,幸福指数步步提升,是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最贴心、最实在的收获。丹东市高标准完成省、市十大民生实事,改造老旧小区66个,发放低保资金和特困补助3.8亿元,新增普惠性幼儿园学位3121个,新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1个、服务站57个、农村幸福院10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8所,建设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184个,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和全民健身活动98场。营口市把老旧城区特别是老旧小区改造列为工作重点,持续推进违建拆除,清理整治乱搭乱建15920处、乱堆乱弃18608处、乱停乱放106254处、乱贴乱画153400处。2021年,全市共实施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0个,改造200条背街小巷,利用城市闲置地块新建100处口袋公园,昔日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闲置地变成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辽阳市以“城市管理年”活动为抓手,集中整治停车秩序、违章建筑等方面突出问题,增建、施划停车位11007个,改造老旧小区27个,改造供热管网149.3公里,新建改造各级公路287.4公里。推出“智慧城管”市区一体化平台,转办各类城市管理问题4.6万余个,环境卫生、市容市貌、违法建设、停车秩序等文明城市创建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辽阳成为东北地区唯一获得“2021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的城市。新风荡漾,文明花开,由创城带来的“幸福接力”仍在我省各地继续。
    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