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辽宁
- 赋能高质量 打造新动能|智者见“智”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席卷全球、涵盖各行业,打造了全新的工业生态,建立了新型的基础设施,将人、机、物、系统等全面连接,为工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在这个看不见的“战场”上,谁能抢占先机,谁就奠定了赢得未来的基础,掌握了通向胜利的途径。此刻,既需要广大市场主体在各领域努力耕“云”种“数”,也需要相关部门完善政策、加强引领,还需科研院所、相关机构与企业建立互动桥梁,打通技术与应用的渠道。如何多方聚力抢占“智”高点,将辽宁丰富的产业数字化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数据资源优势发挥出来,让企业走出转型困境,跨过升级误区,找到迈向数字化的通道?在2022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召开前,记者采访了我省研究、关注以智赋能的相关专家学者,共同探索辽宁工业互联网的前行之路。沈阳化工研究院院长、教授胥维昌——辽宁化工产业需要更“智慧”放眼全球,放眼未来,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工,让流程式化工向智慧化工演进,已成为化工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信息技术与化工生产还没有真正契合。这里面既有传统观念的问题,也有资源配置的问题。这些年来,化工行业在安全、环保、效率等方面面临很大考验,一些“智慧工厂”也应运而生。但是,与信息技术运用较为成熟的医疗、电商等服务行业相比,这些“智慧工厂”的智慧化程度和数字化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就是缺少基础数据支撑,在“互联网+”里面没有加入化工行业的关键数据和根本特质。一方面,基础数据获取的过程,并不等于生产活动本身的过程,这就容易受到传统的“利润”观念束缚。另一方面,开发信息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对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稀缺资源进行有所侧重的合理配置。从辽宁省化工产业的情况看,要实现绿色、安全、高效的创新发展,就一定要关注信息技术的“嫁接”,逐步形成以数字技术、智能机器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实现化工产业升级换代,焕发出化工产业的真正活力。近几年,沈阳化工研究院持续开展化工过程技术研究,就是要更多积累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助力化工企业在流程优化、流程再造过程中充分运用数据,实现行业技术与信息技术“两条腿”走路,去拥抱数字化工,拥抱化工行业的美好未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曾鹏——发展机器人互联网是必然趋势作为重要的工业终端设备,机器人已在制造业领域取得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工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深刻影响。面向未来,融合机器人与工业互联网,发展机器人互联网是必然趋势。当下,机器人已全面深度融入加工、装配、检测和物流等主要生产制造过程,但由于传统生产制造任务长期固定不变,机器人处于结构化工业环境,其协作关系相对固定、简单。随着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的发展,对机器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机器人不仅要适应产品不规律变化的动态生产任务,还要在开放、多变、非结构化环境中“服役”,甚至在多机器人之间进行移动复杂协作。这就要求对机器人技术体系进行系统性变革。改变通过人复杂编程“教”会机器人作业的传统模式,实现机器人智能自主发育,使其作业能力能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显然,机器人互联网将在这一技术变革趋势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一方面,机器人互联网的智能云“大脑”通过数据驱动的知识自动化,支持机器人智能的“自主发育”。另一方面,机器人互联网网络通过知识的泛在化传播,支持机器人作为网络终端进行自主学习。近年来,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充分结合机器人领域的传统优势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新兴业务增长点,围绕机器人互联网开展了系统化研究,创新了一系列机器人应用新模式,不断拓展工业互联网向制造业渗透的广度和深度。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现代制造技术实验室主任王福吉——提升“软”实力激活“硬”优势智能制造是当今世界备受瞩目、对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创新领域之一。制造业是工业大省辽宁的“当家优势”,面对当下智能制造浪潮席卷而来的局势,如何正确把握时势、突破技术瓶颈、实现科技创新,是当前辽宁制造企业面临的又一次抉择和挑战。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点,辽宁制造业要积极争取和利用智能时代的“红利”,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促进辽宁制造业迈向中国产业价值链中高端。为此,辽宁制造业应该充分利用此契机,自我剖析、精准研判我省制造业对标智能制造发展存在的差距,结合辽宁制造业“新”“老”发展不均衡、产业基数大、产业链集群效应不明显问题,把握智能时代的“天时”,利用辽宁制造业体系“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地利”,充分发挥已有“硬”实力,大力发展“软”实力,从而实现“软”的智能带动“硬”的技术,推动辽宁制造业真正由“制造”走向“智造”,从过去的重工业时代走向崭新的智能时代。智能时代的脚步已经走来,智造的时机已经成熟,辽宁制造业必将在新时代的召唤下焕发勃勃生机。鞍钢集团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凯——努力成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领军者鞍钢集团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在冶金全流程自动化、信息化领域拥有丰富业绩。目前,公司建设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信创实验室、精钢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建设了数字孪生智慧平台,着力打造具有钢铁行业背景、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为核心业务、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一直以来,我们做到了技术发展与产业应用双轮驱动,通过大力发挥工业互联网赋能作用,形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及网络化协同的六大应用模式,加速释放产业数字化动能,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为企业提供了沟通交流平台与创新成果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平台,我们将布展5G智慧炼钢应用场景和众多智慧管理、运营、智能制造等项目成果。作为数字产业化赋能企业,我们正努力成为贯彻“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战略的行业领军企业,为数字经济发展开辟新路径、提供新引擎,赋能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助力辽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负责人马咸——打造合作平台汇聚多方力量丰富的产业数字化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数据资源优势是辽宁的最大财富,要用好这笔财富,才能激活工业基地的巨大潜能。近年来,辽宁省积极推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在以智赋能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标志性成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效果显著,数据要素价值赋能也逐步显现。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等机构,“辽宁省工业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民爆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平台”等平台纷纷落成上线。目前,这些平台已吸纳全省70%规模以上企业入驻,汇聚数据约15万条。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已与国家平台实现对接,覆盖省内企业2719家。未来,辽宁要继续汇聚多方力量,利用前沿技术,打造行业新形态。同时,工联院也将助力辽宁省加速培养地区数字化转型服务供应商,构建企业、产业组织、研究机构等交流合作平台,不断优化产业生态,提升辽宁省数字产业化公共服务能力、解决方案提供能力。记者:孙大卫、孔爱群、唐佳丽11/09
- 辽宁北镇市:秋色倒映11/08
- “辽宁智造”助力“梦天”成功飞天10月31日,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运用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的最后一个主体舱段——梦天实验舱——发射至预定轨道。随着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并完成转位,中国空间站形成三舱“T”字基本构型。在这次发射任务中,“辽宁智造”再立新功,为我国空间站建设贡献了辽宁力量。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新光)作为我国运载及武器伺服机构配套超高速涡轮泵的主要生产单位,为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航天新光研制生产的氢气涡轮泵,是安装在运载火箭一级发动机伺服机构的核心元件。氢气涡轮泵在火箭飞行过程中对飞行姿态起调控作用,如同“定向控制器”,把控伺服机构这个运载火箭的“方向盘”,直接影响火箭发射过程中一级发动机工作阶段飞行姿态,把稳飞行方向,实现精准入轨。研制过程中,为满足涡轮泵在超高速运转下的稳定性需求,航天新光工艺技术人员解决了涡轮泵的两大“顽疾”,攻克了超精密磨削加工技术、高速动平衡及精密装调技术难题,实现了涡轮泵产品机械密封结构长期贮存及工作状态的“零泄漏”,提高了产品技术指标和可靠性。继“核心舱”“问天舱”后,再次成功将“梦天舱”送上太空。目前,航天新光研制生产的运载火箭液氢液氧发动机伺服机构用高紧凑大功率氢气涡轮泵,已经在长征五号/五号B运载火箭上实现应用,成功助力神舟飞船、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等重大发射任务的完成。作者:崔博淳11/08
- 田畴沃野尽“丰”景——辽宁省北票市秋收一线见闻黄澄澄的玉米,红艳艳的辣椒,圆溜溜的番茄……深秋时节,在北票市广袤的乡村田野上,到处呈现出一幅幅丰收的图景,农民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今年,北票市通过夯实农业基础,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进一步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全市种植玉米107.6万亩,种植杂粮32万亩。同时,北票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做优做强特色产业,辣椒种植面积达22.2万亩,大棚番茄产量近41万吨,产值22亿元,成为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红火产业。北塔镇村民收割大田玉米。大田作物丰收稳粮保供底气更足“今年风调雨顺,玉米收成喜人,个个颗粒饱满!我这几片地加起来一共200亩,种的全是玉米,亩产量可达到1500斤,按目前的收购价格计算,收入在30万元左右。”金秋时节,在北票市北塔镇房申村,村民翟福明笑呵呵地对记者说。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收割机正在紧张作业,农民的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今年,北塔镇稳定粮食生产,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7.95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5.42万亩,高粱8000亩,谷子5000亩,杂粮2000亩,豆类800亩。同时,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金秋时节,北票市乡村田野处处呈现丰收美景。在宝国老镇扣卜营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大豆喜获丰收,一片片颗粒饱满的大豆在田间完成晾晒,农户熟练地将大豆装车运回。据介绍,今年,宝国老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激发村民持续扩大套种规模的热情,助农增产增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创新发展的一季双收两种作物的种植模式,可最大限度盘活土地资源,实现增粮不增地。通过现代化方式和理念进行播种、管理,保证玉米产出率,还额外收获了大豆。目前,该基地套种的500亩大豆已收获完毕,亩产300斤,套种玉米每亩产量达1500斤。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一地多用、一地多收让村民喜笑颜开。同时,宝国老镇结合实际,积极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改善和修复全镇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节本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今年,该镇采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玉米3500亩,种植出的玉米根系扎得深,能抗风,每亩地相当于减少施肥量10%,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性耕作是秋收后把秸秆铺在地表,使地表根茬和秸秆覆盖率至少达到30%,来年春天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的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因其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发育、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等特点,深受农户认可,成为农户增收的新途径。据介绍,今年,北票市共落实黑土地保护性耕作32万亩、土地托管13万亩、轮作休耕9万亩、无农机深松整地作业18.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全市种植玉米107.6万亩、杂粮32万亩,进一步稳定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发展特色农业辣椒种植兴乡富民马友营乡辣椒丰收,农民正在晾晒辣椒。金秋时节,走进北票市马友营乡田间地头,红艳艳的辣椒挂满枝头,椒农忙着采割、运输、晾晒,田间到处是“火辣辣”的丰收景象。“今年是个丰收年!我家山地栽了15亩辣椒,亩产800斤,一亩地收入可达到5500元,种辣椒效益好,有奔头!”马友营乡小勿兰村村民赵利国笑呵呵地说。马友营乡辣椒栽植时间长,椒农栽培经验丰富,是知名的辣椒特色产业之乡。今年,全乡辣椒栽植面积达到4万亩,栽植的辣椒品种有鲁红8号、鲁红9号等,色泽鲜艳、肉质厚、辣香、味浓。预计总产量可达到1万吨,产值可达2亿元。近年来,辣椒产业在北票市各个乡镇快速发展。马友营乡把辣椒特色产业作为强乡、富民、兴村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以辣椒为主的特色农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致富步伐,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连日来,在宝国老镇,家家户户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晒辣椒,火红的辣椒为秋日的乡村增添了一抹亮色。“今年我栽种了100亩辣椒,每亩可产干椒600斤左右,预计今年可获得纯收入10万元。”在宝国老镇,辣椒种植户李树伟说。辣椒种植从育苗、移栽、管护到成熟采摘,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随着辣椒丰收季的到来,李树伟专门雇了20余名当地劳动力进行采摘。宝国老镇积极鼓励、引导广大村民参与辣椒种植、采摘、分拣、装运,带动农户就地就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北票红干椒具有形正、色红、皮厚、味辣、椒油和色素含量高等特点,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客商前来收购。为做大做强这一富民产业,北票市强化技术支撑,相关乡镇成立辣椒种植技术专业队伍,为辣椒育苗、栽植、灌溉、病虫害防治、采收、存储及加工等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各辣椒栽植重点乡镇与国内知名辣椒加工企业签订干椒回收和鲜椒速冻出口合同,引进辣椒深加工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打造北票辣椒品牌。据介绍,今年,北票全市辣椒种植面积达到22.2万亩,“北票红”已经成为带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红火产业”。调整种植结构“拳头品牌”产销两旺蒙古营镇跃进村大棚番茄喜获丰收,农民装车运往批发市场。“我家共有5栋棚,全部栽植越夏番茄,每栋棚收入可达5万元。套种的角瓜还有十多天就能上市,一直能卖到12月份,又是一笔收入。”在北票市蒙古营镇跃进村,有着多年番茄栽植经验的农民金海富介绍。“村里能建大棚的地块已经全部建满了,全村家家都有大棚,家家发展番茄种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乔宪芳指着山上集中连片的温室大棚对记者说。据介绍,目前,跃进村高标准日光温室已经发展到1000多栋,户均3栋棚,仅此一项农民年人均收入达3.5万元以上。“日光温室越夏番茄第一县”“中国果菜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第一县”,北票大棚番茄享有众多美誉。如今,北票大棚番茄栽培遍布全市29个乡镇,番茄栽培面积占全市设施蔬菜总面积的71%以上,其形端、肉厚、色艳、味鲜的品质特性远近驰名,已经成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蔬菜品种和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拳头品牌”。今年,北票市共种植番茄3.7万亩,产量近41万吨,预计产值可达22亿元。“现在,菜农坐在家里,通过手机就能给大棚调温、给蔬菜浇水,不仅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管理起来更加科学高效。”北票市蔬菜站高级农艺师宋兆军说。随着市、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以沈阳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北票市每年引进推广番茄新品种、新技术5个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番茄穴盘无土育苗技术、人工营养有机质栽培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设施蔬菜栽培肥料农药双减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栽培技术已大面积应用,为北票番茄高产高质提供了强力支撑。目前,北票越夏番茄品种主要有“凯驰四号”“艳阳天”“圣丰”等,冬春茬以粉果为主,主要有“博美”“熬德赛”“赛贝娜”等。通过自主培育和外部引进,“香妃9号”“胖太郎”“首尔红”等品种远近驰名。11月2日,记者在北票市庄头营蔬菜批发市场看到,农户们开着拖拉机满载收获的番茄,喜笑颜开地来市场送货。经销商的库房里,工人在小山一样的西红柿堆边手工分拣包装。如今,北票市庄头营蔬菜批发市场已经发展成为集产地、中转及农资等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前来收购番茄,产品销往哈尔滨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东欧、东南亚等地区。作者:张 旭11/07
- 辽宁:辽阳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古城辽阳再添一张国家级名片。11月4日,记者从辽阳市获悉,新一批国家森林城市名单公布,辽阳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在此次新授予的26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城市中,辽阳市是东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多年来,辽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特别是在2016年正式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在辽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将“生态环境美”纳入建设宜居宜业新辽阳的总体布局,强调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明确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在提高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和扩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方面提出新的工作要求。近几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出具体安排部署,一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将辽阳建设成为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生态宜居之城。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和创建要求,辽阳市精心编制规划、细化工作方案,坚持以全面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指标为基础,严格对标对表,精准补齐短板,以着力增强森林城市建设特色为亮点,以构建城市森林网络、保护城市森林健康、发展城市林业经济、建设城市生态文化、强化城市森林管理为主体框架,细致推进并逐一落实造林绿化、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保护、生态旅游、林业产业发展、科普宣传教育、队伍建设等17项重点工程建设。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36项指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在具体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中,辽阳市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市里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统筹协调全市创建工作。同时高起点谋划,多措并举,有序推进。围绕“古城辽阳幸福地,太子河畔森林城”的规划愿景,构建了以中心城区为主,以辽阳县、灯塔市、弓长岭区为副,以太子河、葛西河、护城河等河体沿岸为带,以农田、道路、水系为网,以城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旅游区等为点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截至目前,辽阳市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5440公顷,市域森林覆盖率由36.77%提升到36.92%,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7.04%;城区绿化覆盖率由42.44%提升到44.18%;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0.84平方米提升到12.27平方米。在城区,辽阳市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宜居水平为目标,大力拓展城区休闲绿地建设,生态惠民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新建了阳鲁山公园、东京河绿地公园、东京城遗址公园等公园绿地,同时对白塔公园、青年湖公园、天井公园等城市主要公园开展提质工作,进一步增加了公园绿地面积,提升了公园管理与服务,满足市民休闲游憩的需求,使市民切实感受到森林城市建设带来的改变。同时,还重点实施了中华大街一段综合绿化改造、护城河沿岸绿化风光带、太子河沿岸绿化提质等城区绿化工程,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生态空间,满足了市民对开放型生态环境的需求。在农村,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千村美丽、万村整洁”专项行动,辽阳市积极开展村屯绿化、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地在房前屋后、道路河流两侧、村庄周围等区域开展绿化美化,乡村绿化水平与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目前,辽阳市累计绿化村屯398个,其中2个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全市533个行政村全部达到绿化美化建设标准。同时,以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为主的“三网合一,三林共建”绿色生态林网建设全面展开。以浑河、太子河两岸景观带为建设重点,开展太子河水修复工程、风光带右岸滨水绿道工程以及生态治理工程、浑河绿化工程等。其中道路林网绿化长度达到863.82千米,适宜绿化的道路绿化率为98.75%;水网生态林绿化长度达到466.37千米,适宜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8.39%,同时完善农田防护林建设,形成了具有辽阳特色的绿色廊道和防护林带。绿道建设全面推进,已完成绿道建设40条,总长度129.58千米。辽阳市重视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大力开展闭坑矿山生态治理与修复。其中,累计实施闭坑矿山生态治理项目59个,治理面积210.2公顷。通过治理,实现矿区破损山体重新披绿,生态与社会效益显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最终目的是富民惠民。在创建中,辽阳市聚焦富民惠民新路径,积极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从单一的营林产业拓展到集经济林、种苗、花卉、林下经济等众多领域的林业产业项目,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3935公顷,改造100公顷;发展林下产业基地629.65公顷,建设用材林基地745.8公顷,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基地10处。林农涉林收入逐年增加,仅2021年全市林业相关产业总产值达10.7亿元。如今的辽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跻身国家森林城市,正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东部山区增翠色、西部平原焕生机。以文为魂,以林为骨,以水为脉,辽阳市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正描绘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画卷。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辽阳市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在提升森林质量、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完善城区绿地建设、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和加大生态文化宣传上下功夫,推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再迈新台阶。作者:郑有胜11/07
- 全网首发!#航拍中国辽宁宣传片11/06
- 辽宁省鞍山市:钢都五彩斑斓 市民漫步赏秋景“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近日,气温虽略有下降,但依旧抵挡不住市民们外出赏景的脚步,一些市民边赏景边拍照记录五彩斑斓的钢都,鞍山老院子景区的迷人秋景,并发布在朋友圈里获赞。“层林尽染斑斓色,满目流金五花山。千山老院子民宿村晚秋美如画。”近日,一些市民在朋友圈发图文展示了老院子景区的迷人秋景。一市民称:“秋天到了,树木开始由绿变黄,湖水与周围的景色相映成趣,太赞了!”市民王先生带着家人登千山赏美景,秋天气温正适宜,登山赏景心情佳。作者:吴迪迪书山11/04
- 用智能化设计开启“智造”未来——辽宁工业以智赋能微观察⑤11月1日,中国一重集团大连一工厂车间内,一块大屏幕显示着所有生产环节的实时动态。每个产品的参数、每台设备的生产情况,甚至每个螺丝钉被拧了几圈,都能在屏上实时监控。不仅如此,整个工厂的生产场景,都能通过工业互联网“孪生”在云端。这个“数字孪生”工厂的制造者,是沈阳创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而该企业的类似合作项目早已遍布大江南北。数字工厂、智能车间建设也和工业设计有关?沈阳创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剑给出肯定的答案:“数字浪潮席卷而来,工业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设计,始终贯穿于每件产品的每个环节。让新技术变成产品,让产品变得更符合客户需求和现场应用,工业设计必不可少,而张剑的公司则给这个流程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与传统设计的画图、建模等环节不同,张剑公司的设计是“立体”的,其中的每一步都能放大,细节也更加清晰。具体到每一颗铆钉的位置、参数都可以看清,每一步实际操作都能通过动画直接呈现,即使工程师不在现场,施工者也能按图索骥,准确安装。“这可不是简单的视觉动画,而是经过大数据反复验证、计算后,工程师给出的最优方案。我们不仅为客户设计,还帮客户验证,将误差降至最低。”在一台VR设备面前,张剑介绍:“用上这个设备,客户就可以提前看见工厂建成后的样子,每个细节都和实际情况‘孪生’。”张剑表示,以往,智能工厂的大部分设备是分开采购的,在安装时,可能出现许多与设计不匹配的地方,导致返工,这也是建设周期无法保证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通过他们二次开发的软件,可以打通不同系统、设备、产线之间的信息端口,并对工厂进行“数字孪生”,在设计环节进行模拟,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纠错,找到最优方案。如此,可提升建设效率超过30%、节省成本超过30%。为智能工厂进行智能设计,打通了从设计到制造、运营、营销、服务的全产业链条,也提供了产品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说易行难。在这一领域,沈阳创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已深耕14年,掌握了海量的数据和经验。目前,公司已累计服务800多个客户、2000多个项目,积累了10万多个数字化应用场景,拥有专利和著作权达700多个。关键在人。工业设计由于每单都要定制,涉及领域众多,人才需求广泛,单个企业难以满足,必须善于借力外脑,形成合力。目前,沈阳创新设计研究院已与中科院数字智能产业研究院共建公司,“带土移植”院士团队,并与沈阳机床、中国一重、新松等多家单位合作建立协作研究院,目前在册专家超过万人。记者手记让智造从“头”开始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仍是新鲜事物,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如果没有完善的设计,将可能会重复投入、推延工期,甚至因为不匹配而导致预想效果无法实现。因此,在源头环节加以重视,同数字模块进行磨合,就显得事半功倍。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为智能工厂进行智慧设计,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辽宁作为装备制造基地,拥有丰富的场景优势和海量的数据资源,利用好这笔巨大财富,从设计环节开始发力,是企业向数字化转身的“第一步”。作者:孙大卫11/04
- 2022(第六届)中国客户服务节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举行11月2日至3日,2022(第六届)中国客户服务节在沈阳市皇姑区举行。本届客服节以“弘扬服务精神,传递微笑服务”为主题,旨在为客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展示平台,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本届客服节开展了数字服务产业发展主题论坛、皇姑区数字服务产业座谈会、行业最新技术与设备展示等多项活动,发布了2022年《客服人幸福指数调研报告》、“2022年中国服务品牌100强”榜单,并举行了“第二届客服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十强颁奖典礼”。以举办客服节为契机,皇姑区加强与数字服务企业交流合作,把招商引资作为“重头戏”,举行了皇姑区数字服务产业共创发展签约仪式,与才博(中国)客户管理机构、诚伯信息有限公司等36家企业进行意向签约,涵盖产业互联网、数字服务业的头部企业,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及运营企业和工业互联网高新技术企业等领域,计划今年年底实现约10家企业落地,带动近万人就业,营收8亿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皇姑区聚焦“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发挥资源禀赋,吸引平安保险、阿里巴巴等一批头部企业入驻,正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环境、迭代数字产业发展政策、集聚产业发展新动能,推进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建设。皇姑区还以数字产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为契机,围绕龙头企业全面延链补链强链,完善前端技术研发,拓展后端场景应用。通过意向签约,开启政府与企业联合发展布局,依托双方优势,提升产业集群,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同时,聚焦数字经济领域细分赛道,以孵化器、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载体为主要平台,开展数字经济领域多元化特色专场路演,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耕数字产业经济,抢抓服务业转型“新风口”,加速数字产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开辟数字服务行业发展“新赛道”……在“打造东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新征程上,皇姑区新一轮数字服务产业蝶变蓝图已越发清晰。作者:刘桐11/04
- 辽宁省超2100家单位参加第五届进博会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11月2日,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进博会,全省商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在严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参与、广泛组织、精心策划,向世界展示我省蕴含潜力的开放优势和坚定不移的开放决心,以吸引外来投资、拓展合作领域、推动消费升级。目前,我省组织参展筹备工作呈现一系列亮点。专业观众邀请实现突破。今年以来,我省各交易分团开展大量组织参展筹备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各交易分团的共同努力下,辽宁交易团报名注册单位2100余家,同比增长30%,注册参加人数超过4000人。人文交流活动展示形象。本届进博会,我省综合形象展区、中华老字号和国家级步行街展示区将集中展示我省开放进取的良好形象、振兴发展的新变化以及沈阳中街繁荣活跃的商业氛围;“中国这十年——对外开放成就展”综合展示区辽宁专区将重点展示我省拥有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跨境电商综试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开放优势。创新策划配套活动。展会期间,我省将主办两场大型配套活动。其一,举办辽宁省第五届进博会集中签约仪式,九三集团铁岭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将与进博会展商现场签约;其二,举办外资企业融入“双循环”——2022外资企业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与“双碳”战略高峰论坛,包括主题演讲、发布研究报告以及高端人才对话等活动。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