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雪满天山路
      新疆独库公路穿越雪山延绵的高海拔山区(5月10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  新疆独库公路纵贯天山南北,沿线地质、气候、生态多元,形成险峻壮观的独特景观。近年来,该线路已成高人气旅游打卡地,每到通行期,众多自驾游爱好者慕名前来。  受天山山区冬季降雪、结冰等影响,独库公路每年都有大约半年“冬眠期”。眼下,公路全线仍处在封闭休整期。近日,记者随新疆奎屯公路管理局独山子分局的养护工人一起进山除雪护路,来到独库公路最为险要的哈希勒根达坂附近,记录五月里雪满天山路的壮美风光。  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新疆独库公路穿越雪山延绵的高海拔山区(5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海拔约3400米的新疆独库公路哈希勒根隧道附近依旧是冰天雪地(5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疆独库公路上海拔超过3400米的哈希勒根达坂,哈希勒根隧道穿越山体,连接山之南北(5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疆奎屯公路管理局独山子分局乌兰萨德克养护站的工人驾驶车辆在独库公路上进行清雪、养护作业(5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疆独库公路蜿蜒穿越雪原(5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5月11日拍摄的新疆独库公路。海拔较低的山体积雪已消融,远山更高海拔处依旧白雪皑皑(无人机照片)。  这是在由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通往山区的独库公路旁拍摄的牧场(5月10日摄)。
    05/17
  • 贵州黄平:“美丽经济”撑起乡村振兴一片天
      5月13日,村民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旧州镇文峰村花卉基地管护花卉(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贵州省黄平县围绕“土地、产业、人才”做文章,发挥返乡人才的引领作用,鼓励农民利用荒地、荒坡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截至目前,黄平县已种植药用、食用、观赏类花卉苗木7000余亩,并依托这些花卉苗木基地,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杨楹摄  5月13日,村民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旧州镇文峰村花卉基地管护花卉(无人机照片)。  5月13日,村民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旧州镇文峰村花卉基地管护茉莉花。  5月13日,村民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旧州镇文峰村花卉基地管护紫娇花。
    05/16
  • 拉萨:一城山色半城绿
      这是在南山公园拍摄的拉萨风光,葱茏的树木点缀在城市中,与山色相映成趣(5月11日摄,手机照片)。  近年来,拉萨市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工程,特别是南北山绿化工程。据了解,2022年拉萨市完成造林绿化55.87万亩,林草生态建设促进群众就业超过168万人次。  新华社记者沈虹冰摄  这是在南山公园拍摄的拉萨风光,葱茏的树木点缀在城市中,与山色相映成趣(5月11日摄,手机照片)。  这是在拉鲁湿地拍摄的拉萨风光,葱茏的树木点缀在城市中,与山色相映成趣(5月12日摄)。  这是在南山公园拍摄的拉萨风光,葱茏的树木点缀在城市中,与山色相映成趣(5月13日摄)。
    05/16
  • 河北沧州:大运河畔添新景
      5月12日拍摄的沧州园博园(无人机照片)。  目前,由中铁八局集团承建的河北省第六届园林博览会会场——沧州园博园建设工程已全面完工。沧州园博园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畔,占地2900余亩,整体布局为“一带三区”,建有运河风光带和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成为大运河沧州段一道亮丽的城市景观。  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5月12日拍摄的沧州园博园(无人机照片)。  5月12日拍摄的沧州园博园(无人机照片)。  5月12日拍摄的沧州园博园(无人机照片)。  5月12日,工人在沧州园博园内养护花卉。  5月12日,工人在沧州园博园内养护花卉。
    05/15
  • 飞阅京津冀
      这是在北京市通州区拍摄的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2023年4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  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拥有1亿多人口的京津冀地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具备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天然基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气象一新,不断谋划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华社发(北京城建集团供图)  这是在北京市通州区拍摄的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2023年4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在北京市通州区拍摄的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博物馆(2023年3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在北京市延庆区拍摄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冬奥村(2022年4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天津港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2023年2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  一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靠泊在中国石化天津LNG接收站“1号泊位”进行卸船作业(2022年10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建设中的天津滨海新区龙源海晶盐光互补项目(2023年2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在天津市宝坻区拍摄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2023年2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  工人在位于天津市静海区蔡公庄镇的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示范基地操作机器播种春小麦原种(2023年2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在天津北辰区拍摄的动车组列车行驶在京滨城际铁路宝坻至北辰段(2022年11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
    05/15
  • 甘肃嘉峪关:关城旅游热
      5月10日,游客在嘉峪关关城景区游玩。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第一重关,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日,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的嘉峪关关城景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新华社记者马希平摄  5月10日,游客在嘉峪关关城景区游玩。  5月10日,游客在嘉峪关关城景区观看节目。  5月10日,游客在嘉峪关关城景区游玩。  5月10日,游客在嘉峪关关城景区体验骑骆驼项目。  5月10日,游客在嘉峪关关城景区游玩。  5月10日,游客在嘉峪关关城景区游玩(手机照片)。  5月10日,游客在嘉峪关关城景区游玩。
    05/12
  • 天空之眼瞰淄博
      位于淄博市张店区的淄博市陶瓷琉璃博物馆(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座独具特色的组群式城市,是齐国故都、陶琉名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淄博城乡交错,布局舒展,城区间以绿轴相连,发展空间广阔,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近来,淄博市更是以烧烤闻名,吸引了各地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这是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的齐都文化城(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位于淄博市张店区的淄博市金融中心(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位于淄博市张店区的淄博市体育中心体育场(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位于淄博市张店区的淄博市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右)和游泳馆(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的太公湖公园(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位于淄博市张店区的淄博会展中心(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的齐鲁化学工业园区一隅(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位于淄博市张店区的淄博市城乡规划展览馆(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的管仲纪念馆(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05/12
  • 山东博兴:“鲜切花”助推乡村振兴
      5月9日,工人在曹王镇西赵冯村芍药种植基地加工车间内整理修枝后的芍药鲜切花。  连日来,在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曹王镇西赵冯村芍药种植基地的花田里,花农们加紧采收芍药鲜切花。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曹王镇大力发展芍药鲜切花产业,并依托鲜切花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新华社发(陈彬摄)  5月9日,花农在曹王镇西赵冯村芍药种植基地花田里采收芍药鲜切花。
    05/11
  • 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标——大雁塔
      西安大雁塔(4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雄踞关中平原中部,北望苍莽黄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岭,西安,作为一座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演绎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一个个文化地标,记录着这座城市在岁月长河中的绝代风华,流淌着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  作为西安文化地标之一的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经历代维修,现存塔为明代修复。大雁塔是建于方形砖砌塔基之上的七层四方形砖塔,通高64.1米,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中国化的典型物证,在佛教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塔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文记述和佐证了大雁塔与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历史。  历史上,大雁塔曾是唐朝新中进士的题名之地,诞生了“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题名”。许多诗人登临大雁塔时也都留下传诵至今的佳句,“高标跨苍穹”的气魄、“塔势如涌出”的宏伟、“万古青濛濛”的景色,千年后依旧使人感到亲近。时光流转,如今的大雁塔已成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四季游人如织。  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身着汉服的游客在西安大雁塔下游览(4月18日摄)。  春花掩映中的西安大雁塔(4月1日摄)。  西安大雁塔(4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游人在西安大雁塔北广场观赏音乐喷泉表演(4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  西安大雁塔周边夜景(4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在进行音乐喷泉表演(4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在进行音乐喷泉表演(4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  游客在西安大雁塔北广场游览留影(4月18日摄)。
    05/11
  • 浙江德清: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5月8日拍摄的栖息在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的白鹭。东衡村有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浙江省“千年古村落”、浙江省传统村落等众多荣誉称号,同时村庄结合风貌整治提升,写好“琴、矿、游、园、改”五篇文章。  近年来,浙江湖州市德清县坚持绿色发展,保“绿水青山”,建“金山银山”。该县依托优美山水风光、利用传统人文资源、融汇生态观光农业、依附休闲度假项目,完成118个行政村的和美家园精品村创建,和11个省级以上美丽宜居示范村,并高标准建设10条各具风情的景观线,全力打造“全域美丽、城乡一体、乡风文明、生活美好”的美丽乡村升级版。  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5月8日,空中俯瞰德清县下渚湖街道沿河村(无人机照片)。近年来,沿河村依托下渚湖的地理优势,不断推进深入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建设。  5月8日拍摄的德清县乾元镇城北村“稻颂乾元”乡村景点的千亩麦田。  5月8日拍摄的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无人机照片)。东衡村有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浙江省“千年古村落”、浙江省传统村落等众多荣誉称号,同时村庄结合风貌整治提升,写好“琴、矿、游、园、改”五篇文章。  5月8日拍摄的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无人机照片)。东衡村有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浙江省“千年古村落”、浙江省传统村落等众多荣誉称号,同时村庄结合风貌整治提升,写好“琴、矿、游、园、改”五篇文章。  5月8日,在位于德清县洛舍镇的浙江乐韵钢琴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在生产线上进行钢琴的总装整理工作。  5月8日拍摄的德清县下渚湖街道二都村(无人机照片)。二都村地处德清县东部,山水秀美、人文荟萃。  5月8日拍摄的德清县下渚湖街道二都村(无人机照片)。二都村地处德清县东部,山水秀美、人文荟萃。
    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