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昆明10大公园玩场多
    郁金香迎客。公园供图  这个春节,不少人响应政府的倡议,就地过年。如果你留在昆明过年,不妨去这些公园踏春,看幽幽花草,听啾啾鸟鸣,还能参加园内举办的活动,赢个小礼品带回家,这样的年也算过得有滋有味。  大观公园  15万株郁金香迎客  升级改造后的“夜大观”将于初一至初六与游客们见面,新增了十二生肖互动乐园、彩云崖洞天、海浪沙滩、纱幕投影四大看点,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光影之夜。  2月8日—3月8日,大观公园与昙华寺公园共同举办“年味大观国色天香”第二十五届郁金香、牡丹花展。大观公园此次展出牡丹3000余株,包含鲁荷红、俊园红、紫二乔、乌龙捧盛、珊瑚台等26个品种,有红色、紫色、粉色及复色系4大色系;展出成片、盆栽郁金香15万株,包含拉利贝拉、人见人爱、福斯特国王、美国梦等27个品种,有橙色、红色、黄色、紫黑色及复色系5大色系。近华浦核心区域内布置各种花卉组合、园林造景以及“国色天香”“飞花画琴”等精致展点,并展出冰岛虞美人、玛格丽特等1万余盆各类时令花草。  昆明动物园  线上游戏伴你过大年  昆明动物园将开展2021年春节樱花节,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线下线上活动。  该园在东大门入口处、雪松花坛及樱花区入口处新增3个鲜花景观节点,通过花色、高度、拼接图案的精心设计,布置了垂吊牵牛、大花海棠、三色堇等鲜花。此外,昆明动物园微信公众号也为游客准备了好玩的线上游戏和丰厚的礼品,陪伴大家欢欢喜喜过大年。同时,游乐区的飞舟冲浪、大摆锤、自旋滑车、海盗船、高空观览车等40余种游乐设施带你畅游樱花节。  金殿名胜区  各色山茶竞相吐蕊  目前,金殿名胜区文物区主游路沿线和茶花专类园山茶已陆续开放。铜殿前拥有近200年树龄的古树山茶——云南山茶之狮子头(九心十八瓣)今年开花情况非常好,灿若云霞,将铜殿映衬得火红火红的,花期将持续到二月下旬。  春节期间,游客来到金殿茶花专类园,可看到各色山茶竞相吐蕊,大家熟悉的菊瓣、童子面、玛瑙、大理茶、雪娇、华东油茶等都开得非常不错,花色艳丽,浓淡、红白相得益彰。  黑龙潭公园  赏梅花游园赢大奖  黑龙潭公园“龙泉探梅”第二十五届昆明梅花节正在举行,眼下正是赏梅好时节。除赏花游园外,游客还可参与线上VIVO手机摄影大赛、线上科普小课堂等丰富活动。  昙华寺公园  牡丹花展春节“登场”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春城。”春节期间,第十届牡丹花展暨花潮节将在昙华寺公园登场,铁梗海棠、茶花、白玉兰、蝴蝶常青腾、迎春花等很值得一看。  西华公园  用奇异花卉装扮一新  西华公园第八届昆明市迎春花展暨第十届年宵花展,于2020年12月25日至2021年2月18日举办。在使用传统花卉布置景观的基础上,引进冰岛虞美人、三色堇、南非万寿菊等3万余盆花卉在林下及景观节点进行造景布置,引进中国飘香、大花蕙兰及多个品种的蝴蝶兰、美国冬青组合盆栽等奇异花卉进行展示。  此外,公园将结合年宵花的植物品种及文化内涵,于花展期间的每周日举办植物科普大讲堂活动;开展水仙花职工雕刻技能大赛,并集中展示获奖作品。  郊野公园  3000株美人梅怒放  郊野公园将于1月30日—2月20日举办第十二届“美人梅”花展,届时园内3000株美人梅竞相怒放,喜迎宾客。游客不仅可欣赏到美人梅、西府海棠、杜鹃花、日本樱花、溪流等,还可围观汉服文化展演,感受汉服之美。  翠湖公园  3500盏红灯笼高高挂  春节前夕,翠湖公园内郁金香款款盛开,第九届郁金香展如约而至。本次花展以郁金香为主,辅以洋水仙、中国水仙、风信子等球根花卉点缀,采用世界之爱、重现、红绣球、罗纳尔多、皇家十号、纯金、汤姆等传统优良品种,颜色以红、黄、粉为主。  公园在东门两侧花坛、南门两侧花坛、中心区花坛三个区域设置郁金香品种展示区,布置以地栽大色块为主,营造欢快喜悦的节日氛围。此外,自翠湖南门、燕子桥、翠湖阮堤到观鱼楼,九龙池、东路、金鱼岛、洗马河等游客密集区域,3500盏红灯笼高高挂,一片喜庆祥和。  昆明世博园  趣味游园猜灯谜品美食  昆明世博园将举办主题为“牛年忘烦、乐趣满园”世博园春节系列活动,活动时间为:2021年2月11日—17日,活动内容包含:8大主题室外游乐项目,6大迎新互动活动,还有国潮游戏、年味美食等。参与现场活动,可赢取新年礼物以及惊喜大礼包。  活动期间,世博园将在园区内精心打造呈现10个新春纳福打卡点,每个纳福点为游客免费提供国潮新春打卡板,让大家在打卡的同时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游客还可以参与年味十足的游园小游戏,赢取新春游园礼包;参加猜灯谜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品尝各种特色美食,大饱口福。  野生动物园  4种牛春节与大家见面  云南野生动物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家人”,它们是来自迪庆的白牦牛、怒江州的独龙牛、大理的奶牛和非洲的犀牛,将在春节期间和大家见面。牛年新春,大家可以去与牛儿度过愉快的一天,沾沾“牛气”,牛年大吉,“牛”转乾坤、牛气冲天。(记者左学佳)编辑邹润
    02/10
  • 红红火火年味浓,东兴年货市场正升温
    随着春节临近,东兴市大街小巷的年味儿越来越浓,各大年货市场也日益红火起来。广大市民开始忙碌的置办年货,将象征日子红火、美好祝愿的春联、福字、灯笼和各类小吃、特产带回家,准备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新春佳节。市场里,各式的年货铺都开张了,喜气洋洋的大红福字,贴花、对联,各种各样的灯笼、饰品、糖果琳琅满目,一应俱全,方便市民一站式购齐,市民们来回穿梭,或在摊位上驻足观看,或精心挑选心仪货物,呈现购销两旺的景象,整个年货市场充满了十足的新年味道。市民苏女士说:“虽然距离春节还有几天,但因目前仍处于疫情防控时期,避免节前扎堆采购年货,然后我与家人就提前来大采购。先把春联、福字、糖果等都买好了,水果、蔬菜我们到到时候再买。”  满目的商品,让人们目不暇接,卖年货的商家们也是忙的不亦乐乎,年货商铺李老板告诉记者,在进入腊月之前就已经今备足了货品,腊八开始就正式忙起来了。年货摊主李老板说:“这几天销量还可以,买春联和灯笼、的人比较多一点,采购年货都是集中在最近这几天。新年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了,欢迎大家来我们摊位买年货。”此外,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今年市场上年货齐全货源充足,价格也跟去年基本持平,以更多的让利给广大消费者,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同时各大商家也跟供应商签订了协议,随时补充货源,确保年货充足供应。记者:唐耀原曹晓雯编辑邹润
    02/10
  • 在东兴过年有哪些“标配”习俗?
    关于如何过春节各个地方的习俗其实不尽相同比如年夜饭要不要吃饺子元宵节要不要吃汤圆汤圆是甜是咸总要引起一番热议那么,在东兴过年有哪些标配?除尘、贴春联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贴上春联、年画干干净净、红红火火地迎新春DIY“年味”东兴的年味是粽子的咸香是大笼米乙、发糕的软糯也是风吹饼、碌堆的脆香大家聚在一起动手DIY这些“年味担当”过年氛围马上就来了!吃年夜饭年夜饭,乐团圆一桌温情满满的年夜饭开启年味“食”足的团聚时光不知道大家的年夜饭菜单敲定了没有?享受盛宴的同时别忘了要爱惜粮食,不要浪费哟拜年今年春节“云拜年”可能成为很多人的拜年形式不管过年习俗变得如何不同但始终不变地是我们在春节时与至亲团聚的那份期待、温暖和幸福放鞭炮总听人说吃年夜饭,收压岁钱,放鞭炮这三样标配齐了才是过年但是燃放烟花爆竹不可任性毕竟空气质量和火灾隐患“伤不起”过平安春节,倡文明新风这份不燃放烟花爆竹的倡议书请大家查收↓↓最后明天就是除夕了在此提前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威风、九九归一、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顺心、万事如意!记者:苏世钰编辑邹润
    02/10
  • 春节观冰灯! 长春公园新春冰灯游园会开始啦
      2月8日,长春公园“冰雪桃源塞外春城”主题冰灯游园会活动正式启动,喜迎八方来客。  据介绍,本次冰灯游园会作品由冰灯和彩灯两部分组成,其中冰灯13组,35余件作品;彩灯17组,50余件作品。总占地面积超过2万平米。总用冰量为2670立方米,其中彩冰量为60余立方米。  在大门处,是两幅冰灯项目作品——“牛年大吉”和“不待扬鞭自奋蹄”。今年是农历牛年,这两组作品也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共抗疫情,牛年奋发图强、“牛”转乾坤的寓意。南门广场两侧的彩灯作品,主题叫做“共克时艰”,该作品展示了中国力量,表达了医护者逆流而上、英勇奋战的决心。“荣耀长廊”两侧景观墙内镶嵌了涵盖公园郁金香园、百合广场、百草园、野花园、油菜花海等各特色精品园在内的16幅公园花展景观照片,展示了长春公园在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绿化彩化靓丽景观方面所取得的优秀成就;为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景区内近千个大红灯笼随风而动,鲜艳夺目、隆重喜庆,给人一种温馨、温暖的感觉。  此外,在游园会中,还设置了不少网红灯光打卡点。漫步在冰雪、灯光交相辉映的璀璨世界中,你随时都有可能碰到心仪的打卡对象。壮观的城堡大门、梦幻的马车、跃动海豚等等,老少皆宜、雅俗共赏。除了吸睛的“主角”们,还有多种形态各异的小元素,七彩水母、灵动的风车让你仿佛置身童趣游乐场。也为春城人民提供了一个春节市内游玩儿的好去处!编辑邹润
    02/10
  • 忘不掉的吉林“年味儿”!
     爆竹声中迎新年,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年”是中国民俗中最重要的节日。  吉林省民俗学家曹保明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有5000年农耕文化的民族,年最早是时间的节点,庄稼从种下去到丰收是为年,所以年的概念是对丰收的庆祝,一切的仪式、年俗都和珍惜生命与时间的节点有关。”  第一期  忘不掉的吉林“年味儿”  “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精神信仰,过年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祖先的崇拜,品尝美味食物,求个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这个时候,象征着甜蜜和如意的甜食,最为应景。  而吉林各民族过年的餐桌上,酥甜的灶糖、香软的元宵、豆香的粘豆包、劲道的打糕、甜蜜的沙琪玛……  这些凝结在舌尖上的甜蜜经过千百年积淀,形成了固有的“年”文化,随着味蕾一代一代传承。  灶糖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糖瓜就是灶糖,  是小年的专供甜品。  全国各地小年的时间不尽相同,  吉林的小年在腊月二十三这天。  关于灶糖的神话传说是东北小孩集体的儿时回忆。  相传灶王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  腊月二十三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  因此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送灶仪式,  供上灶糖,  让其甜甜嘴,  向玉帝多说好话。  而在历史上,对于灶糖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南朝时,《荆楚岁时记》里记载道:“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胶牙饧”就是今日的灶糖。  白居易在《岁月家宴戏示弟侄等》中也提到:“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  灶糖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  从“熬糖”到“起锅”,  再从“揉糖”到“拔糖”,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工细作。  在吉林,  灶糖是真正的节令食品,  只在小年临近时才会出现在大街小巷,  商贩满载着各式各样的灶糖,  有白色的,  也有乳白色的;  有带芝麻的,  也有不带的;  有称斤卖的,  也有论个儿卖的。  灶糖最初只有长方形乳白色的,后来发展为各式各样,但味道仍然是酥香粘甜,百年不变,空气中都荡漾着关于乡愁的甜蜜气息。  粘豆包  “粘豆包”这种东北冬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如今已经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深受嗜甜爱粘的南方食客喜爱。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粘豆包原名叫做“年豆包”,是烙印着年味儿的传统甜食。  (图片来源新华社)  腊月二十八,  打糕蒸馍贴花。  妈妈往往会在这一天给孩子打个电话,  说一句“粘豆包已经蒸好了”。  东北人都懂,  这就是盼望孩子早点儿回家过年……  (素材来源新华社)  粘豆包的美味是真正属于家乡的味道,它的制作程序,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  制作粘豆包之前要先发面,“发”意喻“发财”。过年的粘豆包用黄米面、白面制作出黄白两种颜色,意为有金有银。  最后把粘豆包放在蒸笼上蒸制,寓意生活“蒸蒸日上”,一年更比一年强。  粘豆包是满族的传统特色食品,已经有上千年历史,是当年满族人狩猎、耕种、行商、越冬以及战时的主要食品之一。  (素材来源新华社)  粘豆包的制作过程并不难,直到今天仍然是很多家庭自己手制的食品。  粘豆包一般是红豆馅的,把红豆加清水放入冰箱浸泡一夜,再加水煮约一个半小时,软烂后加入足量的白糖,放适量盐继续熬煮,直到锅底变干。  大黄米、大米按5:1比例磨粉备用,然后混合,把用温水稀释的酵母倒入面粉中,混合到面团可以粘合又不粘手为合适,发酵两个小时。揪一小块面团在掌心压扁,放入小块豆馅包住,再揉成圆形即可。  锅中水开后,放入包好的粘豆包,蒸十五分钟左右即可。  包好的粘豆包可以放在户外保存过冬,吃的时候只要上锅蒸制即可。  家乡的粘豆包包住的是儿时的记忆,也是期盼游子回家的乡愁。  打糕  欢快的朝鲜族对甜食的热爱也表现在过年的餐桌上。  打糕、朝鲜族八宝饭、江米条……每一种都是软糯香甜,既可以果腹,也可以做零食。  每到春节,朝鲜族的主妇们会摆出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丰盛的年饭年菜,其中打糕必然占据C位。  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就有了打糕的身影,它当时被称为“引绝饼”,凡逢佳节招待亲朋好友的必备美食。  (素材来源汪清县文化馆)  打糕的原料是糯米,也可以用小黄米或糜子替代。  先将粘米淘净蒸熟,放在打糕槽内或石板上,用打糕槌子把米粒打碎粘合在一块而成。  一家人敲敲打打,也是年的热闹。  吃打糕时所撒的豆面原料,除用小红豆外,还可以用黄豆、绿豆、松子、栗子、红枣、芝麻等。吃的时候,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块,蘸着豆面吃。  过年时,朝鲜族主妇会端上一桌子饭菜,吃的时候老人坐主位,小辈在老人两边围桌坐好,敬酒谈笑,其乐融融。这就是年的滋味。  沙琪玛  《渤海国记》中记载:“民岁时聚会作乐,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描写的是满族过春节的情形。  嗜甜的满族人,过年时餐桌上必备的就是甜食,年糕、粘水勺(类似粘豆包),还有现在年轻人喜欢吃的沙琪玛。  (素材来源纪录片《世界面食大会》)  沙琪玛是满族传统小吃,是清朝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  传说努尔哈赤远征时见到一名叫“萨其马”的将军带着妻子给他做的点心,努尔哈赤品尝后大加赞赏,并把这种食物名改为“沙琪玛”。  《光绪顺天府志》记载过这种食物,“赛利马为喇嘛点心,今市肆为之,用面杂以果品,和糖及猪油蒸成,味极美。”  (素材来源纪录片《世界面食大会》)  沙琪玛是可以家庭自制的。  将面粉、发酵粉、鸡蛋加水混合搅拌揉成面团,醒10分钟。用擀面杖擀成面皮,向中心折叠(折成4折);  用刀切成细面条状,再加面粉将面条播散,然后放入油锅炸(中火);  将糖水材料放入锅里用中火熬,直至可以拉出丝来为止;  将炸好的面条放入熬好的糖水里搅拌,同时加入葡萄干等。  搅拌均匀之后,放入涂过油的盘子里,用手压紧压平,完全冷却后,切块装盘即可。  (素材来源纪录片《世界面食大会》)  如今,  沙琪玛从满族的餐桌走向千家万户,  成为普罗大众的零食。  但对身在吉林的满族人来说,  这种食物里搅拌着的是对年的渴望,  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  元宵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每个时节都有专属的味道,  对吉林人来说,  正月十五的味道就是元宵。  元宵圆圆的形状,  也寓意团团圆圆。  (图片来源新华社)  吃元宵是中华民族的节日食俗。  在汉文帝时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吃元宵的习俗民间说法不一。  一说源于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江面漂浮一红瓤白果,味道甜美,即是元宵雏形。  一说汉武帝一位叫做元宵的宫女,擅长做一种包裹甜馅的粘食,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记载见于宋代。  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  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  (素材来源新华社)  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先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晒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  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江米沾到馅料表面变成球状,就成了元宵。  圆滚滚的元宵,寓意着团团圆圆,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这融化在嘴里的甜,  一代又一代传递着对年的味觉,  也承载着中国人对年的热爱!编辑邹润
    02/10
  • 一图读懂丨云上过大年 请拿好这份吉林新春文化菜单
    02/10
  • 昆明东川:小小黄金橘撑起乡村致富梦
      昆明市东川区舍块乡8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都建在陡峭的山腰上,这里没有平整的土地,乡民经济收入单一,大山里的村民们生活步履维艰,一直与贫困相伴。  家住舍块乡团结村小坪子小组樊同学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早日脱贫过上幸福日子,他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出经济效益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致富产业发展路,成为了周边山区群众的学习榜样。  修通道路带出“富裕”路  曾在公司打工的樊同学,每月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开支,加之自己身患四级肢体残疾,劳动力有限,生活捉襟见肘,但是樊同学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一心想走出一条发展农业的“致富路”。当时闭塞的交通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2013年樊同学自费修建村组公路到自家门前的600多米进门、进地道路,为寻求致富路奠定了基础。  学技术种橘子带乡亲共致富  2013年,樊同学了解到其他村种植柑橘的消息,便产生了种植柑橘的想法。舍块乡团结村小坪子小组地广人稀,气候温暖湿润,山地多,阳光充足,适合种植柑橘,且投入较少,回报大。于是,樊同学凭着一股子拼劲儿和敢想敢干的勇气,卖了家里的几十只山羊到外地学习柑橘种植技术,凭借自己学到的技术,樊同学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选购了300株橘苗回乡种植,开始了自己的“致富梦”。  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育,橘苗慢慢长高,成片的橘园长势喜人、初具规模。2015年夏,樊同学看着挂果的橘树激动不已,全家人三年的辛苦栽培终于有了收获,挂果当年就赚了1万多元。  2016年秋樊同学家4亩橘子收入达3万多元,全家收入终于超过了贫困线。  2018年,在乡政府产业扶持和资金支持下,樊同学又从大理宾川引进5个品种栽种了25亩,橘园种植规模扩大到30多亩。不久,樊同学学技术、栽种橘子赚钱走上“致富路”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子,村里人纷纷来他家的橘园学习栽培技术。“吃水不忘挖井人”,樊同学依靠自力更生富起来的同时,也不忘带动全村共同栽种,增收致富。  坚持不懈全面发展  在种植柑橘产业上有收获后,樊同学还在打算发展山羊养殖。樊同学说:“养殖山羊一直是我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橘子试种成功的保障,今后还将打算扩大山羊养殖规模,赚更多钱。”目前,樊同学养着120多只山羊,每年可出栏10到20只,收入上万元。  2018年底,樊同学居住的团结村整村搬迁进了城区,樊同学为照看自家产业,选择加入舍块乡护林防火队。进城后妻子选择自主就业,在东川金滩温泉打工,有一技之长的儿子也成为了一名水电技师,全家每月收入达6000多元。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樊同学的成功“致富经”为当地山区农户增收致富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山区村民增收致富。(张丽吴丽)编辑邹润
    02/09
  • 东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美景
    冬季的乐趣,是皑皑白雪所赋予的。只有看过冰天雪地,赏过大美雾凇,感受过水墨画般的冬景,才算真正体会“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景色。每当遇到降雪或寒流时,仙峰国家森林公园内便会形成漫山遍野玉树琼花,宛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华网发李春摄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的延边仙峰国家森林公园,距长白山北坡59公里。公园最高海拔1571米,最低点750米。每年10月末至翌年4月初,大雪过后遇到寒流,这里便出现大面积的森林雪凇,12月至翌年2月为盛期,有时雪凇厚度达10-15毫米。雪凇景观长达十余里,堪称中国雪凇之最。新华网发李春摄仙峰国家森林公园内老爷岭魔幻雾凇奇观。新华网发王薇摄仙峰国家森林公园内老爷岭魔幻雾凇奇观。新华网发王薇摄仙峰国家森林公园内老爷岭魔幻雾凇奇观。新华网发王薇摄仙峰国家森林公园内老爷岭魔幻雾凇奇观。新华网发李春摄蛟河市老爷岭景区日落景观。新华网发李志成摄安图县魔界雾凇美景。魔界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红丰村内,离长白山只有几十公里的路程。魔界的水系是长白山天池流泻而下的奶头河,奶头河发源于长白山温泉,由于地热及小电站的作用,在红丰村这一段常年不冻,河中枯树在日出时分由于大气蒸腾,树、水、云若有若无,时隐时现,被当地人称之为“魔界”。新华网发王薇摄安图县魔界雾凇美景。新华网发王薇摄在吉林延边仙峰国家森林公园的老爷岭拍摄的雾凇景观。新华网发王薇摄吉林省辉南县境内的四方顶子,是中国有名的枯木天堂。它是辉南县境内最高山峰,海拔1233.3米,也是龙岗火山群最高的火山台地之一,素有“龙岗画苑”之名。几十公顷面积的山顶平地,到处都是参天古树。冬季的四方顶子,积雪如盖,宛如童话世界,美不胜收。新华网发王薇摄登四方顶子,赏雾凇之美。新华网发王薇摄与雪为伴,玩出多彩冬季。新华网发王薇摄雾凇岛是松花江上的一座小岛,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乌拉街满族镇的韩屯、曾通屯等村落是雾凇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观赏和拍摄雾凇的最佳地。松花江两岸树茂枝繁,冬日里不冻的江水腾起来的水雾,遇到寒冷的空气,在树上凝结为霜花,气象学称之为“雾淞”。新华网发杨朝晖摄江岸雾淞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新华网发杨朝晖摄冬季的长白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银装素裹。新华网发王薇摄长白山的冬天,来得很早,当你还在享受暖暖秋意时,长白山就飘起了小雪;长白山的冬天,走得很晚,或许到山花烂漫时,长白山的冬天才会结束。漫长的冬天,让这里成为雪国天堂。新华网发王薇摄编辑邹润
    02/09
  • 三角汤圆爆米花 挂起灌肠舂粑粑 云南年味浓 值得你细品
      龙陵村寨里舂粑粑的老碓一起一落,发出“咚咚……”的声音;昌宁街头巷尾传来爆米花的巨响;镇雄街子上出现各色包心的三角汤圆;元江彝家又挂起了火腿和灌肠……这些都提醒着你,年味就在身边。  虽然今年很多人就地过年,不能回家,但印刻在记忆里的年味只会随着乡愁愈发香浓。  香浓的年味  三角汤圆飘香  拈起一个煮熟的三角汤圆,一口咬下去,满口流油,唇齿留香,松软甜糯,回味悠长,幸福满满。如今,随时随处可吃到的三角汤圆,已成为镇雄人忘不掉的一抹乡愁。  在镇雄过春节,三角汤圆是家家户户必吃的佳肴,寓意为团圆、圆满、吉祥。在外形上,三角汤圆有三个尖角,三个尖角组成一个“心”形图案,整个汤圆外形为一个三棱锥。在吃法上,三角汤圆讲究的是面皮薄包心多、包心所用食材种类多。常见的包心做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酥麻、核桃仁、红糖磨成粉末后混合拌匀,包汤圆前通过蒸煮变软,用这种包心的汤圆叫酥麻汤圆,吃起来香甜松软;另一种做法是选择花生、芝麻等食材来做包心,用这种包心的汤圆叫富油汤圆,吃起来滑嫩鲜香。  腌火腿灌香肠  春节临近,元江县洼垤乡的年味已经随处可见。在彝家一直都有腌制火腿的习惯,农家养殖的土猪吃熟食长大,肉质鲜美、肥肉相宜,腌出来的火腿口感独特。  洼垤彝家火腿一般选用完整的猪后腿,在过年杀猪时趁着猪肉还有“活气”便撒上食盐,反复揉搓使盐沁入肉丝逐渐变软,足量的盐使其不易变质;随后重物压制、控干水分、再次敷盐、通风晾晒。师傅们将“何时下盐、如何晾晒”这份独家技艺烂熟于心,腌好的火腿最长可存3年。  温暖和煦的午后,妇女们便聚在一起开始制作香肠、豆腐肠等灌肠类食物,它们是彝乡年味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热气腾腾的香糯米撒上花椒、草果、八角等香料后,配上新鲜红润的猪血,用手拌匀,加入适量食盐后赶紧装肠,大家围坐着说说笑笑间,一节节饱满的猪血肠就灌好了;豆腐肠、香肠分别用新鲜豆腐、肥瘦相间的猪肉做原料,灌进肠后还得扎上小孔放气,既不能灌得太松,也不能灌得过紧,要不容易变味。接下来的日子就会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头上、房檐下挂着一串串鼓胀胀的肉肠,它们给原本就热闹的院子增添了一抹独特的年味。  爆米花里年味浓  在保山市昌宁县,当地人素来都有过年吃爆米花的习俗。进入腊月下旬,年逾六旬的爆米花手艺人杨子兴开始忙碌起来,他土法制作的爆米花,为浓浓的年味增加了一份怀旧。  这两天,村子里的人都会到老杨那里买上一袋爆米花。“我来买一袋爆米花,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回忆一下童年的味道。”来买爆米花的杨润说。  杨子兴制作爆米花的工艺操作很简单。他在寨子中间选取一块平地,然后开始点火生炉子。趁着火势,他把玉米或糯米放进爆米花机里,封好盖子,再把爆米花机放在火炉上不停转动,让玉米在高温高压的机子里均匀受热,到了一定的火候,瞬间撬开阀门,一袋香香脆脆的爆米花就制作好了。在杨子兴心里,制作爆米花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生活,更重要的是他对爆米花的特殊情感。老杨说,希望将来他做不动了,还会有人制作爆米花,昌宁人还可以一直吃到口味纯正的爆米花。  另外,美味独特、清脆可口的菜花腌菜,也成了昌宁人春节前后必吃的一道美食。  闻见粑粑香  在龙陵,年关舂粑粑,主要是舂糯米粑粑和饭米粑粑。  灶膛里的火烧得很旺,锅里的甑子冒着热气,大颗大颗的水珠顺着甑盖与甑子的缝隙慢慢地流淌下来。此时,有经验的妇人会告诉守在灶台边的孩子:“糯米饭快蒸熟了,马上就舂粑粑喽。”  孩子一阵欢呼,将小手洗干净后撕下一片洗好的芭蕉叶,准备用热气腾腾的糯米饭犒劳翘盼了一年的味蕾。另一边,舂粑粑的人们已经扯开舂碓的场子,当白生生的糯米饭裹挟着豆子、粟米、高粱、灰挑等杂粮,腾着热气被送进了石制的碓窝后,有力的大脚有节奏地在木碓上踩踏着。这时,麻利的妇人随着碓嘴一起一落“拨弄”着一窝窝糯米饭,这可是个技术活,稍不注意就会被碓嘴砸到手。在快速的舂压和不停的“拨弄”下,粒粒米饭渐渐变成了黏稠的粑粑,黏稠的粑粑又被趁热放到绿茵茵的芭蕉叶上,摊成了厚度均匀、圆圆的大粑粑。糯米粑粑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烧、煮、蒸、煎。还可以将糯米粑粑切成很薄的小片晒干保存起来,随吃随取,龙陵人将其称为“粑粑果”。“粑粑果”可以放在热油里炸着吃,酥酥脆脆。  在龙陵,舂粑粑的现场很热闹,妇人忙着淘米蒸饭、清洗碓窝;男人添柴烧火、用力舂碓;小孩子则在一旁跑来跑去,趁热吃些香喷喷的米饭或是刚出炉的粑粑。  有趣的年味  相约“刳甘蔗”  对于施甸县的孩子们来说,春节相约一起玩“刳甘蔗”的游戏,是一年中最兴奋的事。  施甸县地处温热河谷坝区,历来都盛产甘蔗,而“刳甘蔗”就是当地人围绕甘蔗这一“甜蜜的事业”衍生出来的游戏。玩时小伙伴们相约凑钱买来甘蔗,然后选取一段最甜的部分,通过抓阄排出顺序,再开始“刳甘蔗”。  “刳甘蔗”时先要将一根甘蔗竖立,用刀尖稳住甘蔗后,刀子迅速离开甘蔗,然后执刀者将刀子高高举起刳(劈)下去。操作的诀窍是眼疾手快,一旦扶稳甘蔗,就要迅速执刀刳下去。如果能顺利刳下一大块,执刀的小伙伴就会骄傲地当着大伙的面,将刳下来的甘蔗放进嘴里大口咀嚼,“咯吱咯吱”的咀嚼声令人羡慕不已。还有一个规则是,如果第一个上阵的小伙伴刳下了一块甘蔗,他就有连续“刳甘蔗”的权利,直到出现失误,才会轮到第二个小伙伴上场。另外,甘蔗被刳到哪里,他就可以吃到哪里。当然,有的人可能在刀子离开甘蔗的一瞬间甘蔗就倒了,也就无法完成刳的动作,那他就吃不到甘蔗,只有站在一旁看别人吮吸甜汁的分了。  “刳甘蔗”游戏虽然简单,但是需要一定技巧。如果没掌握这种技巧,可能操作多次也无法吃到一截甘蔗。特别是七八个小伙伴围在一起轮番上阵,如果看到有小伙伴成功了,围观者就会爆出一阵喝彩声;如果哪一个出现失误了,也会响起一阵“嘘”声。随着被刳的甘蔗越来越细、越来越短,气氛就显得更加紧张了。  家住施甸县城区的老王介绍,“刳甘蔗”的手艺还是他童年时学会的,没想到老来还能表演给大伙看。“也许因为生活条件好多了,现在的孩子在物质上并不缺乏,但对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过年却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老王说。  独特的年味  姚关人“不吃‘冻’,不过冬”  如果只能用一种饮食来唤起施甸县姚关镇的农家人对冬天的记忆,那一定非“冻”莫属。“冻”是姚关人冬天桌上的一道特色美食,深受老百姓喜欢,舀上一勺,吃上一口,回味乡愁。  到冬天杀年猪,家家户户都会熬“冻”。传统的“冻”是从煮五花肉、煮猪头的汤汁中来的,五花肉做年猪菜用来招待客人,猪头肉拌上萝卜丝做成腌辣腌制入罐,而熬出来的汤汁经冷冻后就变成“冻”。这里说的冷冻不是要放入冰箱或采用特制的方法制冷,而是利用冬季早晚温差较大的天气,白天熬汤后放置一段时间,到了夜晚气温骤降后经冷却就自然凝固成“冻”了。  “汤汤水水都不浪费”,对于姚关人来说,这句话可谓做到了极致。“冻”不仅是一道独具冬天特色、浓缩地方风味的美食,同时也是农家人餐桌上厉行节约的饮食观的充分体现。姚关人“不吃冻,不过冬”!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姚关餐饮的发展,“冻”的制作也变得别出心裁,颇具匠心。  姚关人做“冻”,虽说不上有独特的诀窍,但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就是要精选上好的肉料方能保证“冻”的口味。在熬制时,姚关人先选取猪皮,剔去肥肉,装入锅中,注入清水,用火熬煮,洒上食盐,加入草果,待猪皮煮熟以后打捞出来,将其剁碎,再放入汤汁中文火熬炖,让猪皮中的脂肪和胶原蛋白慢慢溢出,一直到汤汁黏稠,再用筲箕筛沥出汤中的肉屑和草果,滴上几滴酱油润色,剩余的汤汁继续熬制。  这时候要讲究火候,拿捏到位:汤汁黏稠,“冻”显老,弹性不足,口感欠佳;汤汁黏稠度不够,“冻”显嫩,筷子夹了易松散,刀子切不出形状。那如何掌握呢?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洞察力,一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筷子蜻蜓点水般轻触汤汁后取出观察,筷子上如沾有一层黏稠的胶原蛋白便为最佳。熬制好的汤汁经过自然冷却,第二天就可以变成“冻”。  姚关人做的“冻”上面覆盖着一层乳白色的油,吃的时候用勺子轻轻把油刮开,用刀具划上一块,捧在手心,“冻”的庐山真面目便一览无余。结晶如茶色翡翠,望眼欲穿,又深不可测;弹性十足,感觉吹弹可破,但又韧性非凡,幽香可透。忍不住放入口中,轻轻一咬,留下几点牙印,意犹未尽,弥香满口。(记者崔敏申时勋李春丽通讯员王钇涵申时恒杨磊张天理杨继泽缪源胡正飞杞艳芹杨奇琦肖月杨军罗宁姣李茂伟徐幸光徐静)  拍拍你身边的年味  聚焦幸福时刻,开心就地过大年,开屏新闻客户端携手昆明盒马鲜生启动“就地过年一样暖”拍客大赛。上开屏,晒出你的年味,和百万开屏用户分享,赢取盒马鲜生价值100元的新年礼包。  即日起至2月26日,以“就地过年一样暖”为主题的原创作品,图片、短视频均可上传到开屏新闻,风格不限。对于入选作品,主办单位有权举办展览并在本次活动相关宣传中使用,不再支付稿酬。  参与方式  1.扫描二维码下载开屏新闻客户端;  2.打开开屏新闻客户端,点击屏幕下方“拍客”按钮;  3.进入页面后,点击右上方“发布”按钮;  4.选择下方正中“拍摄”按钮进行拍摄或点击“相册”,选择已拍摄好的照片或视频;  5.点击“#话题”,选择“#就地过年一样暖”;  6.确认所有信息后,点击“发布”。  年味  所谓年味,就是一系列春节元素在特定时空中的有机组合。对于在外工作的人而言,可能最美好的年味回忆是小时候父母亲手做的饭菜,可能是收到心心念念很久的玩具,也可能是穿上新衣服跟小伙伴们一起燃放炮仗。年味是一种全民欢庆的环境氛围,但更多是与己相关的点点滴滴,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很寻常的细节,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就把你拉到欢乐喜庆的节奏上,比如燃放烟花爆竹、贴春联、逛市集等。编辑邹润
    02/09
  • 守望相助 共度时艰 广西向越南广宁省捐赠防疫物资
    2月8日,受中越陆地边界联委会中方委员会委托,自治区外事办主任石东龙在东兴口岸北仑河二桥分界线,向越南广宁省捐赠一批医疗防疫物资。防城港市副市长廖云,东兴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东兴市市长陈建林参加捐赠活动。这批防疫物资包含医用外科口罩等物品,自治区外事办与越南广宁省外事厅相关负责人在经过短暂的交接仪式后,这批物资从东兴口岸通关,直接运往越南广宁省,这是双方相互支持、携手抗击疫情的具体举措,为两国的抗疫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交接仪式上,双方外事部门还就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疫情联防联控合作举行会晤,双方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团结合作精神,共同加强对边境地区通道、便道的巡查和全天候管控,强化对入境人员、跨境运输车辆等方面的管理,严格打击非法出入境活动,推动双方经贸活动及人员往来平稳有序。当天上午,东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健代表东兴市政府也向越南芒街市捐赠一批包含防护服、护目镜等在内的防疫物资,并希望双方继续深化防疫合作,共同落实好疫情联防联控各项措施,强化疫情信息共享和边境管控,同时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加大边境贸易合作,共同推动双方经济发展。编辑邹润
    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