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这里有一支社区民乐团
    元宝区广济街道平安社区有一支居民自发组织的社区民乐团,每周定期排练,用音乐传递温暖,促进邻里和谐。图为近日民乐队正在排练。记者:张尧编辑:邹润
    04/14
  • 社区邻里携手 守护高龄老人
    近日,在站前街道四街社区,一位平日里热心邻里的居民偶然发现,白山小区内一位高龄老人在家中不慎摔倒,身旁没有亲属,立即将这一情况发布在了小区微信群中。四街社区的网格员第一时间捕捉到了这条求助信息。他们迅速行动,首先尝试联系老人的家属,然而,电话那头传来关机提示音。网格员随即向派出所求助,查询老人其他家属的联系方式。与此同时,社区民政副主任也加入救援行动,通过微信语音,不断尝试与老人家属取得联系。兼职网格员孔祥征在联系家属的同时,突然想起有位居民持有老人家的备用钥匙,立即与其取得联系。两人一路小跑,火速赶到老人家中。门打开的那一刻,只见老人倒在地上,表情痛苦。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老人扶到床上,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并仔细查看老人的身体状况,确认无明显外伤后,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当晚,社区党委书记和兼职网格员再次来到老人家中慰问。此时,老人家属也已赶到。“老人年岁大了,身体脆弱,身边一刻都不能离人。往后一定要多留意老人的日常起居,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社区帮忙。”面对社区的关切和帮助,老人家属表达了感谢。记者:张津硕编辑:邹润
    04/14
  • 情暖“星星的孩子”
    连日来,丹东市各级残联组织精心策划、举办了一系列富有深意且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带去温暖与关爱。丹东市残疾人服务中心联动多家机构开展系列公益活动,主题宣教讲座、融合游戏实践、设立科普展台进行成果展示等形式,覆盖医疗康复、教育融合、社会倡导三方面,累计服务57组家庭,发放科普材料500余份,营造全社会关爱孤独症群体的氛围。振安区残联以“守护孤独症儿童成长”为主题,联合定点康复机构爱卓恩优化发展中心,开展“世界孤独症日”融合活动,邀请普通儿童共同参与课程,在协作中培养集体意识;在非洲鼓律动教学中,通过音乐节奏建立默契,用肢体语言突破交流障碍;在风筝绘画创作中,共同绘制出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作品。这些沉浸式体验打破了传统助残活动的帮扶模式,助力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东港市特殊教育学校邀请孤独症儿童家长开展座谈活动,介绍了学校在孤独症康复训练领域的发展历程与成效,并借助网络典型案例视频,展示助力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的方法,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潜在能力与兴趣爱好,为家长提供教育思路与方向。座谈环节,家长代表分享和探讨孩子们的成长历程,增强了家长们对孩子教育与康复的信心。活动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能力,共同护航孩子的健康成长;东港市大东街道育才社区联合东港市嘉谊影城开展观影活动,东港市童盈心理培训班60余名残疾儿童及其家长共同观看电影《哪吒2》。观影过程中,残疾人工作者、老师及家长时刻关注孩子们的情绪,耐心解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活动不仅丰富了孤独症儿童的精神生活,同时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陪同观影的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放松和交流的机会。他们相互分享着照顾孩子的经验和心得,彼此鼓励、相互支持。我市各级残联组织通过开展一系列关爱孤独症儿童活动,唤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携手各方力量为更多“星星的孩子”点亮“浩瀚的银河”。记者:包芙蓉编辑:邹润
    04/11
  • 眼科义诊服务居民
    近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联合何氏眼科开展了眼科义诊活动,吸引众多居民参与。医护人员携带视力检测仪、眼压计、裂隙灯等设备,为居民们提供全面的眼部检查,针对大家的眼部状况给予专业诊断,并为存在眼部问题的居民提供个性化治疗建议,指导日常护眼注意事项。此次义诊活动共服务居民120余人次。作者:沈粹编辑:邹润
    04/11
  • 百岁党员映初心 暖心寿礼传敬意
    近日,在纤维街道黄海社区,一场充满温情的百岁寿宴,为社区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暖色调。社区党总支、辖区老党员以及民警齐聚一堂,共同为百岁老党员毕庶通庆祝生日,向这位有着68年党龄的老党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当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毕庶通老人家中,屋内满是温馨与喜悦。虽已百岁高龄,但毕庶通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痕迹,是人生阅历的最好见证。回顾毕庶通老人的党员生涯,他用近七十年的坚守诠释着对党的忠诚。作为一名普通工人,他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一丝不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责任与担当。老人性格和善,邻里间谁有难处,总是热心帮忙。曾经,社区道路坑洼不平,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老人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积蓄,四处奔走联系维修师傅,一心只为大家铺平出行道路。即便如今年事已高,他仍时常惦记着社区的大小事务,那份认真与执着,令人动容。在家庭里,毕庶通老人是家族的精神支柱。已是四世同堂的他,通过言传身教,将乐于助人的好品格传承给晚辈。家中围坐时,他总是给孩子们讲述年轻时的奋斗故事,分享党的光辉历程,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为社会贡献力量。在他的影响下,晚辈们也都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延续着这份优良家风。毕庶通老人热爱学习,始终紧跟党的步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党课、党日活动他从未缺席。活动中,他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悟,朴实而深刻的话语,让年轻党员深受启发。即便现在视力不佳,他仍坚持让家人为他诵读重要著作,时刻关注党的动态,学习党的先进理论。这场特殊的庆生会,不仅仅是对毕庶通老人百岁寿辰的庆祝,更是一次信仰与精神的传承。老人用一生的坚守,书写着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激励着辖区居民,也为年轻党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记者:张津硕编辑:邹润
    04/11
  • 打造“枫桥经验”丹东样板
    25年没有回娘家,近日,家住东港的王女士终于与父亲团聚。25年前,因父母不同意王女士的婚事,她便再也没回过娘家。一次,父亲生病住院,要求王女士拿5000元手术费,王女士拒绝,父亲便来到了司法所“告”女儿。“老蔡调解工作室”耐心向王女士讲明赡养老人义务,并抓住了王女士即将当婆婆的契机,让她换位思考,王女士感同身受,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老蔡调解工作室”的首席人民调解员蔡立山,曾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在我市像“老蔡调解工作室”这样的金牌调解工作室还有不少,它们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某小区的业主刘某拖欠物业费万余元。物业公司与刘某找到“党代表+志愿者+学雷锋标兵调解团队”,希望能解决这件“闹心事”。调解团队向矛盾双方释法明理,最终刘某决定补交拖欠的物业费,矛盾就此化解。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市委关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践活动要求,近年来,市司法局进一步加强全市调解工作品牌建设,持续提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市司法局相关部门到各县(市)区走访,指导推进创建“金牌调解团队”。其中,“党代表+志愿者+学雷锋标兵调解团队”“胡博士涉外纠纷调解室”“拘调对接调解室”“老尚个人精品调解室”“洋洋法律顾问调解室”“亮亮警官调解室”等“金牌调解团队”不断涌现,打造具有丹东特色的“枫桥经验”新样板。市司法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金牌调解团队”成员由法律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他们专业性强、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高,能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除此之外,“金牌调解团队”在有效解决当事人实际问题的同时,能从心理层面为当事人提供疏导与支持,实现“事”与“心”的双重调和。记者:刁庆峰编辑:邹润
    04/10
  • 消防演练护幼苗 筑牢校园安全墙
    近日,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联合辖区幼儿园开展“消防演练护幼苗,筑牢校园安全墙”活动。记者:张津硕编辑:邹润
    04/10
  • 防震减灾 安全“童”行
    3月31日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当天,丹东市应急管理事务服务中心联合丹东地震监测中心站、凤城市应急管理事务服务中心,在凤城市大梨树小学举办防震减灾活动。本次活动涵盖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科普讲座及知识竞答。随着警报声响起,演练正式开始,全校师生按照预定方案迅速有序撤离教室,沿着疏散路线快速到达安全区域,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充分展现了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演练结束后,丹东地震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围绕地震基础知识、应急避险技巧和自救互救方法,开展防震减灾科普讲座。“理论知识+互动体验”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为打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于国洪编辑:邹润
    04/10
  • “熊猫电工”为爱“挽袖”18年
    52岁的孙广忠是国网丹东供电公司草河区的供电所员工,群众眼中的“热心肠”,只因他18年来坚持做一件事,大伙还亲切地称呼他为“熊猫电工”。日前,孙广忠和同事到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助学活动,当天,他再一次走上移动献血车,为需要的人捐献400毫升“熊猫血”。孙广忠是罕见的Rh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据统计,在我国,Rh阴性血在人群中占比约0.4%,此前“熊猫血”只能现用现献不能储存,始终处于紧急供需状况。18年来,孙广忠每次接到血站的紧急求助电话,都爽快答应,风雨无阻地赶到血站献血。每当谈及此,孙广忠总是淡淡地回应:“能帮助有需要的人,我感到很自豪。”今年3月,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开展“电力雷锋进校园光明护航助成长”活动,孙广忠第一个报名参加,他和同事带着专业设备深入各所学校,对校园内的配电间、供电线路、用电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校园安全用电、可靠用电。在孙广忠的带动下,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员工自发踊跃献血,“孙大哥献血18年,我这才第三次献血。”该公司青年员工张岩表示,虽然自己的血不如“熊猫血”珍贵,但只要能帮助到别人,会坚持捐献下去。记者:邢漫编辑:邹润
    04/10
  • 解锁老旧小区“逆生长”的幸福密码
    “有问题就找赵书记,准能解决。”居民把她当“主心骨”,这一份份沉甸甸的信任,源于她日复一日地坚守。她,投身社区工作18年,始终与居民拧成一股绳,全心全意为居民着想,既是社区的“当家人”,也是居民的“定心丸”。她,从下岗女工到全国三八红旗手。她,就是元宝区兴东街道泰美社区党委书记赵玉霞。2020年初,泰和花园小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程,“老楼装电梯”成为小区居民热议的焦点。“电梯噪声大不大?”“我家住一楼,会不会影响采光?”“电梯后期找谁维护?”……面对居民们提出的诸多疑惑,赵玉霞认识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件造福居民的好事,但好事办好不容易。“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只有把‘针’穿进去,把‘线’理顺了,才能破解难题,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为了消除居民顾虑,赵玉霞领着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们,放弃周末休息,逐户上门征询居民意见,并组织居民到有电梯的小区参观体验。经过不懈努力,电梯加装工程从最起初的4个单元增加到12个单元。“现在出门方便多了,再也不担心爬不动楼梯了!”家住6楼的刘玉盛老人高兴地说。在泰和花园小区改造期间,累计拆除违建300余平方米,规划停车位130个,同时制定了《小区居民行为准则》,并选聘了物业公司,不仅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也得到了极大丰富与完善。2020年,泰和花园小区改造项目代表辽宁省参加了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成果展,其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一个好的社区不仅需要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还需要高效的管理方式。”泰美社区地处老城区,周边有市场、学校、大型超市,人口密度大且流动性强,日常管理任务繁重。赵玉霞意识到,仅凭社区力量难以解决居民遇到的各种困难,需要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依托元宝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契机,泰美社区搭建了智慧党群服务平台,作为丹东市首个网格化管理社区试点运行。社区被划分为8个网格,建立7个网格党支部,共有18名网格员、50名服务网格党员志愿者,5000余人口全部纳入网格管理。通过建立居民及商户等各类信息台账,完善网上受理、任务分办、结果反馈等工作机制,社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面覆盖、动静结合”的智慧化网格管理体系,实现了“一张网”管到底。工作期间,赵玉霞发现社区内活跃着一群多才多艺、热心肠的居民。为了让他们各展其能,社区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从最初的文艺骨干组成的文艺服务队,到退休党员组建的“红枫党员志愿服务队”,如今泰美社区已有12支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1256名,实现了社区治理的全民参与。目前,泰美社区智慧党群服务平台吸收了越来越多志愿者组成网格员,他们凭借对环境的熟悉,及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隐患、实时反馈结果,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平台运行以来,成功排查矛盾、处理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628个,办结率99.2%,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社区工作就像一块磁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就能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身边。”如今的泰美社区从“老旧破小”变身“幸福家园”,居民态度由“牢骚满腹”转为“交口称赞”,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辽宁省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社区、辽宁省妇女先进之家、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创建成为综治零发案、安全零事故、违建零盲区、居民零越访、就业零失业的“五零社区”。自2010年担任泰美社区党委书记的赵玉霞,正是靠“群众工作法”带领社区从内到外发生巨变,成为老旧小区“逆生长”的范本。记者:栾柏醇编辑:邹润
    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