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概况
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沿海省份,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南临渤海、黄海,隔鸭绿江与朝鲜为邻,东南隔海与日本相望,东、北、西三面与吉林、内蒙古、河北等省区接壤,靠近俄罗斯,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要冲,是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通道。辽宁省总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171万,有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民族。全省有14个省辖市,44个县(市)。省会设在沈阳市。辽宁省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为714.9毫米,年平均气温4℃~10℃。全年无霜期约140~200天。辽宁省大陆海岸线长2178公里,约占中国的12%。东部山地丘陵区为辽宁省主要林区;西部山地丘陵区东缘的临海狭长平原,习惯上称为“辽西走廊”,是中国东北地区沟通华北地区的主要路上通道,中部辽河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一部分,由辽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辽宁省主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辽宁省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10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64种,其中铁、硼、菱镁石、金刚石、滑石、玉石、溶剂灰岩等矿的储量均居中国首位。辽河油田是中国第三大油气田,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中国的15%和10%。辽宁省除盛产水稻、玉米、苹果、白梨、花生等粮食、油料和水果外,还是中国主要的海盐、芦苇、柞蚕产区。历史沿革辽宁承袭着优秀中华文明的血脉,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占有漫长而辉煌的篇章。说辽宁的历史漫长,依据便是早在人类历史最古老的阶段,即旧石器时代,辽宁的先民就已经生活在这里。在营口市大石桥金牛山发现的猿人头盖骨化石,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朝阳市喀左县鸽子洞出土的大量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新石器时代,辽宁人的祖先已经能够磨制石器,制造陶器,并且已开始有农业和畜牧业。凌源市与建昌县交界的牛河梁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遗址则表明,距今5000年前,这里存在着一个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展现了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曙光。公元前16世纪,辽宁省属商朝邦畿,(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3年~公元前221年)属燕。此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均在此设置行政机构。辽宁省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的发祥地。至今,这里的一宫三陵,即沈阳故宫和新宾永陵(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先祖)、沈阳福陵(埋葬着努尔哈赤)、沈阳昭陵(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仍然保存完好。旅游观光辽宁省是中国文物大省之一,人文历史、自然景观资源都很丰富。这里有距今近30万年的营口金牛山遗址;这里有与北京故宫齐名的沈阳故宫和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这里还有以雄奇险峻和战略位置重要而遐迩闻名的九门口长城。名山、秀水、奇石、异洞遍布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冰峪沟、鸭绿江、金石滩和亚洲最大的本溪地下水洞等风光名胜久负盛名。大连、丹东的近代战争遗址和西部的秦、汉、魏、晋、辽、明、清史迹驰名海内外。辽宁省现有文物古迹1.13万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处。近年来,辽宁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如蒸气机车旅游、康复疗养旅游、仿古旅游和商务旅游等。各地举办的民间节庆活动也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最著名的有大连国际服装节等。现在,辽宁省已成为中国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现有旅游饭店300多家,其中星级饭店175家;旅行社370多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8家。国际旅游业取得新成绩,1999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人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49.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亿美元。工业基地辽宁省具有近百年的工业历史。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以重工业为主体,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基础比较雄厚的工业体系,成为中国主要的工业和原材料基地。1999年,辽宁省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567.2亿元。辽宁省许多工业产品在中国占有较大比重。钢、生铁、钢材分别占中国产量的近20%左右;纯碱、烧碱分别占中国产量的20%和10%;发电量、原油、天然气、原煤、机床、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变压器、汽车等产量在中国都占有重要地位。石化、冶金、电子信息、机械仍是辽宁省四大支柱产业。但产品结构适应性调整已迈出新步伐,适应市场的投资类产品继续有所增长。1999年,生铁产量1448.9万吨,比上年增长2.1%;钢产量1467万吨,比上年增长4.3%;成品钢材产量1235.2万吨,比上年增长7.5%。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增长较快。其中,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22.2万台,比上年增长59.3%;乙烯产量39.7万吨,比上年增长2.6%;化学农药产量2.2万吨,比上年增长14.7%。产销衔接水平稳步提高,1999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4%,比上年又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经济辽宁省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大省,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中国居领先地位。进入90年代,辽宁农业继续有所发展。1999年粮食总产量达1648.8万吨,是历史上第四个丰收年。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520亿元,比上年增长4.7%。辽宁省以多种形式加快农村经济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步伐,努力把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传统农业正在迅速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全省农、林、牧、副、渔各业兴旺,农村经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设取得进展,全年推广新品种面积195万公顷,平衡配套施肥面积120万公顷。全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已发展到46个,生猪生产基地县达到30个,黄牛生产基地县达到24个,蔬菜保护地面积11万公顷。辽宁省在大力发展陆地农业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海洋开发的新纪元,水产养殖在沿海已经广泛发展起来。交通通讯近年来,辽宁省投放巨额资金,用于港口、机场、铁路、公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投资环境日益完善。五个港口(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葫芦岛港)与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六个机场(沈阳、大连、鞍山、锦州、丹东、朝阳)与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乡乡通公路,公路总里程4.5万多公里,公路密度居中国各省市之首;目前已形成了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民用航空、管道运输、海上运输相配套的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叉运输网。1999年运输生产保持持续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旅客周转量451.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3亿吨,比上年增长13%。辽宁省14个省辖市和44个县(市)全部开通了国际、国内程控电话,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1999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7%。全省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795万门,形成了以数字微波为主、以沈阳为中心的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干线传输网。此外,三类传真、数字传输、无线寻呼、移动通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也发展迅速。科教文卫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目前,全省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6万人,科研开发机构1202个。1999年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116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就有470项。在取得的科技成果中,不同程度得到推广和应用的2276项,推广应用率达73%,新增产值479.8亿元,创利税101.5亿元。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辽宁共有理、工、农、医、体、音、美、财经和综合性高等院校66所。目前,全省高等院校在校学生23.58万人,在校研究生1.05万人。40多所院校同国外的大学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互派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有20多所院校接受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中等教育继续得到加强,全省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4.28万人,在校生15.68万人;普通高中465所,招生14.39万人,在校生为39.92万人。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全年扫除文盲2.35万人,基本上完成了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文化事业进一步活跃。目前,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8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6个;公共图书馆129个,博物馆30个;档案馆159个。全省有省市级广播电台16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转播台3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7.82%;全省有省市级电视台1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88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67%。1999年,全年共出版报纸85种,总印数11亿份;出版各类杂志277种,总印数1.33亿册;出版图书5256种,总印数2.26亿册。卫生事业在改革调整中继续发展。全省共有卫生机构6614个,个体门诊5380个,医疗床位19.4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2.95万人。预防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全省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16个,卫生技术人员1.23万人;妇幼卫生机构107个,卫生技术人员0.31万人。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1999年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辽宁省运动员共获得14个世界冠军、22个亚洲冠军、82个全国冠军。全民健身活动稳步推进,全省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1760万人。人民生活随着新千年的到来,辽宁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省城乡到处是一片祥和安乐的景象。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1999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9元,比上年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990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01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18元。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目前,全省从业人员1948.5万人;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4805个,使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社会保障成效显著,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695万人,覆盖面96%。全省城市均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得到改善。1999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756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918.2万平方米。年末统计,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8.5平方米;农村居家庭人均住房面积20.9平方米。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省目前各类社会福利院拥有床位4.79万张,收养人员3.73万人。城镇社会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已设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972个。农村已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达到972个。对外开放辽宁省实施"外向牵动"战略以来,对外开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外贸易持续增长。1999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外贸出口总额82亿美元,进口总额55.3亿美元。我省对外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161个,主要贸易伙伴列前五位的依次为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和荷兰。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1999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785项,外资协议额50.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4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在新签外商直接投资中,总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就有201个,合同外资额22.4亿美元。截止到1999年末,辽宁省已注册“三资”企业1.38万家,累计投产开业8037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发展。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项目1362项,合同金额4.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6亿美元。新签技术出口合同173项,合同金额13.7亿美元。新签技术引进合同292项,合同金额10.3亿美元。目前,辽宁省共有国家级、省市级各类开发区27个。其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发展较快的当属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它们是: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
10/06 - 美不胜收!大美辽宁欢迎您08/16
- 辽宁这百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党百年主题系列微视频《这百年》今天推出辽宁篇。让我们走进辽沈大地,回望峥嵘岁月,高擎精神火炬,一起见证老工业基地振兴在途,谱写新篇!
07/12 - 《大美中国·冬天系列》 辽宁的冬天03/06
- 省双拥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在沈阳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广泛宣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感人事迹,进一步营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浓厚社会氛围,持续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团结凝聚强大合力,9月28日,由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主办,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承办的辽宁省双拥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在沈阳举行。辽宁是红色革命热土,积淀了丰厚的红色基因,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近年来,全省军地各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聚力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扎实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制度机制持续健全、为军服务积极有为、拥政爱民富有成效,尊崇尊重氛围更加浓厚,军政军民团结迈上新台阶,“双拥之花”开遍辽沈大地。此次报告会,以“同心筑长城携手促振兴”为主题,分为“红色印记•初心如磐”“潮头放歌•共促振兴”“携手远航•同心筑梦”三个篇章,从全省近百个先进典型中精选8组典型代表,通过多角度呈现全省军民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中团结拼搏的感人事迹,激励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于争先、谱写新篇,为打好打赢三年行动决胜之战作出更大贡献。在“红色印记•初心如磐”篇章,驻辽部队葫芦岛“8•20”抗洪救灾群体和“矢志双拥奉献服务”代表张孝荣,分别讲述了“军队挺膺抢险救灾”和“矢志双拥奉献服务”的生动故事,展现了“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使命情怀与鱼水情深。诗朗诵《双拥礼赞》,诠释了辽宁军民携手同心浇灌“双拥之花”、共促振兴发展的壮丽画卷。“潮头放歌•共促振兴”篇章中,“军民共育成长成才”代表罗佳全、“军队投身兴教助学”代表96605部队、“军地助力乡村振兴”代表李东魁父女,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不同领域“双拥人”立足岗位、拼搏奋斗的感人故事。歌曲《爱我人民爱我军》旋律悠扬,唱出了“双拥传统代代传、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家国情怀。在“携手远航•同心筑梦”篇章,雷锋班作为“雷锋精神传承践行”代表,汇报了持续弘扬雷锋精神、奋力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的创新实践;“创业兴业聚力同行”代表李德禄、解从阁,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崇军拥军的动人故事;“国防建设攻坚奋进”代表“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分享了他们勇于争先、奉献国防的奋斗历程。报告会在大合唱《阔步新时代》中落下帷幕。一件件双拥事迹、一个个感人瞬间、一段段心路历程,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新时代双拥佳话,谱写了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壮丽赞歌,呈现了一场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双拥文化盛宴。报告会的成功举办,极大激发了全社会参与双拥工作的热情,激励广大军民见贤思齐、勇于争先,凝聚起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强大精神动力。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报告会,是辽宁双拥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双拥工作支持强军兴军的一段生动见证,将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学习他们爱国拥军、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学习他们心系国防、支持部队的责任担当,学习他们弘扬传统、续写荣光的传承精神,更加自觉地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奋力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
09/30 - 高铁开通,文旅优惠政策“随车而至”
作者:王笑梅
09/30 - 我省各地精彩亮相辽洽会09/29
- 沈佳高铁沈白段开通运营
9月28日,沈(阳)佳(木斯)高铁沈白段开通运营。沈佳高铁沈白段起自沈阳北站,经辽宁省沈阳市、抚顺市,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接入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的长白山站,线路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开通后,北京朝阳、沈阳北至长白山站最快旅行时间分别缩短至4小时33分钟、1小时53分钟。 沈佳高铁沈白段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进一步优化完善东北地区高铁网布局,抚顺、通化、白山迈入高铁时代并融入全国高铁网,对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实施,带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9/29 - 优品汇辽 辽品出圈
辽商在优品展现场交流。(摄影:赵敬东)米香、果香、酒香……辽商优品展香飘四溢,品尝的、询价的、谈合作的辽商络绎不绝。山海有情,辽宁有请。9月26日,第二届辽商大会如约而至,辽商优品展也在会场外同步开启,一些辽商还未步入会场就有了合作的意向。大连一郎宏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于红在展台前停驻许久,对两款古香古色包装的老龙口酒爱不释手:“我是做对俄贸易的,最近想搞一系列活动,正要选一些高端的辽宁特色商品。”负责推介的王越不仅向于红介绍了酒的特色,还邀请她到酒厂参观。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辽宁出品”最有人气。沈阳的酸菜、朝阳的小米、鞍山的南果梨、本溪的白啤酒……全省各地企业把自家最拿得出手的“宝贝”摆上展台,一眼望去,简直就是一场辽宁优品巡演。“哎哟,这次来得太值个了。”一位来自四川的辽商用家乡话连续沟通了几家企业,并向同行的辽商介绍起家乡的产品,“平时想要找好的辽品,得一个市一个市去找,这次全聚齐了!”“出圈”的不仅有丰富物产,还有精品文创。辽宁省博物馆的展台上,一款艳红的石榴樽摆在了C位。“这是我们刚上新的,以馆藏文物为蓝本,进行了融合性的设计,不仅小巧漂亮,插电后还是个小夜灯。”辽宁省博物馆文创工作部主任周颖秋向围观的辽商详细介绍着。省内辽商亮出了家底,海外的辽商也携异域特产亮相。“辽商优品展为省内、省外和海外的辽商搭建起商品贸易、合作交流的平台,不仅让全球各地的优品汇聚辽宁,也通过省外、海外辽商的渠道,让辽品出辽、出海。”鞍山市工商联办公室主任李辉带着本地辽商主动与海外辽商沟通,拓展铁壶、南果梨酒等产品的销路。“你们企业有什么特色产品,我们可以帮助拓展澳大利亚市场。”澳大利亚文化馆执行董事金星宇是首次参加这样的“家庭聚会”,“都是辽宁人,都有家乡情,我们不仅要把辽宁优品推荐出去,更要通过我们的渠道,帮助辽宁的企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交流中都是乡音,握手间都是情谊。相聚虽短、乡谊却长,新的合作已经拉开帷幕,未来之路同乡同行!记者:徐铁英
09/28 - 9月27日,我省三条高速通车!
9月27日,京哈改扩建、本桓宽、凌绥高速公路通车仪式在锦州主会场和本溪、朝阳分会场同时举行。京哈改扩建,为全国首条最长十车道,构建起东北进出关大动脉;本桓宽高速,纵横辽东山区,串联东北东部城市群,以“醉”美高速建设理念,建成实至名归中华枫叶大道;凌绥高速,贯通辽西蒙东,传播红山文明,构建了又一条蒙东向海、辽宁北上的东北海陆大通道。本次同时建成通车的三个项目均于2022年8月8日同时开工建设,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辽宁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辽宁省“十四五”时期特别是三年行动重大工程项目。三个项目合计建设高速公路里程636公里,其中本桓宽、凌绥两个高速公路项目是辽宁省首次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9月27日上午,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项目建成通车。京哈改扩建项目途经葫芦岛、锦州、盘锦3市9县39个乡镇,建设里程238公里,主线222公里利用既有京哈高速公路由双向六车道扩建为双向十车道,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新建九门口复线起自葫芦岛市绥中县九门口隧道,止于京哈高速公路新增的前所枢纽互通立交,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项目全线共设互通式立交19处、跨线桥58座、收费站15处、服务区6对。项目通车后,成为国内首条长距离十车道重载交通高速公路,极大改善东北地区入关交通条件,对全面提高国家综合运输骨架通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桓宽项目起自本溪市明山区,主线经本溪县、桓仁县,止于辽吉界挂牌岭,支线延伸至丹东市宽甸县,途经2市3县1区12个乡镇,建设里程223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项目全线桥梁148座、隧道27座、互通式立交15处、服务区4处、停车区4处、收费站11处、监控中心1处。项目作为联通辽宁、吉林两省,贯通辽宁东部山区的旅游路、生态路、产业路,对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凌绥项目起自朝阳凌源市,经建平县、喀左县、建昌县,止于葫芦岛市绥中县,途经2市5县16个乡镇,建设里程175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项目作为连通长深高速公路和京哈高速公路两大交通走廊的重要通道,它的开通对于推动辽西和蒙东地区融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意义重大。畅联辽宁,进关出海。三条高速公路通车,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交通运输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进一步联网加密辽宁省国省干线路网,既是民生之路、幸福之路,更是振兴之路、发展之路,为加快建设交通强省,服务辽宁、东北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强劲动能。(记者:赵婷婷摄影:韩卓航查金辉高智勇黄瀚博)
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