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6万余尾刀鲚鱼苗增殖放流
    10月14日,在丹东新区鸭绿江大街附近的江边,丹东市农业农村局增殖放流刀鲚鱼苗活动引来不少居民驻足观看。鱼苗沿着“滑道”缓缓驶入水中,看着一条条鱼儿欢快地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围观市民纷纷拍手叫好。为恢复天然水域刀鲚资源种群数量,保证渔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今年,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积极争取资金,首次在鸭绿江及大洋河流域开展刀鲚鱼苗增殖放流活动,计划增殖放流刀鲚鱼苗6.125万尾以上。刀鲚俗称刀鱼、毛刀鱼,为江海洄游性鱼类。“鸭绿江刀鲚”作为丹东本地的优质土著鱼类,在国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近几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刀鲚资源急剧衰退,已难以形成渔汛,仅在鸭绿江和大洋河等入海河流中有少量分布,产量逐年下降。本次放流活动旨在保护濒危物种,更好维护自然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作者:邢漫
    11/02
  • 丹东入围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公示名单
    10月14日从丹东市司法局获悉,丹东市作为全省唯一的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示范项目,入围第二批拟命名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公示名单。据了解,2019年起,中央依法治国办组织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树立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典型标杆,营造法治政府建设创优争先的浓厚氛围。按照各项评估加权后的综合成绩排名,根据整体协同推进各地区法治政府建设的需要,在第二批拟命名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中,共有50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60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2021年8月,中央依法治国办启动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我省经省级申报、初审,并经中央依法治国办书面评审、实地评估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测评,丹东市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示范项目入围。此前,丹东市、凤城市成功入围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行政复议助力打造最好法治营商环境”“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2个市级项目入围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作者:刁庆锋
    11/02
  • 辽宁东港市:志愿服务擦亮美丽家园底色
    10月28日,辽宁省东港市1000余名志愿者深入33个无物业小区、380栋住宅楼开展“爱我港城,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改善小区环境,擦亮美丽家园底色。东港市住建局组织130余名党员干部走进碧海小区15栋居民楼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家2人一组,有的清理小广告,有的捡拾垃圾,有的清理乱堆乱放杂物,并向居民宣传文明健康生活理念,营造人人参与环境保护良好氛围。在花园小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农业农村服务发展中心60余名党员干部和团员青年志愿者分工合作,对楼道内外、绿化带和卫生死角各类垃圾、杂物进行彻底清理,提升小区颜值。在银丰小区,市文化旅游和广电局志愿者逐一清理楼道墙体小广告,规整堆放物品,清扫树叶和垃圾,并将乱停乱放自行车统一摆放整齐,助力小区打造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此次活动是“创城有我”志愿服务行动的一部分,由东港市精神文明办、爱卫办、市直机关工委和综合执法中心联合组织开展。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切实解决部分无物业小区“脏乱差”问题,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同时带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和文明建设,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作者:孔丽娜刘光曌
    11/02
  • 辽宁丹东:光影绘华章 丹东市优秀摄影作品展选登
    日前,由丹东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光影绘华章——丹东市优秀摄影作品展”开展。展览从年初开始筹备,得到了全市200余名摄影家的支持,共展出优秀摄影作品100幅。作品主题鲜明,全面展现了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丹东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奋斗历程,从不同侧面展示我市各族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风貌,呈现出新时代人民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美好生活,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较高的艺术感染力。《幸福宜居城市——丹东》刘海东《祖国在我心中》苗育新《好一个中国大舞台》刘晓阳《车在画中行》任传文《爱我城市从娃娃抓起》王立军《稻花香里话丰年》姜兴波《电商直播富农家》由振乾《晒秋》慕连宝《欢乐商业街》宋良杰《向着太阳绽放》唐明章《缤纷夜色》于迅《青少年乐享冰雪迎冬奥》王春梅《丰收的季节》邹晓龙
    11/02
  • 2022年11月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的生活
    11/01
  • 【科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0-6岁儿童防护和保健要点
    11/01
  • 辽宁丹东:社会保障托起幸福生活
    “养老金年年涨,都是享了国家政策的福……”家住振兴区站前街道75岁的吴连顺说,自己刚退休时能领到几百元钱,现在每月能领到3000元左右。“每月吃穿有余,过得很充实……”正如吴连顺所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丹东市养老金标准逐年上调,受惠者众。在丹东市,社会保障这张大网越织越密,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与日俱增。从降低社保费率到“减免缓返补”带来满满获得感。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减轻企业负担,2019年5月1日,我市统一调整了养老保险费率,企事业单位缴费比例从20%降低至16%,当年为企业减轻负担2.4亿元,企业轻装上阵,“减负”的红利转化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2020年至2022年,我市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对企业保险费阶段性“减免缓降返补”政策,仅2020年2月至12月,我市为9409户企业减免保险费8.6亿元,工伤保险免征惠及企业9011户,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企业养老保险从全市统筹、全省统筹到全国统筹带来满满安全感。10年间,从企业养老保险全市统筹到2020年7月全省统筹,再到2022年1月全国统筹,我市养老保险迈出三大步。至今,社保的工作人员还清晰记得10年前的手工报盘、线下办理业务的繁琐,给百姓带来的不便。丹东佳泽实业有限公司劳资员丛宝平回忆,以前社保还没有智慧大厅和快办大厅,办理社保业务要到“五险合一”窗口,当时7个窗口要经办全市所有企业的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5个险种的参保申报核定业务,办理业务每天都要排长队,很多人都打怵到社保办理业务。经过“放管服”改革,建设“一站式标准化”窗口,积极推进“一网通办”,我市社保网上办事大厅不断完善,自助服务功能不断拓展,丹东惠民卡手机APP功能得到大幅度应用推广,改善优化了全市营商环境,打造了丹东智慧社保新形象。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加强带来满满幸福感。10年间,丹东市社保中心转变观念,当起服务群众的“店小二”和企业的“劳资员”,百姓与政府之间情更暖,心更近。2019年9月27日,经过改造建设的市社会保障智慧服务大厅正式运行,大厅全年24小时不打烊,给了市民全新的业务办理体验。自助查询机随时为群众自助查询和打印参保单据;自助发卡机补办社保卡由原来22个工作日缩短为一分半钟。智慧大厅运行后,三分之二的业务分流到智慧大厅自助办理,原来需要等一个小时的业务现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搞定。2020年6月,我市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立为“人社服务快办行动”试点城市。2020年11月,快办大厅正式运行,从原来的7个窗口增加到28个受理窗口,办事群众递交一套材料就可以办结122项政务服务中所有业务,实现了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次性办结。如今,我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成为全省营商环境建设的一面旗帜;参保职工档案实现电子化管理和查询;企业退休人员生存认证采用多渠道大数据方式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我市社会保障工作蹄疾步稳,厚植为民服务情怀,凸显经济运行减震器作用。社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参保群体和个人老有所养、失有所助、伤有所保,全面落实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各项工作,构建起高效、便捷、安全服务体系,稳稳托起百姓的幸福生活。作者:赵金艳王玉
    11/01
  • 辽宁丹东:推进民生重点项目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日前,作为2022年东港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的城市西区“摸黑路”亮化改造工程正式完工。该工程位于仁达路西侧,全长14公里,包含海关路、渔港路、广纳街等9条街路。全路段共设置路灯控制箱1台,新建120瓦LED路灯322基,敷设电缆1.4万延长米,投入资金390万元。“此次安装的LED路灯,不仅节能环保、美观大方,照度也大大提高,投入使用后管理更方便。”东港市住建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提升道路使用效率和城市形象,保障交通安全,给周边居民生活、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今年,东港市以创城惠民为初心,积极谋划、精准发力,聚焦城市环境提升,全力打造民生工程。围绕道路、亮化、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及启动实施城市基础类建设项目17个。其中,广海路、文忠路等4组道路工程及盛世佳苑小区周边配套等绿化工程正在全力推进,观海路路灯安装、雨污水泵站改造等多个项目全面提速,东港市西城儿童乐园建设项目及上善桥、若水桥亮化工程等6个储备项目正在进行前期筹备。截至8月中旬,通港路、海韵路、海鸥街道路改造工程及红星湾绿化工程已相继完工,改造面积达8.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排水管网改造完成12.8公里,城区路网结构和排水体系进一步优化。继续推进城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今年计划完成9个老旧小区113栋楼改造任务,改造面积33.35万平方米。同时,燃气管网、供热管网改造等多项惠民工程同步实施。截至目前,庭院燃气管网改造已完成572米、立杆管线1600米,供热管网改造完成3公里,全部完工后老旧小区服务功能将得到完善。健全垃圾收储运体系,全力启动赤榆垃圾填埋场一期封场工程,同步推进城区建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及消纳场建设项目,高效完成14座农村垃圾中转站配套设施工程及城乡垃圾一体化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各乡镇日收集转运垃圾达300余吨,出动车辆4508辆次,清理积存垃圾11.13万余立方米。抓好建筑工地管理,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围挡公益宣传设置标准要求,完成直管16家建筑工地围挡更换,新增公益广告15253余平方米。狠抓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要求施工工地出入口进行路面硬化,配备冲洗设施,避免扬尘、渣土影响城市环境。加强噪声污染监管,严控夜间超时施工和清晨提前施工,防止噪音扰民。8月以来,工作人员对在建项目工地开展了4次专项督查,发出责令整改通知单22份,责令整改问题67项,着力打造文明工地。作者:李文婷张瑞
    11/01
  • 辽宁丹东:市政设施披“新衣”
    近期,合作区鸭绿江大街、银河大街、文庆路等主次干道两侧的300个果皮箱、电信电缆箱穿上了“新衣”——为每个箱体量身定制了多种图案及标语,使其更干净美观。连日来,区管委会还对道路开展拉网式排查,针对路面、窨井等市政基础设施破损问题,开展各项维修工作,共维修路边石7000块,维修检查窨井32套,修补路面坑洼500余平方米。与此同时,针对主次干道、校园周边、公园广场附近流动商贩占道摆摊、扎堆经营行为明显增多的现象,执法人员采取定点和流动两种方式进行巡查盯守,引导和督促占道经营商家、流动商贩规范有序经营。作者:刁庆峰
    11/01
  • 辽宁丹东:丹东港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忙
    近日,记者走进丹东港边民互市贸易区项目建设现场,这里塔吊林立,机声隆隆,施工人员忙碌不停。项目在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抢工期、赶进度加快推进。丹东港边民互市贸易区位于临港产业园区内,是全国首批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地区。该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占地面积183亩,建设内容包括海关监管查验、边民互市交易、互市商品展示、冷链仓储物流、行政综合服务等功能区域及配套设施,是我市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建设前期,合作区全程领办、代办相关手续,高效服务、全程跟踪,确保项目有序进行。项目开工后,合作区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同时与建设单位、运营单位、监理单位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通过加强要素保障、调集精干施工队伍、提前采购施工材料、合理规划施工区域等方式,全程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目前,园区内的海关综合服务楼已封顶,其余库房、冷库等建筑也已开始打桩等基础工序。”项目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了解,丹东港边民互市贸易区距丹东港3公里,靠近浪头机场和高速公路,具有得天独厚的海陆交通便利和旅游开发条件,是国内唯一毗邻港口的互贸区。未来,丹东港边民互市贸易区将依托丹东港贸易枢纽和物流中心地位,面向东北亚,构建以中高端制造业、快消品为核心,互市贸易和加工制造相结合的边境特色产业体系和互市商贸枢纽。作者:刁庆峰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