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再添4户省级“绿色工厂”日前,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4家企业:营口世纪电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新洪源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辽宁东盛塑业有限公司、辽宁三洋电梯制造有限公司被评定为2023年度(第八批)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工厂是绿色制造的实施主体,属于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是指优先选用绿色原料、工艺、技术和设备,在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等方面满足要求,并进行持续改进,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年初以来,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以绿色发展引领绿色制造,积极开展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行动。通过走访调研、重点培育、加大宣传等系列举措,了解重点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总体情况及创建意愿,指导企业积极申报创建省级绿色工厂,加快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落实落细绿色制造企业培育工程。截至目前,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已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户、省级绿色工厂7户,初步形成梯度培育格局,为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将持续宣传推广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的做法、成效及经验,积极引导企业绿色转型,进一步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记者:仲属宁11/10
- 沈阳故宫迎初雪11月7日,游客在雪后的沈阳故宫内拍照参观。 11月6日,沈阳市迎来今年入冬第一场大范围降雪,沈阳故宫博物院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古朴宁静。 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这是11月7日拍摄的雪后沈阳故宫(无人机照片)。 11月6日,沈阳市迎来今年入冬第一场大范围降雪,沈阳故宫博物院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古朴宁静。 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这是11月7日拍摄的雪后沈阳故宫(无人机照片)。 11月6日,沈阳市迎来今年入冬第一场大范围降雪,沈阳故宫博物院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古朴宁静。 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11月7日在沈阳故宫门前拍摄的雪人。 11月6日,沈阳市迎来今年入冬第一场大范围降雪,沈阳故宫博物院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古朴宁静。 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11月7日,游客走在雪后的沈阳故宫门前。 11月6日,沈阳市迎来今年入冬第一场大范围降雪,沈阳故宫博物院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古朴宁静。 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这是11月6日拍摄的沈阳故宫雪景。 11月6日,沈阳市迎来今年入冬第一场大范围降雪,沈阳故宫博物院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古朴宁静。 新华社记者陈为摄11/10
- 营口市鲅鱼圈区:开展金秋丰收季文化节活动为充分发挥文化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文旅融合发展,近日,营口市鲅鱼圈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开展“振兴新突破·文化惠民生”金秋丰收季文化节·晒秋文化节,2023年鲅鱼圈区“五进七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活动以金秋丰收季和晒秋文化为主题,分别走进渔圈广场和红旗大集,为广大市民带来接地气、有喜气、聚人气的文艺演出,充分展现了鲅鱼圈区群众文化特色和文艺风采,营造了良好的丰收喜悦文化氛围,歌颂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11/09
- 辽宁省大连市交易团六赴“进博之约”扩大全球“朋友圈”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11月5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大连交易团六赴“进博之约”,深度参与这场高质量的全球经贸盛会,充分利用进博会的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平台功能,扩大大连的“进博朋友圈”,发掘全球市场新机遇。在进博会上,大连市人文展示区充分展示滨城的魅力。(摄影:徐伯元)第六次相约进博会,大连交易团热情高涨,共组织700余家企业单位、1700多人参加,数量达到历届之最。进博会期间,大连市采购企业将有机会与来自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00多家企业洽谈合作。11月7日,大连市交易团还将在进博会上举办“大连市外贸招商暨跨国采购对接会”,现场举行采购签约仪式,促进成交与合作。通过进博会的高水平开放载体,大连市向世界展示开放的大连。在进博会的城市“会客厅”专区设立大连市人文展示区,面积近300平方米,以“开放创新之都、浪漫海湾名城”为主题,组织30余家企业集中展览展示,包括非遗、服装轻工、老字号、水产和农产品、大连礼物5个展示区域。非遗展示区有非遗辽绣、道香、银杏茶、辽南炻器、漆器贝雕、古琴、篆刻等;大杨集团的服装、达伦特的“祝安香氛”、通宝和蓝创的玻璃水晶制品组成了服务轻工类展区;益昌凝和棒棰岛食品组成了“老字号”展区;天立农业、金山水产和天鹏食品等构成了水产品农产品展区;海狸先生、金铠仪器以及众多品类的城市伴手礼和旅游纪念品构成了“大连礼物”展区。糕点“老字号”益昌凝第二次在进博会上亮相,企业负责人介绍,去年参加进博会,大连的传统糕点被世界各地客商品尝、认可,让企业感受到“老字号”应该更多地通过进博会这样的国际化平台走向世界,将产品、工艺、文化推介出去。今年参展,在保持原有工艺基础上,他们结合市场进一步创新,推出了槐花饼等具有大连地域特色的产品,在进博会现场向世界传递“大连味道”。同时,进博会也是招商引资的大舞台。其间,市领导将带队招商走访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驻沪总部,推动来连投资合作项目。各区市县、先导区将开展多批次、小团组招商,深挖“长三角”内外资项目资源。大连团组还动员开展展台招商,通过“拜客户、交朋友、挖信息、促成交”活动,形成人人促招商的浓厚氛围。记者:姜炜徐伯元11/09
- 辽宁:C字头“绿巨人”首次亮相丹大沈大城际铁路近日记者从大连客运段了解到,本月起,丹大、沈大两线首次开通C字头城际列车,绿色车体,速度介于动车组与普速列车之间,可在普通铁路线上行驶,低能耗、高性价比。丹大线二等座票价98元;沈大线二等座票价116元,票价高于普铁略低于高铁。C字头“绿巨人”列车首次亮相丹大、沈大线。(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据大连客运段相关负责人介绍,从11月1日起,大连北至丹东间加开的C537/40次和C541/38次、大连北(大连)至丹东间加开的C539/42次、沈阳至大连间加开的Z5016/5次,列车编组将使用3组CR200J型动力集中电动车组担当,定员720人,由大连客运段客运六队值乘。同时,大连至丹东的D7717/8次和D7715/6次,大连北至丹东D7711/2次和D7713/20次停运。据了解,CR200J型动力集中电动车组也被称为“绿巨人”,是指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型复兴号动车组,与传统普速列车相比,具有更快、更安全、更舒适等优点,是普速列车中的“高速列车”。“绿巨人”首次在丹大、沈大线亮相,该列车班组的乘务人员平均年龄51岁,虽然年龄偏大,但是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了将“绿巨人”打造成丹大、沈大线上的精品车,各个班组集思广益创新服务方法,从线次特点、重点旅客服务、旅客乘车安全等方面细化服务措施,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Z5016/5次在沈大线运行实行全列禁烟制度,乘务人员通过广播宣传全列禁烟规定的同时每个卫生间里配备感应语音提示盒,有旅客进入卫生间时及时提醒旅客列车实行全列禁烟制度,防止旅客在卫生间内吸烟,造成列车紧急降速。由于“绿巨人”不同于标准动车组及普速列车,列车设备构造及外观与其他车型有较大区别,乘务员在车门口组织旅客乘降及车内巡视时需做好引导服务,帮助旅客快速寻找座位、大件行李处及餐车位置,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记者:李杰崔再诗金博源11/08
- 辽宁:深耕海洋牧场 夯实“蓝色粮仓”在大连市长海县一处海洋牧场,工作人员展示养殖的鲍鱼。(摄影:查金辉)目前,我省已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8处,创建数量居全国第二位,依托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年产优质海产品250万吨,产值达400亿元。近年来,大连市长海县创新探索出全民所有海域资源资产分层设权、分等定级、分类配置、分层收益、全程监管的全链条管理路径。分层设权和立体用海养殖,推动了当地海洋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同时提高了海洋单位产值。11/08
- 辽宁省阜新市5件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非遗剪纸进校园剪纸展10月29日,第三届全国非遗进校园师生剪纸展在北京朝阳区实验小学举行,我市新邱区阿金歹小学学生刘禹涵、刘小溪、郭满满、刘晓萌四位同学及指导教师何红月的剪纸作品入展。这些作品还在《剪花烂漫》一书中发表,并被评为优秀作品,我市指导教师何红月、齐慧华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据了解,入展作品全国共有300余件,辽宁仅此5件。据介绍,第三届全国非遗进校园师生剪纸展是第三届全国非遗剪纸进校园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次活动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等单位主办。本届非遗剪纸进校园活动还有非遗传承人脱稿剪纸表演、中小学非遗剪纸教师示范观摩教学、出版发行《剪花烂漫》、《蓓蕾初绽》(师生剪纸作品论文集)等内容。记者:李丹11/07
- 辽宁盘锦:构建光学电子产业集群11月3日,工作人员在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加工产品。 近年来,辽宁省盘锦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因地制宜引进光化学电子产业项目,与项目重点企业联合创办电子产业园、光学电子产业基地。目前,运行多年的电子产业园年营收达10亿元。今年7月,相关企业正式启动光学电子产业基地项目一期的高端产线进驻和启用工作,预计明年将实现营收20亿元,带动当地就业。 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1月3日,工作人员在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加工产品。 11月3日,工作人员在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加工产品。 11月3日,工作人员在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加工产品。 11月3日,工作人员在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加工产品。11/07
- 辽宁省大连市:通关更高效 贸易更便利图为繁忙的大连港集装箱码头。(摄影:桂子云)近日,“中远海运白羊座”集装箱货轮停靠在大连港集装箱码头,在办理入港靠泊手续后开始作业。今年以来,大连地区船舶通关数量已超万艘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6.14%;大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累计为在口岸停泊不足24小时国际航行船舶一次性办结入出境边检手续800余艘次,有效实现边检查验能力和通关效率“双提升”,推动贸易更便利,为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取得新突破提供有力支撑。11/06
- 辽宁秋收进入尾声 多地单产攀新高11月3日,农户驾驶农业机械在盘锦市大洼区王家街道兴海村收割水稻。 辽宁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最新农情调度显示,辽宁省粮食已收获5266万亩,收获进度98%。其中旱田作物收获已基本结束,全省秋收已进入尾声。据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介绍,今年辽宁多地粮食单产出现新高,粮食总产量有望超过495亿斤。 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1月3日拍摄的盘锦市大洼区王家街道兴海村准备收割的水稻。 11月3日,农户驾驶农业机械在盘锦市大洼区王家街道兴海村收割水稻(无人机照片)。 11月3日,农户在盘锦市大洼区王家街道兴海村将收割的水稻装车。 11月3日,农户在盘锦市大洼区王家街道兴海村将收割的水稻装车(无人机照片)。 11月2日,农户将收获的稻谷送往盘锦市大洼区一家粮食加工企业(无人机照片)。 11月2日,农户将收获的稻谷送往盘锦市大洼区一家粮食加工企业(无人机照片) 11月2日,农户将收获的稻谷送往盘锦市大洼区一家粮食加工企业(无人机照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