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最辽宁·景】黄丫口观云海5月24日,一场夏雨过后,很多游客不约而同登上黄丫口山顶的观景平台,看日出,赏云海,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营口黄丫口是我省最美的云海打卡地之一,每逢雨后初晴,翻腾的云海与连绵的群山就会共同绘制出一幅壮美画卷。记者:李国颖05/30
- 【最辽宁·景】稻田之镜在沈阳市沈北新区,记者看到,国道G101线两侧的水田大部分已完成插秧工作,十几天前插下的水稻秧苗长势喜人。从400米高空俯瞰附近的几个村庄,万亩水田平波如镜,田园屋舍静卧其间,在夕阳的映衬下美如画卷。据了解,我省水田插秧工作自“五一”后陆续展开,目前已接近尾声,预计在本月底前结束。记者:杨靖岫05/30
- 【最辽宁·景】辽宁大连:徒步爱好者感受“滨海度假天堂”的独特魅力第23届大连国际徒步大会金普新区分会场,吸引6万徒步爱好者行走在碧海蓝天间,感受“滨海度假天堂”的独特魅力。记者:朴峰05/29
- “梨花初绽”2025年辽宁省青少年戏曲晚会暨戏曲动漫进校园成果展演成功举办在“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辽宁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承办的“梨花初绽”2025年辽宁省青少年戏曲晚会暨戏曲动漫进校园成果展演,于5月27日在“文馨苑”剧场成功上演。“梨花初绽”辽宁省青少年戏曲晚会暨戏曲动漫进校园成果展演已连续举办七届,已成为辽宁省戏曲文化领域的标志性品牌活动。这一平台不仅是戏曲动漫进校园项目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推动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多年来,该活动持续为青少年搭建展示戏曲艺术魅力与创新成果的舞台,成为辽宁省深化戏曲文化传承、赋能青少年艺术教育的重要引擎,为培养新时代戏曲艺术人才、推动戏曲文化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届晚会上,省内校园戏曲社团以及众多荣获“小梅花”奖的优秀青少年戏曲演员(“小戏骨”)将共同登台,带来精彩纷呈的戏曲表演。京剧经典剧目《八大锤》《秦琼观阵》《林冲夜奔》《巡营》等选段将依次亮相。这些经典剧目历经岁月沉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表演艺术,小演员们将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重新演绎这些经典,为观众呈现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此外,小演员们还将带来全新演绎的评剧《对花枪》和越剧《十八相送》等节目。评剧《对花枪》以其跌宕起伏的剧情和富有特色的唱腔,展现出评剧艺术的民间风情;越剧《十八相送》则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舞台呈现,彰显越剧“才子佳人”的浪漫特色。本次展演节目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京剧、评剧、越剧、昆曲等多个剧种,充分展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多元性和包容性。青少年演员们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表演,为广大观众和戏迷朋友们带来一场充满青春活力与艺术魅力的“沉浸式”戏曲文化体验,让观众在感受传统戏曲魅力的同时,也能看到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以创新精神探索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新模式,连续8年在全省范围共举办300余场活动,惠及师生万余名,足迹覆盖城乡。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利用青少年喜爱的动画片作为依托,用传统经典戏曲演绎内容,将戏曲基础知识融入中小学课堂,让学生们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及其分类、脸谱、锣鼓点、服饰,体验戏曲动作中的“虚拟性”。增强戏曲艺术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05/29
- 辽宁:以诗为媒赏国色 牡丹诗会绘就“五色本溪”文旅画卷5月22日,由本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牡丹赏花诗会”在本溪市动植物园牡丹园举行,20余名诵读者深情演绎赞美牡丹的古今佳作,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共赴这场诗意的文化盛宴。时值初夏时节,本溪市动植物园牡丹园内千株牡丹竞相绽放。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意境之中。适逢花期鼎盛,一场诗意而浪漫的牡丹诗会在此举行,以诗为媒赏国色天香。“当风吹过本溪街头,山上的牡丹都开了,每一朵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诗会在辽宁科技学院六名学生的诵读中拉开帷幕。诗会现场,20余位朗诵艺术爱好者在悠扬琴声的伴奏下,以独诵、齐诵等多种形式,深情演绎了《牡丹辞》《本溪与牡丹的互证》《牡丹礼赞》等诗作,《诗韵牡丹汇》更是以戏韵诗画的表演形式呈现,将牡丹之美与人文情怀娓娓道来,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欣赏。据介绍,牡丹赏花诗会是本溪市四季诗会“春之咏·山花诗会”的系列活动之一,此次活动以“花中之王”牡丹为文化符号,通过诗词歌赋展现牡丹的雍容气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后续市文旅局将举办“夏之颂·山水诗会”“秋之赋·国枫诗会”“冬之吟·白雪诗会”等系列活动,旨在通过诗歌与自然对话,描摹“五色本溪”美丽画卷,进一步提升本溪文旅品牌的影响力。记者:夏子涵郭韬05/28
- “沈阳懂我,我愿意在这里扎根”——2025“博士沈阳行”活动侧记香博博投洽会上,博士们以路演的方式介绍创业项目。(摄影:赵敬东)专场招聘会上,用人单位与博士交流。(摄影:赵敬东)孟夏时节,辽沈大地万木竞秀、生机勃勃。2025“博士沈阳行”活动如约而至。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内人声鼎沸、气氛热烈,不少招聘展位前摩肩接踵、人涌如潮。香博博服务站前排起长队,投完一轮简历后仍有心仪岗位,博士们正在等候再打印一些简历。大厅中央显示屏实时更新活动信息,参会博士人数、收到博士简历人次等数据滚动攀升……云集四方翘楚、汇聚海内外英才,近万名博士和众多用人单位齐聚沈城,在沈水之阳共赴一场人才与城市的未来之约。礼遇白和蓝,是夏季天空的颜色,也是沈阳为博士们准备的T恤衫的色调。这两抹亮眼的色彩,让初夏的沈阳灵动而闪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文创纪念品、照片签名墙……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热烈的氛围,无不透露出沈阳爱才惜才的理念。博士专场招聘会入口处,“兴沈英才计划”展板尤为醒目,各类人才补贴政策吸引众多博士的目光,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马康侯正举起手机拍下感兴趣的信息。“我第一次来沈阳,就感受到城市的热情和对人才的重视。”马康侯说,沈阳对博士毕业生的生活、住房、创业都有补贴,能让我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我所学的材料研发专业也与沈阳产业体系非常契合,希望有机会能进入沈阳的企业工作。”通过实施“兴沈英才计划”,新毕业到沈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可以享受三年每月2500元的生活补贴,还可以获得一次性7万元的购房补贴。对有创业意向的博士,沈阳提供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和相应的贴息补助。为来沈阳求职的博士在就业、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解决“关键小事”。招聘会现场人流如织,排队洽谈的博士络绎不绝。各用人单位不仅为博士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还提供了优厚的薪酬待遇和专享福利。招聘会现场可视化数据分析大屏显示:高薪岗位前三名年薪均达到90万元以上。“沈阳为博士提供就业、成长的机会,非常具有吸引力、竞争力。”重庆大学博士张馨心是第二次“牵手”沈阳,去年参加“博士沈阳行”时还在观望,今年已有3家意向单位在洽谈,毕业准备来沈阳就业定居。机遇沈鼓集团、特变电工、北方重工……“博士沈阳行”参观调研车辆驶过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大路,路旁林立的一家家“大国重器”制造企业吸引着博士们的目光。车间机器轰鸣、巨型装备转动,沈鼓集团转子车间内正进行精细加工,企业相关人员为博士们讲解核心产品和科研方向。参观调研活动设计了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与先进材料、航空航天等6条参观线路,博士们走进了沈鼓集团、沈飞集团、宝马铁西工厂、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辽宁材料实验室、东北大学等企业院所,体验沈阳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环境。一路走一路看,博士们直呼“收获满满”“不虚此行”,来沈阳施展才华的念头在内心激荡。“百闻不如一见,亲身体验才更有说服力。”太原科技大学博士孙征宇曾在电视节目中了解到沈鼓集团,实地参观后更感震撼,他激动地说:“沈鼓集团生产的高端装备被誉为‘国家砝码’,对我所学的机械工程专业研究有促进作用。沈阳作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我来这里发展大有可为。”沈鼓集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林薇介绍:“我们不仅提供的薪酬待遇具有竞争力,博士还能在研究院从事技术开发,我们搭建了成长通道。”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博士沈阳行”发布的9223个博士岗位需求,涵盖沈阳10个重点产业集群,向天下英才抛出橄榄枝。“学院将采取‘一人一策’的方式,给博士人才搭建成长的平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低空经济学院副院长孟庆勋说,作为国内首家低空经济学院,会根据每位博士特点,在擅长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产品是用于芯片生产的高端半导体设备,该公司人力资源工作人员郭欣悦说,通过量身定制,为高端人才提供个性化岗位,让博士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向。机遇,闪现在不经意的交谈中。“您好!我想再了解一下高校教师岗位情况。”招聘会现场,辽宁大学博士生苏润佳递上简历后,内心仍有顾虑:“如果遇到更好的创业机会,能不能实现创业梦想。”“可以。高校教师去企业或创业很常见。之前曾有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项目,刚入职的博士到企业实现双岗双聘。”沈阳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牛晓巍回答道,通过“人才编制池”政策,博士到企业后,既解决技术瓶颈,又实现老旧工艺创新改造,共同签订的合作协议,实现了人才、学校和企业三方共赢。知遇“沈阳懂我,我愿意在这里扎根。”这是很多来沈博士对沈阳的评价。沈阳对博士人才的礼遇、提供发展的机遇,共同转化为人才与城市的一种知遇。懂人才之所想,解人才之所急。“博士沈阳行”活动期间,现场搭建香博博投洽专区,组织了30家重点双创企业、42家投资机构参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30个项目开展创新创业路演。“平时在学校专注于系统的研发和科研活动,很少有机会与各大厂商和投资平台直接对接。”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周歆说:“我这次带来了一款基于鹿茸的生物凝胶系统,它可以应用在临床的美容、神经修复等领域。通过香博博投洽会,能够让投资人知晓项目的优势和后续研发的难点,为项目后续开发和融资工作做了铺垫。”城市与人才相得益彰,方能相互成就。“在研究所定制化培养下,我的专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参与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结构部科室副主任李劭鹏是首届“博士沈阳行”活动的签约人才,沈阳博士后培养工程、博士生活补贴、一次性购房补贴等人才政策,让李劭鹏心无旁骛地投入航空科研事业。现在一次性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面上项目、航空科学基金等科研资助,成功迈出了科研事业上的第一步。辽宁材料实验室高级工程师黄文超也是通过“博士沈阳行”活动来沈阳发展的,现在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我从事的材料智能基础研究,也是现在技术前沿的AI赋能材料研发设计。”黄文超说,沈阳提供了优厚的人才待遇和科研支持,我们的科研成果通过产学研结合也助力了城市产业发展。城市与人才同频共振,人才与城市共赴未来。一幅“近悦远来”的人才画卷,正在沈阳铺展开来。记者:刘桐05/28
- 沈阳地铁即将上新“古风车站” 青砖红墙要素集齐 5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东陵公园站,车站A出入口青砖垒砌的墙面做旧出岁月侵蚀的痕迹,与近在咫尺的东陵公园内的古建筑遥相呼应。车站内部的红墙与云纹彩绘,也处处体现出中式古典韵味。5月22日,正在建设中的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东陵公园站,青砖垒砌的出入口、车站内部的红墙和云纹彩绘,都与近在咫尺的东陵公园内的古建筑遥相呼应。东陵公园站是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自西向东的第六站,也是一座备受市民期待的地铁特色站。东延线西起既有1号线黎明广场站站后区间,东至双马站,全长16公里,共设车站10座,分别为新惠街站、新宁街站、东大营街站、农业大学站、前陵站、东陵公园站、水泉站、伯官北大街站、植物园站、双马站。这条即将开通的地铁线路一直被市民热情地称为“旅游地铁专线”,是因为线路开通后,乘客不但可以乘地铁进入棋盘山地区,还能快速抵达东陵公园、鸟岛、植物园(世博园)等景区。1号线东延线从今年3月中旬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截至5月中下旬,1号线东延线动车调试累计完成71%,27列车辆正线动态验收已全部完成。车站设备系统联调已完成,各施工现场正在进行风水电砌筑、装修、设备系统施工。05/27
- “运动+”辽宁“沈鼓杯”2025铁西区第二届“厂BA”篮球赛开赛,参赛队伍由首届的32支增至42支。2025年辽宁省五女山登山大赛隆重举行,来自辽宁省的3000余名登山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活动。营口市第十二届武术节武术展演赛在营口明湖广场盛大举行,来自全市各地区的千余名武术爱好者齐聚一堂,以武会友、以赛传魂。由鞍山市立山区总工会组织开展的2025年“中国梦劳动美”职工登山比赛,有2000余名职工报名参加。5月的辽宁,生机盎然,活力澎湃。5月是运动健身的好时节。仅5月17日,在沈阳K11购物艺术中心大鹏广场,2025“我要走”全国徒步联动日主会场暨2025辽宁省首届CITYWALK健身大会火热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余名徒步爱好者参与;在大连星海广场,第23届大连国际徒步大会启幕,共吸引了超过18万名来自国内外的徒步爱好者;在沈阳铁西体育馆,第二届沈阳铁西“厂BA”揭幕,42支企业代表队、500余名职工运动员参赛。5月以来,全民健身潮涌动辽沈大地。从“奔跑吧·少年”第2届大连杯青少年冰球邀请赛,到阜新第31届职工篮球赛等“三大球”赛事;从3.3万人参赛的第35届大连马拉松,到2025沈阳康平巴图鲁越野·巴尔虎山(北村)挑战赛;从营口鲅鱼圈马拉松,到辽宁省匹克球推广启动仪式暨丹东鸭绿江万人匹克球欢乐赛,我省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好戏连台、精彩纷呈。至5月底,我省还将举办2025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暨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湖系列·康平站比赛、辽宁省首届龙舟公开赛、沈阳市皇姑马拉松等一系列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全民健身,热火朝天。据省体育局统计,今年5月全省将举办近百场次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运动健身热潮正席卷辽沈大地。作为体育大省,辽宁有山、有水、有海,四季分明,适合开展全类型全民健身活动。辽宁人爱运动、擅运动,有着极好的运动健身基因。在辽宁,每年开展县区以上有规模的健身活动超3000场次,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贯穿全年、覆盖全省。今天的辽宁,人人参与运动、全民参与健身已蔚然成风。从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到筹办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从城市“十五分钟健身圈”造福体育爱好者,到密集举办各类“接地气、聚人气、助发展”的群众性赛事活动……体育“让身体更健康”“让家庭更和谐”“让城市更具活力”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融入百姓生活,融入社会发展。今天的辽宁,正在精耕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大文章。“厂BA”、职工乒乓球赛等充满工业气息、富有“机油味”的群众赛事香飘全国,凸显我省厂矿体育文化的深厚基础,彰显辽宁全面振兴的精气神……当全民健身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体育就能够为振兴发展凝心聚气,提供正能量。大连马拉松、徒步大会等极具地域特色、富含“辽宁味”的群众赛事闻名世界,凸显我省作为体育大省的资源优势,彰显辽宁的运动之美、风景之美。全民健身和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能够吸引大量省外运动爱好者伴着赛事来旅游,让赛事“流量”变消费“留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全民健身,不仅是运动、健康、民生,还是精神、文化、产业。伴着阳光明媚的5月,让辽沈大地的全民健身热潮来得更猛烈些吧!05/27
- 【最辽宁·景】辽宁:共同守护生物多样性图为活动现场,游客一起观看丹顶鹤放飞训练。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辽宁省暨盘锦市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日前在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启动,通过宣传活动提升公众保护意识,让“万物共生和美永续”的主题理念深入人心,推动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迈向新高度。记者:王克威05/26
- 辽宁辽阳弓长岭区:以水为脉绘青绿翠绿群山间,汩汩泉水注入小溪,再汇成河流,滋养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的丰饶沃土。弓长岭区水资源极其充沛,全地区地表水资源量1.1万立方米,地下水储量3000万立方米,库容蓄水量13亿立方米。两座国家大二型水库汤河水库、葠窝水库南北呼应,国家级大汤河湿地公园穿城而过,铺展出一幅“以水为脉、水城共融”的生态美景。作为拥有汤河水库这一辽阳和鞍山两个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地,近年来,弓长岭区持续做好河长制、流域综合治理、美丽家园示范村等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工作,做足“水文章”,绘就“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绿色生态画卷,为弓长岭特色旅游名区建设的需求注入水利动能。弓长岭区拥有集各种优质水资源于一体的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弓长岭矿泉水富含锶、硒等10余种有益微量元素,日可开采量9000余立方米,是一种开发价值极高的珍贵天然软质矿泉水,与法国依云矿泉水齐名,弓长岭区被中矿联正式命名为第一批“中国矿泉水之乡”。弓长岭的温泉日开采量可达1.1万立方米,富含氡、锶、锂等20多种有益微量元素,是国内稀有的弱碱性高温医疗氡泉,被原国土资源部评选为全国第一批“中国温泉之城”。一滴水,能汇聚成一泓清水润泽万物,更能发展出绿色产业强区富民。“做活水文章,激活水经济”,弓长岭区以水为脉绘就生态底色,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弓长岭区水资源丰富,河流密布、碧水长流,绘就与众不同的锦绣山水画。弓长岭区委宣传部供图环绕人参谷景区与道路之间的水系经过治理后变得格外清澈。许刚摄养护人员正在汤河河道进行水生植物的种植。许刚摄治理汤河布局特色旅游“看这水清的,能一眼望见成群的鱼儿在水中游。”5月21日,弓长岭区水利局局长苗兆懿带着记者行走在一段河道刚刚竣工的汤河岸边,“想不到吧,这里的水来自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一个正在向河道源源不断排水的粗大排水口格外引人注目。弓长岭区污水处理厂的尾水从这里排入新竣工的河道中。而这片20万平方米的河道内,布满一条条用砾石笼网整齐修建的排水沟,从岸上望去,宛如在古老的河道上布下一张巨大的围棋棋盘,沟壑纵横使得水在其中充分流动。河道内,养护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水生植物的种植,萱草、黄花地丁、鸢尾、睡莲等有序栽种于排水沟之间的空地。“随着夏日的来临,这里将是一片美丽的花海。”苗兆懿说,美景的背后,是排进河道的水经过砾石、滤料,以及水生植物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对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进行降解、净化。就这样,进行二次净化处理后的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汤河的自然生态得到了有效修复。昔日曾经淤积污泥的河道得到生态治理和修复的同时,更因两岸景观生态的改变,将给城市的绿色发展带来新的空间。汤河河道生态治理不仅注重防洪和生态修复,更注重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近年来,弓长岭区以汤河及大汤河国家湿地公园为轴线,统筹推进沿岸景观提升、文化旅游开发、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打造了一条集生态、文化、经济于一体的城市滨水活力带。汤河沿岸已经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通过实施汤河生态治理工程,下一步,弓长岭区将紧紧围绕特色旅游名区建设需求,以安平乡、汤河镇为依托,以多条生态廊道为脉络,串联起汤河温泉小镇、俄式风情小镇、不老莓产业基地、冷热地公园、姑嫂城遗址、人参谷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形成“汤河山水原乡区”“小汤河温情康养区”“黄泥河绿色生态区”三大水美乡村板块。打造贯通城区与弓长岭区北大门的生态原乡绿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疏浚河道建设美丽家园青山如黛,行走在安平乡姑嫂城村的沿河步道上,潺潺的流水声和山间清脆的鸟鸣共同弹奏出一曲乡村特有的田园诗,而岸边的花园及村民休闲广场让小山村显得格外美丽动人。“2024年争取中央水库移民扶持资金5995万元,再加上市级配套资金,总投资6282万余元,到5月末将完成安平乡美丽家园示范村建设。”苗兆懿告诉记者,整个工程“实力”与“颜值”兼备,不仅通过实施河道疏浚、新建护岸及跌水坝工程,提高了姑嫂河河道全流域的防洪能力,从而保护河道沿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通过打造滨水区“一河一路”,即滨河生态区、河谷连接区、河谷互动区三谷相互联动,形成完整的景观带,提升了姑嫂河沿岸的“颜值”,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位于姑嫂城村的人参谷景区是省内新晋的热门旅游景点,这里拥有“中国天然氧吧”的清新空气和林海奇峰,以及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姑嫂城的动人传说,使得景区在去年“五一”假期位居美团旅游热度排名榜全省第二。而环绕整个景区与道路之间的水系经过治理后,无论是涉水步道、景观小桥,还是潺潺流水、叠坝激流,都为整个景区增添了山水相映的诗意和灵动。目前正在进行的民宿一期和二期建设,以及露营营地建设,将于今年竣工;新建的人参谷二期步道全部开放,一批历史人文新景点的开发,增加游客登山的文旅新体验等,这一切无不吸引众多周边城市游客的到来,也让当地村民尝到了“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的甜头。“对姑嫂河进行生态治理,犹如一场‘及时雨’,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姑嫂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晓光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环境好了,来这里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带动村民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人参谷景区的特产销售更是成了村民致富的金钥匙。“下一步,村里将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让村民的腰包变得更鼓,让姑嫂城村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张晓光信心十足地说。用好资源延长产业链条说到弓长岭的水资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称号:一个是“中国矿泉水之乡”,另一个是“中国温泉之城”。这两块被国家权威部门授予的招牌,无声地诉说着一滴优质源水带给弓长岭区的经济价值。在弓长岭区,“水经济”的场景随处可见。最常用的饮用水是当地著名的汤泉谷矿泉水;随处可见的是碧湖温泉酒店等养生康养温泉;游人甚至可以在“中国特色温泉小镇”汤河镇的街头,当街来场免费的温泉沐足体验;冬季,更可以在东北地区第一个拥有室外温泉的弓长岭温泉滑雪场,尽享雪中泡温泉的乐趣……弓长岭区委、区政府分别把培育壮大温泉康养和水资源加工作为全区四大主导产业的半壁江山,推进弓长岭区从资源服务型城镇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城镇转变。对优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催生出高附加值的新产业。今年春节前夕,国内著名的从事健康养老服务产业的上海燕归来集团出资约6亿元,对汤河假日酒店进行收购合作,打造国际温泉康养小镇项目。燕归来集团总经理程健祖表示,国际温泉康养小镇集温泉康养、旅游度假、艺术主题公园、文化交流中心、高端社区养老、养老护理培训、健康食品等产业项目于一体,将充分发挥弓长岭地貌特色,结合“冷热双泉”,打造度假医养和旅居康养目的地,助力弓长岭区创建更高水平的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时,弓长岭区向省内外发出“投资弓长岭”的最强音,其中规划推出多个关于水资源利用的产业项目,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部分项目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规划温泉康养度假综合体,选址在汤河镇三官庙村,预算投资5亿元,总占地面积250亩,主要建设集温泉医疗、文化于一体的养老中心,打造集婚纱摄影基地、汤屋民宿、田园观光体验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规划双泉水镇项目,选址在汤河镇孙家寨村,规划占地面积200亩,预算投资5亿元。建设集温泉体验、文化展示、休闲度假、餐饮娱乐、民宿康养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文化商旅水岸综合体。此外,弓长岭区正在积极与龙山泉、联合加乐等企业开展投资洽谈,促进啤酒花园项目落地。记者:许刚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