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国门东兴青少年护界碑小队”成立啦!
    3月12日上午,团东兴市委联合东兴海关、市外事办、市边海人防局、东兴边境派出所、市第一小学、东兴镇中心小学等13个单位开展2021年东兴市青少年“红动边城”护碑行动,进一步增强边境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活动当天,在中越边境上的1370号界碑、1368号界碑、1364号界碑、1363号界碑前分别成立了由“党员+团员+少先队员”组成的“国门东兴青少年护界碑小队”,结对单位还为国门东兴青少年护界碑小队授旗。每到一处界碑,讲解员都为在场的党员、团员、少先队员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爱国教育”课,详细介绍了界碑的基本情况、重要意义、以及分享戎边英雄先进事迹等,号召广大青少年要认真学习卫国戎边英雄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界碑的爱护和守卫国土的决心,努力成为一名有担当作为的新时代“护碑员”。随后,护界碑小队员们对界碑进行清洁擦拭,庄严地对界碑上的“中国”字样和编号数字进行描红,使得界碑更亮,“中国”更红。东兴镇河洲小学学生何金芙说:“参加这个活动,我成为了一名国门东兴青少年护界碑小队员,我学习到了护碑知识,增强了爱国情感,少先队员爱界碑就是爱祖国。我将好好学习,守护祖国边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进我市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少先队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引导边境青少年积极参与守护界碑行动,不断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为构建边境青少年“红色教育阵地”提供坚实的基础。共青团东兴市委员会副书记刘文荣说:“我们组织开展2021年东兴市青少年"红动边城"护碑活动。充分发挥我们党员、团员、少先队员的模范先锋作用,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参与守护界碑、爱护界碑的行动中来,不断增强边境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以良好的边境氛围迎接建党100周年。”记者:唐耀原何深雅
    03/16
  • 长春净月潭的冰凌花开啦!
    气温转暖,季节更替。阳春三月,花儿们已迫不及待要将美丽的容颜绽放,而最早出现在人们眼前的要属冰凌花了,那一朵朵凌寒绽放的小花,用顽强在山野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诗篇。3月11日,在长春净月潭景区的一处山沟里,中国吉林网记者就看到了那一朵朵美丽的冰凌花。
    03/16
  • 巧借“冬风”!长春以冰雪经济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3月10日,天定山滑雪场封板;  3月11日,庙香山滑雪度假区宣布夜场滑雪停止运营,日场滑雪正常开放……  随着最近几天气温的大步回升,2020-2021年这个雪季,即将到了与我们挥手再见的时刻了。  回顾这个雪季,仅仅在2021年春节期间,长春市就接待游客355.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46亿元。其中,长春冰雪新天地接待游客8.33万人次,长春世界雕塑园接待游客3.62万人次,神鹿峰景区接待游客1.9万人次,庙香山滑雪场接待滑雪者1.3万人次,天定山滑雪场接待游客1.3万人次,莲花山世贸滑雪场接待游客约0.64万人次……  都说,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  在抢抓“冬奥时间”黄金机遇期里,作为吉林省省会城市,长春已培育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冰雪经济体系和冰雪消费文化,冰雪产业在走出长春新路径的同时,迎来了向冰雪经济跃升的新阶段。  以“都市冰雪”为核心,打造冰雪经济发展新格局  长春作为冷资源的集聚地,年均最低气温-22.4℃,积雪期近半年,冰雪资源得天独厚。  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冰雪优势,将自然资源转化进而形成为冰雪旅游发展优势?长春市早早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乘着2022年冬奥会的东风,长春市将冰雪经济确定为全市大力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战略任务。”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李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长春市紧紧围绕冰雪经济发展,积极谋划出台相关促进支持政策,为冰雪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早在2016年11月30日,长春市率先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冰雪和避暑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2020年10月27日,又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印发了《长春市关于大力发展冰雪经济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冰雪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冰雪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冰雪场地设施更加完善、冰雪运动人口形成规模、冰雪竞技水平大幅提升、冰雪装备制造跨越提升等五大目标。  “这两个作为发展冰雪经济里程碑式文件的出台,为全市冰雪经济抢抓机遇、释放优势、积极作为和实现巩固基础、应对挑战、打造品牌、跨越发展确定了行动纲领和提供了政策保障。”李镇说。  如今,长春市冰雪经济发展确定了以打造“都市冰雪”为核心,依托“吉林雪博会”和“长春冰雪节”双平台,主打“冰雪体验”和“都市文化”双特色,形成“感受冰雪自然”和“体验冰雪生活”双延伸,实现了冰雪产品全面开花、冰雪活动全域发展,游客接待量逐年递增,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构建了全域化布局、多层次体验、可持续推进的冰雪经济发展新格局。  1小时冰雪旅游圈带动冰雪产品全面开花  做好“雪文章”冰雪产品是关键。  “天定山滑雪场距长春城区和机场均为15分钟路程,是长春市拥有雪道最多的滑雪场,与滑雪场相距不到3公里的天定山民宿,提供有冰雪主题、东北民居、高端木屋等特色民宿。”长春天定山旅游度假小镇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马全说,最近几年,长春市的滑雪场、冰雪娱乐设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相继完善,各滑雪场的接待能力在逐年提升,雪具、雪道、滑雪器械及住宿、餐饮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也在逐年加强。  不止是天定山滑雪场,离长春市中心最近的净月滑雪场,周边已有50余家酒店,直线距离在6公里以内,三星级以上有近10家。  除此之外,长春冰雪新天地、长春世界雕塑园冰雪新乐园、净月雪世界、神鹿峰旅游度假区四大冰雪景区,距离市区最近的仅约10公里;国信南山、御龙、凯撒森林、天怡、关东文化园等温泉,1小时左右均可到达;市内的南湖公园、长春公园等重点公园、广场以及重要街路、商圈更是遍布冰雪作品。  如今,全市冰雪产业从布局到休闲娱乐设施、餐饮住宿,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随着空间布局的逐步完善,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交通网日新月异,完成了长吉北线改造、长吉高速拓宽、机场快速路建设,实现与公主岭城际通道通车,全市轨道交通2号线贯穿城市东西,与地铁1号线构成轨道交通“十字”骨架,加快推进交通大环线“1小时经济圈”建设。  可以说,在长春,“1小时经济圈”范围内,以冰雪旅游产业为核心的景区、场馆等遍地开花。  “冰雪+”力促单极冰雪多极拓展  释放冰雪市场消费潜力,离不开的是全民的参与。  如今,一年一度的长春冰雪节已经成为蜚声中外的著名冰雪盛会,每年推出的百余项冰雪活动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参与;  2020年12月,长春冰雪新天地接连拿下由WRCA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的“世界最长的冰滑梯”“世界最高的火炬冰雕”和“最大规模的冰雪主题健身操(多场地)”三项世界纪录……  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的引领下,长春的冰雪产品从单极旅游向文化、体育、教育等多极拓展,将冰上运动和雪上运动相结合,形成了系列化的冰雪资源优势。  “通过持续开展的以‘全民上冰雪’为主题的群众性冰雪活动,我们推出冰雪惠民卡、中小学生滑雪体验卡、文旅冰雪消费券、市民卡APP线上优惠等等,扩大了参与冰雪的群体数量。”李镇说,多年来,长春还形成了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长春冰雪马拉松、长春新年音乐会、长春冬季农博会、“游长春美景享幸福生活”冬季公益主题游、“冰雪进机关”雪地穿越赛、长春市百万学子上冰雪、长春市全民上冰雪、元宵节秧歌大赛、少儿冰雪文化艺术节等十大冰雪品牌活动,扩大了参与冰雪的群体数量。  除了滑雪、赏雪、玩雪外,品美食、购年货、逛大集等一系列产品,长春还开展了以冰雪为主题的交响音乐会和系列演出,更是极大丰富了全市冰雪产品体系,吸引数十万计的市民和游客参与。  2020年—2021年雪季,长春市发放的近2000万元的惠民冬季文旅消费券,更是燃炸整个雪季,让企业、消费者共同感受冰雪激情。  采访中,中国吉林网也了解到,长春作为“冰雪体验之都”,以冰雪节为平台,冰雪项目投入逐年扩大,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效果逐年递增,吸引了大量市民及省内外游客,游客接待总量、旅游总收入逐年递增,有效带动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相关行业发展,形成巨大的泛产业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调查数据显示,2017—2018冰雪季,为期100天的长春冰雪节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462.18万人次……在疫情常态化的2021年春节,长春市共接待游客355.66万人次,同比2020年增长183.01%,实现旅游收入43.46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171.79%。  “冷资源”变成“热产业”、“白色冰雪”换来“真金白银”。  2020-2011年这个雪季虽然即将过去,但长春市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做大做强冰雪经济,并将此作为加快补齐经济结构短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中之重的发展思路仍在加速推进,冰雪经济也必将为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培育新的增长极,为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赋能。
    03/16
  • 江召高速:一条鲜花铺成的大道
    江召高速罗平立交  阳春三月,万物萌发。陆良召夸至江底高速公路,不仅沿途的油菜花开了,建设者种下的迎春、樱花、红叶石兰也都相继展露出诱人的色彩,行至路上,犹如车在花海行,人在画中游,高速公路和沿线服务区成了一个个靓亮的旅游景区。江召高速金鸡服务区  服务区景区化,这是云南交投集团在提升服务区功能所付出的努力。江召高速金鸡服务区毗邻罗平万亩油菜花,置身于偌大的花海中,服务区也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一条鲜花铺成的大道一条鲜花铺成的大道一条鲜花铺成的大道一条鲜花铺成的大道一条鲜花铺成的大道一条鲜花铺成的大道一条鲜花铺成的大道  云南网通讯员李文圣摄影报道
    03/15
  • 东兴班埃村:兴修水坝 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近日,江平镇班埃村以“三清三拆”环境整治行动为契机,广泛调动群众开展兴建水坝工作,切实解决村里的用水问题,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记者来到班埃村看到,村委正带领着群众在施工现场砌筑水库堤坝,为增加蓄水面积,施工人员还动用机械对水坝周围的淤泥、岸边杂草进行清理。此次兴修的水坝是由于多年未维修,水质浑浊,且水槽的深度不够,满足不了全村现有的用水需求,需及时进行加固和增高。据了解,该水坝长度约8米,通向村的水管道约3千米,兴修水坝切实解决了全村1800人的用水问题,也有效的改善了全村耕地灌溉条件。自全市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开展以来,班埃村始终坚持“生态宜居”理念,以“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工作为重要抓手,在净化环境上做文章、下功夫,不断提高全村的宜居环境。班埃村党支部书记唐佳球说:“我们班埃村村委通过四议两公开,决定在我们村水源头开展维护水库工作,切实解决我们全村的用水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发动更多的群众自觉参与到“三清三拆”工作中来,推动我们村的乡村风貌提升工作。”记者:禤汉蒙
    03/15
  • 新版公交亭 春城新街景
      新式公交候车亭成为我市街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丁莉摄  10日上午,在解放大路北公交站候车亭,3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清洁工作。20分钟后,彰显“人本化、特色化、国际化”设计理念的新式公交候车亭焕然一新,简洁大方的构架与百年人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完美融合。  从2019年开始,87座新式公交候车亭陆续出现在人民大街沿线,百年人民大街的这个新变化也成为春城市民关注的焦点。  “新式公交候车亭十分漂亮,体现了咱长春的品位。”市民白女士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56岁的周先生则认为新式公交候车亭除了美观大方,更加注重市民的候车感受,增加的座椅让候车既舒适又方便。  据了解,截至去年年末,我市已经对52条街路1279个公交候车亭完成改造提升,仅人民大街就拆除原有站亭256座,集合式站牌77个,重新规划站点55处,建设新式公交候车亭87座。美观整洁的公交站务设施逐渐成为我市街头景观小品,为市民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同时还为提升城市形象加分不少。  公交站务设施的全新变化,来自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长远规划和精细管理。“我们在吸收以往公交站务设施改造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综合考虑道路条件、空间尺寸及人车需求等因素,将公交候车亭演变为U形、L形和一字形。”市交通运输局场站管理处李保铨介绍,新式公交候车亭长4米和8米,顶棚宽度不小于1.5米,亭高不低于2.5米,这样既满足遮阳、避雨雪的需求,还为乘客提供候车座椅、线路提示、夜间照明、无障碍设施等服务功能。  在新竹路教师楼站公交候车亭,2名工作人员在清除掉破损的塑料顶棚后,快速换上全新的铝塑板顶棚。“人民大街、吉林大路、民康路等路段的公交站务设施改造已基本完成,今年我们计划对市内10余条街路超300个公交候车亭进行升级改造。”李保铨说。
    03/15
  • 植树节策划丨今天,邀你一起为云南的绿色充“植”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春暖花开又到植树时心植希望切盼花开在我国,植树的历史源远流长舜帝时便设立了九官之一的虞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林业部部长”夏禹时出台了保护林木的法规“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一千多年前白居易的《种柳三咏》便展现了植树的乐趣今年3月12日是第43个植树节也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0周年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会期临近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良好的生态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云南,这个享有“动植物王国”美誉生物多样性居全国之首的省份也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红河金平这里,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5.04%这里,绿色格外亮眼春风十里,不如植树的你跟着春天的脚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种树!▼▼▼▼(动一动你的小手,点击下面的图片,种上一棵小树吧~~~)  全民义务植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法应当完成的、一定数量的、无报酬的植树义务。  走过40年,义务植树这件事,云南一直很认真。  1982年,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细则》,把每年6月定为“云南植树月”。  2015年以来,云南省开展了“省市联动·绿化昆明·共建春城”义务植树活动,共247个单位参加,完成绿化任务73639亩。  自2017年以来,全省近2万人次通过“互联网”方式积极参与义务植树。  ……  据统计,自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以来,全省累计有6.74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累计达43.26亿株。生态“常绿”促发展  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云南大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再次大幅度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完成营造林3847.6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055.41万亩,封山育林511.37万亩,森林抚育883.63万亩,退化林修复396.32万亩,防护林体系建设60.9万亩。  全省呈现出绿化造林稳步推进、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森林固碳能力持续增强,生态底色进一步夯实的可喜局面。  目前,全省林地面积4.24亿亩,森林面积3.74亿亩,森林蓄积量20.6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5.04%,均位居全国前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环境“变绿”生活更幸福凤庆县获“云南省森林县城”称号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城镇绿化快速推进,城乡绿化亮点纷呈。昆明、普洱、临沧、楚雄、曲靖、景洪等6个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凤庆县获“云南省森林县城”称号。全省235个乡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评价认定“省级森林乡村”1081个。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攀升。未来,让最美底色更亮眼普洱市梅子湖林区张彤摄  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已成为最美的底色。  “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将继续做大绿化“大盘子”,将干热河谷、石漠化等困难立地绿化列为“十四五”国土绿化重点,科学选择造林树种,积极探索造林新模式。将“绿起来”与“富起来”有机结合,用好政策,打好资金、土地等“组合拳”,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国土绿化事业,以创建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为载体,加强城市面山、城郊绿道、环城绿带、生态廊道等建设,努力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升城乡居民绿色体验和宜居感受。读数据看目标▲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并稳步前进,森林覆盖率达到65.7%,森林蓄积量达到22亿立方米。▲到2035年,建成具有云南特点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67%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27.5亿立方米以上。@云南人,您有一份倡议书请查收~  值此“3月12日植树节”,我们向全省社会各界发出如下倡议:  一、自觉履行公民植树义务,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积极通过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形式,踊跃参与植树造林。  二、自觉遵守森林保护法律法规,护林防火,增绿添彩,树立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出行意识。  三、自觉宣传义务植树,广泛发动身边的人,共同投身到义务植树活动中来,争当义务植树宣传兵。  四、自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共建绿色单位、绿色校园、绿色村庄、绿色小区、绿色街道、绿色庭院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播种绿色,洒下一片希望。保护树木、植树造林,就让我们用一棵棵绿树,许下和春天的约定吧!  策划:自然  记者:彭锡  编辑:钱霓  设计:余思婷  资料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03/12
  • 独龙江乡孩子快乐的校园生活
    3月9日,独龙江乡中心学校的老师带领学生做操。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中心学校共有500多名学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独龙族。在峡谷深处的这个现代化校园里,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除正常的文化课程学习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深受学生喜爱。3月9日,独龙江乡中心学校的老师在为学生们上课。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3月9日,独龙江乡中心学校的学生在上计算机课。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3月9日,独龙江乡中心学校的学生在做课间操。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3月9日,独龙江乡中心学校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3月9日,独龙江乡中心学校的学生在吃午饭。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3月9日,独龙江乡中心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3月9日,独龙江乡中心学校的学生领取餐具后准备吃午饭。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
    03/12
  • 科普云南 | 地质笔记——自然硫:古时它是炼丹的秘剂,今日它是我们熟知的多用途矿物
      科普云南——地质笔记  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  自然硫  这是一枚亮黄迷人的矿物标本,阳光照耀时泛着“蜜蜡”一般温润的黄色光泽。它是本期带来的矿物主角——一块来自于意大利西西里的自然硫标本,现珍藏于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博物馆,属于世界岩矿标本之一。  自然硫即天然产出的硫单质,在汉语中又称“硫黄”、“硫磺”、“石流黄”、“黄牙”等,呈黄色调,晶面上具金刚光泽,断口油脂光泽,有硫臭味,硬度很小且易燃。通常由火山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形成。世界闻名的硫晶体产于意大利西西里岛,本期标本正是采自于此。该区地层中生成的硫化氢,在弱氧化条件下,经物理化学作用而沉积自然硫,其自然硫晶体有着独特的亮黄色和迷人的双锥状晶形,是非常漂亮的矿物标本,观赏性很高。  自然硫易燃,燃烧时会融化成血红的液体并能产生蓝色火焰,这种特质从古时候就为人所熟知。自然硫在古时的炼丹术中被列为主要的炼丹药剂之一,现存最早的炼丹专著《周易参同契》就有硫磺与汞化学反应生成硫化汞的记录。古代西方的炼金术士和东方的炼丹师不约而同地看上了硫,就像他们不约而同地钟爱汞一样。西方炼金术士把硫看作是可燃性的化身,认为它是组成一切物体的要素之一。而中国的炼丹家们在反复实践中鼓捣出了一硫二硝三木炭的混合物——黑色火药。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以其巨大的杀伤力和震慑力,在古代军事和近现代工业中大显身手,人们用硫磺制成火枪、火铳等武器,运用到战争中。  在现代,自然硫的提取物被广泛用于化工、农业以及医疗等领域。自然硫多被用于制造硫酸,在化学工业上有着广泛应用;合成出来硫酸镁多制作成为农用化肥;而用于医药称为硫黄,用药历史悠久且应用广泛,具有杀虫疗疮、坚筋生肌、益气止血等功效,但也有毒性。  中国自然硫主要产地是台湾北部的大屯火山区,山东、贵州等地也有自然硫矿床;世界上硫主要产于墨西哥、夏威夷、日本、阿根廷与智利,美国的德州与圣路易斯安纳州也有不错的产量。  统筹:赵娟、连惠玲  撰稿:朱俊、申岑  科学顾问:张世涛  摄影:杨宇晨  文字编辑:田源  海报:刘姣
    03/12
  • 春耕正当时 两万余株百香果苗播种新希望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连日来,东兴市江平镇积极组织群众抢抓春耕生产种植百香果苗,大力发展百香果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果。3月9日,记者走进东兴市江平镇黄竹村50多亩的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看到,果农们正忙着种植新年以来第一批百香果幼苗。分苗、种苗、浇水……,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每天雇有7名村民在基地上赶工抢种,计划种植52亩,约2万余株黄金百香果幼苗,目前已完成30多亩。”江平镇黄竹村村支书邓欢殷说,现在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百香果产业,他对百香果产业充满信心和干劲,目前基地主要是以种植黄金百香果为主,百香果种植的各项工作正在快速有序推进,定能规范、高效、科学和如期的完成百香果的种植。黄竹村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为黄竹村村集体经济项目之一,村两委立足当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自然条件优势,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广百香果特色种植。自2018年种植百香果以来,先后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5万元经济收入。今年种植的52亩黄金百香果,市场需求大,价格高,预计能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带来10万元的经济收入;同时基地还通过租赁村民土地、雇佣村民务工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惠及了当地20余户农户,为30名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大大提了当地农户和脱贫户的经济收入。“我现在在基地里做工,每天大概有100元的收入,非常感谢村委对我的帮助。”脱贫户舒庆菊说。记者:唐耀原吴嘉林(实习)
    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