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吉林:流光溢彩过大年
      南湖广场安装各式景观灯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郭亮摄影报道  南湖广场安装各式景观灯  路边各式景观造型灯  路边各式景观造型灯  路边各式景观造型灯  路边各式景观造型灯  树枝上悬挂的五颜六色的彩灯  树枝上悬挂的五颜六色的彩灯  路口周边布置的小牛彩灯  长春夜景打卡地让市民流连驻足,路边精致的中国结、树枝上悬挂的红灯,路口周围都布置着小鹿、小牛彩灯,还有红红火火的灯笼,过年的幸福感和喜悦感瞬间来袭。流光溢彩的夜晚,成为长春市春节期间的独特风景,一场场视觉盛宴烘托出"家和万事兴"的温馨感。编辑邹润
    02/05
  • 探谜“世界级化石宝库”——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日前,网络上热传去年8月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建成了一个化石博物馆,称其中展出了澄江帽天山这一“古生物圣地”,“世界级化石宝库”发现的许多化石,是生物多样性爱好者们的必游之地,该地可以为即将在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添彩。为一探究竟,记者于近日探访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跟着导航,这个化石博物馆很容易就找到了。它位于美丽的抚仙湖畔一座山项之上。登高眺望,不远处的抚仙湖波光粼粼,一碧如洗,犹如一副品质极佳的动态山水画。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古生物化石宝贝实在太多了,我来了三次,仍意犹未尽。”一位在昆明工作的湖南游客这样说道。这个博物馆的展板显示:澄江生物群化石至今发现和记录的化石有20多个门类,281个物种,几乎涵盖动物界的所有的现生门类和已绝灭门类。澄江生物群化石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保存了大量地球最早期的软躯体生物化石,展现了5.3亿年前生物的完整面貌,被誉为“现代动物演化树之根”,是“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展品  声光电的现代化设备使游客们穿越到远古时代。“在这里恐龙的叫声此起彼伏。你也可以触摸数亿年前的古生物。被你触摸之后,它们会迅速地游开或者转过来看着你。”一位玉溪本地游客说。在智能科技的帮助下,数亿年前的古生物都活了起来。来这游玩的一位高中生说:“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似乎穿越到了5亿多年前。”  而另一位老者在化石面前看得非常仔细,在博物馆藏品一步三回头。他说:“云南真是一块宝地,从古至今生物多姿多彩。”展品  “这是一个发现之旅。这里有高原明珠般的湖光山色做背景,又能增长不少知识,是一个典型的文旅交融的优质景点。”网友“求知者”说。  据介绍,澄江化石群已被编入教科书内容,教科书里有这样一些精彩语句:“这里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的“石头书”,澄江动物群的种类颇多,凡现在所有的动物门类在这里都能找到他们的祖先遗容。”展品  《纽约时报》这样评价澄江发现的著名的“云南虫”化石:如果这种脊索动物夭折,那么动物的中心神经系统将永远不会发展,地球也就像遥远的月亮一样寂寞冷清。展品  博物馆有一个展厅内容让不少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展厅的内容显示:现在很多科学家都认为,生物正面临灭绝的危险,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对地球环境的巨大污染导致了生命界不可逆的物种灭绝。相关资料显示今后二三十年内有1/4的物种濒临灭绝,地球30%~70%的植物在今后100年内将不复存在。展品  博物馆管理员向记者介绍,这个博物馆建成不久,但已成了网红打卡地。刚开馆时,参观的人数甚至日均突破了万人。除了本地游客之外,昆明的游客越来越多,不少省外的游客也慕名前来,网络上网友点赞声不绝于耳。  在博物馆邮局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了三本教科书,分别是《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寒武纪海洋世界——澄江化石》《早期生命起源于演化——澄江动物群》。记者注意到,这三本书已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全国素质教育基础工程系列教材,提供给小学、初中、高中生使用。  云南网记者李洪峰摄影报道编辑邹润
    02/04
  • 云南省派出248个工作组赴省外开展稳就业“送温暖”活动
      云南网讯(记者李海球)1月11日以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动全省人社系统先后派出248个工作组792人,赴广东、浙江、福建、上海等我省外出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省市,开展省外稳就业“送温暖、送岗位”大走访活动。  为继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我省派出的工作组主动与当地人社部门对接,向我省外出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上海、广东等6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递交《感谢信》,向其他25个省(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发出《关于共同开展农村劳动力稳岗留工工作的函》《致广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一封信》,表达继续共同携手并肩合作,引导务工人员留在企业务工、留在当地,降低跨区域流动疫情感染风险。同时,与福建省签订了《滇闽劳务协作协议》,准备节后“点对点”开通专车、专列,共同保障疫情期间务工人员有序返岗。截至目前,工作组共走访企业1163家,座谈慰问外出务工人员1.37万人,开展稳岗留工服务20.45万人,走访人力资源机构368家,收集用工岗位41.06万个。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省委、省政府对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全省人社部门迅速行动,1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推送、大宣传、大输送”活动,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及时发出《致在外务工朋友的一封信》和全省146个驻省外劳务工作站联系方式,在做好就业服务保障的同时,倡议在外务工人员尽量减少流动,留在企业、留在务工地过年,全力配合当地做好疫情防控。  省就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认真抓实抓细务工人员疫情防控和节后“点对点”返岗工作,预备开行云南至广东、福建、浙江等东部地区专车、专列和包机,保障务工人员安全返岗。同时联动省级相关部门继续做好“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编辑邹润
    02/04
  • 东兴:打造人才工作新格局 激活发展“内驱力”
    人才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推进区域发展的第一资源。2020年以来,东兴市着眼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在培育、精准、多元、共享、服务五个关键词上面重点发力,做好做活做强人才工作,为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增智聚力。作为东兴市哈啰助力车代理运营商,施明君是一名在校的大三学生。2019年9月,依托当地创业孵化基地,施明君开始创业,到目前为止,其公司从一人演变成了五人,成功带动当地农民工、失业人员、毕业大学生等就业人员超过50人、实习大学生超过30人。近年来,东兴市等一系列支持创业的政策,更使他坚定了将事业根基牢牢扎根在东兴市这片沃土的决心和信心。“人人都是人才,我们致力于把合适的人推到合适的岗位上。”东兴市委人才办工作人员何湘对记者说。东兴市依托当地创业孵化基地、启迪之星沿边跨境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拎包入驻、创业指导、项目申报、法律咨询、天使投资等多元服务,企业涵盖跨境电商、跨境物流、软件开发、环保新材料、文化传媒等多种行业,吸引一批青年精英、外籍博士、海归人才等入驻创业,带动农民工、大学生、社会青年300多人就业。接下来,东兴市将纵深实施“国门英才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支持机制;打造民族特色人才项目,聚焦字喃、京族独弦琴等民族特色文化,以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为抓手,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人才培养上进行实践探索;提高人才服务水平,继续完善功能、配齐生活设施,竭尽全力为人才创造宜居宜业的舒适环境。在“引才聚才”增总量的基础上,逐步深化“育才用才”提质量,千方百计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招才引智、培育培养、评价管理、创业扶持、服务保障等机制,助力人才发挥最大潜能。记者:曹晓玟编辑邹润
    02/04
  • 长春市图书馆开展“爱尚e读”系列活动 陪你过个充实的中国年
      为了丰富春城读者的文化生活,陪伴大家度过一个祥和充实的中国年,长春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将充分发挥线上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爱尚e读”系列活动,为广大读者开展一系列的数字阅读推广活动。  从2月4日(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将有4位传统文化“牛”人:王余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赵昭(《中国传统文化十讲》作者)、蒋有泉(原楹联学会会长)、郭少敏(中华灯谜馆馆长),为大家送上4场直播讲座。  同时,“爱尚e读”系列活动还将开展“庚子记忆图集展”“春节民俗图集展”“看展览学文化春节传统知识展”等线上展览,举办网上知识竞答、听书答题打卡、互动体验游戏、数字图书展阅等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带着读者朋友们一起辞旧岁迎新春,度过一个别样文化年。编辑邹润
    02/04
  • 2020年我国可降解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55.3%,吉林省入围企业数全国第七
      2月3日,中国吉林网记者从企查查发布的数据中看到,2020年我国新注册的可降解相关企业2965家,同比增长55.3%,注册量连续十年保持增长,表明目前国内可降解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从季度数据来看,2020年四个季度注册量均呈现同比增长趋势。较2019年,一季度注册量增加65家;二、三季度增长迅猛,分别增加了309家和389家;四季度增加293家。  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可降解相关企业大多集中在云南、广东、安徽、浙江等地。其中,吉林省入围企业量前十名,以527家位居第七。  从企业规模来看,注册资本在100万以内的可降解企业占据了行业的大多数,占比总量的72%。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上的可降解企业数量较少,占比总量的31%。  据了解,自2021年1月1日,我国史上最严“限塑令”《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正式在全国生效。随着全国重点城市限塑令开始全面落地,可降解塑料板块强势爆发,市场需求量大,可降解塑料制品一跃成为市场新宠儿,迎来井喷。编辑邹润
    02/04
  • 北京冬奥会2月4日迎来倒计时一周年,吉林俩冬奥冠军喊你来吉林“玩冰踏雪”!
      2021年2月4日,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的特殊日子。  为了迎接这一时刻,吉林省的两位冬奥会冠军——周洋、李坚柔,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通过中国吉林网表达了自己对北京冬奥会的祝福。两位冬奥冠军还借此机会,向全国的冰雪爱好者发出邀请:“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希望所有的冰雪爱好者,都能够来到我们的家乡——吉林,来这里感受冰雪运动的快乐,体验吉林冰雪之美!”  周洋是三枚冬奥会金牌得主。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初出茅庐的周洋一鸣惊人,勇夺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军,并与队友配合,获得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周洋成功卫冕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军。2018年平昌冬奥会,周洋还担任了中国代表团的旗手。如今的周洋,已经是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国际滑联运动委员会委员。在说到北京冬奥会的时候,周洋表示:“我很期待北京冬奥会,我也相信北京冬奥会一定会是一届成功的冬奥会。我祝福所有参加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都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作为吉林人,周洋也一再表示:“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希望所有的冰雪爱好者能够到咱吉林来,让我们能够相聚吉林冰雪天地,助力北京备战冬奥!”  李坚柔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的冠军得主。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500天,恰逢吉林省乐动冰雪活动启动,作为优秀运动员代表,李坚柔参加了相关活动,并作为嘉宾宣读了《迎接冬奥倡议书》。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里,李坚柔表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国人,肯定是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作为一个冬季项目的运动员,更有义务和责任,宣传北京冬奥,助力北京冬奥。”作为一个吉林人,李坚柔直言:“我会努力带动身边人,共同关注北京冬奥会,参与冰雪运动,探寻体育的永恒与美丽,为全民健身,健康吉林,贡献自己的力量。”编辑邹润
    02/04
  • 昆明湿地面积62403公顷 湿地保护率69.53%
    捞渔河湿地公园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供图王官湿地公园,人鸥同乐。剑湖湿地里展翅欲飞的灰雁  2月2日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与水”,旨在强调湿地对维护全球淡水储量和水质的重要贡献,突出水与湿地之间“同生命、互相依”的关系,鼓励公众共同行动,为保护修复湿地做出努力。云南的湿地具有分布广、高原淡水湖泊湿地多的特点,是目前西南地区淡水湖泊湿地数量最多的省份。近年来,湿地保护在云南已渐入人心,“地球之肾”持续向好。  昆明  滇池流域湿地斑块182个  记者从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获悉:2020年全市湿地面积62403.27公顷,在全省综合排名第二位,其中自然湿地面积48249.31公顷,湿地保护率69.53%,自然湿地保护率78.44%。  昆明地处金沙江、南盘江及元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之间,湿地资源丰富,拥有较为完备的湿地类型,有滇池、阳宗海、清水海等重要湿地和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宁南滇池国家公园、昆明捞渔河国家公园等湿地自然保护地。全市湿地斑块1170个,其中:滇池流域湿地斑块182个、面积35466.20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的56.83%;滇池流域外湿地斑块988个、面积26937.07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的43.17%。  大理  剑湖湿地建设鸟类科普主题馆  2日,即2021年世界湿地日,大理剑川剑湖湿地管护局与著名探险家、秘境百马创始人金飞豹正式签订协议,双方就建设剑川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鸟类科普主题馆项目达成深度合作,力争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期间展出1.65万种鸟类邮票、500种鸟类高清图片和近20种剑湖候鸟迁徙追踪研究成果。  剑湖是云南重要的高原湿地之一,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中南段的大理州剑川县境内,是我国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集结点和停歇地,也是迁徙水禽的越冬栖息地。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2006年,由剑湖、玉华水库与二者周围面山流域汇水区及面山森林组成,面积4630平方公里。2016年剑湖湿地被省政府认定为第一批省级七个重要湿地之一。  据2017年至2018年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显示,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16目42科94属149种,约占云南省鸟类种数(810种)的18.4%,占全国鸟类总数约11.8%,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种和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1种。每年到剑湖湿地越冬的候鸟达3万多只,其中不乏有黑鹳、灰鹤、彩鹮、铜翅水雉等珍稀鸟类,国内观鸟人员纷至沓来,被誉为“高原明珠”“候鸟天堂”的剑湖知名度不断提高。  相关新闻  湿地保护法草案1月20日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拟从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草案明确法律适用的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湿地和具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生长功能的人工湿地。国家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严格控制占用湿地。草案还明确了湿地保护方式,提出了湿地利用要求,规范了湿地修复原则、责任主体、修复方案及措施等。(记者左学佳秦蒙琳龙宇丹实习生董进贤通讯员张望星摄影报道)编辑邹润
    02/03
  • 云南省“稳增长22条措施”出台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全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日前,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条措施的意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内大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来展开。2月2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对“稳增长22条”进行新闻发布和政策解读。  “稳增长22条”紧扣稳增长主题,对标全年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从8个方面提出了22条措施。为了确保“稳增长22条”落到实处,我省将加强督导推落实,由各牵头部门发挥主导作用,与责任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较慢的工作开展督查,并按期报送推进落实情况。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文件要求,强化政策落实的统筹协调,及时发现并推动问题解决,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同时,继续对2021年“稳增长22条”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第三方评估,以加强评估结果运用,推动政策更好落实、更出成效。  12条重点产业链  1.发挥绿色能源优势,做强高端装备制造、重化矿业装备、铁路养护机械、农林机械制造等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推动绿色制造强省建设。  2.以铜、锡、锗、铅、锌等金属为重点,主动融入全球贵金属产业价值链,提高超高纯锡、铟、锗、镓等材料及终端产品发展水平,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链。  3.加快项目建设,打造绿色硅精深加工基地,推动硅材料深加工,打造硅光伏、硅化工、硅电子产业链。  4.以现有大型钢铁企业为中心,整合重组提高企业集中度,淘汰小型钢铁生产企业,严格控制产能盲目扩张。适应新时代钢材产品需求,加快钢结构建筑及高强抗震钢系列建材推广应用,形成拳头产品,提高高端产品比例,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提升绿色制造水平,推进智能化生产与人工智能应用,打造科技型绿色化钢铁产业链。  5.主动承接电解铝产能转移,大力发展铝精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汽车用铝材、航空用铝材、轨道交通用铝材、消费电子用铝材、建筑用铝材、铝箔等产品,发展绿色铝产业链,建设世界一流“中国铝谷”。  6.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丰富旅游文化新内涵、培育新业态、形成新优势,以大滇西旅游环线、澜沧江沿岸休闲旅游示范区、昆玉红旅游文化带为重点,打造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打造旅游文化产业链。  7.做强手机、电脑、服务器等电子终端产品,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延长电子信息产业链。  8.加快中药天然药、化学药、生物技术药产业发展,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链。  9.加快“通道+枢纽+网络”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聚焦跨境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航空物流、城乡配送、现代供应链等重点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全场景融合运用,发展智能仓储、共同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国际货运班列及航空货运能力建设,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链。  10.坚持种子端、电商端和设施化、数字化、有机化发展方向,做深做精蔬菜、水果、坚果、肉类、酒、茶、咖啡、乳制品、食用菌加工等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链,推动全省绿色食品迈向价值链高端。  11.加快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投产达产,配套布局电机、电控、换电模式等项目,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12.聚焦稳定核心烟区、优化产品结构、巩固云产卷烟品牌优势,推进烟叶复烤车间、卷烟生产车间等技术改造,支持工商物流一体化、研发中心、烟草配套等项目建设,巩固烟草全产业链优势。(记者赵丹青)编辑邹润
    02/03
  • 云南文山马塘工业园区: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近80亿元
      2020年,文山马塘园区管委会认真贯彻执行“六稳”、“六保”及省、州、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应对经济运行压力,强化协调服务,加强要素保障,精心组织生产,加快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20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9.80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4.3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1亿元。  着力抓好规划  进一步突出以铝全产业链为主的发展定位,全力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循环化改造、总体规划等重点规划编制,为铝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编制完成《文山马塘工业园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初稿,园区1:5000、面积15平方公里地形图测绘工作已提供成果,开展了西互通延长线铝厂大门口立交互通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通过对文山城区周边石灰石矿集中点开展调查及选址踏勘,编制出《文山市非金属矿(石材)产业加工集聚区转移选址踏勘对比》和《文山市非金属矿(石材)产业加工集聚区转移技术路线方案》。编制完成《文山市项目谋划表》园区项目107个,《文山市2020年实施项目与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园区项目28个,申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专项债券项目2个,筹备填报《文山马塘工业园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15个项目的前期经费申报工作。  着力抓好企业服务  2020年,文山马塘工业园区进一步突出以铝全产业链为主的发展定位,全力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循环化改造、总体规划等重点规划编制,为铝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突出重点,加大氧化铝、电解铝等重大项目生产要素保障服务力度,稳步提升氧化铝和电解铝产能。紧盯疫情防控工作重点,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天冶化工公司为州内外及全市免费捐赠次氯酸钠465吨,为有效防控疫情做出积极贡献。园区16户规上企业在2020年3月3日全部实现复工复产,为全市经济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园区企业开展协调服务76件(次),共帮助企业争取各级资金补助共计250万元。  着力抓好环保工作  完成园区规划修编环评编制和新开田、甲马石污水处理站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编制工作。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新开田片区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工作持续推进,园区环境预警监测平台项目预计2021年建设完成。按时限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提出的水污染集中治理任务,并积极配合环保、工信部门收集整理水污染治理相关验收台账资料。对姑娘寨片区13户采石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提升改造整治,园区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督促园区涉重、涉危10家企业积极开展厂界内场地污染调查工作。督促5户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耗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其中2户已建设完成,督促3户涉气企业完成了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及在线监控系统安装工作。对园区企业进行环保检查16次、与市环保局联合检查5次,环保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大。  云南网记者黄鹏通讯员梁光海编辑邹润
    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