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美中国
- 东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启动“心灵成长加油站”活动7月6日,东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暑期公益班开班典礼暨“心灵成长加油站”启动仪式。文化惠民的公益班将有效充实学生们的暑假生活,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才智和品德。“心灵成长加油站”启动仪式上,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向外聘教师颁发了公益班聘书。据了解,“心灵成长加油站”致力于引领服务全市青少年心理与品德健康快乐成长,通过开通青少年成长咨询辅导热线、利用活动中心的道德讲堂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科学教育等知识讲座、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进校园活动等方式,努力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此次暑假公益班体现了“心灵成长加油站”的积极引导作用,其包含的合唱、独弦琴、武术等12个公益免费课堂吸引了800多名学生参与学习,厚植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使其从小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期间,大家认真观看了党的百年华诞庆典上的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有序交流发言,激发积极上进的学习热情。记者:方平07/08
- 砥砺奋进的敦化丨走进红色敦化 铭记光辉党史这是一座仅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中,它显得平凡无奇。 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片大地上却发生了许多波澜壮阔的大事件。 那些红色的故事,在这座红色的城市里,传递着红色的精神。 这就是敦化。 播撒革命火种 早在20世纪初期,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的林伯渠就来到敦化宣传进步思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火种就迅速撒播到了这片大地上。1921年11月,上海早期的共产主义团体派代表来到吉林、延边、敦化等地,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1927年春,敦化县一些有识之士共同推举商务会长万茂森为校董事会董事长,筹办建立了敦化县私立敖东中学,并邀请省教育界名士张成之任敖东中学校长。1927年5月31日,学校正式开学,第一期学生40名,修业期为四年。1928年3月,招收第二期学生。 敖东中学的学生在学校教师的进步思想影响下,热爱祖国,追求进步。参加学生联合会进行请愿,反对日本修筑吉会铁路;揭穿倾销日货图谋,发动抵制日货行动;排演话剧《芙蓉花泪》,宣传爱国自强……这时期的敖东中学已经成为敦化传播革命思想的重要基地。 从1927年建校到1932年停办,敖东中学存在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但从始至终都是在当时进步思想影响下发展的,是吉林省最先觉醒的团体之一。从这里走出了许多爱国志士,如著名抗日将领陈翰章等。 陈翰章烈士陵园 革命烈火熊熊燃起 1930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派中共党员王耿到东满,恢复发展曾被破坏的地方党组织,并于2月成立中共东满特支。 1930年10月,中共东满特委成立,敦化、额穆两县隶属东满特委管辖。 1930年12月,中共敦化县委成立,共有60余名党员,这是在敦化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敦化县委的建立,为建立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和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敦化地区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活动地之一。在党的领导下,魏拯民、陈翰章等将军率领抗联队伍在这里战斗,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沉重打击。 1935年,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五军的部分队伍在敦化境内进行抗日战斗。其中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西部派遣队先后进行黑石屯、岗子、青沟子等著名战斗。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一师在哈尔巴岭进行了颠覆第202次国际列车战斗。1939年9月24日,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第3方面军指挥陈翰章在寒葱岭设伏打击日军。 媒体行成员参观寒葱岭红色教育基地 解放战争再立新功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东北解放。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派出大批干部和部队来东北开辟新解放区。 1945年11月10日,成立了中共吉林省工作委员会。1946年1月23日,成立中共吉辽省委,下辖吉林、吉东、通化和辽北4个分省委。1946年3月,吉东分省委决定成立中共敦化中心县委,恢复额穆县建。敦化中心县委下辖敦化、蛟河、安图和额穆4个县。中心县委机关驻在敦化。 1947年2月,根据中共吉林省委的决定,将敦化中心县委改为吉东地委,其辖区及驻地均不变;1947年4月,中共吉林省委决定,吉东地委改为吉敦地委,其辖区及驻地均不变。1947年9月,中共吉林省委决定,撤延边、吉敦两地委,成立吉东地委。下辖延吉、和龙、汪清、珲春、安图、敦化、额穆、蛟河8个县。地委机关仍驻敦化。 1948年4月,中共吉林省委决定,吉东地委从敦化迁延吉。敦化、蛟河两县归省直属;撤销额穆县建制,其辖区并入敦化县。 从成立敦化中心县委到吉东地委、从敦化迁往延吉,两年来,吉敦地委(含中心县委及吉东地委)带领4个县的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国而忘家”地投入到砍挖斗争、土地改革运动、扩军以及支援前线和秘密建党等各项工作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为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 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如今,在这片大地上,敦化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把革命精神用在当今时代,不断从革命信仰中汲取干事创业的力量,全力建设繁荣富裕、生态宜居、和谐幸福的区域中心城市。07/08
- 媒体行走进敦化陈翰章烈士陵园缅怀先烈7月7日上午,由中共敦化市委、敦化市政府主办,中共敦化市委宣传部、中国吉林网承办的“砥砺奋进的敦化”全国重点新闻媒体行活动来到敦化市翰章乡陈翰章烈士陵园采访。 该陵园建于2012年8月3日,到2013年5月30日竣工,2016年8月14日获批为国家级烈士陵园。陈翰章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7654平方米,革命先烈陈翰章将军安息于此。 停下脚步,来自全国知名媒体的记者们怀着崇高的敬意,缅怀革命先烈,在场的党员们重温了入党誓词。 在讲解员黄飞和陈翰章将军的外甥鄢成的引导下倾听了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陈翰章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进入最艰苦的时期,中共吉东、北满省委决定将各路军缩编为支队,进行分散游击战。在战斗中,杨靖宇总司令及第一方面军指挥曹亚范先后殉国。由此,日军得以集中大量兵力,开始疯狂地对陈翰章进行重点围剿。12月8日,由于叛徒出卖,敌人包围了陈翰章的小分队,为掩护战友突围,陈翰章将军在宁安县镜泊湖南岸小湾沟壮烈牺牲,年仅27岁的陈翰章将最后一滴鲜血洒在了镜泊湖畔,被人们称为“镜泊英雄”。 敦化市翰章乡陈翰章烈士陵园是历史的见证,反映了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做出了重要贡献。07/08
- 浙江仙居:夏日戏水7月6日,市民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永安溪白塔镇段游玩(无人机照片)。当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永安溪流域水面如镜,蓝天、白云倒影水中,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新华社发(王华斌摄)07/07
- “观鸟旅游”精准扶贫路子 “贫困户”变身“鸟导游”“看,花冠犀鸟,飞过来了!”“好漂亮的羽毛,这一个半小时的等待总算值了!”7月5日,COP15“滇西秘境•云南生物多样性”采访团走进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的中国犀鸟谷,记者们在山道上经过漫长的等待后,终于看到觅食归来的花冠皱盔犀鸟煽动着翅翼从头顶飞过,慢悠悠停留在半山腰一棵高大的树上。盈江犀鸟谷出现的花冠皱盔犀鸟供图 盈江的犀鸟谷辖区总面积达49588.05亩,属典型的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植被,海拔在240-1700米以内,海拔梯度较大,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德宏有记录鸟类716种,占云南省的71%,占全国的51%,享有“活着的鸟类博物馆”的盛誉,盈江县则被誉为“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 这里的“旗舰物种”有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冠斑犀鸟、云豹、豚尾猴、熊猴、菲氏叶猴、蜂猴、灰孔雀雉、圆鼻巨蜥、伊江巨蜥、印度穿山甲、眼镜王蛇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一睹真容。采访团山路拍摄花冠皱盔犀鸟供图 记者们当天苦苦等待的就是花冠皱盔犀鸟,可别小看了这不起眼的一只鸟,从无人问津到摇身一变成为村民的“摇钱树”,也不过就数年时光。 “以前村民不懂得宝贝就在自己身边,以砍山种地狩猎为生,年收入只有两三千元,现在村里年轻人都留下来护鸟,当‘鸟导’,开民宿,一年下来,村民收入多的可以达到四五万元。”盈江县雪梨村委会石梯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排忠华说。盈江犀鸟谷出现的花冠皱盔犀鸟供图 排忠华介绍,石梯村依托丰富的鸟类资源,采取“政府+协会+合作社”的模式,建设观鸟特色村寨、规范鸟类监测点、规定生态休养期、开展鸟类跨国联合保护,举办“国际观鸟节”,形成“观鸟旅游”大环境。村里鼓励群众到鸟类监测点当志愿者,从事餐饮、住宿等服务,当“鸟导”、吃“鸟饭”、赚“鸟钱”,每年接待观鸟游客2万多人次,村民徐小龙等8名草根“鸟导”9次走进央视。 石梯探索出了一条以鸟为媒,把青山装入钱袋子的“观鸟旅游”精准扶贫路子,实现了“贫困户”变“鸟导游”、“狩猎人”变“护鸟人”、“小麻雀”变“金凤凰”的蜕变。“石梯生态经验”也成功入选“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十佳公众参与典型案例。07/07
- 葡萄“甜蜜”来袭 绿色发展劲头足近日,在位于东兴市马路镇马路村的杰好家庭农场果蔬种植基地硕果累累的葡萄园迎来了喜人丰收这儿的绿色生态采摘成为了游客农业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在葡萄园开园首日放眼可见圆润如玉的阳光玫瑰葡萄掩映在茂密枝叶中细嗅有玫瑰清香,品尝时脆嫩爽口香甜盈润于唇齿之间不少游客趁天气晴好前来体验采摘在感受农家逸趣的同时尽情享用消暑水果游客李奕章说:我也是在朋友圈看到这里有葡萄摘,就跟家人过来这里看看。这里的葡萄清脆甘甜,还能尝出玫瑰的清香,挺不错的。葡萄园负责人李德俊是马路村本地人,他告诉记者,去年他租赁了村里的闲置土地,通过学习和运用绿色有机种植技术,精心打造了这个葡萄园。该园占地约35亩,目前主要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和巨峰葡萄,预估亩产可达2500斤,每亩收入4万元左右。杰好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德俊说:“今天开园,早上到下午基本有两百多人来采摘。我会继续发展好绿色生态种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当前生态采摘成为了农业休闲旅游新玩法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进一步助力马路镇深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多举措念活致富经全面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记者:唐耀原方平07/07
- 揭秘!蕴藏在吉林地名中的“红色密码”丨英雄学校——英俊中学长春市二道区新乡路101号 从前是长春市第十八中学 也是刘英俊就读的中学 2001年 被长春市二道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刘英俊中学 这里传承着他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学校里 看着刘英俊的塑像 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青年党史专家徐硕 讲述了刘英俊的故事 刘英俊 1945年出生于长春市东郊八里堡 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62年 刘英俊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他积极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 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 决心做一名雷锋式的好战士 他在日记中写道: “一个人无论是活多长时间,他的死,只要是献给党的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那就是无限光荣的,有价值的。雷锋能,我也能。” 1966年3月15日清晨 刘英俊和战友们赶着马车外出训练 他驾驶的炮车辕马被汽车喇叭声所惊 突然向人群冲去 这时有6个儿童吓呆了 千钧一发的时刻 他拦住了惊马 6名儿童安然脱险 自己却被压在翻倒的车马下 由于伤势过重 经抢救无效 英勇牺牲 年仅21岁 刘英俊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7月28日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人民的好儿子》社论 在刘英俊中学 每年开学的第一天被称为“英俊日” 刘英俊当年就读的班级被称作“英俊班” 学生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重温刘英俊烈士的故事 表达对他的缅怀和敬意 长春市二道区英俊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长春市二道区刘英俊英雄研究会会长梁君每每走进校园 总被英俊精神所感染 2001年 长春市二道区委、区政府命名该校为“刘英俊中学” 学校德育教育以传承英俊精神、培育担当之志为主线 讲述英模事迹 开展学生军训、红色研学、国防教育等活动 与部队军地共建 营连官兵入校对接 学生到部队学习 特别是烈士公祭日、清明节期间 全校师生都要向英烈敬献花篮并进行主题宣誓 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价值观,厚植红色基因 强化家国情怀 特别是爱我人民爱我军、巩固国防的理想信念 全力播撒传承英烈精神的种子 为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学校打造了英俊志愿服务队 队伍里包括党员、团员和教师 积极开展拥军拥属活动 学校优先安排军人家属工作、军人子女入学 2019年 刘英俊被评为全国最美奋斗者 让全校师生更有干劲儿 学校打造的特色走廊“英俊故事文化墙” 从教学楼一楼到五楼 一个楼层一个主题 整个教学楼西侧专门打造了走廊文化主题墙 东侧是关于英俊勇拦惊马故事的系列油画作品 学校俨然是一个英俊博物馆 英俊文化、英俊精神就是我们的教育主旋律 屹立在校园里的英雄塑像 “英雄楷模,民族铸魂” 刘英俊是我们春城人民的骄傲 也是我们刻骨铭心、情有独钟的英雄 学校作为全国唯一的刘英俊中学 在2011年依托全国双百人物命名了128个以英雄名字命名的班级 学校的刘英俊班也成为全国唯一的英俊班 学校作为弘扬红色文化主阵地 是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试点示范 全省党建带团队建设试点示范 全省“三早”育苗试点示范 全省双拥先进单位 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长春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长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长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基地 学校将始终坚持与长春市二道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联动、与英俊部队、英俊社区特色共建 不仅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属性 更要发挥辐射教育的社会属性 把英俊精神融入到每个孩子的心里 融入到这座城市的精神、城市基因和城市血脉里 为国家与社会未来发展培养中流砥柱的后备军和接续奋斗人才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英雄的母校 师生们感到亲切、骄傲和自豪 更决心把英俊精神传承下去 文字:李易书越明 图片:马瑞 制作:李易书 视频:马瑞 党史权威学术总顾问: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监制:矫雁肇07/07
- 邂逅滇西秘境“精灵”菲氏叶猴云南网讯(记者赵岗)7月4日,COP15“滇西秘境•云南生物多样性”采访团走进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的全国菲氏叶猴最大种群栖息地。采访团记者观测记录菲氏叶猴生活情况郑山河供图 浓密的树林中,菲氏叶猴灵巧的身影时隐时现,有时干脆停在树干上吃起鲜嫩的树叶。记者们架起“长枪短炮”记录下这精彩瞬间,一只带着孩子的母猴安静地睁着大眼打量着不远处的“不速之客”。大家屏住呼吸,生怕惊跑了这群可爱的精灵。菲氏叶猴在栖息地活动郑山河供图 2018年1月,自然生态摄影师郑山河在芒市发现300余只菲氏叶猴(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同年5月,经中科院昆明动植物研究所对芒市菲氏叶猴栖息地科学考察报告显示,该区域菲氏叶猴共计5群320只左右,是国内在单一地区发现的最大菲氏叶猴种群。 目前德宏州已在轩岗乡水井村和芒市镇河心场菲氏叶猴栖息地安装网络高清摄像头、热成像双光谱网络云台摄像机和“德宏州野生动物智慧在线观测”监控摄像机。同时,芒市积极争取社会公益性组织对芒市菲氏叶猴保护的支持。菲氏叶猴在栖息地活动郑山河供图 2019年6月,芒市菲氏叶猴保护地低碳生态示范村项目启动,该项目由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捐资200万元建设,主要开展树种改造、林下经济发展、节能减排技能技术培训等内容,项目实施将有效提升芒市菲氏叶猴保护地村民自发保护意识及降低村民生活、生产发展对森林资源的依赖。 郑山河介绍,菲氏叶猴身披银灰色毛,生着一双圆圆的大眼睛,眼周呈蓝色,它们在出生后的三个月里毛发都是金黄色的,之后才渐渐变灰色。菲氏叶猴几乎没有破坏庄稼或者其他农作物的“不良记录”,被誉为猴界的“谦谦君子”。菲氏叶猴在栖息地活动郑山河供图 “我一直跟踪拍摄菲氏叶猴好几年了,现在观测到的这个猴群,菲氏叶猴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50只,每年还有不少小猴降生,菲氏叶猴家族正在不断壮大。”郑山河说。07/06
- 共赴“春城之约”——COP15将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金秋十月在云南昆明举行,全球代表将共襄盛会,一同绘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图景。 场馆布局清晰明确、专业技术保障到位……目前,大会筹备工作正全力推进,绿色、智能、节约、安全的办会理念也将让“春城花都”彰显独特魅力。 “动植物王国”迎盛会 近期,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进入昆明辖区,引发广泛关注。象群一路游走,中国政府与民众一路精心管护,护象行动得到世界肯定。云南拯救濒危物种亚洲象的故事也温暖全球,引发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一路象北”也成为COP15这样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为何选在云南举办的答案注脚。6月14日在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拍摄的象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专家介绍,云南是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高等植物19333种,约占全国的50.3%;脊椎动物2273种,约占全国的49.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1种,占全国的41.0%;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2种,占全国的57.1%……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物种基因库”的云南,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水鸟游过清晨薄雾中的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滇源街道甸尾村水杉湿地(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地位十分重要。”COP15云南省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岳修虎说,云南国土面积占全国的4.1%,却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 “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生活在彩云之南的傣族群众,世代传颂着这句谚语,也向人们传递着最为朴实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不只是傣族群众,云南许多民族,都有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密切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岳修虎说。空中俯瞰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无人机照片,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实施极小种群拯救保护项目120多个,建立自然保护区166处,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发布省级生物物种名录、生物物种红色名录、生物多样性白皮书……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赵永平说,云南严格保护最原真、最珍稀、最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 2016年,在墨西哥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COP13)宣布我国获得COP15举办权。2018年底,生态环境部组织对昆明等4个办会备选城市进行考察调研。2019年2月,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会议上,综合考虑4个办会备选城市生物多样性、气候和环境空气质量等因素,确定大会举办地为昆明。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说,选择在昆明办会,是希望可以让全球朋友见证生物多样性给云南人民带来的幸福感,见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同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新思路。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我国是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作为COP15的东道国,中国将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此次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大会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继“爱知目标”后,全球新的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减少对自然的直接破坏和影响,让地球村每一位居民认识到自己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有的作为和努力,需要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居民携手行动。”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段昌群说,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初心所在,是出发点,也是努力的目标。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系统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立,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有序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社会参与度和公众意识不断提高。 岳修虎说,呵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云南健全保护体系,夯实保护法治基础,共建共享绿色家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部分野生植物,左上为长蕊木兰,左下为大树杜鹃,中间为大理铠兰,右上为保山茜,右下为矮马先蒿(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供图) “云南建成亚洲最大的野生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野生植物种子逾万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孙航说,此次大会将向全球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的卓越成绩,同时也能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和深化国际合作。 伊丽莎白·穆雷玛去年初到昆明考察完筹备工作后表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上,中国能为世界提供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中国所倡导的美好愿景,也是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共同愿望。” 岳修虎说,大会的主题具有全球意义,在对未来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引领上站到了制高点,成为各缔约国的共识,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 “绿色、智慧、节约、安全” COP15会议筹备工作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自从被确定为COP15的举办地以来,尽管面临着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云南始终精心做好筹备工作。 伊丽莎白·穆雷玛表示,云南为筹备COP15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场馆布局清晰明确,设施设备让人印象深刻,充足的办会经验、专业的技术保障和顺畅的沟通协调始终贯穿于整个筹备工作。这是2019年10月21日拍摄的昆明滇池(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昆明的宝丰半岛湿地是COP15生物多样性室外展览展示项目之一。负责该项目建设的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西南分院常务副院长卢春霞介绍,宝丰半岛湿地建设内容包括云南本土植物群落营建、土著特有鱼类复育、本土禽类招引等,通过生态修复形成“水生-湿生-陆生”复合生态带,达到恢复和保护滇池湖滨生物多样性、营造生物物种库的总体目标。 记者近日在宝丰半岛湿地的观鸟廊看到,不时有白鹭飞到湿地水塘觅食,飞鸟、湿地与远处的湖泊,构成一幅优美恬静的自然画卷。昆明市官渡区水务局湖滨湿地管理中心负责人牛永刚介绍,湿地栽种了大果枣、野柿子等本土果木品种,还投放了金线鲃等滇池土著鱼种。7月1日拍摄的滇池湿地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种植果木、投放小鱼小虾,可以吸引鸟类前来觅食。”牛永刚说,项目建成后,将营造出昆明大观楼长联中所描绘的“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滇池盛景。 “绿色、智慧、节约、安全,这是我们筹备大会的宗旨。”COP15云南省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崔质涛说,特别是绿色办会将成为一大亮点,目前已研究制定大会的碳中和方案。黑颈鹤在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大海子湿地嬉戏(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大会将不提供纸杯等一次性用品,每位参会人员都有一个写着自己名字的玻璃杯,会议材料也将尽量无纸化,代表也要做到绿色出行。”崔质涛说,大会结束后将邀请国际第三方机构对会议的碳排放进行评估,争取实现碳中和。 据介绍,大会的会场区域已实现5G信号全覆盖,实现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智能手段服务大会。岳修虎说,疫情防控方面也做了周密安排,确保安全。(记者王长山、吉哲鹏、庞明广、赵珮然)6月13日在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拍摄的象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这是1月6日早晨拍摄的位于云南省哀牢山南部的哈尼梯田。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市民在昆明市草海大坝观赏红嘴鸥(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这是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里的滇金丝猴(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王长山摄07/06
- 夏日里的向日葵7月4日,游客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的向日葵花田旁自拍。日前,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的向日葵进入盛花期,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