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祁连山下的野生动物“福利院”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藏着一座野生动物“福利院”——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站。自2022年建站以来,这里成了许多受伤野生动物的“避风港”。  每一只来到救护繁育站的动物,都会经过严格的体检、建档,并接受个性化的康复护理。具备放归条件的动物会由工作人员带领实施野化训练,在康复且训练合格后回归自然。截至目前,救护繁育站已累计收容救助野生动物235只,涵盖雪豹、荒漠猫、黑颈鹤、藏原羚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其中,21种56只已成功放归。而那些因年老、伤残等原因失去野外生存能力的动物,则在站中定居,安心享受“养老生活”。  在这里,工作人员是医生和教练,也是“奶爸奶妈”。他们为动物喂食、打疫苗、清理圈舍、监测健康,在细致的照料与陪伴中帮助一只只野生动物恢复生机。  这是11月10日拍摄的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齐芷玥摄)  11月10日,在救护繁育站,工作人员为岩羊打疫苗。(新华社记者齐芷玥摄)  11月10日,在救护繁育站,工作人员徐永青和一只被救助的马鹿互动。(新华社记者齐芷玥摄)  11月10日,在救护繁育站,工作人员刘林春给被救助的动物喂食。(新华社记者齐芷玥摄)  这是11月10日在救护繁育站拍摄的被救助的雪豹“齐德龙”。由于年龄偏大缺乏捕猎能力,它将在站内安度晚年。(新华社记者齐芷玥摄)  这是11月10日在救护繁育站拍摄的一只被救助的小岩羊。(新华社记者齐芷玥摄)  11月10日,在救护繁育站,工作人员刘林春和一只被救助的岩羊互动。(新华社记者齐芷玥摄)  11月10日,在救护繁育站,一只被救助的兔狲在进食。(新华社记者齐芷玥摄)  11月10日,救护繁育站工作人员给一只受伤的红隼喂食。(新华社记者齐芷玥摄)  11月10日,一只被救助的马鹿在救护繁育站内。(新华社记者齐芷玥摄)
    11/11
  • 浙江南浔:千亩柑橘迎来收获季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加大特色果蔬培育力度,打造以南浔“红美人”柑橘园为核心,辐射周边乡镇的“红美人”种植基地,总面积达5000多亩。基地全部采用高标准连栋大棚模式种植,保障果品品质,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红美人”柑橘园的“红美人”柑橘迎来收获季,吸引游客前来采摘。  11月11日拍摄的湖州南浔“红美人”柑橘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11月11日,游客在南浔“红美人”柑橘园采摘柑橘。(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11月11日,小朋友在南浔“红美人”柑橘园采摘柑橘。(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11月11日,农户在南浔“红美人”柑橘园采摘柑橘。(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11月11日,参加展销的农户沈利勤展示收获的“红美人”柑橘。(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11/11
  • 上海:打造城市文化生活街区
    近年来,上海着力优化历史文化风貌区,做精人文艺术主题街区,打造城市文化生活街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11月9日,游客在上海市虹口区“今潮8弄”的街巷里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蔡湘鑫摄)  11月9日,市民在上海市虹口区和平书院看书。(新华社记者蔡湘鑫摄)  11月9日,市民在上海市虹口区和平书院看书。(新华社记者蔡湘鑫摄)  11月9日,游客在上海市虹口区“今潮8弄”一处街巷拍照。(新华社记者蔡湘鑫摄)  11月9日,小朋友在上海市虹口区和平书院一间榻榻米阅读室内看书。(新华社记者蔡湘鑫摄)  11月9日,游客在上海市虹口区“今潮8弄”一处复古装饰前拍照。(新华社记者蔡湘鑫摄)  11月9日,乐队在上海市虹口区“今潮8弄”一处屋顶表演。(新华社记者蔡湘鑫摄)  11月9日,市民在上海和平公园玩飞盘。(新华社记者蔡湘鑫摄)
    11/10
  • “春城”昆明冬赏鸥
     初冬昆明,红嘴鸥如约而至,跨越四十载人鸥和谐的画面在“春城”上演。  11月10日,游客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埂大坝观光。(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11月10日,游客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埂大坝投喂红嘴鸥。(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11月10日,游客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埂大坝投喂红嘴鸥。(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11月10日,游客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埂大坝投喂红嘴鸥。(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11月10日,游客在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内投喂红嘴鸥。(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11月10日,游客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埂大坝投喂红嘴鸥。(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11/10
  • 湖南凤凰:特色旅拍丰富旅游体验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沱江穿城而过,城内古建筑、特色民居众多。近年来,当地持续规范旅游市场,发展旅拍等旅游服务。游客们身着带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服饰漫步沱江两岸,欣赏古城美景,感受民俗风情。  这是11月6日拍摄的凤凰古城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振海摄)  11月6日,游客在凤凰古城拍照、游玩。(新华社记者陈振海摄)  11月6日,外国游客身着“中国风”服装在凤凰古城拍照、游玩。(新华社记者陈振海摄)  11月6日,凤凰古城一家旅拍店店主在店内整理服装。(新华社记者陈振海摄)  11月6日,游客在凤凰古城一家旅拍店内准备着装。(新华社记者陈振海摄)  这是11月6日拍摄的凤凰古城夜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振海摄)  11月6日,游客在凤凰古城拍照、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振海摄)  11月6日,游客在凤凰古城拍照、游玩。(新华社记者陈振海摄)
    11/09
  • 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在广州举行
    11月1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  这是11月9日拍摄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景。(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这是11月9日拍摄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景。(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这是11月9日拍摄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景。(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11月9日,旗手护送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会旗和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会旗入场。(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11月9日,旗手护送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会旗和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会旗入场。(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  11月9日,旗手护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入场。(新华社记者吴鲁摄)  11月9日,旗手护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入场。(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11月9日,旗手护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入场。(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这是11月9日拍摄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这是11月9日拍摄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景。(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在开幕式现场表演。(新华社记者雒圆摄)  11月9日,裁判员代表在入场仪式上。(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11月9日,旗手护送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会旗和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会旗入场。(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11月9日,各代表团在入场仪式上。(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这是11月9日在开幕式上拍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会旗和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会旗。(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这是11月9日拍摄的开幕式上的机器人表演。(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这是11月9日拍摄的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这是11月9日拍摄的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这是11月9日拍摄的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孙非摄)  11月9日,演员在开幕式现场表演。(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11月9日,演员在开幕式现场表演。(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11月9日,演员在开幕式现场表演。(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11/09
  • 黄河湿地 呦呦鹿鸣
     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4.93平方公里,是宁夏最大的黄河滩涂类型湿地。2024年9月底,35头麋鹿落户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经过一个月适应期后被野放在200余亩的围栏内。目前,随着6只麋鹿幼崽的诞生,当地麋鹿种群繁育工作迈入新阶段,放归区域从200余亩扩展至3000余亩,保护工作也从迁地扩繁转向野化放归,开启了黄河流域宁夏段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篇章。  这是11月4日在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麋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植森摄)  这是11月4日在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麋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植森摄)  这是11月4日在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麋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植森摄)  这是11月4日在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麋鹿和麋鹿幼崽。(新华社记者杨植森摄)  这是11月4日在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麋鹿和麋鹿幼崽。(新华社记者杨植森摄)  这是11月4日在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麋鹿幼崽。(新华社记者杨植森摄)
    11/07
  • 千年古镇迎峰会
     以“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11月7日开幕。来自全球多国的嘉宾将汇聚于此,在千年古镇共谋“网事”未来。  11月6日拍摄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迎宾入口。(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这是11月5日拍摄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这是11月5日拍摄的乌镇西栅景区。(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这是11月5日拍摄的乌镇西栅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11/07
  • 山东青岛:“双十一”跨境电商货轮出海忙
     “双十一”临近,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跨境电商包裹量不断增加,商品高效通关后密集装卸船。自贸区挂牌六年来,通过创新“区关港+”联动机制等百余项举措,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坚实的物流支撑。  11月5日,一艘货轮满载货物驶出青岛自贸片区(无人机照片/张进刚摄)  11月5日,一艘货轮满载货物驶出青岛自贸片区(无人机照片/张进刚摄)  11月5日,在青岛自贸片区,高速轨道吊在集装箱堆场运送货物(无人机照片/张进刚摄)  11月5日,在青岛自贸片区,数十艘货轮在装卸货物(无人机照片/张进刚摄)
    11/06
  • 进博会开幕 中国馆精彩亮相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本届进博会上,中国馆展示的众多科技成果尤为引人瞩目。  这是11月5日在第八届进博会国家展中国馆拍摄的TSI双层动车组模型(左)和轻型磁浮列车模型。(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11月5日,人们在第八届进博会国家展中国馆观看机器人表演。(新华社记者刘佳琪摄)  11月5日,人们在第八届进博会国家展中国馆观看溯光仿生鲨1.5展品。(新华社记者丁赫摄)  这是11月5日在第八届进博会国家展中国馆拍摄的嫦娥五号月壤和嫦娥六号月壤。(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11月5日,在第八届进博会国家展中国馆,一名伊朗参展商和机器人握手。(新华社记者刘佳琪摄)  11月5日,人们在第八届进博会国家展中国馆观看机器人使用毛笔写“福”字。(新华社记者刘佳琪摄)  11月5日,观众在第八届进博会国家展中国馆了解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机器人。(新华社记者丁赫摄)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