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丹东:电动自行车可免费登记上牌
12月2日,交警支队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业务在辽宁丹东振兴区五经街移动登记点启动。据了解,此次发放的号牌分为正式号牌和临时号牌。凡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将发放正式号牌,非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将发放临时号牌,过渡期为3年。申领电动自行车号牌全程免费。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市民需要通过微信预约该业务,进入“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平台”公众号,点击底栏菜单“预约备案”选项,根据提示填写资料即可。选择好预约办理网点及时间后,就可以携电动自行车和相关材料前往授权网点进行挂牌和登记备案。
12/07 - 辽宁丹东市公安局:证件提前办 助企解难题
因居留许可即将到期,丹东某公司外籍经理担心回国后再无法入境。前不久,丹东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得知情况后,开辟绿色通道为外籍经理加急办理居留许可延期,解决了企业后顾之忧。近日,丹东某公司工作人员给出入境管理支队办证窗口打去电话,称公司一名外籍经理需要马上回国处理公司业务,但其居留许可即将到期,担心回国后将无法再次入境中国。为此,公司希望可以提前为外籍经理办理居留许可延期。因情况较为特殊,加之时间紧迫,窗口民警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向支队领导做了汇报。支队领导指示在做好信息核实的同时,要及时帮助企业解难题,开辟绿色通道为外籍人员办理居留许可延期。很快,窗口民警就为外籍经理办好了相关证件。一段时间以来,出入境管理支队抓实抓细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并加大宣传扩大受惠群体。前不久,支队在办证大厅门前开展了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发放传单、现场政策解答等方式,让更多群众知晓出入境管理部门“一站通查”“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等方面的服务模式,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服务内容、便利老年群体办理证件“十项措施”、便民利企绿色通道和推行容缺受理、电话预约服务等方面的实际举措,以便办事时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便捷服务。
12/07 - 辽宁丹东:鸭绿江畔一抹“志愿红”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近日,辽宁丹东元宝区教育局组织区属各校志愿团队积极行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兴仁小学的红领巾志愿队员们在老师、家长的组织下走上街头、江边进行垃圾分类宣传,通过主题宣传、游戏的方式,引导人们重视环境保护,注意节约资源,提高人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中富小学志愿服务队来到泰美社区附近,开展“我是社区美容师”清洁服务活动。扫除结束后,志愿者通过给群众和商户发放法律宣传单和垃圾分类认知宣传资料、现场互动等方式加深群众对法律的认识。新安小学志愿服务队开展了“言文明行文明”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小志愿者们身着红色马甲,拿着抹布、扫把等工具,认真清理学校附近的路面、小巷、卫生死角等区域的杂物。小志愿者们还向市民分发文明市民公约、禁毒宣传单,提醒路人注意规范停车,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第五幼儿园志愿服务队开展了“清洁家园,美化环境”活动。虽然已是冬季,但丝毫没有阻挡大家的热情。幼儿园大班的小志愿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党史陈列室,聆听了宗裕社区工作人员的宣讲。
12/07 - 辽宁丹东:普法宣传进乡村
11月30日,在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即将到来之际,辽宁丹东元宝区司法局开展了送宪法进农户普法宣传活动,邀请元宝区宏辉法律服务所律师走进金山镇奶场村,向村民普及宪法知识,现场解答法律咨询,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12/07 - 辽宁丹东:筑牢森林防火墙
近日,丹东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园林部门多措并举,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墙”。园林部门常年设立防火、灭火指挥部,下设瞭望哨、通讯联络处及三个紧急救援灭火小组,全年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对所辖十余座面山全年“不漏岗、无死角”管控。重大节日特别是主要祭祀节日,林区各主要路口全都设立卡哨劝退祭祀民众,林区山头调配护林巡查员从早到晚巡查并悬挂防火警示宣传条幅,时刻提醒上山群众提高警惕、注意防火安全。
12/07 - 辽宁丹东北井子镇:改造管网 保障民生
11月26日,在辽宁丹东北井子镇新海村周屯组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对自来水管网进行穿道作业,加班加点抢抓工期,争取早日开阀供水。“现在安装的120管道都是PE材质,采用溶解新工艺,使用年限可达30年,相较原来的老管道,质量更可靠、使用年限更长、安全性能更高。”北井子镇自来水管理站经理鞠庆春介绍。据了解,北井子镇自来水管网运行已近40年,部分村组管道出现跑冒滴漏和水压不足情况,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为此,镇党委政府将解决群众用水难题纳入民生实事,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争取项目资金2200万元,全面实施自来水管网改造升级。北井子镇自来水管网改造项目共分三期,一期工程位于獐岛村,现已全部完工;二期工程今年10月29日开工,涉及全镇10个村2.8万人口,目前完成工程量的40%,计划年底前完成80%;三期工程计划2022年正式启动。所有项目完工后,供水水量、水压、水质将得到大幅提升,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12/07 - 辽宁丹东:评审通过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193人
12月2日,从丹东市人社局获悉,截至11月底,除卫生系统全省统筹以外,全市共评审通过中级专业技术人才494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662人,农村实用人才评选8人,双创高校毕业生4人,民营企业直通车25人。今年,丹东市贯彻落实《2021年全省职称工作安排意见》,出台职称人才倾斜政策,在全省创新开展“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和“双创高校毕业生职称评审”工作,先后历时3个多月,圆满完成了教育、建筑、交通、广电等15个系统的中高级职称评审工作。评审期间,按照丹东市“一网通办”工作要求,各评委会采用网上申报审核的方式进行。丹东市人社局按照“谁审核谁负责”原则,严格遵照文件要求,认真履行审核职责。审核过程中,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事项和材料,实行“一次告知”,不仅有效避免了多次审核浪费资源,也极大地保证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资料的规范完整。
12/07 - 丹东4个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入选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最”名单
日前,由辽宁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2021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辽宁省“四最”先进典型名单公布,丹东市推荐报送的4个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成功入选。其中,丹东东港市政协之友慈善联合会理事长栗山获评“最美志愿者”丹东东港市爱心义工协会获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丹东市振兴区“理想邮递员”志愿服务项目获评“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中心社区获评“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栗山是丹东东港市政协之友慈善联合会总理事长。在他的发动带领下,联合会自创建以来共募集款物988万元,发展会员5976人,安老扶孤、助学、助困、助残、赈灾、慰问英模、资助现役、退役军人困难家庭16975人次。东港市爱心义工协会自2015年开始,在东港市区及各乡镇社区开展流动“爱心亭”便民服务活动,累计开展公益宣传、指引服务等活动7000余次。2017年6月,协会发起“免费午餐温暖全城”走进敬老院公益项目,每月定期轮流为老人免费提供午餐。2018年开始,东港市爱心义工协会为东港33所小学捐赠40台净水设备、212台洗手台等,项目总价值240万元,近2万名孩子受益。“理想邮递员”志愿服务项目现有20名成员,平均年龄27岁。团队成立以来,结合线上线下共开展理论宣讲活动200余场,累计受众人数超过千万人次。2020年,“理想邮递员”创新开设“宣讲+民声”新栏目,录制《如何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系列微视频12期,推出原创诗歌10篇,举办“战‘疫’下的开学第一课”“青春永驻光辉久久”云观党史展等,用心声唱响新思想在基层落地的“最强音”。宽甸镇中心社区统筹志愿服务资源,成立了8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普法维权、贫困救助等志愿服务活动48次,受益群众达4260余人次。与宽甸特殊教育学校6名自闭症儿童对接,开展“快乐星期六”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心理医生运用音乐训练帮助患儿回归正常生活。推动志愿服务与社区党建有机融合,用微信群等线上网络平台,不定期发布志愿服务活动召集120次,政策理论和知识讲座等48条。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38.5万余人,建立志愿服务组织2701个,拓展志愿服务项目6559个,重点围绕“8﹢N”(“8”即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8类常备队伍,“N”即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21年全市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1万余次,参与志愿者19万余人次。
12/06 - 中共丹东市互联网行业委员会成立
今天,中共丹东市互联网行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市互联网行业党委的成立,标志着我市互联网行业党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会议指出,加强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是建设网络强国、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团结凝聚网络优秀人才、推动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然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抓好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互联网,推动我市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会议强调,全市各级网信部门和互联网企业要以提升覆盖面和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政治引领,强化责任担当,强化制度建设,强化覆盖质量,强化典型示范,强化分类施策,扎实推进全市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上质量上水平。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领导体制,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服务保障,确保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落实落细。
12/06 - 辽宁丹东:开展宪法宣传进大集活动
“宪法进农村”主题活动是丹东市“宪法宣传周”七个主题活动之一,结合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法治需求和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使宪法在农村家喻户晓、深入人心。11月29日,辽宁丹东市司法局联合元宝区司法局深入金山镇大集开展“宪法进乡村”暨宪法宣传进大集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传讲解了宪法等法律知识,并向过往群众发放了宪法读本、宪法宣传折页等法治宣传品5000余份。通过广泛开展宪法法律宣传教育,让法律走进农村、深入群众,进一步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