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丹东市公安局:开展全员考核
近日,丹东市公安局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扎实开展全员考核,通过科学化构建考核体系,推动传统考核工作由粗放到精细转变,为打造现代职业警队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和能力保障。考核中,该局突出全员定岗定责,做到全员参与,确保全面均衡考评,既考核工作实绩又看综合评价,既考干部又考民警,既考核民警又考核单位,既考核业务工作又考核队伍建设。同时,还坚持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按照工作实绩、日常考勤、民主评议、队伍建设和纪律作风等五个方面细化清单,突出工作实绩考核,确保普适性,打破平均主义。
12/09 - 辽宁丹东:“辽丹黑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12月1日,农业农村部第498号公告显示,“辽丹黑猪”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据了解,去年10月16日,“辽丹黑猪”新品种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专家现场审定。今年10月10日,“辽丹黑猪”新品种通过国家猪专业委员会的审定。10月18日,又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上审议通过。下一步,丹东市将做好“辽丹黑猪”品种开发和推广利用,向全国推广优良种猪。并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做好产品开发,提高盈利能力,与大型企业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培育壮大发展一批以饲养“辽丹黑猪”、生产高档猪肉为主的企业,将品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2/09 - 辽宁丹东古楼子乡:探索立体化管控体系
边境线全长22.4公里的宽甸古楼子乡,在“雷霆”行动中多措并举,宽严相济,辖区内70艘无证船只得到清理整顿,全部上岸上锁,初步建成立体化边境管控体系,打击整治涉渔涉海违法犯罪。古楼子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支部建在边境管控队伍上,创建边境管控队伍党建品牌。成立边境地区党员志愿服务的法规宣传、情报收集、治安维护、应急处置、便民服务和民兵队伍6支队伍,选拔熟悉社情民意、公道正派的党员骨干充实到队伍中,织密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网络。乡政府与边境派出所及边防部队值班室设置专线,形成通联机制,每日互相点到,第一时间处置突发情况;在一线铺设铁丝网,设立5个驻勤点位,每个点位由一名民警及两名护边员24小时驻守;建立18个抵边“堡垒户”,实行沿江“1+10联防”制,即一个护边员联系10户边民,由护边员统一调动,第一时间信息共享,加大群防群控力量;在一线设立78个视频点位、178个摄像头,新增车辆抓拍、人脸识别系统12套,实现对进出古楼子乡的人、车、船全封控;在全乡3个抵边村住户安装警民“e”家报警系统和7个红外报警摄像头,有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报警,实现了“物防、人防、技防”立体化、全方位的网络监管体系。在“雷霆”行动中,全乡下大力气集中整治“三无”渔船,对辖区内“三无”船只和停泊点进行了有效整顿和治理,原来的15个停泊点统一调整为1个停泊点集中管理,70艘无证船只全部上岸上锁,集中停靠,30艘有证船只全部安装导航平台终端系统,所有渔船出港都实行“三报备”制度。
12/09 - 辽宁丹东:《铭记》入选优秀网络视听节目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2021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主题优秀网络视听节目推选结果及组织展播活动的通知》正式下发。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入选2021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主题优秀网络视听节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期组织开展了2021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主题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征集推选和展播活动优秀节目评审工作。经各中央直属单位和省级广电行政部门推荐,广电总局组织专家进行多轮评审,最终确定87部优秀网络视听节目,包括网络剧6部、网络电影14部、网络纪录片28部、网络综艺节目6部、网络动画片5部、短视频24个、网络音频节目4个。这些节目聚焦党带领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网络视听节目创作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目前《铭记》摄制组已抢救性采访、拍摄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320余人,线上线下同步播出122集。
12/08 - 辽宁丹东: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2月1日,记者从丹东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了解到,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丹东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为期三年的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行动,切实解决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此次行动重点治理13种农产品,主要包括豇豆、韭菜、芹菜、鸡蛋、白羽肉鸡、乌鸡、肉牛、肉羊等,重点检查农药兽药生产经营行为、种植养殖屠宰环节使用禁限用药物行为、农产品常规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问题,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实现农药兽药使用更加科学合理,违法使用禁限用药物问题基本解决,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有效遏制,生产销售的食用农产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2250人次,检查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419家次、农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261家次、畜禽养殖和屠宰场125家次,立案查处15件。
12/08 - 辽宁丹东:开展消防安全进万家宣传活动
日前,丹东市振兴区站前街道沿江社区党委联合一经街边境派出所党支部开展了消防安全进万家宣传活动,通过发放消防宣传单、张贴消防安全海报、入户排查安全隐患等形式,提醒辖区居民冬季用火用电用气安全。
12/08 - 辽宁丹东:举办燃气安全使用知识讲座
冬季是燃气安全事故多发期,提升弱势群体安全用气意识尤为重要。11月30日,丹东市振兴区桃铁一社区邀请燃气公司专业人员为社区空巢、独居、残障、孤寡老人进行燃气安全使用知识讲座,在坚持安全排查与安全教育并重的同时,通过讲解典型事故案例,增强弱势群体对安全使用燃气的认识,提升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12/08 - 辽宁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揭牌
12月3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在元宝区市场监管局金山市场监管所举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建工作指导站揭牌仪式。揭牌仪式上,元宝区市场监管局介绍了“小个专”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指导站成立后,将发挥指导监督和服务基层作用,把非公党建工作融入市场监管、服务企业的全过程。据了解,今年市场监管部门按计划建立完善“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指导员、联系点等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全系统依托基层市场监管所成立37个“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39人,逐步实行“一所一站”。同时,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19个,落实开展“一联五建”活动职责。今后,将依托“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加强对“小个专”的引导和帮扶,为“小个专”解决经营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12/08 - 辽宁丹东: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全市通办”
记者从丹东市公安局获悉,为进一步提升户政服务便利化水平,12月1日起,开通居民身份证首次申领业务“全市通办”。据了解,按照原来业务办理要求,丹东市户籍居民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业务,必须在户籍所在县(市)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或派出所户籍窗口办理。此项业务开通后,首次申领身份证,可就近到派出所或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申请办理,不再局限于户籍地派出所。具体办理条件是,年满十六周岁的公民,可本人持户口簿申领;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自愿申请居民身份证的,需由同一户口簿上的监护人持户口簿代为申领。据介绍,推出“全市通办”服务后,居民可以按需、就近在市内任一居民身份证办证点办理,突破了地域限制,为实际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人户分离”的群众带来极大便利。
12/08 - 辽宁丹东东港:积分制推进移风易俗
近期,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探索实施运用积分制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自积分制工作开展以来,北井子镇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上来,用自己的文明行动赚取积分、兑换商品,有效破除陈规陋习,催生乡村移风易俗新动能,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活力。北井子镇以海鹰村为试点设置了积分兑换点,村“两委”干部向村民讲解积分制工作方案,包括在遵纪守法、环境治理、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具体积分项目,每季度积分前3名的家庭可被推选为文明家庭并在村部公示。另外,志愿者每次参加完志愿服务活动后,相应的服务时长也会被记录下来,累计到一定积分,就可以在积分兑换点进行物品兑换。同时,还利用积分制量化考评标准,树立先进典型,每季度对积分排名靠前的党员群众进行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激发群众参与自治的积极性,营造文明乡风与纯朴民风。随着积分制的不断完善,参与乡村治理的队伍不断壮大,北井子镇乡风民风更加和谐有序,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北井子镇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