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丹东:创城有新招 垃圾能换“宝”
垃圾换来大洗脚盆。元宝发布供图“20个烟头能换10个口罩,100个烟头能换一瓶洗洁精,300个烟头能换一个大洗脚盆……”烟头虽小,却能彰显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日前,丹东元宝区文明办推出“烟头不落地元宝更美丽”活动,市民可凭借在公共场所捡拾的烟头,到区文明驿站兑换奖品。这一活动得到了元宝区市民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主动来到广场、街道、绿化带等公共区域,带着夹子和收集袋捡拾烟头,用“俯身”这一小动作换来城市“大文明”。9月19日是第二个烟头兑换日,众多群众带着“战利品”走进各兑换地点等待兑换礼品。据介绍,当日下午,元宝区七道街道城隍庙文明驿站共收到居民捡拾的烟头2500余个,兑换奖品30余份;九道街道东尧文明驿站迎来20余位居民前来参与兑换礼品,累计回收烟头1050个;兴东街道女人街文明驿站共回收烟头近800个,兑换礼品30余份;广济街道新安街文明驿站共回收烟头2390个,兑换礼品24份。“捡烟头来兑换礼品,真是一举两得,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家住城隍庙社区的张大娘看着自己的“举手之劳”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礼品十分开心。元宝区文明办表示,参加兑换烟头活动,需先填写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调查问卷,而且所兑换烟头必须为公共区域内捡拾的烟头,需提供捡拾烟头的现场照片或视频作为依据,供现场工作人员查验。每个身份证原则上只兑换一份礼品。
10/08 - 辽宁丹东:重阳节前送温暖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共青团丹东市委员会、丹东日报社团委携手丹东市美发美容协会、朋朋修脚、天丰粮仓等爱心群体来到振安区九连城镇敬老院看望老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月29日,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来到了九连城镇敬老院。志愿者们按照防疫要求,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力争给老人们最安全的服务。随后,大家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志愿者们帮忙搬椅子、打水,市美发美容协会的理发师们为老人们理发,朋朋修脚的技师为老人们洗脚、修脚,天丰粮仓一行忙着往仓库里搬米面粮油。“今天真开心,不仅给我理了发,还给我洗脚、修脚,心里热乎乎的,谢谢这些孩子们。”91岁的王成录说。院长徐静波表示,当日的活动内容丰富又贴心,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市美发美容协会会长任言涛表示,希望通过重阳节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关爱老人的传统美德。“积极传递爱与希望,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希望尽绵薄之力给老年人送上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天丰粮仓总经理李晓阳说。
10/08 - 辽宁丹东:移除“拦路虎”
9月28日上午,丹东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对江城大街上14根“拦路”电线杆进行移除。据了解,被拆除的电杆是66kV孔安甲乙线架空线,随着永安66kV变电站送电,66kV孔安甲乙线架空线落地工程顺利竣工(孔安甲乙线拆除14基塔,由架空线路改为电缆地埋敷设,改造长度1310米),这14根粗大的电线杆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拆除这些立在路中央的电力设施,拓宽了江城大街道路,百姓出行更加顺畅。
10/08 - 辽宁丹东:抓好食品安全“全链条”保护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不断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保障水平,切实增强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去年,市食安办、市市场监管局共同组织开展的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被列入2021年丹东市十大民生实事。“十一”国庆节临近,丹东市场监管局合作区分局结合辖区游客多、餐饮店多的特点,围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开展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对辖区内所有餐饮服务经营者进行拉网式排查,全覆盖监管,清出底数,迅速开展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在重要节日出重拳,是丹东市食品安全“全链条”保护的手段之一。如端午节前夕,宽甸市场监督管理局以粽子、鸭蛋、酒水、鱼肉蛋奶等节日热销食品为重点,对县内各大商场、超市及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重点对经营企业索证索票、进货台账、卫生条件、原辅料来源、产品检验、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食品保质期、从业人员健康证及疫情防控工作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了严格检查。共计检查食品经营业户130余家,鸭蛋生产企业2家,对食品保质期、从业人员健康证逾期、生产企业部分表格记录内容不全等问题责令整改。在食品安全“全链条”保护中,展现专业性,重点查验群众肉眼无法辨别的“配料”。日前,振兴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振兴公安分局以查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农村大集等为重点,关注贴近群众日常饮食的熟食制品、熏卤食品等,深挖线索渠道,集中打击整治食品“两超一非”问题,如油条、熬制老汤等食品超限量、超范围使用含铝添加剂、亚硝酸盐添加剂等。在联合行动中,通过聘请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现场抽检,对5家餐饮单位、1家农贸市场进行抽检,抽检品种覆盖油条、肉制品、糖蒜等品种共14批次,主要对铝残留量、亚硝酸盐、糖精钠等项目进行检验。校园食品安全备受市民关注。秋季开学前,丹东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校园食品安全大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对学校(幼儿园)食堂加工场所设施设备、库存食品清理、进货查验、就餐环境、餐饮具清洗消毒、设施设备维护、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同时,督促学校(幼儿园)落实好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落实每日晨检和扫码测温工作。督促学校(幼儿园)食堂必须严格把控食品进货来源,不得食用野生动物以及未检测的家禽类产品。仅振兴区就检查了学校(幼儿园)食堂46家。农村小店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是监管死角。市检察院及县(市)区检察院也开展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校园配餐”专项整治行动。两级检察院聚焦乡镇食品销售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散装食品过程中缺少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等内容;有的商店经营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缺少防尘遮、隔离设施等;在经营红牛、劲酒、乐虎等保健食品时未设置专门区域或柜台摆放,且未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消费提示信息;在经营需要低温保存的食品时未按规定贮存在冷藏柜等不规范问题,两级检察院共立案13件,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职,保障农村居民入口食品的安全。抓好食品安全“全链条”保护,离不开榜样的力量。今年1月,“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大草原羊架子店”如期通过了省、市市场监管局验收检查,获得了“2021年度辽宁省餐饮质量安全放心店”荣誉称号。该单位也是丹东市首家小餐饮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店。“餐饮质量安全放心店”的创建,鼓舞了我市餐饮单位的创建信心,增强了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意识,提升了食品安全服务质量。
10/08 - 辽宁丹东:保障粮食安全 交出时代答卷
金秋九月,稻浪流金。9月23日正值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丹东东港市菩萨庙镇水稻种植大户刘福义的示范田里,正在召开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丹粳16”示范与转化田间观摩会。参会者们手捧着籽粒饱满的稻穗,不时热烈地讨论着。刘福义自豪地向大家介绍:“‘丹粳16’田间管理简便,不用打啥农药,今年三次台风都没有倒伏。”他表示,今年他才种了一百多亩,来年他还要再增加种植。很多种粮大户也表示来年要种一些“丹粳16”进行尝试。当日,来自丹东地区的近50名水稻种植大户在保证疫情防控要求下参加了观摩会。“丹粳16”的研发团队成员、丹东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所长陈富忠介绍,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向丹东地区稻农推广优质水稻品种,丹东农业科学院承担了丹东市科技局2021-2022年度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丹粳16”示范与转化项目,通过种植和实地观摩,推广了水稻稀植增硅防病技术和优质多抗规模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并向丹东地区的水稻种植大户推介,让农民增收,振兴丹东农业。陈富忠说,“丹粳16”是丹东农业科学院2006年开始进行人工杂交组配、混合、系统选育而成。2019年通过辽宁省审定,具有抗稻瘟病、高产、米质优等特点,检测为部优1级优质米。13年间,为了“丹粳16”,他们团队付出了很多艰辛,先后有4名同事退休、调转。水稻培育出新品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13年来,每年8月份水稻开花时,他们起早贪黑对水稻进行修穗、剪颖、去雄,然后进行杂交组配。水稻成熟后,还要进行多次田间调查、系统选育。他们还到海南三亚去育种,加速材料加代、稳定。在品种选育的过程中,团队也培养了一批新人,注入了新鲜血液,现在11个人平均年龄仅43岁。在保证科研任务的前提下,通过项目课题实施,从思想上、技术上进行“传帮带”,教育年轻人要不怕辛苦、守得住寂寞。老专家在技术方面手把手教年轻人,从田间如何调查、组配、如何把握选育方向等实践角度进行培育。郭雄是一名年轻的科技干部,2014年加入团队。他说,这些年农忙时间就不说了,每年的课题一大堆,试验、抗病鉴定,还要经常到示范户田间进行调查,辅导稻农进行科学种植水稻。“我们下田经常是一身泥,很多老专家患有风湿病,还坚持下田,他们是年轻人的榜样。”郭雄说。如今,丹东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选育的水稻品种繁多,丹粳14、丹粳17、丹粳18、丹粳24、丹粳668等多个品种获奖,并在丹东、大连等稻区种植。陈富忠说:“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三农’、农业振兴贡献力量。”
10/08 - 辽宁丹东:软枣猕猴桃长势喜人
金秋时节,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东城村三组占地8亩的软枣猕猴桃长势喜人,年产2.5余万斤。这是村民赵斌退伍后返乡创业的新成就。近年来,楼房镇一批以退伍军人、大学生、农民工为代表的“新农人”纷纷踏上返乡创业路,在小浆果、食用菌、农机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大显身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力量。
10/08 - 辽宁丹东:建设“活力、美丽、幸福新凤城”
2022年丹东凤城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旨在激发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活力、美丽、幸福新凤城”作出更大贡献,组织和发动各《纲要》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科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9月16日,凤城市科协组织召开凤城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有限公司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有限公司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正式成立企业科协。9月20日,在凤城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有限公司科普基地举行了2022年丹东市“全国科普日”凤城市分场活动启动仪式,为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有限公司科协揭牌,并发布2022年凤城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内容等安排,同时进行科普展板巡展,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助力。8月30日至9月1日,凤城市科协联合省蚕科所到凤城市红旗镇、鸡冠山镇、东汤镇、石城镇四个柞蚕养殖主要乡镇开展全国科普日之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活动以现场指导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为40户柞蚕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户进行柞蚕生态放养、病虫害防治及生态柞园建设等新技术科学普及。有针对性地对科技示范户柞蚕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讲解与指导,解决了示范户在放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同时为40户典型示范户送去了蚕需物资,深受蚕农欢迎。9月下旬组织科技专家、科普志愿者深入红旗草莓育苗基地进行技术指导,现场解答种植户遇到的难题;邀请省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专家到凤城大梨树开展农业与休闲旅游科普讲座。根据征集的各乡镇科普需求,组织科普志愿者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普大集等科普活动,应群众需求送科技大餐。他们还到凤凰城街道华凤园广场和示范社区进行科普展板巡展、健康知识、食品安全等讲座、发放科普资料、开展科普知识有奖问答,引导广大群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广大群众科学素质。
09/30 - 辽宁丹东:迁移“路中杆” 消除“拦路虎”
随着城市道路的不断拓宽,一些原来位于路边的电线杆因迁移难度大就留在了道路上,不仅影响交通通行,还存在安全隐患。9月28日,在位于丹东市江城大街沙河口桥附近的路面上,随着永安66kV变电站送电、66kV孔安甲乙线架空线落地工程顺利竣工,孔安甲乙线拆除14基塔,由架空线路改为电缆地埋敷设,改造长度1310米。在施工现场,国网丹东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王迪介绍,当日主要是对沙河口桥上的道路杆进行拆除。拆除后,将改善江城大街的市容市貌。当日,施工人员早早到位,一切准备就绪后,避开出行高峰期,利用中午时间进行拆除。“路中杆”拆除后,将保障江城大街的道路通畅。据了解,近年来,江城大街路面不断拓宽,部分原本处于道路两旁的电线杆“跑”到了道路上,俨然成为了市民出行的“拦路虎”。为此,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开展现场勘查,探讨对电杆进行迁移改造的最优方案,入资金,进行迁移电力线路入地改造。王迪介绍,国网丹东供电公司严格按照迁移改造管理规定开展工程管理工作,并与市住建局一起多次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审核。本工程于4月4日开始施工,孔安甲乙线拆除14根管杆,由架空线路改为电缆地埋敷设,改造长度1310米,改造期间克服了疫情、汛期、施工封路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丹东供电公司做好现场的指导和监督工作,高质量完成架空线落地工程。该工程竣工后,将拓宽江城大街的道路,改善该区域的市容市貌,保障居民出行畅通。“之前这个杆子立在路中间,影响市容,现在拆掉了确实不错,给老百姓出行带来方便和安全,路面看着也宽敞整洁了。”在施工现场,周边的群众拍手称赞。如今,经过5个月的努力,江城大街14处电力“路中杆”全部被国网丹东供电公司移除,消除了群众出行的不便和隐患,美了环境,也暖了民心。
09/30 - 辽宁丹东:“莓”香四溢 边境警民亲
东港市椅圈镇素有“中国草莓第一镇”的美誉,发达的草莓产业,为椅圈镇带来了一大串响亮的荣誉称号,也将丹东草莓品牌推向全国各地。近年来,随着慕名前来采购品尝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如何打造最优的营商环境,守护一方百姓安居乐业,成为丹东边境管理支队椅圈边境派出所工作的重中之重。9月27日,栏目组深入了解派出所如何坚持党建引领,聚焦辖区种植户“急难愁盼”各类问题,创新机制,精准发力,营造辖区警民和谐、边境稳固良好局面的举措和做法。椅圈镇拥有草莓生产基地5万亩,年产量7.5万吨,年产值10.5亿元,椅圈派出所辖区内共有草莓大棚1万余个。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椅圈边境派出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积极发挥“草莓e家”党建品牌作用,由党员民警带头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普法护农”宣传活动,点对点为广大果农宣传法律常识和防火安全知识。每逢农忙收获季节,他们还会义务帮助帮扶农户翻耕土地、采摘草莓。针对涉及草莓大棚的邻里纠纷、矛盾冲突,派出所做到了早发现、早介入,将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中,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受到大家的广泛赞誉。今年疫情期间,正逢大批量草莓上市季节。为了不让农民一年的收成白白损失,派出所积极配合驻地党委政府科学防控,为椅圈镇草莓运输链条的全程安全畅通“保驾护航”。派出所党员民警第一时间自发成立6人党员先锋队,主动配合椅圈镇党委政府成立防控专班,全天候坚持工作,统一时段接车、统一规范消杀、统一护送车队、统一交货场地、统一监管离港,逐一登记车辆进出信息,实现全程闭环管理。一线执勤党员民警主动放弃休息,勇挑重担,连续奋战,叫响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防控哪里最关键哪里就有我的身影”的坚定口号。全体参战党员民警不畏艰难,闻令而动,构筑起草莓运输线上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民警的日夜辛劳,换来农户们的真诚感谢。平安是民生之愿,是和谐之源、发展之基。这些坚守在沿边一线的戍边卫士,数年如一日,为守护边境安全,为地方经济发展,为万家灯火的和谐安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默默奉献着最美的青春年华。
09/30 - 辽宁丹东:科普活动形式多样
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丹东市宽甸科协联合22个乡镇、县“纲要”成员单位、农技协30余家,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广场,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呈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全县22个乡镇,积极组织土专家、科技工作者共开展科普讲座22场,内容涉及蓝莓、柞蚕、大榛子等农业产业生产,为农业产业产业户提供精准化、专业化的高质量科普服务,提升当地农民致富技能。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