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4家试点企业“智慧矿山”建设基本完成
    推动“智慧矿山”建设,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矿山建设深度融合,促进矿山行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日前,记者从全省“智慧矿山”建设工作现场会议上获悉,目前,丹东的首钢硼铁、五龙金矿、招金白云、永丰矿业4家试点企业“智慧矿山”建设基本完成,初具雏形,对全域在生产矿山推进“智慧矿山”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借鉴作用。我省是矿业大省,“智慧矿山”建设是大势所趋,是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加快矿山生产技术变革的难得机遇,是破解当前矿山领域安全生产突出矛盾、实现减人提效的现实需要,也是矿山企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我省拥有良好的产业生态,在矿山方面拥有众多专业科研院校和领军企业,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丹东市所有在生产矿山企业“智慧矿山”建设已全面展开,基础阶段工作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投资11887.6万元,已投资6857万元,进度为57.68%。根据辖区矿山类型及规模,将首钢硼铁、五龙金矿、招金白云、永丰矿业列为试点企业,目前4家试点企业“智慧矿山”建设基本完成。丹东市将继续推进“智慧矿山”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智慧矿山”建设协调推进机制,推广“智慧矿山”的技术标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打通矿山所有生产环节的信息流,不断推动矿山智能化由点上突破延展到面上推进,进而实现本质提升。
    10/12
  • 辽宁丹东五龙背镇:携手救助猫头鹰
    10月8日,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政府接到五龙背派出所电话,有村民在路边草丛中捡到一只受伤的猫头鹰,需要救助。工作人员到现场后通过初步观察,发现猫头鹰的躯干、爪子、翅膀均无明显外伤,但却无法正常飞行。为避免二次伤害,考虑到猫头鹰的安全,工作人员立即找到纸箱,小心翼翼地将其装进箱内进行照料。五龙背镇分管林业的赵振楠了解情况后,联系丹东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并进行了移交。近年来,五龙背镇通过村广播进行宣传,提醒广大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私自饲养、买卖国家保护动物属违法行为,如遇受伤、迷路的野生动物,请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或当地林业部门进行妥善救助,并发布联系方式,收到良好效果。
    10/11
  • 辽宁丹东:金牌“店小二”精准服务项目建设
    9月24日,记者在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五龙金矿塌陷区避险安置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数十名工人正在紧张施工,三台吊车正转动吊臂,一派忙碌的景象。目前,五龙金矿塌陷区回迁楼项目已经进行封顶,预计今年10月竣工。今年以来,振安区同兴镇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通过选派金牌“店小二”等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以赴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全域经济发展。同兴镇坚持“抓大放小”,优化营商环境,选派金牌“店小二”,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的全周期贴身服务机制,围绕全年重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精准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全力保障21个重点项目高质量推进。同兴镇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主抓、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将“保姆式”服务和项目贴身管家贯穿始终,真正做到为投资建设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帮办代办服务。企业入驻之后,同兴镇立即启动推进工作专办程序,通过“一对多”的方式,建立领导班子联企帮扶机制,对企业的建设、生产、经营进行全程跟踪,切实提供招工、用地审批、矛盾纠纷调解、政策解读咨询等帮助。目前,丹东市垃圾处理厂改造建设(焚烧发电)PPP项目、五龙金矿3000t/d选矿厂技术改造项目已经竣工;红升包装智能环保高效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金山热电深度优化用水及污染防治改造项目和谷雨环保年处理约50万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及炉渣综合利用项目、拓通物流仓储6万吨散装建筑材料环保库仓储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据悉,今年以来同兴镇投资1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19个,投资总额27.4亿元。
    10/11
  • 辽宁丹东东城村:香梨丰收采摘忙
    十一期间,正是金翠香梨成熟上市的季节。10月7日,位于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东城村8组的金翠香梨种植基地内,饱满圆润的梨子挂满枝头,在绿叶的映衬下,金灿灿、水汪汪。果农们忙着采摘、装车、售卖,现场一派丰收喜悦的景象。“我种了将近30亩的梨子,今年果子的产量和品质都相当可以,又大又甜又香,每天都有游客来这里采摘,订单也很多。”种植户戴仁有一边摘梨子一边高兴地说。
    10/11
  • 辽宁丹东:描绘村美民富新画卷
    9月26日,在宽甸满族自治县步达远镇新安村8组,头戴遮阳帽的村民高华锋正在地里忙碌着。“眼下是板栗成熟上市的季节,俺家50多亩板栗,这些天忙着采收、加工,供应市场。”高华锋说。在高华锋家的板栗园里,漫山遍野的板栗树上,一个个“小刺球”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村民们手拿竹竿敲打树上的板栗。高华锋说,他每天都能打100~150公斤板栗。新安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板栗不仅成熟早、抗寒抗病能力强、产量高,而且果实皮薄、肉质细腻、甜软适口,市场价格不错。“除了板栗,俺家还种植中草药40亩,仅此一项年收入15万元左右,今年还发展新品种嫁接红松45亩,预计明年就能见到可观的收益。”高华锋信心满满地说。丹东市住建局驻村工作队队员高峰说,以前的新安村是一个贫困村,没有特色产业,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为生。如今,在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集体经济落后等诸多问题,不断发展壮大的产业让村民尝到了甜头。近年来,新安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农技支持、完善基础设施、扶贫小额信贷等举措,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引领农民增产增收。去年以来,丹东市落实中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针政策和工作要求,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实现由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努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去年以来,全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守底线、两高于”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实施市级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调整优化各项帮扶政策,稳定资金投入,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落实各级衔接补助资金4.19亿元,对接帮扶项目458个。与此同时,创新推广“1+N”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小浆果、食用菌、绒山羊等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五小产业”“庭院经济”,持续增强产业带动能力。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题就业帮扶活动40多场,累计实现2.38万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并且利用公益岗累计安置脱贫劳动力1461人。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全面巩固义务教育、医疗健康、住房和饮水安全等“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在全省创新实施危房改造“温暖工程”960户,提高脱贫群众的居住质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开局良好、推进有序。丹东市精准落实中央和省市乡村振兴规划,全面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在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8年以来,全市农业实现持续增收,粮食产量连续突破百万吨大关,建成高标准农田56.98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88万亩,形成了小浆果、水产品和畜禽3个百亿产业链,粮食安全保障有力,“菜篮子”保供能力持续提升,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亮点纷呈。去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3.5亿元,同比增长7.5%;一产增加值171.2亿元,增幅6.6%。开展“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5年提升行动,打造省级美丽示范村133个,新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3.07万座。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全部行政村,东港、宽甸先后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实施村干部队伍“头雁领航”行动,开展“毛丰美式好干部大梨树式好村庄”创建活动,2018年以来清理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78个,选树全国“最美家庭”“五好家庭”15户,省、市级“最美家庭”157户。目前,95%的村建有文化广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全市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镇村全覆盖,乡村治理体系初步形成。
    10/11
  • 辽宁丹东:经济林种植强了乡村富了百姓
    (摄影:宋永昆)连日来,丹东市振兴区纤维街道瓦房村种植的800余株软枣猕猴桃迎来丰收季,村里的巾帼志愿者们每天在果园里帮助采摘。近年来,瓦房村党委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依靠种植银杏、冷杉、天女木兰及软枣、蓝莓等发展种植业,还通过出租门市、厂房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改善民生,增强村民幸福感。
    10/11
  • 辽宁丹东市妇联:巾帼直播带货 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丹东市妇联“巾帼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在凤城市大梨树村举办。活动以凤城大梨树农民丰收节为契机,以“庆丰收迎盛会”为主题,结合疫情防控实际,以线上直播为主,采取线上“直播带货”与线下农副产品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和电商服务示范基地优势,依托市巾帼电商示范服务基地——凤城华亿实业有限公司的线上销售平台和凤城大梨树村独有的国家级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线下展销平台,以“现场教学+线上直播+线下展播”的方式开展,广泛动员各级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户参与。活动当天,直播间内线上直播粉丝互动活跃,吸引了10万多人次观看。百余种各地区特色农产品及景泰蓝工艺品进行了线下展示,吸引了众多游客购买。当天上午,线下线上累计销售额20万余元。此次活动是丹东市妇联“巾帼兴粮节粮”系列行动之一。
    10/11
  • 辽宁丹东:“十一”期间接待游客101.8万人次
    10月9日从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获悉,国庆假日期间,全市旅游市场运行安全平稳有序。10月1日至7日,丹东共接待游客10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13亿元。据统计,市民本地游成为今年国庆假日丹东文旅市场的主基调,本市居民出游人数占游客总数95%以上,红色游、城郊游和乡村游是游客出行的主要方式。以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游备受市民青睐,抗美援朝纪念馆接待游客5.19万人次,同比增长8.1%;天桥沟、青山沟、凤凰山等景区也深受游客欢迎,凤城市接待游客总数同比增长35%,宽甸满族自治县主要景区接待游客总数同比增长15.5%;泡温泉、康养游成为假日期间很多“老人+孩子”阖家出游的选择,东汤温泉小镇接待游客7.6万人次,同比增长65.2%;收入1700万元,同比增长23.6%。
    10/11
  • 辽宁丹东汤池镇:文明旅游宣传进大集
    10月3日,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在万宝村大集开展“文明与旅游同行安全与美景共享”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宣传活动。志愿者向村民发放文明旅游宣传单,倡议大家在旅游过程中要注意一言一行,自觉做文明旅游的实践者、宣传者和维护者,让文明旅游成为路上最美的风景。
    10/10
  • 辽宁丹东:“微改造”让居民生活环境大变样
    连日来,丹东市振安区珍珠街道在无物业小区开展小区环境“微改造”,实现了由“脏乱差”到“美净齐”的华丽变身,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珍珠街道辖区内无物业小区众多,面对小区环境卫生差、墙体乱贴乱画、楼道堆占现象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街道统筹管理,上下联动,让一个个在时代变迁中渐失光彩的无物业小区,通过“微改造”刷新“颜值”提升“气质”。整治前期,珍珠街道对17个无物业小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制定周密的整治计划表,同时成立工作小组,确定三包责任制度,确定包片包楼具体人员,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40栋楼160个单元楼道逐个进行走访排查,提前3天在各楼门张贴通知,广泛动员居民“自扫门前雪”,减少工作开展阻力。在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根据摸排台账,同时整合机关工作人员、城管、网格员组建两支“扫院”攻坚小分队,对小区院内杂草垃圾等杂物开展地毯式扫除,共清理野广告1000张,楼道堆占600处,确保清理整治工作全覆盖、无遗漏。在此期间,秉持便民利民原则,已绘制6个小区60平方米彩绘文化墙,规划10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