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东港市:首次放流刀鲚鱼苗
近日,丹东东港市在小甸子镇大洋河自然水域,首次放流3.7万余尾刀鲚鱼苗,进一步促进渔业生态平衡,推动渔民增产增收。为保证增殖放流活动公开、有序、顺利进行,取鱼苗、称重测量、清点鱼尾数、放苗等过程都在公证人员监督见证下进行。随着放流开始,活蹦乱跳的鱼苗争相向河中游去。据了解,刀鲚鱼属鲱形目、鳀科、鲚属,俗称刀鱼。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成群的刀鲚鱼开始由海域进入大洋河产卵洄游。当年7月孵出的幼鱼顺流而下,在河口或咸淡水中生活,在海水中越冬。经过两个冬季,成熟的刀鲚鱼洄游到淡水中完成受精产卵。刀鲚鱼苗和幼鱼生长速度较快,体长可达40余厘米、体重360克。据介绍,近年来,受环境和人为过度捕捞因素影响,大洋河水域天然水生动物资源不断减少,很多优势品种、名贵品种产量下降。开展刀鲚鱼人工增殖放流工作,能够有效恢复大洋河天然渔业资源,维护水域生态平衡,丰富渔业种群数量,促进渔民增产增收。
10/10 - 辽宁东港市:板栗丰收 购销两忙
近日,记者在位于辽宁省东港市十字街镇的东港市国丰果品生产专业合作社看到,一边是工作人员娴熟地筛选、分拣,另一边是一条龙的机械化清洗、包装,随后,一箱箱板栗被装上货车。因为服务好、收购价位高,十里八乡的栗农都将板栗送到这里。合作社负责人肖忠国告诉记者,眼下正是板栗收购销售旺季,每天都有上百吨板栗销往全国各地,有的还出口荷兰、沙特等国家。近年来,合作社在以往线下销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辟市场,开展电商业务,每天都有订单发往全国各地。除板栗外,合作社还销售苹果、草莓、蓝莓等东港本地农特产品。2020年,得益于镇党委政府的扶持和国家惠农政策,合作社与上海鹏升公司合作农产品冷链保鲜农业配送项目,2021年已经投产,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十字街镇是东港市板栗的主要种植区,种植面积达5.5万亩,年产量约1.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1.8亿元。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推广板栗高枝嫁接技术,持续进行品种改良,提升板栗品质和产量。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全镇共建立15个板栗合作社和5个家庭农场,实现板栗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销售。在板栗收获季节,镇政府还积极联系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联合东港农商银行为板栗收购户提供短期银行贷款,切实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10/10 - 辽宁丹东:田野收获忙
金秋十月,在宽甸满族自治县,随处可以看到黄澄澄的玉米堆满了农民的院子。收割机与运粮车穿梭在田间地头,农民趁着晴好天气抢收玉米,田野上一派丰收的图景。
10/10 - 辽宁丹东北井子镇:系列活动庆祝农民丰收节
10月1日,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在徐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举行了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各村组成秧歌队在稻田画中表演。摄影家、书画家还进行了现场创作。
10/10 - 辽宁丹东:法治宣传进校园 普法教育护成长
9月26日,丹东市司法局联合丹东市教育局在丹东市实验小学新区分校举行“法治宣传进校园普法教育护成长”主题升旗仪式。仪式上,学生代表向同学们阐释了什么是法律,号召同学们从小培养法律意识。随后,40名少先队员表演了《校园普法歌》。此前,丹东市司法局组织举办了“依法防疫我来画”活动,得到了丹东市实验小学新区分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全校共有80多名同学获奖,30多名教师荣获指导教师奖,丹东市司法局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奖,赠书。最后,丹东市司法局为实验小学新区分校颁发“青少年宪法宣传教育基地”牌匾。下一步,丹东市司法局、丹东市教育局将以实验小学新区分校为依托,深入开展青少年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升青少年的法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法治种子”根植在学生心中。
10/09 - 辽宁丹东:诚信文化宣传走上街头
近日,丹东市信用办在新安步行街开展了“诚信文化教育宣传”活动。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信用宣传品、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红黑名单”、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制度及个人信用等宣传,对市场主体骗取资金、逃废债务、侵犯知识产权等进行重点宣传讲解,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据介绍,往年6月和9月,丹东市通过诚信教育等活动,以及在新安步行街、元宝山公园等区域摆放宣传展板、发放诚信宣传手册及包袋、解答信用相关问题等形式,普及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法规,提高群众的信用意识,将诚信理念融入市民生活,防止失信行为发生。
10/09 - 辽宁东港市:首次放流3.7万余尾刀鲚鱼苗
近日,在辽宁省东港市小甸子镇大洋河自然水域,东港市首次放流3.7万余尾刀鲚鱼苗,进一步促进渔业生态平衡,推动渔业渔民增产增收。为保证增殖放流活动公开、有序、顺利进行,取鱼苗、称重测量、清点鱼尾数、放苗,整个过程都在公证人员监督见证下进行。随着放流开始,活蹦乱跳的鱼苗争相向河中游去。据了解,刀鲚鱼属鲱形目、鳀科、鲚属,俗称刀鱼。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成群的刀鲚鱼开始由海域进入大洋河产卵洄游。当年7月孵出的幼鱼顺流而下,在河口或咸淡水中生活,在海水中越冬。经过两个冬季,成熟的刀鲚鱼洄游到淡水中完成受精产卵。刀鲚鱼苗和幼鱼生长速度较快,体长可达40余厘米、体重360克。东港市渔业渔民渔船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受环境和人为过度捕捞因素影响,大洋河水域天然水生动物资源不断减少,很多优势品种、名贵品种产量下降。开展刀鲚鱼人工增殖放流工作,能够有效恢复大洋河天然渔业资源,维护水域生态平衡,丰富东港市渔业种群数量,促进渔民增产增收。
10/09 - 辽宁丹东:国庆期间消费市场运行平稳
10月7日,从丹东市商务局了解到,今年国庆节期间,丹东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稳定,各大商超企业货源充足,商品品类丰富,节日消费市场总体平稳。国庆节前,市县两级商务主管部门指导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加大商品调运力度,组织商品货源,加强产销衔接。商品库存备货较平时增加15%,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保障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丹东市商务局组织各商贸流通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丹东市各大商场、超市抓住时机,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吸引广大顾客消费。由丹东市政府主办的“乐购盛夏惠满丹东”消费券活动(第三轮)继续通过“建行生活”平台开展,消费券发放数量由平时每周7000张增加到16000张,活动将持续到10月底。元宝区开展“汇聚元宝元宝惠民”国庆消费补贴活动,元宝区商务局出资20万元,联合银联辽宁分公司面向消费者发放购物补贴,消费者在活动门店使用云闪付APP支付,可直接立减对应金额。华润万家各分店全场商品5折起;汇侨自营商品满1000减200,折后满1000送60元桥边食味现金券,满1200送两张;浙加都满100送50;万达广场全场5折起,幸运大抽奖;天赐·未来城举办儿童跳蚤市场、儿童音乐演奏、线下手游比赛等活动;千盛百货、黄海超市推出“十一欢乐购物节”系列主题活动,限时折扣。国庆节期间,丹东市一些大型商场、超市销售额、客流量较去年同期总体平稳。奔多多新零售推出“买一赠一、组合销售”主题促销活动,企业销售额45万元,同比上涨25%,客流量持平;天赐·未来城日均销售额91.82万元,同比增长9%;千盛百货、黄海超市销售额461万元,同比增长7%,客流量持平;老天祥大药房预计完成销售额50万元,同比增长5%;原阳家电推出了“直击低价、燃爆国庆”主题家电促销活动,企业销售额100万元,与去年持平,客流量持平;新玛特黄金周期间预计完成销售额400万元;丹东滔搏商贸有限公司预计完成销售额85万元;天成电器预计完成销售额45万元;浙加都客流量日均1800人,日均销售额11.2万元。
10/09 - 辽宁丹东:建设宜居城市 乐享幸福生活
如今,鸭绿江边健身步道是丹东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平坦的塑胶跑道,平整的砖石路,和煦的江风,令人心旷神怡。9月26日,丹东市民常先生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来这里跑步健身。“丹东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好,山清水秀空气好,幸福宜居看得见、摸得着!”宜居的丹东,不仅本地市民深有感触,外地人也慕名而来。朝阳的李女士退休后和丈夫来到丹东定居。她说:“丹东气候好,我很早就定下来到丹东养老。3年前,我把朝阳老家的房子卖了,在丹东新区买房安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大宜居城市、十大养老胜地、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近年来,丹东市在建设幸福宜居城市上下了很大工夫,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长足进步——秋日的五道河畔,喜鹊盘旋,鹭鸶戏水。“10年前这里还是个臭水沟,经政府整治之后,河周围砌上了石头,水体变清澈了!”市民周先生边散步边说,“河岸步道原来都是土路,坑坑洼洼,一下雨泥泞难行,现在修了塑胶步道,两边栽上了树,空气清新了,蚊虫也少了。还安装了凳子,真的是太贴心了!”据了解,近年来丹东市对花园河、白房河、五道河等5条城市内河黑臭水体进行整治,现在这5条城市内河水清岸绿,成为附近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此外,丹东市实施志愿军公园、杜鹃广场改造工程,新建了鸭绿江休闲健身步道,城市的生活元素趋于丰富多元。民有所需,我有所为。近年来,丹东市持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完成多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善老旧小区生活环境,提升广大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丹东市不断实施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多轮环保督察、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排查、土壤风险防控工作,推进实施了一批美丽乡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从多方面多角度改善人居生活环境,辽东绿色经济区地位更加凸显。交通出行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硬性要求,丹东市在大力实施国省干线改造的同时,不断新建、改善城村道路。出租车司机陈先生说:“像我这种天天在马路上开车的,更能感受到政府对交通的重视,马路变得越来越平坦了,马路标线也越来越清晰了,还有一些地方加装了围栏,行车更加规范安全。”振兴区江海街道胜利村村民王福春说:“今年,政府又把我们村的道路翻新了,原来路口有个大坑,骑车出门的时候都得绕一下,特别不方便,有时候躲得急还容易摔跤,现在坑填上了,大家出行更方便了。”丹东市一批卫生、教育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数字政府、“一网通办”、“跨市通办”不断完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八五”普法体系、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还率先在全省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智慧矿山、智慧交通、直属森林消防综合设施启动实施,北斗卫星定位、木改钢、中心渔港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记者采访了解到,为统筹推动幸福宜居城市建设,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丹东市推动幸福宜居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丹东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幸福宜居城市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配套了《丹东市推进幸福宜居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工作制度,明确了发展路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工作举措,完善了各项工作机制,丹东幸福宜居城市建设进入系统化设计、常态化推动、制度化落实的新阶段。
10/08 - 辽宁丹东:省体育局来丹调研“三大球”工作
9月28日,辽宁省体育局调研组一行三人来到丹东市,通过实地查看并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调研部署丹东市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工作。当天,调研组先后前往市体校、市瀚通青训中心、市圆梦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足球基地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场地建设、体育器材配备、活动开展等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三大球”协会对协会发展建设情况、基本工作情况、赛事活动组织等工作进行了汇报。调研组充分肯定了丹东市在“三大球”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就目前存在的瓶颈和困难进行指导,明确今后发展方向。调研组指出,要全力夯实“三大球”基础,深化体教协同发展,推进场地设施建设,发挥各行业协同作用;完善青训培养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打造“三大球”专业人才队伍,推动“三大球”精英队伍发展;培育“三大球”赛事品牌,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形式多样的“三大球”竞赛活动。希望丹东市再接再厉,为辽宁“三大球”发展注入活力,提供动力。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