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丹东市:农林专家科技服务基地揭牌
日前,丹东东港市长安镇农林专家科技服务基地揭牌。基地将充分发挥农科院技术优势,围绕东港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开展精准服务,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上质量、提水平、增效益。近年来,东港市围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集聚各类人才来港留港,为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长安镇是东港市最大的林业乡镇,板栗、柞蚕种养面积均居东港地区首位,草莓、蓝莓、红松、榛子、软枣猕猴桃、中药材等种植业得到较快发展。近年来,长安镇党委全面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全力打造“‘才’富长安、‘智’惠民生”人才工作品牌,助力扩大“来东港、‘才’精彩”东港人才工作成果。本次成立农林专家科技服务基地,将依据长安镇发展优势和特点,由辽宁省农科院选派专家11名、辽宁传媒学院选派网络营销研究专家1名,首批加入基地开展工作。科技专家将依托农林专家服务基地,立足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开展科技共建、科技扶贫、人才培养等合作,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提高东港农业产业整体水平,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农科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把最优秀的专家持续选派到基地工作,把最先进的成果推介到东港,以基地示范为引领,实现科技强农、产业富农。
03/03 - 辽宁省丹东市:“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丹东市元宝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第35届“科普之冬”科普志愿者服务伴你行活动,在金山镇奶场村集市举行。工作人员现场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科普知识、法律服务,并针对食品安全、电信诈骗、农业实用技术等知识进行宣传。
03/03 - 辽宁省丹东市:出租大棚 助农增收
前不久,记者来到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新建村6组,村民国辉和爱人在自家大棚里照看着即将成熟的铁皮西红柿和409小柿子。绿油油的柿子悬挂在枝头,有些已经微微泛红。国辉介绍,他去年11月份向村里租用3栋高标准大棚,占地约6亩,共栽种柿子3000余棵,预计产量在1万公斤以上。“这些西红柿月底就会大量成熟,几乎已经全部预定出去了。”国辉说,自己过去做运输生意,这几年见村里小浆果等产业发展前景好,便决定转型。“目前除了技术方面需要请专业人员,其他都发展顺利。”国辉说。据介绍,去年五龙背镇新建村又争取上级资金新建3栋高标准温室大棚,全部租给村民发展温室特色种植,村里收益9万元。租用大棚的村民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他们自己投资建设高标准大棚,最少需要投资几十万,起码前5年是见不到收益的。但租用村里的就不一样了,基本当年就可以盈利。新建村这几年新建了多栋高标准大棚,仅6组就有90栋,村民靠种植小浆果等增加了收入。此外,营胜村、新康村也增加了10余栋高标准大棚。据了解,去年以来,五龙背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发挥“小浆果、大产业”对全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示范引领效应,位于新康村的五龙背镇精品农业示范园产业集聚规模效应持续扩大,全镇小浆果种植面积达5608亩,种植面积同比增长1.8%,设施农用地面积达697亩,同比增长4.5%。全镇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建设发展,全年累计争取专项资金350万元,新建大棚12个,建成后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9.1万元。
03/03 - 辽宁省丹东市:守好农资市场“红线”
目前,丹东东港市已进入春耕备耕阶段。为保障农资市场稳定及农资安全,东港市有关部门积极行动,保障农资价格稳定,打击假劣农资,守好农资市场“红线”,确保春耕有序开展。东港市供销社多方统筹协调,牢牢把握春耕种植实际需求和供销合作社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集中力量做好备肥保供稳价工作,确保春耕备耕工作有序推进。抓春季农资打假,整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专题研究部署农资打假工作,传达和学习打假相关文件精神,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行为,杜绝假劣种子、化肥、农药下田,维护农民利益。抓哄抬物价治理。加强宣传教育,要求农资经营户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切实做到明码标价,自觉抵制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做好农资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的监测、预测和预警,维护市场稳定;督导农资经营户建立进销货台账,做到农资追根溯源。抓保障服务。组织开展大调查,深入基层了解采购情况,及时掌握库存数量、价格、品种类别,跟踪监测农资市场价格走势,在做好安全生产的同时,发挥仓储和经营渠道优势,保证化肥销售网点货源充足,确保供应不断档、不误农时。截至目前,全系统化肥总库存16097吨、农药总库存24吨、农膜总库存54吨、种子总库存50.7吨,为保障春耕生产平稳有序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东港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深入农资市场开展执法检查,严防坑农害农行为发生,确保春耕农资质量安全。检查中,执法人员逐一核查经销商是否具有农药经营许可证、种子是否备案、台账是否健全、是否持有产品检验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等情况,并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规范农资经营场所进货渠道,确保群众买到安全、放心的农用物资。“春耕备耕期间,我们将以种子、农药、化肥为重点,深入生产经营场所开展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治理行动,确保群众买到量足质优的农资产品,从源头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说。东港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提醒广大农户,选购农资商品要到正规经销场所,如果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农资产品,可拨打7188311热线投诉举报。
03/02 - 辽宁省丹东市:严管食品安全 守牢民生底线
春季开学前,丹东市振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学校、托幼机构进行食品安全大检查。农历“二月二”前,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还对伟豪、福春、永昌、客来多等农贸市场开展了猪头肉快检。多措并举守牢食品安全民生底线,已成为丹东市市场监管部门的主责主业。在日前进行的学校、托幼儿机构食品安全检查中,执法人员重点检查“两个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本和食品总监、食品安全员任命书。查看食堂工作人员是否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有无肠道疾病症状,着装是否整洁。同时,检查了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安全承诺书及相关管理制度等是否公示;是否通过正规渠道进货,有无供货协议,重点查看“三无产品”,餐具清洗、消毒和存放以及使用前是否经过消毒柜或者蒸汽消毒等。维护节日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节日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节令食品、肉制品、水产制品、食用油、酒类和节日消费量大的食品监管。严查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有问题原料肉、使用来源不明的散装油、甲醇超标、工业酒精等重点问题。在“二月二”节日食品专项快检中,随机采取了17家熟食摊床的猪头肉样品,主要对样品的亚硝酸盐项目进行检测。经检验,17批次猪头肉样品快检结果全部合格。春节前,市市场监督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市公安局食药侦支队,对市区内酒类市场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1月16日,两部门共出动执人员119人次,从早晨9点到晚10点,对酒类批发、零售、KTV、酒吧共计17家经营主体进行了执法检查。对3家未能当场提供进货单据的经营主体经营的4种进口酒类合计17瓶进行先行登记保存,待商家提供进货票据后做进一步处理。同时,对检查中发现的部分商家存在进口酒类中文标签与商品分离、价签明示不规范、随货票据不齐全、进销货台账不健全等问题,执法人员当场对经营主体进行规范,提出整改意见。在春节前的生产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中,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检查食品生产企业211家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518户次,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宣传告知778户次。对检查发现的食品生产安全隐患,已指导生产者排查原因,并督促及时处理消除。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离不开科技支撑。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2022年辽宁省食品安全抽检承检机构盲样考核中,市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食检中心参加的3个项目结果均为“通过”,项目涉及“白醋中苯甲酸的测定、菠菜粉中阿维菌素的测定和牛肉粉中克伦特罗的测定”等检测指标。考核结果检验了食检中心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技术能力,同时也促进市食检中心不断提升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03/02 - 辽宁省丹东市:蓝莓丰收采摘忙
初春时节,丹东市振安区太平湾街道望江村的蓝莓大棚里,一棵棵蓝莓树排列整齐,枝头绽放着如风铃般的雪白花朵,这里正迎来蓝莓丰收季。“大家一定要小心仔细一点,戴好指套,注意不要碰伤果实。”大棚里,果农张金成正带领一众工人采摘蓝莓,并细心叮嘱大家保护好蓝莓果。采摘过后,一个个芬芳诱人的蓝莓果实被小心包装,安稳存放,有序地运输到市场上销售,为果农带来有效收益。近年来,太平湾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在充分发展艳红桃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蓝莓、小柿子等小浆果产业,一棵棵小小的蓝莓树已经成为一棵棵摇钱树,托起乡村人的增收致富梦。
03/02 - 辽宁省丹东市:“安商联盟”聚力优化营商环境
2月24日,丹东市公安局与市工商联联合举行“安商联盟”启动仪式暨丹东公安营商监督员座谈会,进一步促进警联协作共建、政企交流合作,着力打造安商惠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档升级。“安商联盟”是由市工商联(市总商会)和市公安局共同发起,以市总商会会员单位和市公安局营商监督员单位为联盟成员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非法人的服务性联动平台。旨在由发起单位和成员单位联合制定联盟工作机制,全力推动成员企业的安全防范、矛盾化解、诉求办理、权益保护、防范风险、法治宣传、民主监督等各类涉企服务工作,形成科学有效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发展格局,建立新型政商关系,促进政企交流合作,营造出公平有序、诚实守信的安商惠企法治化营商环境。2023年“安商联盟”将围绕五项要求、十项重点任务开展涉企服务工作。五项要求:即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以绝对忠诚之心恪守从警从政之道;把“抓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奋发进取之心厚植振兴利企之势;把“惠民生”作为第一追求,以枝叶关情之心增进民生之福;把“重法治”作为第一标准,以尊崇敬畏之心夯实治理之基;把“严自律”作为第一信条,以清正廉洁之心铸牢立身之本。十项重点任务:即组建日常协作机构、建立座谈会商机制、共享营商调研成果、建立诉求“绿色通道”、加强企业权益保护、优化成员单位出入境服务、提升企业风险防范、化解企业矛盾纠纷、强化社会民主监督、联合开展法治宣传十项涉企服务工作。仪式上,与会领导共同启动“安商联盟”触摸球,宣布“安商联盟”正式成立,播放了2022年度丹东公安工作专题片,并为2022年度丹东市公安局优秀营商监督员颁发证书和纪念章。与会公安营商监督员结合各自领域工作实际提出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场警种部门负责人对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03/02 - 辽宁省丹东市:摸底数 查实情 主动做好企业服务
近日,丹东市振兴区花园街道办事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区分企业类型,开展了以“摸底数、查实情、主动做好企业服务”为主题的调研活动,以此向企业传达了政府帮扶企业的真心,进一步摸清了企业底数、经营状态和实际困难。在整个调研活动中,花园街道认真把好调研准备关,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依据辖区企业特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调研问卷;认真把好实地走访关,围绕企业经营状态、现实困难和需要街道帮助解决的问题三个模块,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了包括规上工业、汽车销售、商贸综合体、房地产开发、大型商超等在内的不同类型企业187家;认真把好信息汇总关,采取分企业类型汇总,业务科室梳理,会议集中研讨的形式,以数据支撑调研结果形成调研报告,以“一企一策帮扶清单”跟踪问效企业后续服务。花园街道以落实项目管家工作为抓手,做好跟踪服务。针对重点服务项目开工建设,梳理制定街道项目服务保障流程图,明确每个项目跟进、签约、落地、投产各阶段服务保障的内容、标准、时效和责任人,主动靠前协调解决矛盾,为项目年内各项目实现开工提供有力保障。
03/02 - 辽宁省丹东市:人勤春来早
2月20日,在丹东市各乡镇的田间地头,农民开始忙碌,沉寂了一个冬季的田野逐渐热闹起来。在振安区九连城镇马市村和下尖村的冷棚里,农民们在采收菠菜,播种水萝卜和生菜。在元宝区金山镇炮守营村的大棚外,村民正忙着做田地清理工作,为备耕做准备。
03/02 - 123台纯电动空调公交车上线运营
记者从市公交集团获悉,3月1日,我市将更新123台纯电动公交车并优化相关线路。新公交车辆将分别投入到5条客流主干线102路、104路、106路、307路、H1路运营,其中23台纯电动客车用于承揽旅游通勤业务使用。此次更新的纯电动空调公交车为辽宁曙光汽车集团生产的黄海客车。车长10.5米,宽2.5米,车内设有18个座位,载客量84人。车辆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宁德时代303kW.h动力电池、凯博易控先进高速电机+减速器驱动系统、黄海自主开发的第四代动力构架控制技术。新公交车安装了驾驶员行为分析系统,可识别驾驶员疲劳驾驶、分心驾驶、吸烟、打电话等异常驾驶行为,及时提醒驾驶员纠正。此外,还安装有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通过前方摄像头能够识别所有类型的车道线及马路边缘,当车辆偏离或即将偏离车道时,系统会发出声音提示蜂鸣警报。新公交车安装了人脸识别智能IC卡机,支持互联互通IC卡、微信、支付宝、安东行APP、银联闪付等,同时具有人脸识别支付功能,乘客可提前通过支付宝APP开通人脸识别支付功能,畅享智慧支付给带来的方便快捷。至此,市公交集团共拥有绿色环保车辆500多台,其中纯电动车辆184台。此外,根据车辆状况和运营线网的实际需求,市公交集团对部分线路途经站点进行调整。从3月1日起,103路、107路、307路按照以下路线运营:103路由北桥洞调整运行新桥洞,停靠站前(上行101路公交车站、下行不变)、兴四路(双向101路公交车站)、兴五路北(双向205路公交车站);107路由新桥洞调整运行北桥洞,停靠丹东一中(双向206路公交车站)、站前北桥洞(双向206路公交车站)、站前(上行不变,下行218路公交车站);307路由北桥洞调整运行新桥洞,停靠兴四路(双向101路公交车站)、兴五路北(双向205路公交车站)。
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