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2-11-9 11:08:49
- 消息来源:鸭绿江晚报
进入丹东日报社工作二十多年来,孙玲玲像当初选择新闻学作为高考第一志愿一样,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新闻理想和职业操守。这份对于新闻事业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让她成长为一名政治素质优、业务能力强的党的新闻事业的优秀战士。前不久,孙玲玲被授予“第十六届辽宁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来,孙玲玲践行“四力”、踔厉奋发,以“我是一块砖、任党往哪搬”的精神听从组织安排,先后在丹东日报、鸭绿江晚报的时事部、读者来信部、理论评论部、时政新闻部、经济新闻部、出版部、文化周刊部等近十个业务部门任记者、编辑、责任编辑、部主任。不同战线、部门、岗位的历练,丰富充实了她对各行各业的深入了解和观察社会的多维视角,更让她在理论——实践——理论的能力提升链条中不断淬炼成长,从而成为新闻业务多面手。
为给饱受楼间距不达标之苦的居民争取合法权益,孙玲玲撰写了评论《给采光权加点“钙”》;聚焦民营企业主动出击、摆脱经营困境的经济类新闻《华瑞之“牛” 以“危”当“机”》;为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鼓与呼的通讯《让绿水蓝天永驻——对推广应用“水源热泵技术”的思考》;回望历史、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的新闻策划《致远,归来——纪念甲午海战爆发123周年》;透视城市生活背后蕴含的媒体转型契机的新闻专题《暴雨中的新闻,是这样产生的——讲述文字背后的情怀,照片背后的故事,视频背后的现场》;探讨人的生命尊严的系列报道《临终关怀系列报道》等等,这些新闻作品或聚焦民生冷暖,或倾注人文关怀,或关注经济与社会发展,分别荣获辽宁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以及“丹东日报社年度最具影响力报道奖”等多个奖项。她本人,连续两年被评为丹东日报社业务能手,并荣获丹东日报“五星员工”、丹东日报社策划能手等荣誉称号。
2017年,孙玲玲担任文化周刊部主任,她紧抓媒体融合转型契机,以丹东日报社为账号主体,主持开设了“文化丹东”微信公号,带领本部门人员运营、维护。继而,她先后策划、组织、创办“丹东中秋诗会”活动,主动找到丹东传媒公司合作,在丹东本土媒体中,率先通过新华社现场云、视频直播等融媒体手段,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丹东本土特色历史文化贡献了一份微薄之力。
2018年,孙玲玲策划、创办“丹东文化名人堂系列公益讲座”,邀请丹东市委党校教授、丹东本土历史学者、国内知名作家等专业人士,分别以《经典永流传——中国古代部分名著简介》、《中国北方民族的世界文化遗产》《文物里的甲午故事》为主题,在丹东日报社会议室开设课堂,市民报名现场听讲,从而达成了丹东本土专家、作家、学者与市民面对面交流。每场讲座都以现场录制的视频在“文化丹东”公众号发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丹东本土历史文化得以更加接地气地广泛传播。“丹东文化名人堂系列公益讲座”获评2018年度丹东日报社最具影响力策划奖。
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党的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挑战。刚刚担任总编办主任的孙玲玲,再次把自己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情怀坚守、使命担当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部门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必达的坚定信念,圆满完成各项新闻宣传指令、口径的接转,严守保密纪律,坚持精准传达,牢牢守住新闻出版安全第一道防线。
总编办工作不同于业务部门,事无巨细而繁杂。尤其是疫情爆发期间,上级单位的各项新闻宣传口径、指令尤为频密,孙玲玲几乎每天都是从早到晚“机不离手”地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还要负责随时汇总、上报各项工作材料。她像上了发条的机器,“连上厕所、洗澡都要带着手机”。两年多来,在社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同事们的通力合作下,她负责的总编办以零延误、零失误、零遗漏的完美答卷,践行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新闻出版安全防线“放哨人”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