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2-11-4 10:54:33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11月1日,中国一重集团大连一工厂车间内,一块大屏幕显示着所有生产环节的实时动态。每个产品的参数、每台设备的生产情况,甚至每个螺丝钉被拧了几圈,都能在屏上实时监控。不仅如此,整个工厂的生产场景,都能通过工业互联网“孪生”在云端。
这个“数字孪生”工厂的制造者,是沈阳创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而该企业的类似合作项目早已遍布大江南北。
数字工厂、智能车间建设也和工业设计有关?沈阳创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剑给出肯定的答案:“数字浪潮席卷而来,工业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
设计,始终贯穿于每件产品的每个环节。让新技术变成产品,让产品变得更符合客户需求和现场应用,工业设计必不可少,而张剑的公司则给这个流程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与传统设计的画图、建模等环节不同,张剑公司的设计是“立体”的,其中的每一步都能放大,细节也更加清晰。具体到每一颗铆钉的位置、参数都可以看清,每一步实际操作都能通过动画直接呈现,即使工程师不在现场,施工者也能按图索骥,准确安装。
“这可不是简单的视觉动画,而是经过大数据反复验证、计算后,工程师给出的最优方案。我们不仅为客户设计,还帮客户验证,将误差降至最低。”在一台VR设备面前,张剑介绍:“用上这个设备,客户就可以提前看见工厂建成后的样子,每个细节都和实际情况‘孪生’。”张剑表示,以往,智能工厂的大部分设备是分开采购的,在安装时,可能出现许多与设计不匹配的地方,导致返工,这也是建设周期无法保证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通过他们二次开发的软件,可以打通不同系统、设备、产线之间的信息端口,并对工厂进行“数字孪生”,在设计环节进行模拟,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纠错,找到最优方案。如此,可提升建设效率超过30%、节省成本超过30%。
为智能工厂进行智能设计,打通了从设计到制造、运营、营销、服务的全产业链条,也提供了产品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说易行难。在这一领域,沈阳创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已深耕14年,掌握了海量的数据和经验。目前,公司已累计服务800多个客户、2000多个项目,积累了10万多个数字化应用场景,拥有专利和著作权达700多个。
关键在人。工业设计由于每单都要定制,涉及领域众多,人才需求广泛,单个企业难以满足,必须善于借力外脑,形成合力。目前,沈阳创新设计研究院已与中科院数字智能产业研究院共建公司,“带土移植”院士团队,并与沈阳机床、中国一重、新松等多家单位合作建立协作研究院,目前在册专家超过万人。
记者手记
让智造从“头”开始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仍是新鲜事物,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如果没有完善的设计,将可能会重复投入、推延工期,甚至因为不匹配而导致预想效果无法实现。因此,在源头环节加以重视,同数字模块进行磨合,就显得事半功倍。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为智能工厂进行智慧设计,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辽宁作为装备制造基地,拥有丰富的场景优势和海量的数据资源,利用好这笔巨大财富,从设计环节开始发力,是企业向数字化转身的“第一步”。
作者:孙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