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2-10-14 10:35:23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社
正在进行中的我省文学遗址遗存田野调查,最近有了许植椿故居、朝阳关帝庙、医巫闾山大观音阁3处具有文学价值的新发现,这在厘清文学光影和脉络之余,也给辽宁文学史研究带来新证据、新思考。从7月启动至今,辽宁文学馆与我省14个市的文联、作协展开合作,逐地开展文学遗址遗存田野调查,现已完成朝阳、锦州的调查,正在进行对盘锦的调查。田野调查虽然涉猎年代久远、地域广阔,但却有序推进,力图从不同的侧面全景地反映辽宁文学发展的历史真实。
许植椿道光年间建的7间房被发现
坐落在大青山脚下的三道沟村,是朝阳县西五家子乡一个行政村。这里古风古韵,文脉悠长,清代诗人许植椿故居掩映在田园风光中。
这套老宅为三进院落。门房左右各3间,第二进院落内,正房6间,中间有门洞通往后院,东配房马棚前有石头拴马桩3个,桩子顶部雕刻着抱桃猴子、蹲坐狮子、天禄兽造型。第三进院落,为举人许植椿的居所,建有正房7间,带有晚清时期建筑风格的硬山式青砖瓦房,起脊式建筑,房顶镶嵌着鱼鳞青瓦,瓦脊中央有两对螭吻相对,中间衔着一个方形钱纹构件。据许氏家谱记载,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许植椿和许植桐兄弟二人分别考中了举人和秀才,这7间瓦房便由其二人在道光甲辰年间所建。
许植椿中举后享七品之遇,候缺未仕。与其胞兄热衷于诗词、医学、书画,专注于当地文化教育,兴办私塾。闲时登高远游,交友赋诗。一生赋诗逾千首,大多散佚,有抄本《许植椿诗选》150余首传世,作家邸玉超校注的《许植椿诗词校注》日前出版。许植椿作为清代朝阳籍优秀诗人代表之一,在朝阳文学史、文化史乃至辽宁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今,许植椿故居成了三道沟村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建筑,7间举人宅第由许氏后人居住。辽宁文学馆工作人员张忠诚说,许植椿作为举人也是诗人,是本次田野调查的新发现,之前从未听说这个人物,更不了解他的文学成就,当然他的文学成就与文学大家相比,略显逊色,但辽宁文学史不只是那些诸如萧军等人写就的,文学史是文学家的群体史,独木不成林,文学史就像一片树林,有大树小树,有花有草,文学遗迹调查也是为了打捞淹没在民间和历史中的文学家,让他们走进文学史,让辽宁文学史更丰富。
张忠诚说,这次田野普查看到许植椿故居保存比较完好,这表明在民间还有很多未被发现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很多文学遗迹有待保护与发掘,这对于丰富辽宁文化史非常有意义。
耶律家族读书遗迹被确定
每一处文学遗迹的认定,都要依据征集到的线索展开全面调查,通过专家学者研讨论证作出界定。
调查期间,在朝阳共收集到28个文学遗迹线索,初步筛查出11个有调查价值的线索。在锦州共收集到19个文学遗迹线索,初步筛查有调查价值线索8个。其中包括医巫闾山辽、元时期耶律家族耶律倍、耶律履、耶律楚材等政治家、文学家的读书遗迹,历代诗人咏记的医巫闾山大观音阁,清朝名臣、诗人尹继善的墓地,广济寺古建筑群、古塔区历史文化公园耶律楚材雕像等。
据张忠诚介绍,在已完成的两市调查中,最重要的发现是,以萨仁图娅所著《尹湛纳希传》为线索,通过对蒙古族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诗人和画家尹湛纳希的相关遗迹调查,发现尹湛纳希不仅在蒙古族有着崇高的地位,而且他放在整个文学史中也是一个值得重新认识的重要文学家,是写辽宁古今文学史不能绕过的一个大家。以往,尹湛纳希在整个文学史中是被忽略了的,在辽宁文学界并不为人广泛熟知,这次调查后,辽宁文学馆将以调查为契机,加大对尹湛纳希的研究和文学成就的宣传,这也是田野调查的更广泛的意义。
此次田野调查之初,即明确了两个方向,一是辽宁作家在辽宁,二是外省作家到辽宁。朝阳关帝庙是“清代蜀中三才子”之一的李调元曾到访过的地方,留下过诗文,朝阳关帝庙作为文学遗迹普查的新发现,弥补了外省作家在辽宁留下的文学痕迹,一省之文化文学,本土文学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外省文学家留下的遗迹同样是瑰宝。就像鲁迅之于上海、北京等等,他在上海、北京留下的文学遗迹,甚至比在他的故乡绍兴还要丰富。这种省外作家到辽宁留下的文学遗迹调查,能丰富辽宁的文化史,强化省际间文学文化交流。
最新发现还有,医巫闾山大观音阁,从前只知道这是一处有名的寺院,经过调查发现,该寺院竟与有据可考的诸多诗词大家有关联,十余位诗人为它写过诗作。
张忠诚告诉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文学遗迹在当地尚未被关注和保护,除已是文保单位的文学遗迹外,亟待作协、文联等部门联合推动有关文学遗迹的文物保护认证。他表示,限于收集文学遗迹线索渠道较少,如果有遗漏的文学遗迹没被发现,今后有了新的线索,辽宁文学馆将会“回头”进行实地调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