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辽宁丹东:“轻工名城”发挥自身优势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 发布日期:2022-10-13 10:28:59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社

金秋的风吹拂着鸭绿江畔的垂柳,绿意中飘满收获的香甜。

此时,正是丹东海鲜最肥、果蔬最丰、景色最美的季节,也是外地游客来丹东较为集中的时段。

但细心的丹东人会发现,今年外地来的客人并不都是看风景的,还有很多是以投资人、合作伙伴的身份冲着这里的产业而来。

丹东,中国较大的边境城市,是新中国工业史上有名的“轻工之城”。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全国工业基地之一,这里曾生产出全国第一台轮式拖拉机、第一台X射线探伤机、第一块IC卡燃气表、第一台涡轮增压器……同时涌现出了孔雀牌手表、黄海大客车、康齿灵牙膏、菊花电视机等一大批名优特新产品。丹东因此逐渐形成了以轻纺、电子、机械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但当打开市场经济的大门后,这座城市的产业发展曾走过一段弯路,工业经济从产业“轻”,走向了体量“轻”,全省经济指标排名也逐步下滑。

如何“增重”,是摆在丹东市委、市政府面前的必答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增什么“重”。

从产业结构看,轻工业基础雄厚的丹东,不可能走重工业强市的路径;从发展方向看,高耗能、高投入的“大块头”项目,也不符合高质量的发展要求。

丹东想要的“重”是经济体量之“重”、技术占比之“重”、市场份额之“重”。三种需求,同时指向了一条道路:专精特新。

“我们只能靠‘手艺’吃饭,这是丹东工业唯一的路,也是最好的路。”丹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代晓东表示。

然而,大道虽宽却并非坦途。丹东企业的“手艺”饭,怎么做,香不香,关系到最终的核心竞争力。

一组数据从侧面给出回答:在近期公布的2022年度辽宁省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企业名单上,47家企业来自丹东,其中21家被认定为辽宁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认定数量全省第三,同比增长320%;26家被认定为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认定数量全省第五,同比增长62.5%;51个产品被新认定为辽宁省专精特新产品(技术)称号,认定数量全省第四,同比增长96.2%。

华洋纺织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摄影:刘海东)
华洋纺织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摄影:刘海东)

认清自己 用好资源的“双刃剑”

发展,不能追求旱地拔葱,而是需要寻找到适合的赛道。为看清自己有什么,缺什么,丹东人不止一次做“体检”。厚厚的调研报告、经济指标、产业情况放在桌上,各个部门一起讨论,未来的大方向在哪里,每个部门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先看优点。丹东工业基础雄厚,特别是在仪器仪表、纺织、电子产业拥有一批在全国至今仍较有影响力的企业,并已达到一定的产业规模。说起这些,代晓东如数家珍:丹东东方测控在智慧矿山领域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孔雀手表的机芯生产量占全国六成、辽宁思凯科技是全国物联网燃气表和水表等智能数字产品的领军企业……

丹东资源丰富,这里拥有硼、锌、铜、石墨等特色矿产资源,其中硼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60%。

丹东人力成本性价比较高,由于国有企业多,丹东的技术工人比较丰富。“生产专业音响需要有一定基础的技术工人,我们投资时在很多城市选址考察,最终落户丹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的劳动力素质高。”哈曼(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总经理李宏表示。如今,哈曼丹东工厂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产品质量,都在集团全球工厂排名中位居榜首。

再看不足。作为边境城市,丹东受地理区位局限,虽交通便利,却是路径“尽头”,物流成本略高。同时,丹东缺乏体量大的投资项目,市场主体以中小型企业居多。而优厚的资源也让丹东企业曾有过“躺平”阶段,在闯市场等方面存在短板。

针对现状,丹东市委提出“工业强市”的概念,锻长板、补短板,不做“大而全”,但求“小而美”,把活力释放出来。建园区,让企业聚堆、形成规模,握指成拳闯市场;系纽带,把资源聚堆、共享智慧优势,打破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信息壁垒;搭平台,让政策扎堆,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难题。

“我们将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具体的抓手和载体,先把企业分行业、按链条集中在园区内,再根据大家的共同需求提供服务。同时,我们也将优惠政策向园区倾斜。目前,园区作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产业聚集的主载体、企业发展的主平台、创新驱动的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代晓东表示。

目前,丹东市共有9个产业园区,逐步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风电装备、精密机械等产业聚集区为核心的总体架构,现有工业企业164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46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8%。预计今年前三季度,丹东园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将占丹东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2%。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预计实现272.5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规上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3%。

园区是创新的载体,却不是主体。要鼓励企业做盟主,形成项目、企业与科研机构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目前,通过省级备案的22个省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中,有14家盟主企业出自园区;新争取到的12个省级2022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有7个出自园区;今年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4家,80%出自园区。

哈曼(中国)的自动化生产线。(摄影:刘海东)
哈曼(中国)的自动化生产线。(摄影:刘海东)

找准路径 做制造需要“一根筋”

手艺,过去指手工时代技术工人的手上功夫,如今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端技术。靠“手艺”吃饭,是丹东人根深蒂固的观念。

在丹东企业家看来,从事制造业就得有点“一根筋”的劲头。

“别人不会把核心技术交给你,只能靠自己扎下去研发。”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孚如是说。“干什么事都得有股子冲劲、执着劲,只有专注才能成就奇迹。”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梁梓表示。

自主研发、精耕赛道,是丹东企业“增重”的密码。

在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科研人员正在对一款新型物联网智能水表进行性能测试。这里曾自主研发出物联网燃气表、水表等多个智能数字仪表,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60余项,如今,思凯科技已成为国际上唯一一家同时拥有高、中、低压超声波燃气计量产品并通过欧盟认证的企业。

在这里,刚刚三十出头的产品开发部高级嵌入式系统架构师陈爽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智能仪表客户多数需要定制产品,所以几乎每批产品都有独特的要求。而实现智能既需要软件的嵌入,又需要对原件深入了解,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陈爽说。看向她的工位,高数、编程、机械等各类书籍铺得满满一桌。“没办法,技术、元器件、客户要求都在变,没有现成的经验,只能在学习中摸索。”她说。

“自主研发,是唯一的路。”郑孚介绍,思凯的研发人员超过200人,平均年龄仅30多岁,在上海、江苏均设有科研机构。在郑孚的带领下,思凯成为中国首个智能燃气表、水表的发明者与产品供应商。完成全国试点首个燃气阶梯计价项目,参与了20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填补了我国超声波燃气表领域的空白。

在丹东坚定地走创新路、吃创新饭已成为企业共识。

一着棋活,满盘生辉。创新不仅让企业有活力,更让区域有活力。在去年末于北京举行的丹东市京津冀科技招商推介活动上,12个高科技项目签约落地,3个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被“带土移植”。资本正在用脚为丹东投票。

要想“钻”进去,先要“专”下去。企业家们深知,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往往得益于长久的坚持。只有专注于自己的赛道,才能越耕越深,越走越远。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丹东专精特新的企业“年龄偏大”,多有着10年以上的研发历程,并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不曾转移。

“做钟表就得稳下来、坐得住。”梁梓介绍,孔雀表业始建于1957年,一直是国产表中的领先品牌,与上海和天津手表厂并称为国家三大手表生产基地,数十年专注生产代表机械表顶级制表工艺的陀飞轮手表。同时,拥有多项技术专利,是国内最早将陀飞轮形成规模生产的企业,也是中国第一个陀飞轮手表制造基地。目前,年产机芯百万块,出口瑞士、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知名的钟表企业都有着百余年的历史,我们孔雀也要一直做下去,保持初心做好每一块表。”梁梓说。

在丹东一直蓄力高飞的“孔雀”还有很多。2021年,全市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426户,进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193户,入库率位列全省第一位。

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中、低压全系列超声波计量产品均获得欧盟认证。(摄影:刘海东)
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中、低压全系列超声波计量产品均获得欧盟认证。(摄影:刘海东)
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摄影:刘海东)
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摄影:刘海东)

紧跟市场 根据水流搭“石头”

“丹东过去吃了太多市场的亏,想要重振雄风,就得把这节课补回来,紧跟市场的步伐。俗话说‘摸着石头过河’,在市场面前还得学会‘根据水流搭石头’。”代晓东言语中透着坚定。

市场在哪里,客户要什么,是丹东企业研究最多的问题。

在振安区楼房镇,丹东华洋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编织”着自己的答案。走进华洋公司展示厅,各种款式的休闲装、针织衫、羽绒服映入眼帘,总经理于文福指着产品一一介绍,“曾经,海外业务是华洋的盈利‘大头’,主营的针织产品年均出口量达1500万件,客户分布在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但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外贸订单萎缩,我们必须快速作出改变。”

为打好这场快速反击战,华洋调整步伐,更加重视设计、研发。一方面,在杭州等南方城市建立设计部;一方面,与国内名牌企业深入合作。“我们延长产业链,加快反应速度,目前无论是面料生产、来件加工,还是成衣生产、设计推广,华洋都能做,我们也在打造自己的品牌。”于文福表示。

校准方向,迈向“微笑”两端的企业,不止华洋。

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市场需求和自主研发作为“双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董事长兼总经理包良清表示,如今绿色矿山、高效矿山、安全矿山、智慧矿山是大势所趋,符合社会发展和客户发展的要求。大型在线检测分析仪器作为智慧矿山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我们需要突破的瓶颈。

但这项工作,在国内几乎是零基础,不仅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还面临着高投入、高难度等瓶颈。“但市场空间足够大,只要研发成功,回报丰厚。”包良清回忆,初创期没有大型实验辅助设备,我们的工程师就自己扛着一麻袋一麻袋的矿石作为实验样品,搞在线检测分析实验,肩膀破了都是常事。然后,他们再到客户那里进行24小时监控调试,用诚意打动客户。

“那时候,市场所有在线检测分析仪器都是进口的,维修贵、订件难、价格高,客户实在没办法了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我们的产品。几经磨合后大家发现国产在线检测分析仪器,价格低、能定制,性能也不差,还24小时上门服务,市场便一点点被打开。”包良清说,“现在,我们从采矿到选矿,所有的在线分析仪器一应俱全,而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定制化服务,哈曼的销售额实现了逆势上扬。“哈曼丹东工厂聚焦汽车音响和专业音响两大生产板块,客户包括宝马、奔驰、丰田、福特、沃尔沃等高端汽车品牌以及各类影剧院、KTV、演出场馆等。”李宏介绍,“面对不同客户群体,我们在产品细节、外观、性能等方面均有不同展现,以满足各类市场需求。”

“2021年,哈曼丹东工厂销售额约为2亿美元。”李宏表示,未来还计划引进6条世界顶尖水平的汽车音响扬声器生产线,并配备世界顶级水平的专业声学检测系统,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性能检测,满足客户高品质要求。

……

江水奔腾不息,发展一路向前。丹东,正积厚成势,迎更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