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2-9-9 10:18:54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青山披翠,沃野似锦,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融共生的美丽图景正在广袤的丹东大地上徐徐铺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丹东林业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共投入林业草原生态建设资金25亿元,以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和修复为抓手,着力做大特色林业产业,在保障生态安全、改善生活空间、发展高效产业、提供生态产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丹东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林业产业生态化、林业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构建高效益森林产业体系,促进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下种植、养殖、森林观光等产业蓬勃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山上发展桃、梨、苹果等水果产业,山下发展杜鹃花为主的花卉产业。”这是振安区九连城镇窑沟村近几年来的发展思路。这几年,窑沟村结合地处近郊、交通便利的优势,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集生产、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模式。在窑沟村2组,丹东成亮软枣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这几年发展迅速。2013年,合作社负责人王明亮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在窑沟村投资百万元打造集大榛子、大樱桃、软枣猕猴桃、杏梅等多种果树为一体的果园。如今仅软枣猕猴桃一项,年收入就达30多万元。最近几年,窑沟村又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为500多户村民发放软枣猕猴桃幼苗。如今,窑沟村有果树3000亩,果农400多户,从业人员近800人,仅水果一项,每年就可以增加群众收入600万元以上。
近年来,丹东市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产业集聚、品牌培育、平台打造,不断提升产林业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2021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为90.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1.5亿元,全市林业产业种植面积发展到373万亩,总产量32万吨;第二产业18.1亿元,共有林产品加工企业351家,省级龙头企业36家,国家级林业示范社1家,省级林业示范社14家;第三产业10.5亿元,为森林旅游及服务业,共有森林公园、景点、农家乐等684处,年均接待游客226万人次。
绿色是丹东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是丹东最亮丽的招牌。每天清晨和傍晚,家住虹桥小区今年63岁的张明军喜欢沿着大沙河来回散步,干净清澈的河水和岸边景致总会让他流连忘返。“原来我家门前的路面是坑坑洼洼的,堤坝下好多地方都是杂乱的菜园。”从以前的“脏乱差”到如今错落有致的景观绿化,张明军见证了丹东市环境持续变美的过程,“现在不仅是树栽得越来越多,绿色的感觉也越来越浓厚,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舒适了”。
“颜值”更高,“气质”更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大自然的恩赐,也得益于全市上下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呵护。数据显示:近10年,丹东市累计完成造林5.8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7万公顷、封山育林2.1万公顷。建立植树基地62处,累计植树2894万株,尽责率70%。对474个行政村开展“美丽乡村”“宜居乡村”建设,植树432万株。一串串数据,见证了丹东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几年,我市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责任制,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管控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2021年12月,丹东市全面落实林长制,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管理体系,全市共设立各级林长1565名。“一长两员”森林资源管理实现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目标责任制。截至今年7月末,全市各级林长巡林累计18870次,其中市级林长巡林12次,县级122次,乡级3208次,村级15528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接下来,丹东市将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继续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丹东高质量发展。同时,还将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保护绿水青山、利用绿水青山三篇文章,为构筑全国沿海和辽东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美丽、生态、绿色丹东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