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2-8-9 10:48:56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今夏入伏后,我市连日高温。在户外,有这样一些人一直忙碌。他们顶着烈日,为这座城市的环境辛勤地工作着。
8月2日14点,户外温度为33℃。在平安街附近,元宝区环卫第八作业班班长姜明红边拿着扫把清扫街边垃圾,边指挥班组其他工人等待垃圾清运车,准备将已经扫成堆的垃圾运走。“夏天这块摊位多,垃圾产生的多,你们要是干不过来,就电话叫我来帮忙哈,一定要做到垃圾随产随清。”姜明红和区域巡逻的环卫工人说着话,顺势把扫把靠在腿边,双手交叉,抹掉胳膊上的汗珠,再从身边电动车上的单肩包里掏出毛巾,摘下口罩和头上的鸭舌帽,擦掉脸上的汗水。口罩和鸭舌帽内侧都被汗浸湿了一大块。看着垃圾装车,姜明红从单肩包里拿出新口罩换上,戴上鸭舌帽,骑着电动车出发了。这已经是她当天换的第三个口罩了。
姜明红所在的班组负责宝山大街及周边共计17条街路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作为班长的她,每天要骑着电动车,在管线内巡视垃圾清理和清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这样的天,人站在外面都冒汗,更别说一直在大马路上,在太阳底下还要工作了。”说话间,姜明红的手机响了,解放后街的一段坡路需要人工除草,她忙赶去支援。一路蹲着,戴着手套把路边的野草拔掉,四个工人配合清扫杂草,大概用了半小时。小腿上的汗,顺着腿肚子流下来,姜明红顾不上这些,从背包里掏出水,喝了一大口,又骑上电动车赶往下一个支援点。“夏天是果蔬上市旺季,日产垃圾量也多,天热垃圾容易腐坏,需要我们更快进行清理,工作没有闲着的时候。”指着自己的单肩包,姜明红笑着说,单位给他们备了藿香正气水和救心丸,平时还有热心市民送绿豆水,这让环卫工人们从辛苦的工作中感受到温暖,“为了城市的环境,再辛苦也值。”
15点,在宝山大街27号楼楼下,元宝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施工现场之一,阳光将工地变成蒸笼,但在施工进度要求面前,酷暑却不能成为阻碍。钢化安全帽、冰袖、长裤、口罩,厚重的安全绳……天再热,负责贴保温板的工人的装备却一样都不能少。吸收了太阳热度的楼体外墙,散发着热量,工人身上的短衫早已被汗水湿透,炎热加剧疲劳,身上的安全绳愈发显得沉重,但手头上的活依然没有停下,每块保温板要铺满胶泥再贴,每平方米8个加固钉一个都不能少。
现场负责人王智告诉记者,眼下,很多工地都在进行外墙保温工作,夏天这项工作是最辛苦的,工人要高空作业,整个身体都暴露在阳光下。因为穿的衣服比较薄,安全绳在身上磨出红印,一碰就疼。“因为疫情,我们的施工进度需要加快,工人们也没有怨言。我们每天会给大家准备绿豆汤解暑。”王智说,像眼前这个工地,一共有30多名工人,每天7点开工18点收工,午休只有一小时。大家战高温、保质量、赶工期,就是为了让附近居民能早日享受到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成果。
8月3日9点,在黄海北厂六个地块路网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测量工王洪顺已经工作2个小时了。拎着近25公斤重的仪器,按照15米一个自然段,段内每个点位都进行施工数据测量,并将数据标注在图纸上。眼下工程正在进行雨水管线基础施工,为施工提供数据支持就是他的工作。
草帽、冰袖、毛巾、口罩、八分裤……打远看,王洪顺的这身打扮更像农田务农的农民。“我干这行三十年了,这身装备是夏天工地干活必备的组合。”衣服后背早就被汗水湿透的王洪顺告诉记者,施工工地空旷,没有遮挡物,人在大太阳地里工作,防晒、防暑都得做到位。草帽遮阳,毛巾随时擦汗,像这样的天气,一天起码要换两条。“还必须是干毛巾,再热也得挂着,湿毛巾挂久了脖子会生病。”王洪顺正说着,旁边坑道里爬上来两名施工工人,从坑边的水盆里拿出湿毛巾,在脸上、脖子、胳膊上擦拭着。王洪顺告诉记者,夏天坑内的温度要比地表高两三度,工人一般干四五十分钟就得上来降温处理一下。“我们这个工程是市民关注的工程,咱得保证工程质量,还要赶进度,热点不算啥,毕竟能给市民带来福利。”王洪顺说。